1、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 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 但多见于叶片。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 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 1 倒梨形子囊,内有 8 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产生的适
2、宜温度为 1530,相对湿度 75%以上。 发病特点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在 1624的适宜温度和 75%相对温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2 、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注意棚室通风、透光、降湿。 3、药剂防治。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制剂,如 50%硫悬浮剂 500 倍,40%达科宁悬浮剂 600 倍,75%百菌清 600 倍,8
3、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 600 倍,80%大生 M45 可湿性粉剂 600 倍。可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40%福星乳油 60008000 倍,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 20003000 倍,20%福晴可湿性粉剂 10001200 倍,好力克 43%悬浮剂 3000-4000 倍液、25%晴菌唑乳油 50006000 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62%仙生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 使用保护剂要早,若病害已盛发,应使用具内吸性杀菌剂,连续 34 次,间隔期一般为 710 天。对瓜类比较敏感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福星,粉锈宁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很
4、好,但不能在黄瓜上使用。因为粉锈宁会严重抑制黄瓜的生长,使用后 1 个月之内黄瓜生长特别缓慢,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使用时要慎重。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 )俗称“黑毛”“跑马干”等,是黄瓜的最重要的常发性病害,防治不力会造成严重损失。该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冬瓜、丝瓜等。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病原 为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古巴假霜霉菌(Pseu
5、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urt.) Rostov)。发病特点 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在周年栽培黄瓜的地区,秋季病菌从露地随气流传到保护地黄瓜上为害。春季又从保护地传至露地黄瓜上,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但在冬季不种黄瓜的地区,对其传播、越冬场所及方式还不清楚。湿度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当温度在 1620,相对湿度 85%以上,尤以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侵入最快。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农业防治 施足底肥,施有机肥每亩 5000 公斤,浇透底水,培育无病壮苗;适时埂式移栽,地膜覆盖,膜下浇暗水;定期追肥,及时摘除病叶于田外深埋。3.生态防治 保
6、护地采用利于黄瓜生长发育而抑制病菌的环境条件,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一是改变浇水时间,晴天的早晨或上午浇水,浇后闭棚升温至 33保持 1 小时后放风,反复23 次。二是科学放风,严格控制湿度和温度。大田白天温度应保持在 2530,高于 3132时,应放风,先开顶风,秋春季气温高时结合放腰风或后墙风。夜间温度 1113,白天相对湿度 75%80%,有利于黄瓜光合作用。夜间相对湿度 80%85%,可减少养分消耗,抑制病菌侵入。4.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病情调查掌握发生动态:在病害进入始发期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查见水浸状中心病株后 57天,或大量出现水浸状病斑后 12 天,参考叶片的病斑由水浸状发展为多
7、角形,叶背出现霜霉层及未来天气转阴或有重雾、露及下雨等情况发报,即为参考防治适期。在病害始见后 35 天用药,用药间隔期 710 天左右,连续 35 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还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在发病初期治疗性防治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亩用量 100 克);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亩用量 100 克);52.5%抑快净水分散性粒剂20003000 倍液(亩用量 4050 克);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亩用量 100 克)等喷雾。发病前预防性防治可选用大生-45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亩用量 125 克);40达科宁悬浮剂
