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 第二节 短期经营决策概念 第三节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 第四节 生产决策(1) 第五节 生产决策(2) 第六节 生产决策(3) 第七节 不确定生产决策 第八节 定价决策,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决策分析的涵义 决策分析的特点 决策分析的原则 合法、责任、民主、合理、科学、效益 决策分析的程序 调研、目标、方案、论证、选择、实施 决策分析的分类 重要程度:战略、战术 肯定程度: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第二节 短期经营决策概述,从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对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而实施的决策。生产经营能力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相关成本,一、生产经营能力
2、,最大生产经营能力 正常生产经营能力 剩余生产经营能力 追加生产经营能力,绝对剩余生产能力、相对剩余生产能力,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甲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2011年1月10日,B企业要求以900万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追加订货1 000件甲产品,年底前交货;追加订货没有特殊要求,与当年批次要求相同。,相关成本,无关成本,沉没成本 共同成本 联合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2010年甲产品产销量为1
3、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假定2011年甲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和成本水平均不变,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能力能够转移,可以分别用于对外出租和承揽零星加工业务。如果将有关设备对外出租,全年可获得租金收入30000元,折旧费为30000元;如果承揽零星加工业务,全年可获得额外收入40000元,同时发生变动成本15000元。,第三节 短期经营决策的一般方法,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 差别损益分析法 相关损益分析法 相关成本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点法 利润无差别点法 直接判断法,一、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
4、项资源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和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额的条件下,可考虑采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判断标准: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某企业具备利用现有设备、有限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品种的预计单价为20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万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件;B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00万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万元/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二、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某企业具备利用现有设备、300kg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品种的预
5、计单价为20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万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件;B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00万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万元/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三、差别损益分析法,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甲产品。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一月上旬,B企业要求以900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追加订货1 000件甲产品,年底前交货;追加订货没有特殊要求,不涉及追加投入专属成本。,四、相
6、关损益分析法,为增加甲产品产量,某公司2011年用11 000万元购置一台通用设备,年折旧为1 000万元,就可以使甲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140 000万元,变动成本达到112 000万元;市场上具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量。在分析是否值得增加甲产品产量时:,五、相关成本分析法,相关收入均为0时, 哪个方案的相关成本最低,哪个方案最优。,六、成本无差别点法,相关收入均为0时,计算能使两方案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若业务量大于成本分界点时,则固定成本较高方案优; 当业务量小于成本分界点时,则固定成本较低方案优;,七、利润无差别点法,利润无差别点销量是指某种产品为确保原有盈利能力,在调价后应至少达到的销
7、售量指标。,八、直接判断法,九、微分极值法,十、线性规划法,确定约束条件 确定目标函数 确定可能极值点 确定最优组合,第四节 生产决策(1) 是否生产的决策,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在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应用直接判断法,需要判断亏损产品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该亏损产品的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 该亏损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大于零; 该亏损产品的收入大于其变动成本; 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 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率大于零; 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小于1。,一、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例】直接判断法,已知:某企业组织多品
8、种经营。203年甲产品的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万元/件,发生亏损10 000万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万元。假定204年甲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和成本水平均不变,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1)计算203年甲产品的销售收入;(2)计算203年甲产品的变动成本;(3)计算203年甲产品的贡献边际;(4)按直接判断法作出204年是否继续生产甲产品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以转移,直接判断法: (1)贡献边际大于机会成本,继续生产; (2)贡献边际小于机会成本,停止生产。,【例2】直接判断法,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203年甲产品的产销量为1 000件
