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染篇-亚氯酸钠漂白(转)(2010-07-05 11:22:32)转 载 亚氯酸钠是一种较温和的氧化剂,通常情况下不会使纤维受到严重损伤,去杂效果比次氯酸钠和双氧水要好,特别是去除棉粒壳能力尤为显著,可用于棉、合纤及混纺织物的漂白,但不适用于蛋白质纤维的漂白。亚氯酸钠漂白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高,并且漂白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因此生产上受到很大限制,目前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漂白。亚氯酸钠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含量为 80%左右,此外还含有食盐和少量碱。纯的亚氯酸钠是白色的,但由于含有二氧化氯而成黄绿色,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若遇到有机物,即使在低温下也能燃烧,所以储存时要避免放
2、在易燃物质(如酒精、火油、硫磺等)附近,且要注意防火。液体亚氯酸钠的含量有 10%和 25%两种。在 PH=10 左右的碱性条件下,可长期贮存而不分解;液体亚氯酸钠不易燃烧,比固体亚氯酸钠容易操作与处理。亚氯酸钠可溶于水,在 20时溶解度为 40%,水解后,溶液呈弱碱性,水解反应方程式如下:NaClO2+H2O HClO2 + NaOH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溶液 PH 值的降低,HClO2 含量逐渐增大,亚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其分解反应式如下:5ClO22H 4ClO2Cl2OH3ClO2 2ClO3ClClO2 Cl2O随着 PH 值的降低以及温度的升高,
3、亚氯酸钠分解反应速度增加,当 PH=2.43 时,ClO2生成量达到最大值;当 PH4.8 时,随 PH 值降低,ClO3生成量逐渐增加;Cl 与O在 pH=2.4 时也达到最高峰。由上述分析可知,亚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主要成分有 HClO2、ClO2、ClO3、Cl、O等,在这些成分中究竟是哪一种成分对漂白起主导作用呢?一般认为 Cl与 ClO3无漂白作用,有人认为是 HClO2,有人认为是 ClO2,还有认为是新生态氧O,但公认为亚氯酸的存在是漂白的必要条件,而二氧化氯则是漂白的有效成分。因为亚氯酸钠的分解速率、亚氯酸和二氧化氯的含量都是随 PH 值的下降而增加的,所以漂白必须在亚氯酸存在下
4、进行。但二氧化氯并不是漂白的唯一有效成分,因为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没有二氧化氯产生,此时亚氯酸钠仍具有一定的漂白作用,只是漂白效果差些,这时可能是新生态氧O在起作用。二氧化氯是黄绿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腐蚀性,能侵入人的呼吸道和眼粘膜,对劳动保护不利,对设备腐蚀性强,需用钛板、含钼不锈钢、聚四氟乙烯、聚乙烯以及玻璃纤维强化的聚酯材料、陶瓷等作容器,这就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二氧化氯化学性质活泼,不但具有漂白作用,而且还能溶解木质素和果胶物质,因而在漂白过程中去杂能力较强(但不能去除蜡质)。所以,它对煮练要求低、漂后白度好、手感柔软。亚氯酸钠对纤维素也可发生氧化作用,但其氧化属于选择性氧化,只
5、氧化纤维素分子链末端的潜在醛基,因而对棉纤维的强度影响不大。活化剂的选用为了保持亚氯酸钠的稳定性,商品亚氯酸钠都是在碱性条件下保存的,但亚氯酸钠漂白时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为此,要把亚氯酸钠由碱性调至酸性,就必须进行酸化,这一过程称为活化,所加的酸化剂称为活化剂。活化剂种类较多,现将常用的活化剂简述如下:酸类活化剂:酸类活化剂既可采用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等),又可采用有机酸(如蚁酸、醋酸、乳酸等)。无机酸酸性太强,有机酸成本太高,故常采用两者联合使用,通常是先采用无机酸调 PH=7 左右,然后再用有机酸调至工艺规定的要求。酸类活性剂能直接使亚氯酸钠溶液的 PH 值下降,所以在配液槽或浸轧槽内均
