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抚州市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临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 0一一年二月目 录前 言6第一章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6第一节 发展基础 6第二节 发展环境 9第三节 指导思想11第四节 主要目标12第二章 创建新型工业体系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5第一节 构建五大特色园区,推进产业技术升级16第二节 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群19第三节 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实现工业园区提速增效21第四节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实施名牌产品战略22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2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3第二节 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3第三节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4第四节 壮大产业基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25第五节 提升生态保障水平27第六节 强化水利安全保障29第七节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31第八节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31第九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32第四章 统筹城乡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3第一节 科学推进城镇发展33第二节 加快上顿渡城区建设步伐33第三节 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35第四节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35第五节 加快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提高城市城镇化率 36第五章 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36第一节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36第二节 做大做优房地产业37第三节 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38第四节 健全信息通信网络38第六章 加大承
3、接产业转移力度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9第一节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39第二节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39第三节 扩大开放平台40第七章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40第一节 推进科技创新40第二节 实现教育大区 彰显临川特色41第三节 弘扬临川文化43第四节 注重发展公共卫生事业44第五节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45第六节 构筑人才高地45第八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6第一节 加强环境保护46第二节 加强资源节约47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8第四节 增强能源支撑能力48第九章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和谐平安临川49第一节 努力扩大就业49第二节 合理调节收入
4、分配50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0第四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2第五节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53第六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53第七节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54第十章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 加快富民兴区步伐54第一节 营造创业文化54第二节 激活创业主体55第三节 拓宽创业领域55第四节 优化创业环境55第十一章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 保障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56第一节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56第二节 健全抓落实的责任体系57第三节 创新规划的实施机制57第四节 加强统筹协调58第五节 发挥重大项目在规划实施中的支撑作用58第六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58抚州市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5、划纲要前 言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 0一一年至二 0一五年),主要阐明区委、区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是今后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上下共同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未来五年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全力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决战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战略重点,统筹推进全区产业发展、城
6、乡建设、区域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全区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大开放战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战胜了冰雪、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
7、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由 84.5亿元上升到 203.5亿元,年均增长 1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 8084元提高到 18564元,年均增长 18.1%;财政总收入由 2.1亿元提高到 9亿元,年均增长 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8、 571.33亿元,年均增长 33.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比例由17.6:43.6:38.8调整为 14.7:56.0:29.3。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稳定。服务业繁荣兴旺。所有制结构逐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上升到 45%。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农垦、林权制度、工业企业、粮食企业、供销企业等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招商引资、外贸出口成果显著,五年实际累计引进省口径区外资金 47.22亿元;累计利用国外、境外资金 7484万美元,年均增长 14.2%;外贸出口创汇五年累计 1081
9、2万美元,年均增长74.5%。发展环境有了新变化。以交通、水利、城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沪瑞、京福高速相继通车,昌厦、东临、抚八线等高等级公路贯穿南北,乡乡镇镇通公路的目标全面完成。实施了临川新城、上顿渡旧城改造、防洪墙工程、3 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道路等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拉大了城区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8402元提高到 14445.36元,年均增长 11.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3783元提高到6986元,年均增长 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37.1亿元增加到83.65亿元,年均增长 17.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10、在 4.5%以下。社会事业有了新进步。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临川教育品牌效应凸显。文化、广播和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好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科技、网络电视、民政、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以下,“关爱女孩行动”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入开展了主题鲜明的“创业服务年”活动。抗洪抢险、重建家园,“三包为民”活动蓬勃开展。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稳定。专栏:“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 “十一五”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情况