9、,单位变动成本为80万元/件,发生亏损10 000万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万元。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25 000万元贡献边际。要求:(1)指出继续生产甲产品方案的机会成本;(2)按直接判断法作出204年是否生产甲产品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相关损益分析表,继续生产亏损产品,方案,停止生产亏损产品,项目,相关收入,单价销售量,0,相关成本,其中:增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0,机会成本,贡献边际或租金收入,0,(合计),0,相关损益,两者之差,0,已知: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10、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假定明年甲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和成本水平均不变,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能力能够转移。如果将有关设备对外出租,全年可获得租金收入30000元,折旧费为30000元;如果承揽零星加工业务,全年可获得额外收入40000元,同时发生变动成本15000元。,100,000 110,000 80,000 30,000,40,000 45,000 15,000 30,000,00 00,-10,000 -5,000 0,二、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备选方案两组: 增产亏损产品、继续按原有规模生产 增产亏损产品、不增产该产品,企业已具备增产能力,且无法转移时,某企业组织多
11、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假定明年甲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和成本水平均不变,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同时企业已具备增产30%甲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市场上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量,其他条件均不变。,企业已具备增产能力,且无法转移时,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假定明年甲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和成本水平均不变,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同时企业已具备增产30%甲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市场
12、上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量,其他条件均不变。,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25 000万元贡献边际。同时企业已具备增产30%甲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市场上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量,其他条件均不变。,企业已具备增产能力,且可以转移时,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假定明年甲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和成本水平均不变,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
13、能力无法转移。同时企业已具备增产30%甲产品的能力,但可以用于临时对外出租,预计可获得4 000万元租金收入。市场上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量,其他条件均不变。,(1)增产甲产品所增加的贡献边际=2000030%=6000(万元) (2)增产甲产品方案的机会成本=4 000万元 (3)6 0004 000应当增产甲产品,增产甲产品可以使企业多获得2 000万元的利润,此时的亏损品可能有两种状态:生产和停止生产,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
14、计可获得25 000万元贡献边际。同时企业已具备增产30%甲产品的能力,但可以用于临时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10 000万元。市场上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量,其他条件均不变。,企业不具备增产能力时,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假定明年甲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和成本水平均不变,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假定明年年企业通过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一台设备(年租金为20 000万元),可以增加甲产品的产量,从而增加24 000万元贡献边际,其他条件均不变。,(1)增产甲产品方案的专属
15、成本为20 000万元。 (2)增产增加的贡献边际24000万元追加专属成本20 000万元。 204年企业应当增产甲产品。,不应当停止亏损产品的生产,可以用直接判断法。,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甲产品产销量为1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发生亏损10 000元,其完全成本为110 000元。停产后的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25 000万元贡献边际。,企业不具备增产能力时,应当停止生产的亏损产品,用相关损益法分析。,假定企业用11 000万元购置一台通用设备,相关的年折旧为1 000万元,就可以使甲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140 000万元,变动成本达到11
16、2 000万元;市场上具有可以接受增产产品的容量,其他条件均不变。,三、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追加订货通常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外单位临时提出的额外订货任务,即正常订货以外的订货。正常订货是指企业在组织一定时期生产之前争取到的、已纳入该期生产经营计划的订货,又称正常任务;与正常订货相联系的售价为正常价格。,开展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决策需要掌握以下四种信息:正常订货的信息根据正常订货计算的信息追加订货的信息根据正常订货和追加订货计算的信息,追加订货量可能小于剩余生产能力 追加订货量可能等于剩余生产能力 追加订货量可能大于剩余生产能力,三、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17、甲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假定该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一月上旬,B企业要求以900万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追加订货1 000件甲产品,年底前交货;追加订货没有特殊要求,不涉及追加投入专属成本。要求:(1)计算用产量表现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2)判断是否符合应用直接判断法的条件;(3)利用直接判断法作出是否接受此项追加订货。,剩余生产能力大于追加订货量;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不需要追加投入专属成本,当然也可用 相
18、关损益法,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甲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假定该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一月上旬,B企业要求以900万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追加订货1 000件甲产品,年底前交货;追加订货没有特殊要求,不涉及追加投入专属成本。,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甲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
19、成本为800万元/件。假定该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可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150 000万元。1月上旬,B企业要求以900万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追加订货1 000件甲产品,年底前交货;追加订货没有特殊要求,不涉及追加投入专属成本。,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甲产品。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假定该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合同规定,如正常订货不能如期履约交付给客户,企业须支付给客户10 000万元违约金。一月上旬,C公司要求以92
20、0万元/件向A企业追加订货2 500件甲产品,年内足量交货;追加订货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追加投入专属成本。,要求: (1)计算接受方案的相关收入; (2)计算接受方案的增量成本; (3)计算因接受方案而无法正常履约的正常任务; (4)计算接受方案与冲击正常任务有关的机会成本; (5)确定接受方案与冲击正常任务有关的专属成本; (6)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接受此项追加订货的决策。,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甲产品。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假