6、有大量二氧化氯气体逸出,对劳动保护不利,并且严重腐蚀设备。为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浸轧液的稳定性,可在漂液中加入少量的双氧水或肼类物质,如水合肼、硫酸肼等稳定剂,以抑制二氧化氯的生成。酯类活化剂:有机酯活化剂如乳酸乙酯、酒石酸二乙酯、醋酸乙酯等。用其进行活化时,可先将漂液 PH值调至中性左右。汽蒸时有机酯水解产生有机酸和醇,并且醇也可被氧化成羧酸,使织物上漂液的 PH 值进一步降低,这样在汽蒸时才释放出酸,对劳动保护有利,但有机酯价格昂贵,汽蒸条件要求高,故使用不多。铵(胺)类活化剂:铵类活化剂可分为无机铵盐和有机胺两大类。有硫酸联胺(又名硫酸肼,分子式为(NH2)2H2SO4)、磷酸铵、醋酸铵
7、、硫酸铵、氯化铵、六亚甲基四胺又称乌洛托品(CH2)6N4等。它们的性质为:在常温下稳定,高温汽蒸时释放出酸,使亚氯酸钠缓慢释放出二氧化氯,达到漂白目的。在释放酸的同时还可以放出氨气,它对 ClO2 有抑制作用,对劳动保护有利,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而且价格不高。六亚甲基四胺用量一般为 12g/L。硫酸肼用量为 1g/L 左右,硫酸铵一般为 35g/L,为了调节和稳定漂液的 PH 值,还需加入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有磷酸盐、铵盐等。如(NH4)2HPO4、焦磷酸钠、水合肼等。亚氯酸钠漂白工艺漂液 PH 值的条件分析亚氯酸钠与其它漂白剂一样,其漂白效果与漂液的 PH 值、漂液浓度、温度及时间有关系。
8、漂液 PH 值:漂液的 PH 值与亚氯酸钠的稳定性、利用率、漂白速率、漂白效果以及对棉纤维的损伤有很大关系当 PH 值为 7.0、8.0 和 8.5 时,亚氯酸钠的利用率分别高达 93%、98%、99%,此时漂白速率低,时间较长,而且白度也较差,纤维受到氧化作用会产生大的损伤,所以亚氯酸钠漂白不宜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进行。当 PH 值为 2.6 和 3.5 时,漂白速率快,但亚氯酸钠利用率低,而且有多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逸出,造成浪费且污染环境,并腐蚀设备。同时,织物的白度较低,对纤维的损伤较严重,因而亚氯酸钠漂白不适用于 2.63.5 的强酸条件。当漂液 PH 值在 4.65.5 之间时,可获得较
9、好的白度,而且对纤维的损伤较小,漂白速率适中,因此生产中采用的 PH 值为 4.65.5。但为了提高漂白速率,通常将漂液的 PH 值调节在 44.5 左右。由于亚氯酸钠漂白过程中逸出的二氧化氯气体,既有毒又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在漂白时必须严格控制二氧化氯的生成量,而漂液 PH 值的控制成为生产上的关键。目前各印染厂通常是先将亚氯酸钠浸轧液的 PH 调节为中性或微酸性,然后在浸轧液中加入活化剂以调整织物上漂液的 PH 值,使其降到 44.5,这样做的目的是既保证可获得较好的漂白效果,又可避免低 PH 值条件下浸轧处理液而生成大量的二氧化氯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亚氯酸钠浓
10、度浓度应根据织物的含杂情况、加工要求、加工方式及活化剂性质来选择。一般来讲,织物的白度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但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白度提高就不显著了,反而会浪费亚氯酸钠,污染环境,腐蚀设备。所以,汽蒸漂白时,亚氯酸钠浓度以 15 25g/L 为宜。漂液温度:温度是影响漂液稳定性和漂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低,漂液较稳定;温度增高,反应加快,白度也增加。但温度的选择依据为活化剂的类型与性质,不同的活化剂选用不同的温度。如:有机酸活化剂,温度为 80就能获得满意效果;若采用有机酯作活化剂时,则温度达 95以上才能获得较好的漂白效果。而且漂白温度和漂白时间也有关系。如:汽蒸漂白作用时间短,温度可
11、相应提高一些。亚氯酸钠漂白工艺漂白时间条件分析漂白时间不足,白度低;漂白时间长,白度升高,但时间过长,白度反而有所下降,且增加了对纤维的损伤。漂白时间应根据亚氯酸钠的分解速率决定,而分解速率又与所选用活化剂的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汽蒸漂白时间为 6090min 即可满足要求印染篇-次氯酸钠漂白(转)(2010-07-05 11:20:38)转 载 次氯酸钠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是使用较广的一种漂白剂。但由于其漂白对环境保护不利,因此目前正在逐步被双氧水所取代。次氯酸钠溶液的性质NaClO,是无色或淡黄色并带有氯气臭味的液体。其浓度以有效氯表示(有效氯是指次氯酸钠加酸后放出氯的