11、生产总值 178亿元,年均增长 9% 203.5亿元,年均增长 15%财政总收入 4.3亿元,年均增长 15% 9亿元,年均增长 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完成 425亿元,年均增长 30.4% 累计 571.33亿元,年均增长33.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8亿元,年均增长 12% 83.65亿元,年均增长 17.7%非国有经济比重 70% 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 8%左右 年均增长 11.4%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 9%左右 年均增长 13.1%总人口 109万人 109.63万人城镇就业岗位 累计 10万人 累计 13.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5%左右 4.5
12、%以下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22平方米 28平方米第二节 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区具备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全球产业调整转移步伐加大,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临川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高效集约发展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高效集约发展区)。鄱阳湖地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该区域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临川是
13、海西经济区规划区域。海西经济区直接面对的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经济体的辐射,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不断加速,海西经济区必将取得飞速发展。临川同时受全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长、珠、闽三个经济增长区辐射,是长、珠、闽三角区共同的经济腹地及其向内地梯度推进的结合部,具有向两翼腹地延伸辐射的区位优势。临川是抚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南昌远郊、闽台近邻”。面向华东、华南,背靠华中腹地,明显的区位优势为临川承接南昌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临川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具大的市场空间。临川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全省设区市中离南昌最近的城市,仅98公里,处于南昌 1小时经济圈之内,至南昌昌北机
14、场仅 128公里,空中通道便利。另有鹰厦、浙赣、向乐铁路纵贯南北。2012 年建成通车的向莆铁路横穿东西。京福高速、沪瑞高速、316 国道、昌厦公路、抚八线穿境而过。未来几年的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抚州段、抚州至吉安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极大地缩短我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便捷的交通为我区经济腾飞提供了条件。临川是重要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丰富的教育、文化、宗教、生态旅游资源,有利于打造区域特色,培植新兴支柱产业。通过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临川具有一定的人、财、物基础,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从我区“十一五”时期发展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
15、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正在增强,政府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临川区人口众多,人均国土面积小,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以量的扩张为主,循环经济体系尚不完善,经济发展中的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财政实力不强,投资不足、工业不大、农业不优、市场不旺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富民兴区任重而道远。未来一段时期是临川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
16、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综合考评体系尚未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强化污染综合防治的宏观统筹机制仍然存在障碍。综合判断形势,我区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大局,把握好在全国、全省、全市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全面推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开创我
17、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节 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融入海西经济区为宗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把临川建设成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大区。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大南昌、整合抚州市区和上顿渡城区资源”的发展取向,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
18、主线,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教育大区、经济强区、旅游旺区发展战略,按照依托中心城区、对接中心城区、服务中心城区、融入中心城区的发展理念,坚持“主攻两区(抚北工业园区、上顿渡城区),推进三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四个翻番(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三大指标、上顿渡城区面积及人口翻番),实现五年全面跨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开放临川、富裕临川、优美临川、生态临川、创新临川、和谐平安临川。增强全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努力把临川建设成为京福高速经济长廊上的工业强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区、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区、人
19、文生态宗教旅游旺区,为实现临川在抚州率先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第四节 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四个翻番”。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 2015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在 2013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到 2015年翻两番;上顿渡城区面积、人口到 2015年翻一番。实现一个优化。即优化经济结构。确保“一个前移”。即综合经济实力位排前移,力争跻身全省前列。构筑 “六个新格局”。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工业化发展新格局;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和农村
20、经济各项工作,农业产业化特色鲜明,农民生活富裕,农村村容整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的城市化发展新格局;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的新格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有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区国民生产总值 550亿元,年均增长 1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 18564元增加到 48000元;财政总收入 25亿元,年均增长 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7亿元,年均增长 12%;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年均
