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鸡呼吸道疾病综合征(Chicken Complicated Respiratory Disease, CCRD)又称为多因子呼吸道病,是由包括传染性因子、营养缺乏、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的疾病。【病因】CCRD的直接病因是传染性因素,其中主要有败血支原体、大肠杆菌、副鸡嗜血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禽肺病毒等。间接病因包括环境因素(温度、鸡舍的空气质量和湿度)、应激反应(疫苗接种、转群、饲养密度、缺水等)、营养(如营养不良、维生素 A缺乏)等,均可以诱发或促进 CCRD的发生和发展。除了以上因素外,一些能引起
2、免疫抑制的疾病包括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贫血因子感染、呼肠孤病毒感染、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以及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过高导致的霉菌毒素中毒都可以降低鸡的免疫力,促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危害】CCRD可引起肉鸡生长速度显著降低,料肉比明显提高;蛋鸡和种鸡的产蛋率降低、畸形蛋增多、种蛋孵化率降低、健雏率下降。肉鸡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或在免疫呼吸道活病毒疫苗时,非常容易发生严重的疫苗反应,造成药物费用的增加和生产损失。由于败血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的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围炎等,引起死亡率和淘汰率的显著提高。据统计,种鸡感染败血支原体后,饲料转化率降低 10-20%、
3、死淘率上升 10-20%;开产日龄推迟 2周、峰期产蛋率降 5-10%;蛋鸡的产蛋率下降 10-20%;种蛋孵化率降低 5-10%、雏鸡的弱雏增加 10%、肉鸡的体重降低38%、出栏时间延长、治疗成本上升(每只肉鸡多用 0.3元)。【发病机理】鸡的 CCRD主要是由败血支原体、大肠杆菌以及病毒等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败血支原体发挥主要作用,即支原体、大肠杆菌、病毒等因素在不良环境因素条件下,结合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气管、气囊上,在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或有免疫抑制的条件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支原体可以大量繁殖,数量增多,毒力增强,破坏气管、支气管纤毛,使纤毛
4、的摆动力减弱,排斥异物的能力降低,其它细菌性、病毒性病原更容易随尘埃沉降到肺泡、细支气管,或直接蔓延到气囊,引起发病。有时支原体的启动作用完成后,对鸡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大肠杆菌或其它病原。肺炎支原体经常存在于病鸡、康复鸡的体内,通过呼吸道排菌,健康鸡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而发生水平传播;支原体也存在于卵巢、输卵管内,或公鸡的精液内,发生交配传播和垂直传播;有时一些非 SPF鸡胚制作的活疫苗内含有败血支原体(据统计国内生产的新城疫活苗支原体的阳性率达 20%),接种过程有可能造成败血支原体的人为传播。欧美一些养鸡业发达的国家在控制了败血支原体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临床表
5、现和病理变化】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高峰是在 21-35日龄,病鸡表现为流泪、流鼻液、咳嗽、甩鼻、呼吸道?音,严重时可见颜面部肿胀,特别是眶下窦肿胀。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合格率降低、孵化率降低、死淘率升高。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气囊炎、肝周炎和心包炎,如果混合大肠杆菌感染,情况可能更严重。 【防治和控制】由于 CCRD是一类多病因的疾病,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并且重在预防。因为本病的主要病原是败血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因此应该着重控制这两种病原。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一切疾病预防的根本,包括场址选择、人员管理、害虫(鼠类、蚊蝇等)控制、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等。改善饲养管理:必须做到鸡场,
6、特别是鸡舍的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彻底冲洗消毒的目的。严格控制鸡舍的环境温度(育雏期间鸡舍的温差不能太大,最好不超过 2C)、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证鸡群有非常高的抗病力。鸡舍的通风和保温应保持相对平衡,应该减少有害气体和温度降低对呼吸道抵抗力的影响。定期带鸡消毒,力争将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降到最低,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营养:不仅要保证饲料中不缺乏蛋白质、氨基酸等常量营养物质,而且要平衡,更不能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 A。因为维生素 A 是保证上皮组织完整性的维生素,如果缺乏,上皮完整性容易受到破坏,病原体相对容易入侵。其它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可能造成免
