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2009 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之社会调查要求和题目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从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了解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思考,拓展视野。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2教学基本要求(1)对参与调查的成员进行科学而严格的分工,做到“各尽其能、各扬其长、任务清晰、职责明确” 。(2)各学院负责把学生的姓名、班级、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特长爱好、职务、任务等各项情况汇总交文法与经济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
2、研室。小组的形成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原则,人数 3 至 4人为宜。(3)选题原则和要求:选题要体现时代特点和创新性,关注和捕捉那些新事实、新经验、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选择不宜过大过宽,宜小题大做,并要考虑可行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4)社会调查内容包括:目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要达到的目的) 、课题、程序、方法、时间安排、人员组成、准备的资料、注意事项等。(5)社会调查报告书格式见附件 1(6)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见附件 23教学学时安排实践教学学时:36(1)准备阶段:组成研究小组、选准课题、拟定方案三个环节。 (15 学时)(2)调查阶段:开展调查和收集资料两个
3、环节。 (15 学时)(3)研究阶段:资料分析和概括总结两个过程。 (6 学时)4教学方法确定选题驱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得体验(认识性、情感性、操作性)交流经验梳理整合。5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老师要求每组学生选取某一方面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这样完成的:在开课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首先选定调查报告题目,撰写调查提纲,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调查。在开课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调研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 3000。采取综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查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独立见解解决问题是否有新的构想和创意学生调查报告讨论问题
4、的质量。对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学校将进行奖励,颁发证书并汇编成册。6成绩评定分优、良、中、合格及不合格五个等级。7附件附件 1社会调查报告书格式封一:武汉科技大学 2008年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报 告 书题目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武汉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年 月 日封二:报告书设计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基本经验。3.存在的基本问题。4.今后的建设方向或应该采取的措施。5.参考文献。(请分 5 部分逐项填写)。封三:成绩评定1.评 语:2. 等 级:3.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附件 2调查报告参考选题第一章参考选题1马克思主义中
5、国化调研2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31959-1961 年“三年困难时期 ”家乡的状况4“大跃进”期间家乡的状况5调查当地 45 岁以上的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看法(感情)6关于“科学发展观” 、 “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7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8目前我国贯彻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举措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三大作风之间的关系12太湖水污染与科学发展观13山西黑煤矿与科学发展观14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15旅游业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16控制人
6、口出生率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7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18 “以人为本”与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19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20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第二章参考选题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调查2高校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创新调查3湖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调查4湖北中小企业品牌创新调查5湖北中小企业渠道创新调查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8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大学生参加社会
7、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11以“挑战杯“为依托的国际贸易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方法和途径的研究12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方法和途径的经验与借鉴研究13武汉科技大学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经验的调查14理工科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的调查15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质特征及形成调查研究16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影响调查研究17 “挑战杯”竞赛对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影响调查研究18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19名牌战略案例研究20农产品品牌化、品牌产品超市化、超市商品绿色化调查第三章参考选题1湖北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运行状况调查2武汉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运行状况调查
8、3武汉市民营企业成长环境调查4武汉市近 5 年接受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情况调查5武汉市城市化进展调查6武汉汽车业成长现状与前景7武汉房地产市场调查8武汉市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9武汉都市农业发展现状调查10武汉“新农合”运行情况调查11武汉社区建设新经验调查12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现状调查13武汉城市圈资源利用(或节约)现状调查14武汉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调查15武汉中国光谷发展现状与前景第四章参考选题1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调研2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调研3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化道路发展历程调研4关于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地位的调查研究5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调研6
9、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7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考察8农业合作社调查9中国农业现代化调研10南街村在当前采取土地集体所有制11社会阶级阶层调查12对武汉解放初期私营零售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调查13民生问题调查14社会经济与社会建设调查第五章参考选题1湖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途径和办法的调查2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3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和调整状况和影响的调查研究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5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发展完善的调查研究6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7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8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9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10各类企
10、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11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13农业产业化调查研究14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与完善调查研究15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16市场调查:家乡人想要什么样的家第六章参考选题1 城市社区基层民主选举与小康社会建设2 城市社区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3 城市社区科学文化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4 城市社区健康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5 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与小康社会建设6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小康社会建设7 农村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8 农村科学文化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9 农村健康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