12、量,是次氯酸的有效成分),商品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为 10%15%。此外还会有一定量的 NaOH、NaCl 及少量的 NaCO3。 NaClO 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其水解反应式:NaClOH2OHClONa+OH在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有次氯酸生成,其反应式如下:NaClOHCl HClONaCl若加入过量的盐酸,则有氯气生成:HClOHCl H2OCl2可以看出,次氯酸的含量随溶液 PH 值的下降而增加。直到 PH 值下降到 5 时,溶液中几乎全部是次氯酸。次氯酸钠溶液的主要组成物质随 PH 值的变化而发生转化。当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时,其主要组成物质按 NaC
13、lOHClOCl2 转化。在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主要成分为 NaClO;近中性条件下,主要成分为 NaClO 和 HClO;在弱酸性条件下主要为 HClO;直至 PH=5 时,溶液几乎全部是 HClO;溶液 PH4 时,Cl2 含量随 PH 值下降而增加,因此次氯酸钠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所以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应保持碱性,PH值约为 12。和 H2O2 漂白一样,多数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次氯酸钠有催化作用,能加速其分解,并能对纤维造成较大损伤。以铁、钴、镍的化合物催化作用最强,其次是铜。因此漂白设备不能用铁制容器,漂液和织物上都不能含有铁质,其漂白设备可用陶瓷、石料
14、等做加工容器。次氯酸钠漂白原理次氯酸钠和棉纤维上的天然杂质色素之间的作用很复杂,至今仍不是很清楚。次氯酸钠溶液的组成随 PH 值不同而变化,故产生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 OCl、HClO和 Cl2。在不同 PH 值条件下,是不同成分在起作用。但笼统讲,漂白的主要成分不外乎是HClO 和 Cl2,碱性范围内可能是以 HClO 为主。HClO 和 Cl2 在溶液内还可发生多种形式的分解。例如:2HClO = Cl2OH2OHClO = ClOHHClO = ClHOHClO 光 HClOHClOOCl = ClOHOClCl2 = ClCl这些分解产物对色素中的某些基团有取代作用,对色素分子结构
15、中的双键有加成作用,此外,还可能产生氧化、氯化等作用,从而使色素的共轭双键破坏,达到消色目的。根据漂白条件的不同,次氯酸钠对纤维上的其它杂质也可以发生氧化、氯化、加成等反应。果胶物质、多糖类及其水解产物,它们的醛基易被氧化而生成羧基;含氮物质和蜡质中的高级脂肪酸,可被氯化生成相应的氯化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氯化衍生物;棉籽壳中的木质素可被氯化为氯化木质素,从而可进一步去除经煮练后仍残留在纤维上的天然杂质。除此之外,次氯酸钠对纤维素也有一定的氯化作用,并且属于非选择性氧化,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漂白工艺条件,否则将使棉纤维受到严重损伤。次氯酸钠漂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漂液的 PH 值、温度、浓度及漂白时间等。
16、为了使织物漂白后,既能获得满意的白度,又能使纤维损伤最小,必须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现将有关工艺条件对漂白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下:漂液的 PH 值由次氯酸钠溶液的性质可知,次氯酸钠溶液不稳定,其溶液组成随 PH 值的不同而不同。漂白速率随 PH 值的升高而下降。此外,漂液的 PH 值对纤维的损伤程度也随 PH 值的不同而有差异。PH=24 时,棉纤维聚合度较大,棉纤维损伤程度较小,漂白速率很快。但在此 PH 值条件下,酸性溶液中将会有大量氯气逸出,造成环境污染,对劳动保护不利,所以酸性次氯酸钠漂白不可选用。