7、疫系统的发育障碍。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等可以通过合适的免疫程序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毒株的毒力不能太强,特别是首免。因为虽然毒力稍强的法氏囊疫苗有非常好的保护力,但这类疫苗可造成免疫抑制,对其它疾病的保护率就会降低。由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来减轻,或者通过原料的采购、储藏等降低霉菌毒素的含量。 免疫预防:病毒病主要依靠免疫,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主要依靠免疫预防,并结合生物安全的实施,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败血支原体感染也可以通过免疫预防,而且免疫保护率还可以,但免疫过程中存在很多造成免
8、疫失败的因素,况且败血支原体疫苗只能控制败血支原体感染,对滑液囊支原体无效。在使用支原体弱毒苗的前后很长时间不能够使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从而造成其它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大肠杆菌疫苗的保护率太低,很少有人使用。 药物预防:控制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药物很多,但即使药物再好,也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定期投药,控制支原体包括败血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病原体。因为大部分疾病是混合感染造成的,特别是当支原体的启动疾病的作用完成后,造成损失的不一定是支原体了,但如果治疗用药单纯控制支原体,效果就不会很理想。所以,预防性用药比治疗性用药的效果好,所需的成本也低,因此,疾病造成的损失
9、要小得多。 控制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很多,但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的药物最低抑菌浓度试验发现,最敏感的药物当属支原净(有效成分为泰妙菌素)。种鸡和蛋鸡产蛋前添加 80%支原净250克/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 100%支原净 125克/吨),每月连续使用 3天,开产后连续添加 80%支原净 50克/吨料,直到产蛋高峰结束,可大大降低支原体的危害,提高产蛋率、孵化率和健雏率。肉仔鸡在 1-14日龄和 21-34日龄在饲料中各连续添加 80%支原净 60克/吨,15%金霉素 1千克可明显提高成活率、日增重、改善料肉比等,使呼吸道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控制支原体病也可使用北里霉素,因为北里霉素对支原体也很敏感,而且对
10、葡萄球菌的敏感性也很高,还可以作为促生长添加剂。注意:支原净有增加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毒性的危险,若饲料中添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莫能霉素时应注意支原净的添加量。支原净与盐霉素或莫能霉素的总添加量不应超过 120克/吨料,而且要搅拌均匀。药物治疗:发病鸡必须用针对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药物,如支原净、环丙沙星等药物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连用 3-5天,然后剂量减半使用 7天。如支原净的治疗浓度混饲为 400 ppm,混饮浓度为 250 ppm。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 A型流感病毒中的任何一型引起的一种感染综合征。本病于 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目前几
11、乎遍布世界各地,对世界各地的养禽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全球对禽流感都采取了严格措施,为控制禽流感的蔓延和流行及所做的许多善后工作,使得间接损失往往大于直接损失。如 1983年-1984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灭源措施耗费了 6000万美元,由此引起的食品涨价使消费者损失 4900万美元。如果不采取措施,农民的损失将达到 15亿美元,消费者将损失 55亿美元,由此可见,禽流感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是相当惊人的。一禽流感的病原特点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中的病毒。该病毒的核酸型为单股,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表面的主要糖蛋白,具有种(亚型)的特异性和多变性,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12、用。HA 是决定病毒致病性的主要抗原成分,能诱发宿主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而 NA诱发的对应抗体无病毒中和作用,但可减少病毒增殖和改变病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极易发生变异,其中以编码 HA的基因的突变率最高,其次为 NA基因。迄今已知有 16种 HA和 10种 NA,不同的 HA和 NA之间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随机组合,从而构成许许多多不同亚型。据报道,现已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有 8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属非致病性或低致病性,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 H5和 H7的毒株,但含 H5和 H7的毒株中绝大多数是非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很高,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漂移和转变。抗原的漂移可引起
