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文学论文0留园本纪摘要:司马迁于史记中为每位君王写下他们的所有生平事迹,并分析其历史得失,是为“本纪”,留园冠绝江南,风华绝代,可谓园林中的王者,笔者自比史官,首先通过实地访问,整理分析留园的造景手法与建筑布局,再通过文献考察,以园主作为线索记录下留园坎坷而传奇的“一生”,再以留园的分区为依据通过解析留园中的部分诗词,对联,匾额,以了解留园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以达到对留园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全面考察,记录,掌握。关键词:造景手法;建筑布局;历史背景;文化内涵1 留园“其人”1.1 巧夺天工在游历江南园林的时候,留园给笔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曲院回廊,几缕漏窗中透出几从古木
2、,几杆幽竹,留园特有的清幽之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1】 。留园面积足有两公顷,留园虽然是大型园林,但是风格却与拙政园截然不同。拙政园妙在气势浑厚淳朴,而留园贵在其独创一格、收放自如的精湛建筑艺术。巧妙的布局将广阔的空间进行划分,形成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园林空间,使得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之中收获无限的感官体验。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使得游客置身其中的时候只觉得变化无穷,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留园分为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主,为明代寒碧山庄的基本构架;东部以建筑庭院为主,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 西部为大型盆景园,幽雅清静;北部为竹篱
3、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入口设在南面,一进入留园就可以感受到这种留园独特的空间质感。进入留园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五十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原本单调的通道处理的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很好的运用了园林造景中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其后的爬山廊道和藤蔓走廊,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天井小院西部盆景园中部景观东部建筑北部山石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文学论文1园内丰富多样的庭院,幽静小巧的天井,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
4、成有韵律的整体,各种空间交相辉映,形成变化无穷,别具一格的留园风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种秀丽纤细的江南之美在留园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留园如一个含蓄内敛却胸怀丘壑的江南才女,除却了开阔磅礴与尘世繁华,只有你细细品味,方解其中真谛。1.2 美轮美奂陈从周先生说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如拙政园以水见长,环秀山庄以山独步,而留园则山石水池外,更以建筑群的巧妙安排与华丽幽深著称。留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布局最有特点的,它的楼阁重叠,装饰精良,建筑和庭院的空间组合得最为精妙,而这些建筑布局和空间组合,不是玩弄技巧,故弄玄虚,而是有其实用的功能要求。我以最具代表性的东部建筑群为例,来分析一下留