当溶液 PH=7 时,纤维聚合度最低,纤维损伤最严重。次氯酸钠对纤维素的氧化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7、第一阶段,纤维素纤维的羟基与次氯酸作用生成次氯酸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生成的次氯酸酯在 OH离子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氯化氢,并转变为醛或酮,直接影响纤维素甙键的稳定性。在中性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中存在较多的次氯酸与 OH离子,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即次氯酸酯的形成和分解连续发生,此时纤维素很快被氧化,纤维强度受到严重损伤。此时表现为潜在损伤,因此,必须避免次氯酸钠中性漂白。当 PH 为 911 时,棉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小,且随 PH 值的增加,漂白速率减慢,因而碱性太强时,生产效率太低。所以次氯酸钠碱性漂白最适宜的 PH 值为 911。值得注意的是,在漂白过程中漂液的 PH 值会逐渐下降。其原因大致有
18、三个方面:一是纤维吸收次氯酸钠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钠;二是,漂白时纤维素、果胶等有机物质产生的酸;三是,空气中碳酸气的作用。因此,漂白时要加以注意。对轧漂来说,可采用不断补充新鲜漂液的方法使溶液 PH 值保持稳定,但对于淋漂和浸漂来说,就需要适当的加入碱剂,如:纯碱、小苏打、水玻璃等作为缓冲剂,以防止漂液 PH 值下降而使纤维受到损伤。漂液的温度温度对次氯酸钠漂白影响十分显著。温度升高,漂白速率加快,同时纤维素氧化的速率也大大提高了。实践证明,在一定浓度和 PH 值条件下,温度每升高 7.5,漂白速率增加 1倍;温度每升高 10,漂白速率增加 2.3 倍。与此同时纤维素氧化速率却增加了 2.7 倍
19、,从而导致聚合度下降。当温度在 35以下时,随温度升高,纤维聚合度的变化尚不大,而当温度超过 35时,随温度升高,聚合度急剧下降,纤维受到严重损伤。所以,漂液温度应控制在 35以下。一般选择 2030,冬季漂液温度可维持在 3035,夏季漂液温度增高时,要适当降低漂液浓度和缩短漂白时间。印染技术推广:棉织物的漂白方式时间:2014-2-25经过煮练,织物上大部分天然及人为杂质已经除去,毛细管效应显著提高,已能满足一些品种的加工要求。但对漂白织物及色泽鲜艳的浅色花布、色布类,还需要提高白度,因此需进一步除去织物上的色素,使织物更加洁白。再就是织物虽经过煮练,尤其是常压汽蒸煮练,仍有部分杂质如棉籽
20、壳未能全除去,通过漂白剂的作用,这些杂质可以完全去掉。棉印染厂广泛使用次氯酸盐、过氧化氢等氧化性漂白剂。对棉及棉型织物漂白,过酸类化合物如过硼酸纳、过醋酸、过碳酸纳等也偶有应用,亚氯酸钠多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通常将次氯酸盐漂白简称为氯漂,过氧化氢漂白简称为氧漂,亚氯酸钠漂白简称为亚漂。(1) 次氯酸盐漂白常用次氯酸盐有漂白粉和次氯酸钠两种。漂白粉是氯气与消石灰作用而成,如通氯气于石灰乳中,可制得含有效成分高一倍的漂粉精通氯气于烧碱溶液中,则可制得次氯酸钠。漂粉及漂粉精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总的效果不如次氯酸钠。目前规模较大的棉印染厂常自己制造次氯酸钠,或向附近化工厂购买次氯酸钠供漂
21、白用,漂白粉供小城市或农村不易得到次氯酸钠的地区小型印染厂使用。漂粉精价格较贵,使用较少。次氯酸钠漂白工艺和设备较简单,多用于棉织物及维棉混纺织物漂白,有时也用于涤棉混纺织物漂白。但不能用于蚕丝、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的漂白,因次氯酸钠对蛋白质纤维有破坏作用,并使纤维泛黄。由于对纤维中天然色素的分子结构研究得不够,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从已知的色素基本知识来看,天然色素结构在漂白过程中遭到破坏,达到消除色素的目的。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天然色素遭到破坏外,棉纤维本身也可能受损伤,因此,必须控制好漂白的工艺条件,做到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都合格。次氯酸钠漂白方式主要有淋漂及连续轧漂两种。淋漂是将织物均匀地堆在淋漂