13、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次要抗原变化,而抗原转变可引起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主要抗原变化。抗原转变是指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特定片段允许片段发生重组,有可能产生种遗传学上不同的子代病毒,这种变化称为遗传重组。有些毒株在鸡、鸽或人的细胞培养中培养之后,对鸡的毒力减弱。通常在经分钟灭活;某些毒株需要分钟才能灭活;对脂溶剂敏感。甲醛可破坏病毒的活性;肥皂、去污剂和氧化剂也能破坏其活性。冻干后在-可存活两年。感染的组织置甘油盐水中在可保存活性数月。在干燥的灰尘中可保存活性天。二、禽流感的流行特点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珠鸡、野鸡和孔雀。鸭、鹅、鸽、鹧鸪也能感染。感染
14、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可能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和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包括气溶胶或暴露于病毒污染的间接接触两种。因为感染禽能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如鸟粪和哺乳动物、饲料、水、设备、物资、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昆虫等,都易传播疾病。哺乳动物和其它动物可能成为禽流感的传染源,因为人、猪、鸡、火鸡身上分离的有些毒株非常相近,而且通常存在于禽类的禽流感病毒在水生哺乳动物如海豹、水貂、鲸鱼也存在,对于家禽来讲人是最重要的机械传播者。本病能否垂直传播,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但当母鸡感染后,鸡蛋的内部和表面可存有病毒。人工感染母鸡,在感染后天几乎所产的全部鸡蛋都含
15、有病毒。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零星发生。气候突变、冷刺激,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三、禽流感的症状禽流感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 45天。因感染禽的品种、日龄、性别、环境因素、病毒的毒力不同,病禽的症状各异,轻重不一。最急性型:多由高致病力流感病毒引起,病禽不出现前驱症状,发病后急剧死亡,死亡率可达 90100%。急性型:为目前世界上常见的一种病型。病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2以上。精神沉郁、缩颈、嗜睡、眼呈半闭状态。采食量急剧下降,可减少 1550%,排黄绿色稀便。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然尖叫。眼肿胀有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或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眼睑
16、肿胀,两眼突出,肉髯增厚变硬,向两侧开张,呈“金鱼头”状。也有的出现神经症状。产蛋鸡感染后,23 天产蛋量即开始下降,714天内可使产蛋率由 90%以上降到 510%,严重的将会停止产蛋;同时软壳蛋、无壳蛋、褪色蛋、砂壳蛋增多,持续 15周后产蛋率逐步回升,但恢复不到原有的水平,一般经 1.52个月逐渐恢复到发病前产蛋水平的 7090%之间。种鸡感染后,除上述症状外,可使受精率下降 2040%,并致 1020%的鸡胚于一周内死亡,且弱雏增多,出壳后的弱雏极易感染大肠杆菌,死亡率较高。四、禽流感的剖检变化最急性死亡的病鸡常无眼观变化。急性者可见头部和颜面浮肿,鸡冠、肉髯肿大达倍以上;皮下有黄色胶
17、样浸润、出血,胸、腹部脂肪有紫红色出血斑;心包积水,心外膜有点状或条纹状坏死,心肌软化。消化道变化表现为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呈带状或环状出血;十二指肠、盲肠扁桃体、泄殖腔充血、出血;肝、脾、肾脏瘀血肿大,有白色点状坏死;呼吸道有大量炎性分泌物或黄白色干酪样物;胸腺萎缩,有程度不同的斑点状出血;法氏囊萎缩或呈黄色水肿,有充血、出血;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卵黄液变稀薄;严重者卵泡破裂,卵黄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充满稀薄的卵黄。输卵管水肿、充血,内有浆液性、粘液性或干酪样物质。公鸡睾丸变性坏死。五、禽流感的诊断技术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较大,
18、所以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必要时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采取病鸡的呼吸道或窦内渗出物或器官组织,加肉汤稀释成悬液,去除组织碎屑,将无菌悬液.毫升接种于日龄鸡胚尿囊腔,一部分接种羊膜腔,培养小时。采取未死鸡胚的尿囊液,作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以鉴定病毒。 2、血清学试验:血清学检查可用来证实抗体的存在,这种抗体在感染后天便可被检测出来。用于血清学检查的方法有血凝抑制(I)试验,检测抗血凝素()抗体;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其他血清学检查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前常用的是琼脂扩散试验(),采取
