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 年 03 月 04 日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最后结局为肝硬化和/或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寻找阻止、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药物,是肝病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扶正化瘀胶囊是由复杂成分组成的中药复方。通过对多种肝损伤、肝纤维化体内模型的反复药理试验,体外和体内外结合的肝脏主要相关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细胞、成纤维细胞、Kupff 细胞)功能影响的试验,临床慢性乙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初步治疗观察,结合细胞外基质(ECM),影响
2、胶原代谢的部分细胞因子、胶原酶、肝功能等关键指标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检测,充分表明扶正化瘀胶囊有显著的抗纤维化、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选择住院及门诊的慢性乙肝患者 65 例,均符合 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血清透明质酸(HA)和/或型前胶原肽(PP)和/或 IV 型胶原(-C)指标均高于正常。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34 例,男 31 例,女 3 例;年龄 24-67 岁,平均 42 岁;其中 27 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慢性乙肝,S 分级 2-4级,4 例伴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对照组 31 例,男 26 例,女 5 例;
3、年龄 2O-65岁,平均 41 岁;其中 21 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慢性乙肝,S 分级 2-4 级,5 例伴纤维化早期肝硬化。2 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扶正化瘀胶囊 1.5g/次口服,3 次/d;对照组予一般保肝药如当飞利肝宁、甘草甜素等治疗。2 组均以 6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抗纤维化及抗病毒药物。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肝功能(ALT、TB)、血清纤维化指标(HA,PP,-C),治疗组 11 例患者、对照组 1O 例治疗前后均行门脉压力 H/L 检测。门脉压力的测定应用 99mTc-MIBI 直肠一门脉 V 显像,收集数据,通过计算机设
4、置肝、脾、肺感兴趣区(ROI),然后计算参数,即 H/L=心ROI 计数/肝脏 ROI 计数,以 H/L 比值作为反映门脉压力的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治疗前治疗组中 HA110ug/L 者 32 例,治疗后有 9 例正常,22 例下降,1 例上升;对照组中 HA110ug/L 者 30 例,治疗后有 4 例正常,19 例下降,7 例上升。治疗前治疗组中 PP 升高者 3l 例,治疗后 8 例正常,15 例下降,8 例升高;对照组 28 例升高,治疗后 1 例正常,17例下降,8 例升高,2 例不变。治疗前治疗组中型胶原异常者 21 例,治疗后15 例正常,6 例下降;对照组中型
5、胶原异常者 16 例,治疗后 4 例正常,10例下降,2 例上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门脉压力 H/L 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 ALT 均异常,经治疗后 22 例(65%)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前 29 例异常,治疗后 5 例(17%)恢复正常,2 组复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3logIU/ml,并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下降值维持3logIU/ml,提示治疗 104 周停药后,不仅可获得持久完全应答,甚至可在停药期间获得 HBsAg 血清学转换。由此可见,治疗期间 HBsAg 水平显著下降可预测替比夫定治疗 2 年后停药 2 年获得持久完全应答。该项研究提示,可通过治疗期间 HBsAg 水平来预测替比夫定疗
6、效及停药后持久完全应答情况,这对于更准确地把握替比夫定停药时机、实现有限疗程治疗CHB 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治疗中 HBsAg 迅速下降可预测替比夫定治疗 3 年后实现 HBsAg 清除09 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指南,HBsAg 转阴伴(或不伴)血清学转换是CHB 的理想治疗终点。治疗中 HBsAg 水平是否有助于预测 HBsAg 转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德国沃思特恩(Wursthorn)对替比夫定治疗 CHB 患者 3 年血清 HBsAg 下降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 GLOBE 研究中替比夫定组治疗 2 年获得 HBVDNA 检测不到后进入2303 延长研究至少 52 周的患者,
7、其中 162 例 HBeAg 阳性,143 例 HBeAg 阴性。结果显示,替比夫定治疗 3 年,HBeAg 阳性患者的 HBeAg 转阴率为71%,HBeAg 血清学转换率为 57%,9 例(6%)患者获得 HBsAg 转阴,5 例(3%)获得 HBsAg 血清学转换;HBeAg 阴性患者中 2 例(1%)获得 HBsAg 转阴,1 例(1%)获得 HBsAg 血清学转换;基线血清 HBsAg 水平与 HBVDNA 水平显著相关,替比夫定治疗 3 年两组患者 HBsAg 水平均较基线下降。HBeAg 阳性患者的 HBsAg水平下降主要呈现在治疗的第 1 年,而阴性患者的 HBsAg 水平下降
8、主要在治疗的第 2、3 年时才观察到。根据替比夫定治疗 24 周 HBsAg 下降幅度,可将患者 HBsAg 下降分为 3 种模式:HBsAg 迅速下降,24 周下降幅度0.5logIU/ml,此组患者在第 3 年出现HBsAg 转阴几率最大;HBsAg 缓慢下降,24 周下降幅度0.5logIU/ml,此组患者至第 3 年出现 HBsAg 转阴的几率远低于上组患者;在 24 周内呈现 HBsAg波动,此组中无患者出现 HBsAg 转阴。根据替比夫定治疗 1 年 HBsAg 下降幅度,同样可分为 3 种模式:HBsAg迅速下降,1 年下降1logIU/ml,此组患者在第 3 年出现 HBsAg
9、 转阴几率最高达 25%;HBsAg 缓慢平稳下降,但第一年下降1logIU/ml,此组患者至第 3 年出现 HBsAg 转阴的几率远低于上组患者,仅 1.4%;在第一年呈现 HBsAg 波动,此组中无患者出现 HBsAg 转阴。大部分 HBsAg 转阴患者 24 周及 1 年时 HBsAg 呈迅速下降。在 HBeAg 阳性患者和 HBeAg 阴性患者中,24 周及 1 年 HBsAg 迅速下降与高 HBsAg 清除率相关。1 年时血清 HBsAg 水平较基线下降值1logIU/ml 的患者,3 年时 HBsAg 转阴率为 25%。由此得出结论,HBeAg 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基线血清学 HBs
10、Ag 水平与HBVDNA 水平相关。替比夫定治疗可降低 CHB 患者血清学 HBsAg 水平。治疗时HBsAg 迅速下降(24 周下降0.5logIU/ml,1 年下降1logIU/ml)是未来实现 HBsAg 清除的强有力预测指标。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前景好。【“替比夫定”相关信息】【商用名】素比伏【通用名】替比夫定片【性状】薄膜衣片每片含替比夫定 600mg,本品为片剂,内容物为白色略带极微黄色的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氨基酸转移酶(ATL 或 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量用法】患者必须在有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成人和青少年(=16 岁)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日 1 次,每次 600mg,饭前或饭后口服均可。治疗的最佳疗程尚未确定。勿超过推荐剂量使用。肾功能损伤且肌酐清除率50mL/min 患者,按照推荐剂量和用法服用即可;肾功能损伤且肌酐清除率50mL/min 患者包括进行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和用法。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服用本品应在血液透析完后进行。肝功能损伤患者,无需改变推荐剂量和用法。服用本品期间,应当定期监测乙型肝炎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和血清标志物,至少每 6 个月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