8、600 倍液(亩用量 165 克);56靠山可湿性粉剂 600700 倍液(亩用量 150200 克);80山德生可湿性粉 600800 倍(亩用量 150180 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亩用量 100 克);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亩用量 100 克)等喷雾。发病前可选用 5%百菌清粉尘,每亩 1 千克,每 910 天喷 1 次,或 45%百菌清烟剂,每亩 250 千克,每 79 天熏 1次。熏烟于晚上闭棚时始,翌日清晨放风。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在部分地区和一些年份危害严重。症状 叶部发病,最初
9、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 V 字形,病斑似水烫过。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侵染途径及防治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缘水孔等自然孔侵入,在棚室靠气流,灌水等田间作业传播和重复发生需要高湿,降雨、叶面结露,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病斑出现多。黄瓜叶缘吐水有种于病菌活动侵入,黄瓜长势弱,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1、露地推广避雨栽培,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 2春雷霉素(加收米)液剂 2654mg/L 或 47春
10、.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78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1200 倍液、60琥铜.乙铝.锌可湿粉剂 500倍液、53.8可杀得干悬浮剂 1000 倍液,667 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 6075(L),连防 34 次。2、保护地黄瓜重点抓好生态防治,方法见霜霉博 须用药时可选粉尘法:喷撒 10乙滴粉尘剂,或 5百菌清或 10脂铜粉尘剂,每 667 平方米次 1kg。黄瓜灰色疫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和瓜条。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暗绿色病斑,后呈软腐状下垂。茎部染病,茎变细,发霉或呈暗绿色软腐,后期稍微开裂,
11、病部生白色粉状霉。果实染病,果斑暗绿色圆形,呈水渍状,病部及其四周凹陷,发病早的在病部产生逐渐密集的白色霉状物或呈现紧密的污白色天鹅绒状霉,果实下部病班凹陷显著,近果梗的上半部不明显。该病除瓜条上与黄瓜疫病有这种不同之外,茎部染病与蔓枯病也近似,其特征需镜检孢子囊明确。病原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称辣椒疫霉,属卵菌。在 CA 培养基上菌落呈放射状或均匀絮状,气生菌丝中等或繁茂,菌丝宽 310 微米;孢囊梗呈不规则或伞状分枝,细长,粗 1535 微米;孢子囊卵形至肾脏形或梨形至近球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形态变异大,大小 40812952 微米,长宽比值 142
12、7,乳突 1 个明显,个别 3 个,高 2754 微米,孢子囊基部钝圆形或渐尖,脱落后具长柄,柄长 1761 微米,萌发成菌丝或间接萌发释放游动孢子,每个含 1436 个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大小1015810 微米,鞭毛长;休止孢子球形,810 微米,间接萌发能形成卵形小孢子囊,大小 81368 微米,有的形成厚垣孢子,球形至不规则形,顶生或间生,1828 微米;藏卵器球形,大小 2232 微米,平滑,柄棍棒状,偶圆锥形;雄器球形至圆筒形,五色,围生,大小 1020914 微米;卵孢子无色,球形,平滑,直径 2130 微米。病菌对淀粉利用能力极强。生长最适温度 24 28,最高 365,最低
13、 7。寄生于辣椒、瓜类、番茄、茄子、木瓜等植物上。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寒冷地区该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上不能越冬,菌丝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为初侵染源;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田间 2530,相对湿度高于 85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 95以上,持续46 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 天就可完成一代,易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
14、,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防治方法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采用菜粮或菜豆轮作,提倡垄作或高畦栽培。(2)选用抗疫病的品种。(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施用促丰宝复合液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抗病力。(4)加强田间管理。蹲苗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或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32,尤其要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雨季应控制浇水、严防田间湿度过高或湿气滞留。(5)药剂防治。黄瓜进入生长中后期以田间喷雾为主,防止再侵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须抓准时机,喷洒与浇灌并举。及时喷洒和浇灌 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22普力