22、箱内,用泵将漂液循环不断地喷洒在织物上,常温下循环 11.5h,再经水洗、淋酸、水洗。淋漂是非连续性生产,目前已很少采用。连续轧漂是在绳状连续练漂联合机上浸轧漂液,在堆布箱中堆置后经水洗、轧酸堆置、洗净堆在堆布池中,等待开幅、轧水、烘干。棉织物次氯酸钠绳状连续轧漂工艺流程如下:轧漂液堆置(轧漂液堆置) 水洗轧酸液堆置水洗。漂白液中次氯酸钠量以有效氯计算,煮布锅煮练的织物一般浸轧含有效氯 1.5 2g/l 漂液,常温堆置 1h 左右平幅和汽蒸煮练织物漂白液含有效氯 23g/l ,轧漂液后堆置 1h 左右。低级棉织物含杂较高,浸轧时有效氯应提高 0.5g/l。酸洗剂用硫酸,绳状织物硫酸浓度为 13
23、g/l ,平幅织物 23g/l,轧酸后于 3040堆置 1015min。小型工厂也可在轧漂液后用人工堆布,堆在洗干净铺有鹅卵石的地面上,堆布时必须注意劳动保护。影响次氯酸钠漂白的因素:(a)ph 值的影响:当漂液的 ph 值为 7 时,漂白效果最差,纤维损伤严重 ph 值为 24 和 911 时,白度较好,纤维损伤也较小。但在酸性液中,次氯酸钠分解放出氯气,严重污染车间空气,影响工人健康,还腐蚀设备。在生产中实际 ph 值在 9.510.5 之间。(b)温度的影响:温度高,漂白速度加快,但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同时也加速纤维素的氧化脆损,故一般控制在2030。当夏季气温超过 35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4、或调整其他工艺参数,如浓度、时间等,以保护纤维。(c)浓度的影响:根据织物结构及煮练状况而定。漂液浓度以有效氯计算,因为制取次氯酸盐时,所得产品为混合物,如次氯酸钠中混有氯化钠,而氯化钠中的氯全无漂白作用。次氯酸盐中有效氯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因此在配制漂白液时,应对次氯酸盐分析,测定其有效氯含量,使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准确,以便控制生产工艺。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达一定值后,织物白度不再增加。漂液有效氯含量过高,反而影响织物强力。印染工厂一般采取降低漂液有效氯浓度、延长漂白时间的方法,避免纤维强力过多损失。(d)脱氯问题:织物氯漂后的酸洗,不能使分解出来的氯气彻底洗除,仍有少量氯气吸附在织物
25、上。吸附有残余氯的织物在贮存时将造成织物强力下降、泛黄,还将影响对于氯气敏感的染料染色。必要时应使用化学药剂与氯反应彻底去氯。脱氯剂以过氧化氢为最好,过氧化氢除与氯气反应外,本身也是漂白剂,可以增加漂白效果。但一般多使用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大苏打等处理。(2) 过氧化氢漂白过氧化氢也称双氧水。用双氧水漂白的织物白度较好,色光纯正,贮存时不易泛黄,广泛应用于棉型织物的漂白。氧漂比氯漂有更大的适应性,但双氧水比次氯酸钠价格高,且氧漂需要不锈钢设备,能源消耗较大,成本高于氯漂。过氧化氢漂白工艺过氧化氢漂白方式比较灵活,既可连续化生产,也可在间歇设备上生产,可用汽蒸法漂白,也可用冷漂可用绳状,也可用平
26、幅。目前印染厂使用较多的是平幅汽蒸漂白法,此法连续化程度、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都较高,工艺流程简单,且不产生环境污染。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流程如下:轧过氧化氢漂液汽蒸水洗。漂白液含过氧化氢(100%)25g/l,用烧碱调节 ph 值至 10.510.8,加入稳定剂及湿润剂适量,于室温时浸轧漂液,95100汽蒸 4560min,然后水洗出布。影响过氧化氢漂白的因素:(a)浓度的影响:与氯漂类似,当漂液内过氧化氢浓度达到 5g/l 时,已能达到漂白要求,浓度再增加,白度并不随之提高,反而导致棉纤维脆损。稀薄织物还可以适当降低漂液中过氧化氢浓度。(b)温度的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
27、可用升高温度的办法来缩短漂白时间,一般在90100 时,过氧化氢分解率可达 90%,白度也最好。采用冷漂法则应增加过氧化氢浓度,并延长漂白时间。(c) ph 值的影响:过氧化氢在酸性浴中比较稳定,工业用过氧化氢浓溶液含量约 30%35% ,其中常加入少量硫酸以保持稳定。在碱性浴中过氧化氢分解率随溶液 ph 值增大而增加,ph 值在 313.5 之间都有漂白作用,但 ph 值为910 时,织物白度可达最佳水平,实际生产中也大多将漂液 ph 值调节至 10 左右。(d)漂白时金属离子的影响及稳定剂作用:水中铁盐、铜盐及铁屑、铜屑以及灰尘等,对过氧化氢都有催化分解作用,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与氧气,从而
