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案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二教材分析本课时间长、跨度大,理清基本线索,使学生有清晰脉络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所在; 本课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前提,探索中的失误是曲折的原因,探索中能够纠正错误又是发展的原因。3知识梳理20世纪 50年代70 年代经济建设一览表时间 经济实践 效果(作用) 经验教训19491956195619661966197624练一练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 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 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
2、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 19591964 年相对应的是2.阅读材料材料一:上图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心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材料二: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材料三: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
3、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 的变化?(2) 材料二强调了什么? 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3)材料三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方案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方案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方案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万一1200万吨五.资料补充:1中国现代史分期1949.101956底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6年底19
4、66 年 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年 5月1976 年 10月(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3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创造条件当时毛泽东同志估计这个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 ,加上三个五年计划。他认为中国“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 会 主义 国 家 。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 本 主 义 私 有制 为生产资料的社 会 主 义 公 有 制 。3【八 字 方 针 】是中 国 共 产 党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
6、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提出背景: 中 国 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 倾错误影响下,大放 “卫星” 夸大产量导致的巨额粮食征收,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锅饭” 造成的农村粮食短缺,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同时,由于左倾思维和民族本位的思想,导致当时的领导人拒绝苏联和美国的粮食援助。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1960年7月,中共中央北 戴 河 会 议 提出要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李 富 春 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 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了国家计委党组的汇报之后,提出在“调整、巩固” 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0年9月3
7、0日,中央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批准了这个方针。主要内容1、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 村 人 民 公 社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2、减少城 镇 人 口 ,精简职工。3、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4、节减财政支出。5、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7、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4.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8、 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亦称红卫兵之乱,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 国 共 产 党第 九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 ;目的是所谓变 “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 “怀疑一切”、 “打倒一切”、 “全面内战” 。 1966年5月中 央 政 治 局 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
9、”全面发动的标志。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 ,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 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批判。根据五一六通知 ,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设立中央文 化 革 命 小 组 ,由陈伯达任组长、康生等任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并规定“中央文革小组”“ 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 ,以后,文革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 央 书记 处 ,成为“ 文化大革命” 的实际指挥机构。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 串 连 ”,他们把中央文革的旨意
10、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的动乱,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1966年10月5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紧急指示,宣布取消“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撤出工作组后由院校党委领导的规定”。从此,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 ”的浪潮,除野战部队外,各级党委陷入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接着,毛泽东主持召开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为主题的工作会议,点名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强调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 (草案)和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 (草案) ,规定业余时间由群众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
11、方法也是采用“四大” 。全国大动乱局面开始形成。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等造反组织在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等策动下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委的权,这就是“ 一月风暴”。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全国内乱由此加剧。 1967年1月至2月间,在中央召开的不同会议上,老一辈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表示强烈不满,对林彪、江青一伙诬陷迫害老干部、乱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进行斗争。康生一伙4向毛泽东作了片面汇报。毛泽东批评了参与斗争的老同志,二月抗争被诬之为“二月逆流”。二月抗争被否定后,全面内战,打倒一切的风潮愈演愈烈
12、,在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操纵下,还掀起了所谓揪叛徒运动、 “革命大批判 ”运动、清理阶级队伍等,制造了刘少奇、 陶 铸 、彭 德 怀 、贺龙等无数冤案。到1968年9月5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革 命 委 员 会 ,实现了所谓“全国一片红”。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 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完全的肯定。全会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 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林彪在会上作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政治报告,林彪、江青一伙的骨干分子进入中央政治
13、局,大大加强了他们在党中央的势力。 第二阶段:从1969年4月中共九大的召开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林 彪 反 革 命 集 团 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这一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 的失败。此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项工作有了转机。 党的九大以后,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是要彻底否定所谓“ 修正主义路线” ,贯彻九大方针,把全国各方面工作纳入 “文化大革命” 的轨道。这一阶段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 ;继续 “清队”,进行 “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 分子,使清队工作扩大化。而精简机构、下放干部,走所谓“五七” 道路
14、,使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受到迫害。 “教育革命” 又造成了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和教学秩序的混乱。1971年,江青炮制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严重压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971年9月,林彪集团的反革命政变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但遭到江青一伙的攻击。毛泽东也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 ”,从而使批“左”的正确意见被否定, “左”倾错误继续发展。 1973年8月,中 国 共产 党 第 十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在北京召开。大会继承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和指导方针,王洪文当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
15、、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了“四人帮”,使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了加强。 第三阶段: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 1973年7月,毛泽东提倡批林批孔,以维护“文化大革命” 。1974年1月初,江青、王洪文提出开展“批林批孔” 运动,得到毛泽东的批准。江青一伙借机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以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毛泽东及时发现江青等人的阴谋,对他们作了严厉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 ,并指出江青有当党中央主席和“组阁” 的野心,使其阴谋受挫。 1975年初,四届人大确定了以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等为副总理的国务院人选。会后,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
16、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先后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和解决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等方面的一系列会议,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先是号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继而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进行悼念活动,“四人帮 ”却竭力压制,加上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继续,激起了民愤。北京、南京、太原等地群众自发地发动了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 的声势浩大的群 众 运 动 。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对天安门事件的性质作了错误判断,将其定为“反革命事件” ,并
17、错误地处理了邓小平。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四人帮 ”加快了反革命步伐。王洪文企图取代党中央的领导。同时向上海民兵分发武器,为叛乱作准备。10月4日, 光 明 日 报 登载“ 四人帮”炮制的文章永远按毛 主 席 的既定方针办 ,伪造所谓“按既定方针办” 的毛主席临终嘱咐,图谋执掌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根本上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77年8月,在中 国 共 产 党 第 十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 1981年6月中共十 一 届 六 中 全 会 通过的关 于 建 国 以 来 党 的 若 干 历 史 问 题 的 决 议 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 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 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