21、3%左右。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由 2010年的 14.7: 56.0 :29.3调整为 12 :55:33。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 50 %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 2013年在 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015 年在 2013年基础上再翻一番。服务业层次上升。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年均增长 1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 25%,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市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布局合理,城镇化率提高到 50%以上;消除城乡二元结
22、构的体制性障碍取得新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明显实效。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继续优化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下。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应急体系基本健全,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000元,年均增长 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000元,年均增长 10%;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 0.42和 0.5以下;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3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35平方米。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民主法制建设
23、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绿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以内。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全区森林覆盖率达 46.5%。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 60%和 8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和谐文明社会初步构建。文化和谐氛围浓厚,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应急处理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所突破
2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创建生态城镇、绿色乡村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专栏:“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指标 单位 2010年实际 2015年预期 年均增幅 (%) 指标属性生产总值 亿元 203.5 550 18 一产 亿元 29.8 66 14 二产 亿元 114 320.5 20 三产 亿元 59.7 181.5 22 人均生产总值 元 18564 48000 21 财政总收入 亿元 9 25 22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92.3 710 30 直接利用外资 万美元 1921 3870 15 出口总额 万美元 3995 12000 25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25、额 亿元 8365 147 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3 3以内 - 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 28 30 -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31 3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4445.38 25000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6986 11000 10 注:1、生产总值的绝对值预期数均按当年价计算,年均增速均按可比价计算。2、预期“十二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8,到 2015年全区总人口将达到 115.万人。3、三次产业结构 2010年为 14.7:56.0:29.3,2015 年为 12:55:33第二章 创建新型工业体系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主攻工业,着
26、力做大工业规模,以打造抚北现代工业新城为目标,主动对接海峡西岸产业转移,积极策应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国家战略。坚持走具有临川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带动的原则,发挥我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重大项目、拳头产品为突破口,依托骨干企业,着力培植技术先进、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园区提效”。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增强自立创
27、新能力,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创新工业招商方式,加大承接转移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高、新、尖的重大项目。主攻民营经济,壮大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延伸产业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临川工业新格局。“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 30%。2015 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96.5亿元,完成主营销售收入 416亿元,实现利税 31.6亿元。单位 GDP能耗下降 20%,万元规模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20%。五年内培育3个销售收入过 20亿元,税收过 2亿元的企业,4 个
28、销售收入过 10亿元,税收过 1亿元的企业,继续争创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区)。第一节 构建五大特色园区,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整合资源,细化产业,在现有颇具特色的有色金属加工业的基础上,构建五大特色园区,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打造具有临川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1、在 2015年前把抚北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工业园区和具有特色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为平台,以江西自立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江西金弘实业有限公司、江西金灶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江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江西昊鹏实业有限公司、江西美华铝业有限公司等有色金属加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方向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产业整合,扩大产品总量。力争引
29、进投资亿元以上的有色金属上下游加工企业 15家,形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把抚北工业园区办成全省有色金属加工生产基地。力争到 2015年全区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 234亿元,实现税收 12亿元。年销售收入过 6亿元的企业 8家。2、投资 12亿元打造七里岗陶瓷工业园,承接佛山陶瓷项目。充分利用七里岗乡、钟岭街办的优质陶土,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承接佛山陶瓷项目,投资 12亿元打造七里岗陶瓷工业园,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年销售收入 100亿元,实现税收 10亿元。3、投资 10亿元打造生物制药食品工业园。积极采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医药的改造,以生物科技和中成药为切入点,促进医药工业