21、定该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合同规定,如正常订货不能如期履约交付给客户,企业须支付给客户10 000万元违约金。一月上旬,C公司要求以920万元/件向A企业追加订货2 500件甲产品,年内足量交货;追加订货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追加投入专属成本。,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甲产品。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假定该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1月上旬,B企业要求以900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追加订货1 000件甲产品,年底前交货;该公司
22、的追加订货有特殊的工艺要求,需要A公司追加投入180 000元。,A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 000件甲产品。本年已与其他企业签订了10 000件甲产品的供货合同,平均价格为1 200万元/件,单位完全成本为1 000万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0万元/件。假定该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可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150 000万元。合同规定,如正常订货不能如期履约交付给客户,企业须支付给客户10 000万元违约金。1月上旬,B企业要求以900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追加订货3 000件甲产品,年底前交货;该公司的追加订货有特殊的工艺要求,需要A公司追加投入180 000元。
23、,第五节 生产决策(2) 生产什么的决策,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是否转产某种产品的决策 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限的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品种的预计单价为20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万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件;B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00万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万元/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开发新品种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要求:作出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比较AB两种产品 单位边际贡献,企业现有甲材料60 000千克,比较AB两种产品 边
24、际总贡献,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限的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 A品种的预计单价为20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万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件;B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00万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万元/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假定开发过程中需要装备不同的专用模具,相应分别需要追加专属成本8 000万元和70 000万元。,采用差额 损益法,二、是否转产某种产品的决策,决策方案,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80%,60%和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为20 000元、30
25、000元和40 000元。如果将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以下用途: (1)增产乙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 000元; (2)增产丙产品,使其年收入增加14 000元; (3)开发变动成本率为40%的丁产品,每年实现13 500元收入。,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80%,60%和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为20 000元、30 000元和40 000元。如果将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以下用途: (1)增产乙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 000元; (2)增产丙产品,使其年收入增加14 000元; (3)开发变动成本率为40%的丁产品,每年实现1
26、3 500元收入。,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单位成本为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万元/件,年产量1 000件。甲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200万元的乙产成品,每完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工成本80万元。假定甲与乙的投入产出比为 1:1 ; 企业已具备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1:0.9,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单位成本为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万元/件,年产量1 000件。甲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200万元的乙产成品,每完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工成本80万元。假定甲与乙的投入产出
27、比为1:1。假定企业已具备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但如果可以将与此有关的设备对外出租,预计一年可获得15 000万元租金收入,该设备年折旧为6 000万元。,80%,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单位成本为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万元/件,年产量1 000件。甲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200万元的乙产成品,每完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工成本80万元。假定甲与乙的投入产出比为1:1。假定企业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如果每年支付21 000万元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可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其他条件均不变。,四、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联合 成本,可分 成本,
28、某企业对同一种原料进行加工,可同时生产出甲、乙、丙三种联产品,年产量分别为2 500千克、1 500千克、1 000千克。共发生450 000元联合成本,每种联产品承担的联合成本分别是225 000元、135 000元、90 000元。其中丙联产品可直接出售。企业已经具备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每深加工1千克丙产品需追加可分成本20元。丙与丁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为10.7。如果企业每年额外支付22 000元租金租入设备,可以使深加工能力达到100%。甲、乙、丙三种联产品的单价分别是200元、210元和135元,丁产品的单价为240元。 将全部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