5、园精妙的建筑布局。因前面的庭院里有五座假山石,这是接待客人饮茶的场所。后一座是合院的主厅鸳鸯厅,这是因为厅堂用雕花门罩将一个厅堂分隔为南北两个部分,两部分的屋架一用圆形梁木,一用扁形梁木,两种不同的样式。南面是宴请男宾北边是招待女宾,古代男女有别,故称为鸳鸯厅。在茶厅与酒厅之间有一组庭院,这是留园空间设计最成功的部分。在宽15米长37米的用地范围内,分隔成15个空间,有花坛假山、有石丛竹、有敞廊小亭、有书房楼阁。题名的就有:“鹤所”、“石林小屋”、“静中观”、“揖轩”和“还我读书处”。用廊子、漏窗、短墙、围栏相隔又通过这些透空的窗洞,敞开的围廊,低矮的栏杆形成一处处既独自成院,精致成景的场所,
6、又相互连通的天井、院落。这是用作举行大型宴会前陆续汇聚的客各式漏窗门洞留园视线焦点分析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文学论文2人暂时歇息的地方,客人们可以在这里闲坐、交谈、下棋、听琴、阅书、赏花、品茗、嬉戏。人以类聚,客人中的老者,青年,女眷,儿童都可以分别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所,都可以寻到自己的乐趣,就避免了宴会等候的无聊与烦心。当餐食准备好了,主人客人到齐了,一声招呼,都能听见,不致造成四处找寻的尴尬。这一组庭院的建筑小品,又恰是两个豪华厅堂的过渡和丰富,是造园者的独到的匠心。这些庭院的小景,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的精致的佳作,像“竹林小筑”的方窗洞后的孤石藤蔓,是背光下的剪影,“鹤所”天井内芭蕉叶碧绿欲滴,白粉
7、墙恰似白纸画面。高墙小门内潜藏着静谧的读书处,四处通廊的围合,大小假山的空隙是躲迷藏的天地,你可以在这里细细品味,慢慢地欣赏,留园的造园家把空间玩弄得这样纯熟和玲珑剔透,令参观者流连忘返。2 留园“生平”2.1 建筑大师的理性思考留园的第一任主人是徐泰时。徐泰时直塘人士,徐家是直塘四望族之一,徐家有一位先祖,名叫徐朴,晚年自号“寻乐老人” ,据吴中名士都穆的徐寻乐墓表记载其:“晚年倦游,始创别业。 ”这座寻乐老人自建休憩别墅就成为了数十年后徐泰时兴建东园的基础,我们冠绝江南的留园就从这个小小的别业里开始含苞萌芽。徐泰时本名三锡,是徐朴的曾孙。他“生而颖异” , “倜傥负奇” ,万历八年他参加殿
8、试中了进士,即更名“泰时” ,授工部营缮主事,慈宁宫就是由他主持修复的,寿陵也是他主持建造的,这两个工程都十分成功,且“省钱数十万缗,这充分的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建筑大师的艺术天赋和扎实技艺以及过人的经营和管理才能。但是,由于徐泰时生性耿直,敢直言而遭人忌恨,于万历十七年“旨令回籍听勘”,从此挂冠回到苏州家中。身负奇才,抱负盈胸,却一朝被害,被贬还乡,徐泰时顿时觉得万分受挫,对政治国事失望透顶,从此“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他所营造的便是留园的前身东园。当然他并非平地造园,而是在其曾祖父的别业的基础上营造园林的,“杂莳花竹,以板舆徜徉其中。呼朋啸饮,其声遏云。留连池馆,竟日忘归。”徐泰时当时过着
9、一种舒啸闲居的日子,2.2 绘画名家的浪漫渗透徐氏拥有东园约一百年,至清代家道日渐式微,东园散作民居,屡经易主,景致大不如前,直到遇见它的下一任主人刘恕。刘恕为吴县东山人,刘恕早慧,弱冠能文章,声誉著于乡里。后曾入仕,颇有政声,邦人颂之。后因水土不服,引疾而归。当时的东园旧址,许多房屋已散为民居,宅之石林小院用地分析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文学论文3西北为园林,相传重建于陈氏,屡易主而刘恕得之。刘恕因其旧而扩之,更增地方,广建传经堂,藏先世图书其中,嗣后又在堂东隙地筑石林小院、还读馆,西起卷石山房,东至石林小院都是当时刘恕修建的范围,而冠云峰因位于石林小院东民居之中,刘恕始终没能把此峰纳入庄中。但园林
10、经刘恕葺而新之,堂宇轩豁,廊庑周环,藏书有室,留宾有馆,岩洞奥而旷,池沼缭而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尤擅一园之胜。因广植白皮松,刘恕将之更名为寒碧山庄,世人俗称之为刘园,这也是留园名称的由来。2.3 返乡政客的奢华渲染咸丰十年,阊门外因战争几乎毁坏殆尽,唯独寒碧山庄幸存了下来,直至同治十二年,为湖北布政使常州盛康购得。盛康,晚号留园主人,常州人。道光二十年中举,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初任铜陵令,后任庐州府、宁国府知府、和州直隷州知州。曾在那里治水赈灾。1852 年太平军攻克安庆、江宁,盛康被派往帮办江南大营粮台。退入湖北后,巡抚胡林翼“以全省厘政委之” ,然后以布政使衔掌湖北盐法武昌道,竭力为清军