28、失去漂白作用。氧气渗透到织物内部,在漂白时的高温碱性条件下将使纤维素纤维严重降解,常在织物上产生破洞。为防止上述疵病,可在漂液中加入适量稳定剂,以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稳定剂中以水玻璃使用较早,水玻璃的稳定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推测是由硅酸钙或硅酸镁胶体对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作用的金属离子产生吸附作用。水玻璃价格低廉易得,稳定效果好,但长期使用,容易在导辊等处形成难以除去的硅垢,影响织物质量。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使用非硅酸盐稳定剂,大都属于有机膦酸盐,效果也较好,不产生积垢,但价格高于硅酸盐,因此水玻璃仍在生产上继续使用。有时将含磷化合物与硅酸钠拼混使用,也取得较好效果。过氧化氢的其它漂白方法除
29、了汽蒸漂白法广为应用外,过氧化氢漂白方法尚有下列几种:(a)氯-氧双漂法:先氯漂后氧漂,氧漂兼有脱氯与漂白作用,本法可以降低漂液中过氧化氢浓度,其工艺流程为:轧次氯酸钠漂白液堆置水洗轧过氧化氢漂液汽蒸水洗。次氯酸钠漂液含有效氯 12g/l ,过氧化氢漂液含过氧化氢 13g/l,工艺条件与各自漂白时相同。(b)冷轧堆法: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多变化要求,尤其是小型印染厂,在缺乏氧漂设备时可使用冷漂法。此法漂液中过氧化氢浓度较高,并加进过硫酸盐,织物轧漂液后,立即打卷用塑料膜包覆,以防蒸发干燥,然后在室温时堆置。此法虽然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但比较灵活。漂液含过氧化氢(100%)1012g/l 、水
30、玻璃 253og/l、过硫酸盐71og/l,用烧碱调节漂液 ph 值至 10.5 10.8,于室温浸轧,堆放 616h,充分水洗。浓的过氧化氢溶液对皮肤有严重灼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劳动保护。次氯酸钠在棉针织物漂白中的影响因素2011-5-11 14:45:42次氯酸钠(NaClO)在酸性溶液中几乎能全部转化为次氯酸(Hcl0) ,次氯酸极不稳定,常温下就可发生多种形式的分解,其分解产物能与棉纤维中色素分子的共轭双健发生加成反应,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遭到破坏而消失,达到漂白目的,这样将棉纤维中天然色素去除干净后,可以给织物一个洁白的外观,提高其白度和色泽鲜艳度,故工艺上一般称为棉针织物的氧化漂白。
31、这道工艺是否成功一用好次氯酸钠是关键,而影响次氯酸钠漂白的因素有:漂液的 PH、温度、浓度和漂白时间及脱氧问题等,故为了使织物在漂白后,既获得满意的白度,又少受损伤,必须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一、漂液的 PH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呈碱性。由表可知,次氯酸的含量随溶液 PH 的下降而增加,当 PH 下降到 5 时,溶液的次氯酸钠几乎全部转化成了次氯酸。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漂液的 PH 对漂白速率以及纤维损伤程度成以下关系:图 1-1 漂液的 PH 与漂白速率的关系图 1-2 漂液的 PH 与纤维素聚合度的关系由图可知,漂白速率随漂液 PH 升高而下降,在酸性条件下,漂白速率很快,
32、对纤维的损伤也小,但会有大量氯气产生,故不可取;PH 为 7 时,对纤维的损伤最为严重,也不可取;PH 为 9-11 时,漂白速率虽然较慢,但对棉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小。所以,次氯酸钠漂白最适宜的 PH 为 9-11。二、漂液的温度漂液温度的高低对漂白作用有较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漂白时间太长:温度升高,漂白速率加快,漂白时间缩短。例如在一定浓度和 PH 时,漂液温度每升高 75,漂液速率约增加 23 倍。但同时棉纤维被氧化的速率也加快了,即加速了对棉纤维的损伤。两者关系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图 2-1 漂液温度与漂白度的关系图 2 -2 漂液温度与纤维素聚合度的关系由图所知,温度在 35