15、克水剂 600800 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 600800 倍液、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 (克抗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 600 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此外,于夏季高温雨季浇水前每 667 平方米撒 96以上的硫酸铜 3kg,后浇水,防效明显。采收前 3 天停止用药。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
16、粉剂 600 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棚栽黄瓜四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近年来,棚栽黄瓜病害的种类逐年增多,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现介绍几种病虫害的病状及防治经验,供大家参考:1.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为鲜绿色水浸状斑,逐渐变为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和果实上病斑为水渍状圆斑,潮湿时有白色黏液,干枯后为白色。防治上可采用对种子进行 70恒温干热灭菌 72 小时(种子含水量须在 10以下),或用 5052温水浸种 20 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浸种 3 小时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
17、用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30DT 杀菌剂多 500 倍液或 5百菌清粉尘剂 1000 倍液喷施、防效较高。2.枯萎病枯萎病病菌生命力极强,能在土壤中存活 56年以上。高温高湿是枯萎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温度 2427,土温在 2530时,病害发生快。氮肥过多,酸性土壤(pH=4.66)发病较重。线虫多的地块及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均较重。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可以采取与非瓜类蔬菜、葱韭等作物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或在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或用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18、或 50立枯净 800 倍液灌根,每株灌 250 毫升,每 7 天灌一次,连续 3 次。目前,嫁接是防治黄瓜枯萎病较理想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用根系发达耐低温抗枯萎病的黑子南瓜做砧木,以黄瓜为接穗,靠接或插接,防病效果极好,防效可达 95以上。3.霜霉病发病初期,叶背或叶缘出现水浸状淡黄色不规则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防治上,首先要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培养壮苗,膜下浇水,减少浇水次数。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二是药剂防治,具体可选用 25瑞毒霉
19、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90疫箱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72普立克水剂 6001000 倍液喷雾:也可每亩每次用 2030 克百菌清烟剂熏棚。每 710 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 35 次。4.根结线虫黄瓜根结线虫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则较矮小,发育不良,结实不好,在干旱条件下中午萎蔫。将病瓜秧拔起,会发现侧根或须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有的呈现串珠状发生,使根系变粗,解剖根结,会发现病部组织内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防治上可采用深翻晒土、闲时灌水,增施腐熟有机肥等方法,黄瓜
20、生育期间发生线虫,选用 50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或30佳盛微囊悬浮乳剂 5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 0.250.5 公斤,一般灌 1 次即可。黄瓜药害的防治黄瓜产生药害多是叶片受害较重,常表现为叶片枯萎,颜色退绿渐变黄白色,并伴有各色枯斑,边缘枯焦,组织穿孔,皱缩卷曲,增厚僵硬,提早脱落。所以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进行预防。首先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浓度和剂量配药,药剂混用要科学合理。配药要用干净的水,如果是硬水必须事先软化,喷药时要细致、均匀、周到,避免局部用药过多。其次不能在黄瓜耐药力弱时用药。一般苗期、花期耐药力弱,用药时要谨慎。最后,若发现误喷农药,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23 次。对于