11、筹集军费。改任皋台后退休。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盛康反对恪守教条、专注制艺,仿照著名思想家魏源皇朝经世文编 ,也从吏政、户政、兵政、工政等八方面收录文选 120 卷,希望用经世致用的实学来挽救内外交困的清政权。不久盛康告老还乡。在苏州购得刘氏寒碧山庄,因袭刘园之谐音改名为留园。盛康由于青年时期官运亨通,结交甚广,所以老年时便感觉格外的悠闲和满足,他为留园增辟东西二部,把冠云峰围入园中,并建冠云峰,冠云亭,冠云楼,浣云池以呼应主峰。又建戏台,鸳鸯厅以宴宾客。盛康为园中建筑题名“花好月圆人寿轩”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都表现了他无比自在酣畅得意的心情,这在大多数由郁郁不得志,不得已而隐之的文人们所营
12、造的苏州园林中是极其罕见的。3 留园“文章”31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留园的东区以建筑为主,说到留园东区,就不得不说“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是留园三绝之一,再不专业的游客也会到五峰仙馆转上一遭才算到此一游。五峰仙馆前后两院皆列假山,人坐厅中,仿佛面对丘壑。假山仿造庐山五老峰而为,故取李太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一句命名该馆。又因梁柱以稀有的楠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文学论文4木建造,故俗名楠木厅。厅前山石耸立,造型优美,厅后小山前有清泉一泓,境界至静,惜源头久没。故有对联题曰:“嘉树荣而佳卉茁,奇山显而清流通” 。又因为第三位园主盛康晚年悠然自得,于五峰仙馆中赏景品茶会友,更觉夫
13、复何求,遂题“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辜负清风明月;借他乡一厘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 ”一联于此,以表达自己荣华半生,老年又清闲自得的酣畅之情。走入石林小院,若不细心便会错过一处清幽的所在,既“还我读书处” 。此处从前为书斋,刘氏时便已建成,当时名为“还读馆” ,盛氏时称“还我读书斋” ,均是取意于陶潜的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表达的主人一种享受归隐生活,农耕闲来始翻书的悠闲姿态。此处题名甚妙,只闻其名就能感到这是一处幽静的书院,而简单的硬山造建筑和古木参天的小院也确实给人以宁静安逸的感觉,这告诉我们,只有题名和造景相互呼应,微妙契合才能发挥出园林极致的吸引力。从五峰
14、仙馆穿过石林小院,就来到东区又一主要建筑“林泉耆硕之馆” ,意为老人和隐士名流游憩之所,林泉指山林和泉石。此处是盛康新建的宴会大厅,当年可谓夜夜笙歌,热闹非凡,此处因是酒厅,也是鸳鸯厅,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分别用来接待男宾和女宾,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可谓奢华靡丽非常。其中一幅对联为朱霆清所题“胜地长留,即今历劫重新,共话绉云来父老;奇峰恃立,依旧干霄直上,旁罗拳石似儿孙。 ”此联表面是在写留园历经朝代变化而不败,奇石屹立,实际却是在夸赞园主盛康老当益壮,儿孙满堂,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文人之
15、间互相作文夸赞调侃的风雅场景。3.2 至乐性馀,至静则廉留园西部为徐泰时时期东园的遗留,还带有明代园林简远,深邃的风格。西部建筑分布相对于东部和中部来说是极其疏朗分散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西园南环清溪,植桃李成行,极似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桃园之景。园区内有一座大假山,漫山枫林,登山可饱览虎丘、灵岩、天平等苏州名山的景色,此处可见徐氏造园借景之妙。假山上建有“至乐” “舒啸”两亭。其中至乐亭为六角亭,顶为六角庑殿顶,这在江南园林中颇为罕见。王右军生平嗜好种植果树,并谓此种有至乐存焉,而盛康在修缮留园时在此亭外遍植果树,故为其取名为“至乐亭” ,此为其一。再者阴符经云:“至乐性馀,至静则廉” ,
