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知识要点:了解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懂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重难点 1. 正确解释静电现象。2. 认识正负电荷。教具学具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通案 个案一、导
2、入1、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2、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正确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两个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
3、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三、拓展延伸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呢?学生交流、讨论。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 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课堂检测必做:填空:、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和(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电
4、才能(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 ),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 ),也就是( );另外一个要有(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 )。选做: 问答:为什么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合理解释?教学反思课题 1.2 点亮小灯泡 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3、并理解短路的危害。过程与方法目标:1、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知识要点: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正确连接小灯泡。重难点 1、学会正确的连接电路。2、认
5、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具学具1、学生准备:小灯泡、1. 5 v 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2、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通案 个案一、导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画一画。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
6、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电流流动的方向。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全班交流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四、安全教育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适当渗透安全用电常识。板书: 点
7、亮小灯泡小灯泡 导线 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课堂检测 必做:填空: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依靠( )提供的,如( ) 、 ( )等电池的一端是( )称为( )极,另一端是( )称为( )极。选做:试着画一组电流的路径。教学反思课题 1.3 简单电路 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2、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知识要点:了解不同
8、电路的连接方法(并联和串联)。重难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每小组小灯座、电池盒、1 号电池、导线、小灯泡、记录纸若干,记号笔通案 个案一、导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9、?怎么使用?3、请学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连接的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表示的方法。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再提供 1 个小灯泡、1 个小灯座、3 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
10、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四、课外拓展活动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五、小结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板书:简单电路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课堂检测必做:1、填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 ),导线、电池和小灯泡组成了一个( )。2、判断:一个电池只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不管怎样组成的电路小灯泡的亮度不会变。( )选做:操作题:请你用两节电池和两个小灯泡用不同的方式正确连接?教学反
11、思课题 1.4 电路出故障了 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目标: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知识要点: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重难点1、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具学具学生: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等。教师:一
12、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通案 个案一、导入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3、学生讨论交流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教师板书学生交流到的原因)三、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一般有下面几种方
13、法:、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4、根据教材 10 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的问题。6、制定检测计划。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8、强调安全事项。四、课外拓展活动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板书: 电路出故障了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1、小灯泡坏了2、电线没有连接好课堂检测必做:判断:1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所有的电路。( )2做简单电路的检
14、测实验时,电线两端的胶皮剥不剥都可以。( )3. 串联的两个灯泡,一个坏了,另一个仍然亮着。 ( )选做:操作题:你能画一幅发生短路的电路连接图吗?教学反思课题 1.5 导体与绝缘体 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知识要点: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重难点教学重点:检测区分 20 种物体是导
15、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教具学具学生准备:20 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师准备: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 、多媒体课件通案 个案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4、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提问:
16、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2、预测电流能否通过橡皮使小灯泡发光,做好记录。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三、检测 20 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 20 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 (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指导他们学会合作。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4、表达与
17、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 20 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板书:1.5 导体与绝缘体导体 容易让电流通过绝缘体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课堂检测必做:1、名词解释。导体:绝缘体:2、填空:我们利用(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 )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选做:调查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它们?教学反思课题 1.6 做个小开关 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18、能目标: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知识要点:学会制作一个简单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具学具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 1 个。通案 个案一、引入: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
19、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二、探究内容: 1、观察手电筒(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三、课堂小结:让学生们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还有那些不熟练的地方通过老师
20、和小组给予解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四、课后拓展。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板书:1.6 做个小开关手电筒的构造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课堂检测必做:一、填空 : 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 )的原件。2、遥控开关是( )式的,它通过感应( ) 、 ( )等控制电流通断。二、判断:(1)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盏灯的亮灭( )(2)塑料夹子也可以用来做控制电路的开关( )选做:我们怎样设计一个开关呢?用什么材料做?怎样开和关?教学反思课题 1.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课时 一课
21、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知识要点:了解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电路。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教具学具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通案 个案一、里
22、面是怎样连接的: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检验
23、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板书:1.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串联并联课堂检测必做:1、填空题:在电路中使用两个小灯泡时,有( )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是( )和( )一个电路是根据( ) 、 ( )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 )和( ) 。在使用电器时,应先插( ) ,然后开( ) ;用完后,应先关掉( ) ,后拔( ) 。2、问答题:把电池串联起来和并联起来使用各有什么特点?选做:画图题:(1)用一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导线,组成一个串联电路。(2)用一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导线,组成一个并联电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