21、发生药害的黄瓜,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种苗、幼苗受害较轻时,及时中耕松土,适时追施氮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受害较重时,及时灌水,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其恢复能力。同时,喷施绿宝、植物生命源等叶面肥 12 次。大棚黄瓜不用药也能防治霜霉病 变温管理(拉大温差):早上拉开草苫后,放风排湿半小时,然后紧闭棚室,将棚温迅速提到以上。温度上升到时开始放小风,上午将温度控制在,午后如果棚温继续升高,可加大放风量,将温度降到。入夜后,前半夜将温度控制在,后半夜将温度控制在以下。适时浇水: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苗情适时浇水。浇水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可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马上关闭棚室,将
22、温度提高到,在此温度下维持小时,然后放风排湿。改善栽培条件:大棚应尽量选用无滴膜。无滴膜透光性好,可避免棚膜结露,提高棚内的温度,降低棚内的湿度。也可在棚室后墙上张挂反光幕,增强棚内的光照,提高棚内的温度。此外,还可在行间铺撒干草,以避免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的湿度。高温闷棚:进入月后,如果发现病株,可选晴天上午密闭棚室,将温度升到并保持小时,以杀灭棚内的病菌。为了防止霜霉病的发生,每周可闷棚次,闷棚后适当放风,放风量先小后大。需要注意的是,闷棚前的一天必须浇水。营养防治:黄瓜进入生长中后期后长势明显减弱,植株体内汁液中的氮糖含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植株最易发生霜霉病,此时,可叶面喷施氮糖液,以
23、补充营养。氮糖液可用白糖(或葡萄糖,可直接吸收)、尿素、水按的比例配制,每隔天喷次,连喷次。培育壮苗:最好采用野生的南瓜嫁接育苗。用这种南瓜苗嫁接的黄瓜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不易发生霜霉病。除了选择以上措施预防霜霉病外,每天早上还应在田间仔细查看,发现病叶后立即摘除并采取防治措施,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黄瓜软腐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采收后运输贮藏过程中,染病瓜先在病部产生褪绿圆斑,后渐凹陷,发软,病部渐扩大,内部软腐,表皮破裂崩溃,从内向外淌水,整个果实腐败分解,散发出臭味。病原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srotovora(Jones)Bergey et a1.称胡萝卜软腐
24、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属细菌界薄壁菌门。菌体短杆状,大小 1.23.00.51.0(m)。在 PDA 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变形虫状,可使石蕊牛乳变红,明胶液化。病菌发育适温 240%,最适温度 2530。50%经 10 分钟致死,适应 pH5.39.3,最适 pH7.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靠接触传播蔓延。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田间侵染。(2)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3)避免大水漫灌。(4)喷洒 20%噻森铜悬浮剂 400 倍液或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600 倍液、
25、86.2%氧化亚铜悬浮剂 1000 倍液、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 800 倍液。(5)采收、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造成伤口。(6)采后贮藏在低温冷藏库中。黄瓜焦边叶症状 黄瓜焦边叶又称枯边叶,棚室栽培黄瓜时常可见。黄瓜焦边叶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尤以中部叶片居多。发病叶片初在一部分或大部分叶缘及整个叶缘发生干边,干边深达叶内 24 毫米,严重时引起叶缘干枯或卷曲。症因 系生理病害。诱因有三:一是棚室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然放风,致叶片失水过急过多;二是土壤中盐份含量过高造成盐害;三是喷洒杀虫或杀菌剂时,浓度过量或药液过多,聚集在叶缘造成化学伤害。防治方法 (1)棚室放风,要适时适量,棚内外温
26、差大,不要突然放风,以防黄瓜忍受不了。 (2)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新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尤其追肥要适时适量,注意少施硫酸铵等副成分残留土壤的化肥,以利土壤溶液浓度适度,提倡施用全元肥料。(3)盐分含量高的土壤,有时析出白色盐类,应泡水洗盐,必要时应在夏季休闲时灌大水,连续1520 天,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下渗淋溶到土层深处,减少耕作层盐分含量。 (4)表层盐分含量高的土壤,可采用深翻办法解决,有条件的也可换土。(5)使用杀虫、杀菌剂时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药,浓度不要轻易加大,叶面湿润不滴即可,尽可能采用小孔径喷片,以利喷雾均匀。黄瓜(德里腐霉)猝倒病症状 德里腐霉
27、菌侵染黄瓜幼苗引起的猝倒病,发病后 12 小时根呈浅黄色水渍状,其上长出菌丝,24 小时后茎基呈水渍状倒伏,根部变色加深,48 小时后,根、茎、叶呈浅黄色水渍状软腐,可在根组织里产生大量卵孢子,致根部的表皮高隆或导致皮层破裂。病原 Pythium deliense Meurs称德里腐霉,属管毛生物界的卵菌。本书分类地位附在壶菌门卵菌纲(后同)。该菌在 PDA 和 PCA 培养基上产生旺盛的絮状气生菌丝,孢子囊呈菌丝状膨大,分枝不规则;藏卵器光滑、球形,顶生,大小 181227 微米,藏卵器柄弯向雄器,每个藏卵器具 1 个雄器,雄器多为同丝生,偶异丝生,柄直,顶生或间生,亚球形至桶形,大小 14