29、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 直接出售全部丙联产品。,第六节 生产决策(3) 怎样生产的决策,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追加任务交给谁独立完成的决策,一、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某企业常年生产,每年需要甲零件100 000件。该零件既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目前企业已具备自制能力,自制甲零件的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30元,其中: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4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元,固定性制造费用5元。假定甲零件的外购单价为是27元,自制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自制甲零件的生产能力可以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每年预计可获贡献边际300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企业需用的乙部件可
30、从市场上买到,市价为20元/件;如果安排自制,每年将发生相关的固定成本3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4元/件。要求:作出自制或外购乙部件的决策。,成本无差别点法,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300000)/(2014)=5000(件) 决策结论:当乙部件全年需用量在0件5000件之间变动时,应安排外购;当超过5 000件时,则以自制为宜,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如果企业尚不具备自制能力,且零部件的全年需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可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二、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由于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材料消耗少,可能导致较低的单位变动成本,但往往采用较先进的设
31、备装置,导致固定成本高;而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时,情况就会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某企业决定生产A零件,有甲、乙两种不同的工艺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的固定成本为24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乙方案的相关固定成本为16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件。,三、追加任务交给谁独立完成的决策,某公司现有在一年内加工1 000件A产品的任务,其下属的甲、乙分厂目前均有独立完成该项任务的潜力。甲分厂上报的生产A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为15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乙分厂上报的生产A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为14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1元)。(1)甲、乙分厂
32、均不须追加专属成本。 (2)甲分厂若要完成该项任务,须重新启用一台封存设备(该设备原始价值12 000元,使用年限10年,期末无残值,已使用2年),第七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生产决策,概率分析法的应用 大中取大法的应用 小中取大法的应用 大中取小法的应用 折衷决策法的应用,概率分析法的应用,大中取大法又称最大的最大收益值法,是在几种不确定的随机事件中,选择最有利的市场需求情况下的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中选方案的决策方法。,大中取大法的应用,不同销路情况下贡献边际总额,在几种不确定的随机事件中,选择最不利的市场需求情况下的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中选方案的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的应用,不同销路情况下贡献边
33、际总额,在几种不确定的随机事件中,选择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值作为中选方案的决策方法。,大中取小法的应用,不同销路情况下贡献边际总额,18500 9500 0,4600 5600 0,4500 0 2900,折中法的应用,不同销路情况下贡献边际总额,各方案预期值=a*max+(1-a)min,第八节 定价决策,以成本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法以特殊要求为导向法定价策略,收入成本=利润,P=a-bq,保本、保利,一、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1 完全成本法: 单价=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生产成本毛利率),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完全成本,销量*单价=目标利润+(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毛利率=(
34、非生产成本+目标利润)/生产成本,单价=单位产品成本+加成=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一、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3 变动成本法: 单价=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变动生产成本贡献率),变动生产成本贡献率=(变动非生产成本+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单价=单位产品成本+加成=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单价*销量=(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性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利润无差别点法利润增量法边际分析,某公司生产经营的A产品的售价为100元/件时,可以实现销售量10 000件,固定成本为30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实现利润为
35、100 000元。假定企业现有最大生产能力为19 000件。(1)若将售价调为85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16 500件左右;(2)若将售价调为80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0 000件以上;(3)若调低售价为80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3 000件,但企业必须追加50 000元固定成本才能具备生产23 000件产品的能力;(4)若调高售价为110元/件,只能争取到7 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5)若调高售价为110元/件,只能争取到7 000件订货,但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可获贡献边际60 000元。,边际分析法在最优售价决策中的应用,按照微分极值原理,如果利润的一阶导
36、数为零,即边际利润为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此时的利润达到极大值。这时的售价就是最优售价。 如果确实无法找到能使“边际利润等于零”的售价,也可以根据“边际利润为不小于零的最小值”这个条件,来判断最优售价的位置。,【例】某产品售价与销量的关系式为:p=60-2x;单位变动成本与销量的关系式是:b=20+0.5x,固定成本a=70万元。计算其最优销售单价。,边际分析法在售价决策中的应用,三、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例】某企业采用自销方式销售的某种产品的相关固定成本为50 000元,预计销量为100 000件;采用代销方式的相关固定成本为30 000元,预计销量为50 000件。目标利润为20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要求:利用保利定价法作出自销或代销的决策。,【例】某企业采用自销方式销售的某种产品的相关固定成本为50 000元,预计销量为100 000件;采用代销方式的相关固定成本为30 000元,预计销量为50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要求:利用保本定价法作出自销或代销的决策。,极限定价法,五、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 系列产品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 分期收款定价策略 弹性定价策略,撇油法,先高后低策略 渗透法,先低后高策略,价格弹性=需求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