16、意思是过于活跃欢乐就会使人的“性”超过于平衡,过于宁静而缺少娱乐,会使人的“性”贫乏寡淡。讲述的也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平衡” “中庸”的学说。盛康晚年日日宴饮,夜夜笙歌,可谓“至乐” ,此处如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文学论文5此命名还有一种自我提醒,自我警示,需要保持平衡,节制欢愉,才能修身养性的一种意思。3.3 可以容膝,可以息肩留园的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可谓是全员的精华所在,以水池为中心,环绕山石楼阁,变化丰富的长廊小桥将亭台楼榭巧妙贯连,妙不可言。从古木交柯进入留园中部,首先入眼的便是那假山之巅的可亭。可亭取名剖有奇趣。 释名中有记载关于亭字的来历:“亭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而可亭,是取
17、的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的是这个亭子普普通通,就是尽着亭子的本分,可以供人停留观赏,休憩小坐的意思。看了那么多精美华丽的亭子和深刻奇妙的题名,这个朴素小巧的亭子却用这个“天然去雕饰”的名字让我们深深的记住。没有辞藻堆砌,没有浪漫抒怀,有这样一个亭子,静静的坐落在那里,这种美好却是在远在诗意之上了。“园林甲天下,看吴下游人,载酒携琴,日涉总成彭泽趣;萧洒满江南,自济南到此,疏泉叠石,风光合读涪翁诗。 ”是郑文源为可亭题写的对联,彭泽是代指的曾任彭泽令的陶渊明,而涪翁代指的是曾经被贬涪州的黄庭坚,表达了笔者的归隐之意和热爱悠闲生活的思想感情,对联虽好,但我看了却配不上可
18、亭这种因无而有,因平淡而深远的境界。可亭下方有一丛紫藤绿荫颇为显眼,绿荫后优美的亭角若隐若现。这便是小蓬莱和濠濮亭。世说云:“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为名。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盛氏时园中亦
19、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古园林中多有紫藤廊道的营造,比如拙政园和狮子林,但是留园小蓬莱的形态尤其优美,且凌驾于水面之上,别具风情,每逢雨季薄雾,确有蓬莱仙境之感。留园中还有一处极妙的构思,便是涵碧山房和明瑟楼这一组建筑。涵碧山房是留园中部的主厅,因厅前平台宽广,依临荷花水池,水色碧绿喜人,故用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一句命名。明瑟楼为两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面对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文学论文6池水,可登高赏水,故取水经注 “目对鱼鸟,水木明瑟。 ”一句中的“明瑟”为名,表明在此楼中可“目对鱼鸟”使人感到目明心静。两座建筑虽都为上乘,但是但看并无特殊之处,可是两者结合,却如同一座优美
20、的画舫,停歇在留园的水面,美轮美奂。涵碧山房中有张之万之对联“卅年前曾记来游,登楼看雨,倚槛临风,俯仰已成今昔感;三经外重增结构,引水通舟,因峰筑榭,吟歌长集友朋欢。 ”记录了当年涵碧山房建成后高朋满座,共赏风雨,题诗作赋的繁华景象。4 留园“判词”留园一生三起三落,历尽坎坷却繁华不减,如今依然庭院深深,华美雍容,中区灵动,东区精妙,北区精致,西区简远,一线回廊迂回连绵,通幽达壑,如串珠素线将四区紧紧相连,廊壁之上数百“留园法帖”是风流名士的足迹,变幻的洞门花窗是能工巧匠的情思,园中仙馆山房,古木交柯,可舒啸,可读书,可闻木樨香,能得明瑟之趣;有绿荫,有远翠,有冠云立于山巅,所谓蓬莱之景。耆硕聚之,共赏佳晴喜雨快雪之至乐,可极半日之欢。江南园林假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留园却以他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殊的造园艺术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 ,可谓园中之王,冠绝江南,无可替代。参考文献1 2 3 4 20实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