30、的高新技术化。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保健食品,抓好中药基地建设,中药材 GAP种植,提升医药企业竞争能力,到 2015年,医药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7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引进高新科技生产企业 25家。重点发展临川贡酒,投资 1亿元,新增年产 1万吨高档贡酒生产线。加快葡萄酒发展,做大做强欧米亚酒庄,使之成为全省葡萄酒生产龙头企业。加快江西金珠米业、维尔米业发展。在抓好以上重点企业的同时,投资 10亿元打造苍下食品工业园,引进高新科技生产企业 25家。充分发挥临川区生态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功能特色食品加工,形成一批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工业群。到 2015年,食
31、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60亿元,实现税收 3亿元。4、投资 30亿元在抚北工业区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大引进培育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电子加工项目,投资30亿元在抚北工业区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形成年产电子产品 10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到 2015年,电子信息工业产业群实现销售收入 60亿元,实现税收 3亿元。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公路沿线建立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园,主要集中在昌抚经济长廊和东临工业走廊,把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园作为乡镇场、街办的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临川区级中小企业创业园,吸引临川区本地人士
32、及在外创业人才回乡创业。专栏:临川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中小企业创业园企业保有量达 30家以上,每年实现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 3000万元以上。以年均 25%速度递增,到 2015年,安排就业 2400人以上,实现产值 3.6亿元以上,实现利税 7400万元以上。 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食品加工业,加快先进加工技术和工艺在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制造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基因工程技术、真空浓缩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技术等。机电制造业,以推广高精密数控技术、数显技术、微电子技术为重点,加大行业技术装备
33、改造力度。医药化工业,加快建立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企业创新机制,推广使用新型催化、分离技术,提升化工新材料、农用化学品、精细化工的产业技术水平。轻纺工业,依靠新技术,对纺织、服装加工、皮革以及造纸业中关键工艺进行技术攻关和改造,提高产品的档次。建材工业,采用新型干法技术,增强水泥研发加工能力,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梯度推进,有针对性地实施好一些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加大投入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坚持效益至上,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对具有一定品牌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采取
34、“争取国家投资支持、信贷支持、自筹、民间融资、招商引资”多管齐下,迅速扩张规模,构筑竞争和发展新优势。从技术改造入手,培植工业发展后劲。选好项目、选准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级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与各类专项计划,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政策,扩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制订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技改投资导向目录,优先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优势特色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帮助优强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尽力利用好国内外科技资源。第二节 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群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临川区
35、(抚州)被定位于大城市,是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汽车、有色金属、医药、电子信息、食品、旅游等产业为主。临川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建材、造纸、小五金及小商品的比例,重点培育“产业附加值高,对工业增加值贡献大,对资源消耗较少”的有色金属产业。加大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积极引进关联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采用内联外引的发展模式,加大产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发展六大支柱产业的相关联产业,提高关联度,形成六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关联体系。通过增大产业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工业产业链等途径,提高能源和物质的利用效率,实现危险废物的利用与安全
36、处置,促进工业经济的循环体系建设。专栏:重点发展工业产业1、有色金属产业群。重点加快以江西自立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江西金弘实业有限公司、江西金灶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江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江西昊鹏实业有限公司、江西美华铝业有限公司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发展。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有色金属上下游加工业 15家,形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把抚北工业园区办成全省有色金属加工生产基地。2、机电制造业产业群。坚持走开放和合作的道路,扶持抚州减震器股份公司、抚州申铃汽配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国内企业进行合资、合作、配套,以此靠大联大,扩大规模。以恒力电池为龙头,大力发展环保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做大做强电池产业。以富创(江
37、西)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科技技术,形成机电制造业产业群。力争到 2015年全区机电制造业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实现税收 4亿元。3、生物医药产业群。重点抓好江西银涛药业有限公司,投资 6000万元新上年产 600吨新性护肝保健性新药生产线的建设。江西宇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年产 HGH多肽产品生产线建设。抓好苍源药业投资 5000万元,新建中成药生产线建设。攻克黄栀子色素、黄栀子提取藏红花素、金银花和杜仲提取高纯绿原酸产业化技术,做大做强黄栀子、金银花等产业。重点抓好医疗器械的发展,促进江西丰临医疗机械有限公司投资 1.5亿新上年产 1亿套特种及安全式输液器生产线的建设
38、。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力争规划期内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医药化工企业达 10家。着力抓好银涛药业、正邦动保、盾牌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到 2015年,医药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70亿元,实现税收 3亿元。4、造纸化工建材产业群。重点抓好桐源造纸工业园建设,抓好富临纸业、天业实业、天鹰实业等公司的发展。重点抓好华丽印刷、恒丰达包装、宏杏彩印等扩能改造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壮大包装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以调整结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新型建筑材料业的发展。以投资 4.5亿元的大亚木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在“十二五”期末该产业实现主营业收入达 40亿元,使建材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
