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推进世界城市建设.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883639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推进世界城市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推进世界城市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推进世界城市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推进世界城市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推进世界城市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当前北京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人才规模将由 2010 年的 350 万人增加到 510 万人,高端人才队伍达到 6000 人左右,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5%,人才贡献率达到50%。 1大力提升北京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北京吸引和聚集国际高端人才的能力,已经成为建设世界人才之都、促进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性选择。一、国际移民推动城市发展,带来经济繁荣国际移民规模越来越大,发达国家数量超过总人口的 10%。北美洲和欧盟地区是全球移民的主要集中地,美国、加

2、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国际移民占各自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 10%,在 400 万人以上,其中,澳大利亚的外国移民所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 25.7%。2005 年开始,美国每年批准的移民绿卡都超过 100 万,加拿大每年批准大约 25 万张移民绿卡,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也都超过 10 万张。国际移民和高端人才大量聚集是世界城市的标志。集聚国际高端人才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条件,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移民比例一般很高,2010 年德国斯图加、法兰克福和纽伦堡等地高达四成,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大城市的移民比例更高,没有移民就不会有美国高度现代化的经济和文化。

3、2纽约、伦敦、东1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京是具有很强国际人才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每个城市都有几百万人是来自国外,并且顺利地获得了国籍,享有与本地公民一样的权利。高技能移民能够提高城市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移民的多少和素质,折现了一个城市的繁华与国际化程度。人才流入创造出了芝加哥、达拉斯、休斯顿、洛杉矶、纽约、旧金山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等著名国际移民城市。洛杉矶是美国西海岸新崛起的现代化城市,国际移民在其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硅谷就是典型。硅谷是在移民人才的驱动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外国工程师占据了硅谷半壁江山,在美国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中,52%是移民。1据

4、硅谷指数统计,2000 年以来,硅谷一直保持着每年两万人以上的外来移民数量, 硅谷指数将外来技术移民视为硅谷创新的核心力量来源。 2鉴于国际人才和移民对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然要成为国际人才汇聚高地,集聚国际高端人力资本。促进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引进国际人才、利用国际人才、提升国际人口比例是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二、北京吸引国际人才的比例较低、分布不合理、社会政策需完善北京市国际人才的比例较低。国际化大都市外籍人口的比例,2 移民比例高 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移民国家,http:/ 2010 年硅谷指数 。存在着 5%、8%、15%、20%四种不同的说法。以最低的 5

5、%计算,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必须拥有 50 万常住外籍人士。 1北京总人口超过 2000万,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中,居住在北京并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 107445 人,其中,外籍人员 91128 人,按照有关学者的测算,北京的外籍人士所占的比重仅为 0.5,距离国际大都市的最低标准相差甚远。 2据研究,截止到 2011 年,共有16 万外籍人员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其中持外国专家证的外籍人员总数为 6412 人,持外国人就业证的外籍人员为 30261 人,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每年都颁发几十万张的人才绿卡无法相比。3北京市国际人才的分布不合理。2011 年,聘用外籍人员在京单位中

6、,外商独资、合资企业用人最多,占总人数的 43.6%;国内有限责任公司占 21.4%;文教类单位占 17.5%;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占 5.2%。从受聘类型来看,持外国专家证的人员中,近 90%为文教类人员,主要集中在各高等院校、中小学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语言教学,从事专业课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人数相对较少。经济技术类人员仅占 10%,分散在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新兴产业国际人才的比例很低。 4北京市国际人才的社会政策需完善。国际人才往往对住房、医疗保障、交通状况、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而这些恰恰是企业无法创造的。据调查,在引进外国专家分值最

7、高1辛潇:上海外籍人士居住问题调查研究,2007。2 魏华颖,孟续铎:北京市国际人才吸引政策研究,领导科学,2011 年 11 月。3 北京市引进外国专家需求调查及配套支持政策研究报告 ,2012 年 9 月。4 北京市引进外国专家需求调查及配套支持政策研究报告 ,2012 年 9 月。的政策需求中,前四项分别是发放长期(2-5 年)工作签证,缩短办理工作许可的审批周期,为长期在京工作的外国专家及其配偶、子女办理永久居留证,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前三项属于手续类,第四类属于生活保障类。53.7%受访的外国专家认为北京吸引外国专家来京工作的政策一般,吸引力度不够。 1随着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如高端

8、外国专家的个人所得税返还、家属就业安排、新来京专家的适应性服务、国有企事业单位外国专家的薪酬管理等,相关政策措施的调研及制定亟待推进。三、北京集聚国际人才的措施建议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则是实现这一宏图大略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对于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意义重大。第一,加大国际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北京市国际人口比例。北京市的人才引进一直偏重于数量很少的高端人才,与国际大城市相比,北京的国际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北京需要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外国专家队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服务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北京应以引进战

9、略性高端人才为突破口,加强与国际著名人才中介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主动寻访重点人物和关键人才,以点带面,加快培育一批立足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迅速形成国际人才的积聚效应。第二,发放人才绿卡,吸引国际人才来北京创业。世界各国都对高层次人才打开大门,相关签证制度越是合理越能吸引国际人才。1 北京市引进外国专家需求调查及配套支持政策研究报告 ,2012 年 9 月。放宽签证制度,为国际人才的往来提供便利,推动对海外人才实行“绿卡计划” ,吸引海外人才来北京创新创业,将会迅速缓解北京国际人才紧张的局面。创业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北京主要是吸引海归或华人华侨回来创业,吸引跨

10、国公司来创业。而创新创业活跃的国家,都以全球人才为基础,在全球化的时代,北京需要充分利用签证制度和人才绿卡制度吸引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第三,建立和完善海外人才猎头机构。海外高层次人才分布广泛,通常需要事先掌握情况和联络,招来海外高层次人才,需要做大量细致、深入的交流工作,需要懂得高级人才的运作规律和国际惯例。北京建立一个在全球负责搜索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府猎头部门或特别工作组,专为本市高层次国际人才引进工作服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借鉴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以色列等建立国家猎头部门的经验,为避免引发争顿,猎头部门可以建立在体制之外,并由熟悉海外人才分布情况

11、的人来开展工作。第四,以中关村为试点,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主次分明、目标明确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都会建立各类海外人才信息库。目前北京并没有一个海外人才数据信息库,也缺乏成熟规范的国际人才市场,为国家吸引海外华裔人才以及留学生回国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北京可以中关村为试点建立一个集信息储存、沟通联络、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海外人才数据库(包括留学人才库、海外华人华侨人才库、海外高层次人才库、海外外籍专家人才库) ,打造中关村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联系各行各业海内外人才的猎头平台和人才库。只有建立留学人才数据库和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政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急需,可以立刻锁定目标开展引进工作。第五,完善对外籍人才的管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北京市“三非”外国人问题逐渐突出,使外籍人员管理成为新的课题,管理不到位会损害北京市的国际形象。治理“三非”外国人员和欢迎国际化人才并不矛盾,北京可适当借鉴其他国家处理“三非”的经验。在美国,生活在美国的“三非”人员分成三个阶层区别对待,工作时间短的外籍人员将被遣返回国。通过完善外籍人才的管理,宣传国际人才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世界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吸引外国专家来京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