33、以下时,对纤维的影响不大,超过 35时,纤维素聚合度会急剧下降,每升高 10,纤维被氧化的速率约增大 27 倍,故漂液温度应控制在 35 以下,一般控制在 2030。冬季漂液温度控制在 3035,夏季漂液温度升高,要适当降低漂液浓度和漂白时间。次氯酸钠(NaClO)在酸性溶液中几乎能全部转化为次氯酸(Hcl0) ,次氯酸极不稳定,常温下就可发生多种形式的分解,其分解产物能与棉纤维中色素分子的共轭双健发生加成反应,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遭到破坏而消失,达到漂白目的,这样将棉纤维中天然色素去除干净后,可以给织物一个洁白的外观,提高其白度和色泽鲜艳度,故工艺上一般称为棉针织物的氧化漂白。这道工艺是否成功
34、一用好次氯酸钠是关键,而影响次氯酸钠漂白的因素有:漂液的 PH、温度、浓度和漂白时间及脱氧问题等,故为了使织物在漂白后,既获得满意的白度,又少受损伤,必须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一、漂液的 PH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呈碱性。由表可知,次氯酸的含量随溶液 PH 的下降而增加,当 PH 下降到 5 时,溶液的次氯酸钠几乎全部转化成了次氯酸。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漂液的 PH 对漂白速率以及纤维损伤程度成以下关系:图 1-1 漂液的 PH 与漂白速率的关系图 1-2 漂液的 PH 与纤维素聚合度的关系由图可知,漂白速率随漂液 PH 升高而下降,在酸性条件下,漂白速率很快,对纤维的损伤也小
35、,但会有大量氯气产生,故不可取;PH 为 7 时,对纤维的损伤最为严重,也不可取;PH 为 9-11 时,漂白速率虽然较慢,但对棉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小。所以,次氯酸钠漂白最适宜的 PH 为 9-11。二、漂液的温度漂液温度的高低对漂白作用有较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漂白时间太长:温度升高,漂白速率加快,漂白时间缩短。例如在一定浓度和 PH 时,漂液温度每升高 75,漂液速率约增加 23 倍。但同时棉纤维被氧化的速率也加快了,即加速了对棉纤维的损伤。两者关系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图 2-1 漂液温度与漂白度的关系图 2 -2 漂液温度与纤维素聚合度的关系由图所知,温度在 35以下时,对纤维的
36、影响不大,超过 35时,纤维素聚合度会急剧下降,每升高 10,纤维被氧化的速率约增大 27 倍,故漂液温度应控制在 35 以下,一般控制在 2030。冬季漂液温度控制在 3035,夏季漂液温度升高,要适当降低漂液浓度和漂白时间。三、漂液浓度和漂白时间在一定的温度、PH 值条件下,漂液浓度应根据前处理情况、织物厚薄和对白度的要求来确定。一般绳状织物漂白浓度为有效氯 2gL 左右,平幅漂白可稍高些,汽蒸煮练织物的漂白还可适当高些。浓度增加,白度有提高,但并非是成正比的;达到一定浓度后,白度也不再增加,相反将影响棉布强力,如图所示:图 3-1 漂液浓度与漂白度的关系漂白时间因漂液浓度、温度不同而有变
37、化,一般 051h 已足够。工厂中都采用长时间、低浓度的漂白工艺。四、脱氯问题织物经过氯漂以后,尚有少量氯残留在布上,如果不去除,时间一长,将造成织物强力损伤,白度泛黄,对某些不耐氯的活性染料还要被氯破坏,因此脱氯问题很重要。可以用1 2gL 的大苏打( 硫代硫酸钠,Na2S203) 或双氧水等进行脱氯,含硫脱氯剂脱氯效果虽好,价格也低,但易在织物上形成残留硫,引起泛黄;双氧水处理效果虽好,但往往价格太贵,因此目前工厂多在漂后用酸洗工艺。酸并不能起脱氯作用,只能促进残留在织物上的次氯酸钠分解,进一步提高漂白和去杂效果。酸洗一般用硫酸,浓度为 2 5gL,温度 5O 以下,最好能堆置 10 15min,以增加作用时间。酸洗后一定要将酸洗净,否则会影响纤维强力。对高档织物和特殊要求的织物,脱氯一定要干净。次氯酸钠漂白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设备比较简单等特点,但次氯酸钠漂白存在 AOX问题,AOX 是用于限制废水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所采用的新考核指标,所以在使用次氯酸钠漂白,应对排放废水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