19、发病初期和康复期(发病后天)的血清检测,如果康复期的血清抗体比发病初期升高倍以上,则可证实禽流感的发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及禽流感抗体斑点-ELISA 诊断技术既可用于禽流感的早期诊断,又可用于抗体的监测,可有效地检测到感染后 34 天的抗体反应,阳性全检出期至少114天,其中禽流感抗体斑点-ELISA 诊断技术结果易于判定,适合于现场禽流感抗体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3、禽流感分子诊断技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RT-PCR分子诊断技术,可从基因水平检测禽流感 RNA基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大大缩短对 AI病毒的检出时间,克服了传统的禽流感诊断技术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试验周期长的缺
20、点。RT-PCR 诊断技术可特异地检出 H5或 H7亚型禽流感病毒,还可根据应用特定引物经 RT-PCR扩增出的 H5和 H7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 HA基因片段、经测序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判断 H5或 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高低。六、禽流感的鉴别诊断禽流感的症状和剖检变化易与新城疫相混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病鸡有新城疫症状,但新城疫抗体水平很高且均匀(新城疫抗体 26应有保护力,低于 27就要接种,210 就算很高的抗体了),这时病鸡流感可能性大。 死鸡脚鳞出血或出现紫色血斑时,流感可能性大,尤其是白鸡明显,新城疫死鸡一般没有脚紫红色。 多器官坏死:肝、脾、肺、胰坏死。流感病鸡往往有
21、胰腺坏死(胰腺边缘坏死点呈白色或灰白色)。而新城疫没有。 流感鸡很快发生腹膜炎,新城疫病鸡卵黄腹膜炎发展慢。 流感病鸡头肿、眼肿,泡沫眼泪(显而易见的流泪,小泡沫状)。肿大的头部呈皮下水肿。 全身广泛出血,腺胃、肌胃、盲肠扁桃体等粘膜出血,腺胃与肌胃交胃处呈带状出血,头盖骨和小脑出血。新城疫则仅为消化道出血。 流感病鸡气囊、心包、腹膜上可见纤维性渗出物。七、禽流感的防制1、处理措施:该病属法定的畜禽一类传染病,危害极大,故一旦爆发,确诊后应坚决彻底销毁疫点的禽只及有关物品,执行严格的封锁、隔离和无害化处理措施。严禁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疫区。鸡场要全面清扫、消毒、空舍至少 3个月。目前国外也采用“
22、冷处理”的方法,即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对症治疗,以减少损失。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 0.010.05%饮水,连用 57天,或盐酸金刚烷胺或盐酸金刚乙胺 0.05%0.08%拌料,连用 57天。也可用板蓝根 2克/只/日,大青叶 3克/只/日,粉碎后拌料。 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或培福沙星等 0.01%饮水,连用 57天,以防止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2、预防:禽流感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生损失较大,所以应重视对该病的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体抵抗力。良好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鸡体的抵抗力,特别应注意保温、密度和通风。据报道,种鸡群易发病的临界温度为 16,有舍温在 8时应激后 23 天发病的
23、先例。保持昼夜温差不超过 34,特别注意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 A,以降低应激影响。 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严格鸡群与外界的隔离,保持舍内卫生,加强消毒措施的落实。推荐消毒药为:生产场区用 23烧碱0.1季胺盐(如百毒杀)。该配伍可提高 10倍的杀毒、杀菌能力。鸡舍门口消毒池用 1400 有机氯(二氯异氰尿酸钠表面活性剂)。带鸡消毒用 0.10.2过氧乙酸或 1400 有机氯。每天12 次,交替使用。粪便用 0.20.5过氧乙酸(可能是甲或乙液混合)1200 有机氯,过氧乙酸同时有降低舍内氨气的作用;用碘制剂消毒也有效。空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效果最好,
24、一般用于进鸡前的空鸡舍、孵化厅与鸡舍操作间的熏蒸消毒和环境喷洒消毒。加强生物安全,鸡场门口要设消毒池,严禁外人进入禽舍。工作人员出入要更换消毒过的胶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车辆要定时消毒。粪便、垫料及各种污物要集中作无害化处理;消灭禽场的蝇蛆、老鼠、野鸟等各种传播媒介。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种蛋、雏禽等产品的调入,要经过兽医检疫;新进的雏鸡应隔离饲养一定时期,确定无病者方可入群饲养;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进鸡及其制品。 加强监督或监测确认在一个鸡群中没有未检测的禽流感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有效的监测计划。在宾夕法尼亚州每年检测的样本超过 14万个,主要检测下列样本。在屠宰加工时从每个肉鸡群采
25、10个血样,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体。每月从每个产蛋鸡群(商品蛋鸡和种鸡)检测 24-30个鸡蛋,做禽流感抗体检测试验。每 3个月从所有的种鸡群检测 30份血样。为活禽市场供货的鸡场每月要检测 30份血样,上市后 10天内检测 20份血样。检测为诊断其它疾病(鸡白痢和支原体病)送检的血样。 检测送到诊断实验室的所有活禽的血样。从市场、运鸡笼、卡车等地方随机采集抹片样本并进行检测。在险情增加需加强控制时,要额外采集并检测更多的样本。 免疫预防:禽流感灭活疫苗能使免疫鸡群在感染禽流感野毒时有效地减轻损失并显著减少可能存在于鸡群和环境中的病毒数量,缩短其存活时间。但是,应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结果是基于 S