28、1115微米;卵孢子不满器,大小 15520 微米。菌丝生长适温 30,最高 40,最低 10,1530条件下均可产生游动孢子。Pdeliense 与瓜果腐霉相似,瓜果腐霉藏卵器柄不弯向雄器,而德里腐霉的藏卵器柄明显弯向雄器。蔬菜上引致猝倒病的腐霉菌在浙江省以瓜果腐霉,终极腐霉、畸雌腐霉、刺腐霉分布最广,在多种蔬菜病组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143% 、11 61% 、16 69%、2232% ;其次是德里腐霉和宽雄腐霉及绚丽腐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止孢子产生芽管
29、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或切口;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 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 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防治方法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温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2)育苗床必要时更新床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产上多选用老菜
30、园中的土壤作为床土,虽土壤肥沃,但土壤中病原菌也多,因此应设法选用新土。必须用旧床土时,应把表层园土在加热的铁板上高温灭菌或用开水烫过。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 1520 天,每平方米苗床用 40的拌种灵粉剂加 50福美双粉剂 11 混合或用 40五氯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用药 8 克,对细干土 40kg,充分混匀后备用;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 13 拌好的药土撒在床面上,然后再把催好芽的种子播好,最后把余下的 23 药土覆盖在种子上,覆土厚约 1 厘米,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此法即可防治猝倒病,又可兼治立枯病。(3)黄瓜种子用 50温水消毒20 分钟,或
31、 70干热灭菌 72 小时后催芽播种也有一定效果。提倡使用黄瓜种衣剂 92 号,用量为种子重量的 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 100)2025 克,即 25 毫升拌 100 克种子即可。(4)苗床或棚室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减少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生产无公害蔬菜。(5)采用热水循环温床育苗法。在背风向阳或日光塑料温室中间挖一育苗畦,深 25 厘米,在畦两头隔 10 厘米插一木橛,按照铺地热线的方法,在木橛上缠绕塑料软管,软管直径 1 厘米左右,内径大于 02 厘米,外壁厚 01802 厘米,将软管两端伸出畦外各 50 厘米,高于畦面端为进水口,要高出热水器 15 米,低于畦面端
32、为排水口,边侧为回水口,软管上铺育苗营养土 20 厘米用开水灌畦,1 次灌透,当地温稳定在 35时开始播已催好芽的种子,覆土约 1 厘米,再覆地膜及高为 40 厘米的小拱棚。当地温降至 20以下时,开始从进水口加热水补温,也可连接蜂窝煤球炉或其他热源制成热水循环器(用铁板焊成铝壶状)效果更好,出苗后降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这样做发病少,出苗快。(6)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 2530,夜间保持 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7)选
33、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8)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 667 平方米 320 毫升,稀释 500 倍,喷施 2 次。(9)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及时喷洒 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 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或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22普力克水剂 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 450 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 23 升,防治 12 次。(10) 在土壤中添加 05或 1的 SH 混合物,或用稻壳、蔗
34、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11) 喷洒绿风 95 植物生长调节剂 800 倍液,增强抗病力。(12)喷淋95绿亨 1 号精品 3000 倍液。黄瓜幼苗腐霉根腐病症状 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病原 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 称结群腐霉和 Pythium volutum Vanterp. et Trasc 称卷旋腐霉,均属卵菌纲,简称卵菌(后同)。结群
35、腐霉在 CMA 上 25条件下培养,气生菌丝铺展状,白色茂盛,菌丝直径 35 微米,孢子囊由菌丝状结构和瓣状结构组成,大小 55140613 微米;藏卵器球形或近球形,顶生或间生,偶见 2 个连生,大小 2430 微米;雄器异丝生,弯曲,棒状或钩状,顶生在雄器柄分枝末端,大小 71547 微米,每藏卵器着生37 个雄器,多为 5 个;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 1927 微米,壁厚 1424 微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