39、均占园区 10%以上,其中现已投产企业可实现主营业收入 22亿元以上(大亚木业 10亿元,红狮水泥 8亿元,南方水泥 4亿元)。新入园的陶瑞无机材料、宏瑞陶瓷等企业也将近期建成投产产生效益。新引进新型建材产业集聚和产业延伸项目,使主营业收入达到 18亿元。抓好卫生洁具企业的发展,加快卫生洁具城的建设,发展卫生洁具创业,促进抚州银圣王洁具有限公司、抚州圣航洁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抓好抚州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江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江西昊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抚州华溪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抓好一批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建设,力争新型墙体材料成为全区工业新的增长点。提升建材工业的整体水平。到 20
40、15年,建材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4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5、食品工业产业群。坚持深度和广度开发并重,做强做精传统产业,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提高食品工业农业相关度,以特色、质量、品牌、规模取胜。着力做抓好临川贡酒、欧米亚酒庄(葡萄酒)、惠泉啤酒、临川啤酒做大做强。到 2015年,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42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6、电子信息产业群。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力争在抚北工业园区投资 1.5亿元,新办一个电子工业园,形成年产电子产品 10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到2015年,电子信息工业产业群实现销售收入 60亿元,实现税收 3亿元。根据未来五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41、考虑到临川现有基础比较优势,加快规模扩张,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未,有色金属加工业、机电制造、医药化工、造纸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三大指标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 90%以上。第三节 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实现工业园区提速增效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良性循环”原则,提高园区发展的整体水平。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原则,增强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人文和谐、环境优良、效益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积极
42、发展块状经济。建立健全以市场运作为主的开发机制、以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进抚北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严格项目准入管理,努力提高抚北工业园区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水平。提高抚北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配套水平,不断做大规模,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力争 2015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400亿元,税收达到 1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000人以上。第四节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围绕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产业协调配套,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核心企业为龙头,培育大而强的骨干企业。鼓励工业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
43、、联合等多种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进行规模化的股份制改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产品有市场、管理有基础、经济效益好、重合同守信用的优强中小企业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管理上台阶。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培育引进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向新型产业、高科技领域拓展。充分利用现有重点产品基础,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培植壮大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增强竞争力。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搞好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树立全民名牌意识,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企业创名牌,形成有利于名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到2015年,力争培育全国名牌产
44、品 5个,省名牌产品发展到 15个。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深入开展以“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使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开展“五园新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使临川区的村容变得更加整洁,村风发生根本的转变,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按照“生产发展、
45、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六改四普及”(改房、改栏、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基本普及沼气、有线电视、电话和太阳能)为切入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力争将 60%以上的村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基本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大力普及沼气池,基本实现人畜分离,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快村庄和庭院的绿化、美化。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优化村庄布局,集约使用农村土地,引
46、导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促进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推进旧宅基地复垦种植。第二节 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提高。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注重改善品质,稳定提高单产,提高粮食复种指数,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32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 75万吨以上,进一步巩固我区作为粮食生产大区的地位。粮食安全保障
47、不断加强。第三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资源尤其是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力争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65%。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增强。“十二五”时期,农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66.56亿元,比 2010年 46.6亿元增加 19.96亿元,增长 42.8%,。棉花:皮棉总产达到 2400吨。油料作物:油料总产达 1.9万吨。水果:水果总产达5.1万吨。高效经济作物即西瓜播种面积 20万亩,西瓜总产 47万吨。蔬菜:播种面积 18万亩,其中商品蔬菜 10.2万亩,蔬菜总产 44.1万吨。甘蔗:总产 11万吨。畜牧业生产:生猪出栏 65万头,肉牛出栏 2.6万头,家禽出笼 840万羽,肉类总产 7.16万吨。渔业生产: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 9.2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 3.1万吨。农民人平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000元,比 2010年6986元增长 57.5%,年均增长 10%。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