26、PF鸡及实验室条件。实际生产中,环境应激及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与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可干扰禽流感疫苗免疫应答的产生。另外,在高密度的家禽饲养中,个别鸡群可因受到一种以上的病毒型以极高剂量侵袭而突破注射油苗所建立起的保护作用。作为控制和扑灭禽流感的一种手段,禽流感疫苗可以在严格限制和控制的条件下使用。近来,随着遗传工程的应用,人们正在研制基因重组和亚单位疫苗。一种经过基因重组由鸡痘病毒介导并表达 H5抗原的疫苗,通过实际生产证明其可对鸡群产生安全保护。此外,人们也已经用一种在昆虫细胞内繁殖的遗传工程杆状病毒研制出一种亚单位疫苗。这种病毒因可表达血凝素糖蛋白的组成而激发鸡体产生针对 H5病毒型的
27、抗体。基因重组的鸡痘-H5 疫苗具有一个独特的优点,即其受体在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无法用琼扩实验检出,而含有糖蛋白和核蛋白的常规灭活 H5油佐剂苗则相反。这样用重组疫苗免疫后的鸡群在野毒感染前应用琼扩实验检测的结果呈阴性,因此该基因重组疫苗适用于监测野毒感染。目前尚在研制中的疫苗还有 DNA疫苗,它是将血凝素抗原基因克隆于 DNA表达载体上,给动物注射后,DNA 在体细胞内表达出抗原蛋白,从而产生免疫效果,这是一种安全且易长期保存的疫苗。合理使用支原净,减少生产损失现代养殖业由于密度非常高,饲养环境恶劣,所以疾病问题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始终困扰着养殖者。虽然呼吸道疾病直接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生长缓
28、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的隐性损失非常巨大,所以大部分养鸡企业把这类疾病的控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花大力气,即用药物,又用疫苗,但效果始终不理想,用药不当或不重视管理是最可能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是多原因的,既有饲养管理的原因,如应激反应太强烈等;又有环境方面的原因,如保温和空气的质量不佳。而直接原因是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如支原体、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等。如果能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将会降低。免疫控制也是必需的措施,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病。养鸡场的重要病原是败血支原体和滑膜支原体,虽然二者单独感染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很容易继发其它病原的感染,产生严重的症
29、状。所以控制呼吸道病,支原体的控制是关键。药物控制方面,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任何产品,包括疫苗、药物,在使用前都应该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又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否则既可能造成浪费,严重时又可造成中毒,达不到产品应有的效果。最近在山东的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合理使用,支原净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它可以有效控制败血和滑膜支原体的感染,降低鸡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又可减少其它混合感染病原体引起疾病的机会,从而大大减轻生产损失。支原净本身是安全的,即使超过推荐是用量的 10倍,也不会发生中毒。所以支原净按使用说明使用是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的,即使与盐霉素、莫
30、能霉素等配合使用,只要总量不超过 120 ppm,就不会发生中毒。退一步讲,市场上预防球虫病可以选用的药物很多,如尼卡巴嗪、氨丙啉、地克株利等,而有效防治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很少,所以,暂时放弃离子类抗生素,着重控制呼吸道病,从效益上看更为有利。而且,一段时间后球虫对离子类抗球虫药的敏感性会恢复。 如在 1-40日龄的肉鸡饲料中添加 30 ppm支原净和 100ppm的金霉素,再混合60ppm的盐霉素,或 90ppm的莫能霉素,不但没有中毒症状,而且具有明显促生长作用,显著改善料肉比(见表 1)。表 1. 山东某肉鸡集团的试验结果分组 %成活率 体重(千克) 料肉比 效益(元/羽)支原净+莫能霉素
31、 95.2 2.82 2.04 2.38支原净+盐霉素 94.4 2.63 2.11 2.27莫能霉素对照 79.6 2.16 2.32 -0.36盐霉素对照 77.2 2.04 2.34 -0.44同样,如果饮水中添加 125克 或 250克/吨的支原净,每月连用 3天,可大大提高种鸡的育成率和产蛋率,产蛋高峰提前,而且维持时间长,每只母鸡所能提供的健雏数量显著提高(至少多 10只)。因此,种鸡使用支原净,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因为中国的养鸡环境比较恶劣,每个鸡场都存在支原体感染的问题,所以控制了支原体,就可显著降低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其造成的隐性损失也可降到最低。总之,任何药物,必须合理使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饲料中的支原净和盐霉素的总量不超过 120ppm,应该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