36、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或切口;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 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 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防治方法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温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2)育苗床必要时更新床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产上多选用老菜园中的土壤作为床土,虽土壤肥
37、沃,但土壤中病原菌也多,因此应设法选用新土。必须用旧床土时,应把表层园土在加热的铁板上高温灭菌或用开水烫过。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 1520 天,每平方米苗床用 40的拌种灵粉剂加 50福美双粉剂 11 混合或用 40五氯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用药 8 克,对细干土 40kg,充分混匀后备用;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 13 拌好的药土撒在床面上,然后再把催好芽的种子播好,最后把余下的 23 药土覆盖在种子上,覆土厚约 1 厘米,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此法即可防治猝倒病,又可兼治立枯病。(3)黄瓜种子用 50温水消毒20 分钟,或 70干热灭菌 72 小时后
38、催芽播种也有一定效果。提倡使用黄瓜种衣剂 92 号,用量为种子重量的 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100)2025 克,即 25 毫升拌 100 克种子即可。(4)苗床或棚室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减少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生产无公害蔬菜。(5)采用热水循环温床育苗法。在背风向阳或日光塑料温室中间挖一育苗畦,深 25 厘米,在畦两头隔 10 厘米插一木橛,按照铺地热线的方法,在木橛上缠绕塑料软管,软管直径 1 厘米左右,内径大于 02 厘米,外壁厚 01802 厘米,将软管两端伸出畦外各 50 厘米,高于畦面端为进水口,要高出热水器 15 米,低于畦面端为排水口,边侧为回水口,软管上
39、铺育苗营养土 20 厘米用开水灌畦,1 次灌透,当地温稳定在 35时开始播已催好芽的种子,覆土约 1 厘米,再覆地膜及高为 40 厘米的小拱棚。当地温降至 20以下时,开始从进水口加热水补温,也可连接蜂窝煤球炉或其他热源制成热水循环器(用铁板焊成铝壶状)效果更好,出苗后降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这样做发病少,出苗快。(6)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 2530,夜间保持 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7)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
40、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8)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 667 平方米 320 毫升,稀释 500 倍,喷施 2 次。(9)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及时喷洒 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或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22普力克水剂 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 450 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 23 升,防治 12 次。(10)在土壤中添加 05或 1的 SH 混合物,或用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适量尿素、
41、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11)喷洒绿风 95 植物生长调节剂 800 倍液,增强抗病力。(12)喷淋95绿亨 1 号精品 3000 倍液。黄瓜苗期子叶病害症状 所谓子叶病害系由种子带菌引起子叶发病的病害。子叶病害先在子叶上产生病变,其症状因病原不同而异。如是瓜类炭疽病,种子出土子叶尚未展开,在子叶边缘出现浅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湿度大时长出粉红色粘稠物。如是黄瓜蔓枯病,系种子带菌,发芽后子叶边缘或尖端现褐色病变,子叶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如是黄瓜枯萎病等导管病害,子叶失去光泽,下胚轴纵裂或生长点产生红褐色坏死斑,致生长缓慢,纵剖下胚轴,可见维管束变黄或变褐,
42、病茎 100带菌,枯萎病菌通过导管到达果实,随果实腐烂扩展到种子上。如是菌核病,在茎基部和子叶上产生浅褐色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致瓜苗软腐。如种子带有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种皮上病毒可传到子叶上,幼苗顶尖部 23 片叶子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或产生暗绿色斑。此外,黄瓜黑星病、黄瓜猝倒病、黄瓜霜霉病等也都可引起子叶发病,如定植病苗,往往形成发病中心,病株称为中心病株。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黄瓜苗期子叶病害种类很多,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各异,详见成株期的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菌核病、黑星病、猝倒病、霜霉病和种子传毒的病毒病等。防治方法 根据病害种类及发病条件采取相应对症措施进