11、面发展研究11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12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与小康社会建设13养老保险完善与小康社会建设14失业保险完善与小康社会建设15医疗保险与小康社会建设1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与小康社会建设1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小康社会建设18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与小康社会建设19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城市贫困问题调查20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调查第七章参考选题1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2家乡义务教育情况调查(包括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学费生活费来源以及学校的收费情况)3家乡计划生育情况调查(每家的孩子数量、以及当地人的人口观念)4家乡人民娱乐生活现状5家乡的消费状况调查(收入的主要支出及其所占总收入的比例,食物
12、、衣服、居住投入、6教育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其他杂项投入)7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8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研究9东部带动和支持西部发展的方式和经验研究10中部崛起调查1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12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第八章参考选题1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2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3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5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6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7社会公平与效率调查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调查研究9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调查研究10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调查研究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13民间投资
13、问题调查14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调查研究16最低收入调查研究17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18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l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2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第九章参考选题1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稳定的影响与对策2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3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4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5从村长选举制度看中国的住民自治6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7西方政治文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8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调查9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调查10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分析1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调查思考12我国加入 WTO 与政府信息化建设13市场经济下政
14、府行为分析14政府机构改革探索15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16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安排17地方政策的决策模式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探析19从信访制度看中国的民主渠道20山西黑砖窑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第十章参考选题1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2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原因分析3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4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5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6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7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 8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9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0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11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改变及其社会意义12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13
15、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状况调查14社会公众健康观念调查 15人际关系对建设和谐社会作用的调查 16公民荣辱观调查17农民精神生活现状调查第十一章参考选题1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实践 2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典型经验 3循环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 4各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典型经验 5各地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典型经验 6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7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8当代时尚流行的调查与社会心理学研究9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研究10.当前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调查与分析11.当前城市社区功能完善调查研究12.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
16、的对策建议13.当前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14.当前值得注意的社会动向及其分析第十二章参考选题1台商对两岸统一的态度和 2008 台湾大选关注度调查2大陆民众对两岸统一的态度和 2008 台湾大选关注度调查3高校大学生对两岸统一的态度和 2008 台湾大选关注度调查4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员工两岸统一的态度和 2008 台湾大选关注度调查与比较5武汉与沿海城市大学生对两岸统一和 2008 台湾大选关注度的比较调查6台湾问题由来的民众认知调查750 年代朝鲜战争与解放台湾未果的历史认知调查8对日本占领台湾并实施殖民统治的历史认知调查9针对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的台商访谈调查
17、10针对台湾民主现状的台商访谈调查11针对台湾马英九 PK 谢长廷的台商访谈调查(或大陆民众认同调查)12大陆民众赴香港旅游的现状调查13大陆民众赴台湾旅游的现状调查14大陆民众赴澳门旅游的现状调查15 “一国两制”实施效果的香港(澳门)大陆两地民众认同调查16香港(澳门)大陆两地经贸状况调查17台湾公营企业民营化状况与经验的台商访谈调查18香港(澳门)博彩业现状与影响调查19香港反贪廉政制度建设与管理的港商访谈调查20台湾反贪廉政制度建设与管理的台商访谈调查21台湾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管理的访谈调查第十三章参考选题(略)第十四章参考选题1新世纪本地区宗教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调查研究。2本地区军
18、民关系的调查研究。3本地区公有制企业改制过程中普通员工的地位与参与度调查。4本地区私营企业主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的的作用调查。5本地区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及在群众中的认同度调查。6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7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8从对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分析看成才之路的曲折性。9本地区社会阶层及其关系调查。10大学生在乡创业调查。11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调查研究。12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13当地大学生就业以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查。14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15本地区企业劳动保护调查。16本地区民族间关系调查。17本地区
19、青年参军积极性调查。18本地区退伍军人再就业调查。19本地区居民对保护知识产权的看法调查。20本地区知识分子的社会声望调查。21本地区少数民族发展特色经济调查。22对本地区三资企业“剥削”现象的调查研究。第十五章参考选题1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研2党员先进性示范作用调研3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效果调查4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调查5党员履行党章的权力与义务的情况调研6大学生党员在中小企业中的价值调研7党员践行“三个代表”的情况调研8农村发展党员的程序调研9党费缴纳与使用情况调研10农村居民信仰调查11城镇居民信仰调查12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13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程度调查14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15科学发展观在农村执行情况调查16农村党员民主生活情况调查17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1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武汉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2009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