43、行防治。(1)种子带菌引起的种传病害,应从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子入手,必要时进行浸种和拌种对种子进行消毒或进行种子包衣;对枯萎病、黄萎病类应靠选用抗病品种或推行嫁接进行防治。(2)土传病害。对土传病害首先考虑轮作、苗床换土和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 SH 土壤添加剂等。采用苗床高温灭菌或药剂处理土壤,如用甲基立枯磷、拌种双等进行苗床土壤处理。对种子带菌和土传病害提倡使用种子包衣,如北京农大 9 号种衣剂,对土传病害防效明显。(3)气传病害,对空气传播的病害首先要注意安排育苗畦、育苗温室与生产塑料棚分开或间隔一定的距离。播种、分苗前彻底清除前茬病残组织,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
44、初侵染源。有条件的可用 45百菌清等对症的烟雾剂进行熏蒸消毒。出苗前后做好苗床温度管理。出苗期夜间温度应保持在 15左右,出苗后适当通风,采用避雨栽培法或千方百计降低苗床湿度,防止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尤其是浇水后,苗床湿度大,夜间遇有露点温度,经常出现叶面结露,生产上要设法缩短叶面结露持续的时间,同时注意提高地温,防止徒长,夜温控制在 1215比较好,必要时对症喷 1 次杀菌剂进行预防性防治。有条件的可选用无滴膜或大棚内扣小栅、大棚与覆盖地膜相结合,也可用 1的白面水剂喷洒在棚顶上,每月 1 次,可防止滴水和叶面结露及湿度过高,可减轻发病。此外也可喷洒 95 绿风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丰宝、惠满丰
45、等复合液肥,可提高抗病力。在这里,我们仅提出了上述各种苗期病害防治原则,具体做法参见黄瓜有关苗期和成株期病害予以实施。黄瓜叶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现大型水浸状斑,中部色较浅,后渐干枯,四周具浅绿色水渍状晕环,病斑大小 1520 毫米;后期病斑中间呈薄纸状,浅黄色,易破碎,病斑上可见数量不多、不大明显的小黑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多发生在生长后期。病原 Phyllosticta cucurbitacearum Sacc称葫芦科叶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又称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简称丝孢菌(后同)。分生孢子器球形,分生壁细胞明显,大小 2510022575 微米,具明显的孔口,直径 51
46、75微米;器孢子近球形或卵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 406252545 微米。除为害黄瓜外,还可侵染南瓜、丝瓜、苦瓜等叶片。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适宜条件分生孢子萌发,经气孔或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致病情扩展。该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 2528,相对湿度高于 85的棚室易发病,尤其是生产后期发病重。防治方法 (1)实行 2 年以上轮作,覆盖地膜可减少初侵染。(2)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每 667 平方米施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液肥400 毫升,对水稀释 500 倍喷洒叶面,可增强抗病性。(3
47、)合理灌溉适时适量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打去下部叶片,以增加通透性。(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40百菌清悬浮剂 5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采收前3 天停止用药。黄瓜红粉病症状 黄瓜红粉病是近年塑料大棚或温室黄瓜等瓜类作物生产中新发生病害之一。黄瓜生育后期在叶片上现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大小 15 厘米,湿度大时边缘呈水浸状,病斑薄易破裂,高湿持续时间长,病斑上生有浅橙色霉状物,且迅速扩大,致叶片腐烂或干枯。该病病斑比炭疽病大,薄,暗绿色,不产生黑色小粒点,别于炭疽病
48、和蔓枯病。病原 Trichothecium rose (Bull)Link 称粉红单端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初白色,后渐变粉红色。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无色,顶端有时稍大,大小 16252002545 微米;分生孢子顶生,单独形成,多可聚集成头状,呈浅橙红色,分生孢子倒洋梨形,五色或半透明,成熟时具 1 隔膜,隔膜处略缢缩,大小 15288155 微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黄瓜叶片上,由伤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2530,相对湿度高于 85易发病。因此,该病易于春季发生在温度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大棚或温室里。防治方法 (1)棚室栽培黄瓜应适度密植,及时整枝、绑蔓,注意通风透光。(2)合理灌溉,采用膜下灌溉,适当控制浇水,及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抑制发病。(3)发病初期喷洒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采收前 3 天停止用药。生理性萎蔫和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