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质检二诗歌鉴赏谈写景手法教学案知识与技能:诗歌中运用哪些手法写景过程与方法:鉴赏写景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写景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点:有关写景的手法教学难点:经常运用的写景手法导语:从塞外风光到中原锦绣,从长江黄河到溪流湖泊,从春花秋月到亭台楼阁,从名山大川到丘陵沙海,都引发了诗人无尽的畅想,他们运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优秀诗作,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让人唇齿留香,领略无穷的魅力。这些诗作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他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景色。本次质检二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元稹早春寻李教书就是研究写景手法,现在就让通过回顾原题来研究诗词是如何写景的。一、回顾质检二原题1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1)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其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至少写出三种。提问:1. 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 江弄琼花散绿纹 这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拟人:春风款款 江舞浪花2. 前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春风、江流、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3. 前三联调动了哪几种感官来描写景物?视觉:云白 柳绿 梅红嗅觉:兼红气 听觉:莺啼尚小4、前三
3、联用什么顺序写景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5. “穿沙芦笋叶才分”句中哪个字展现早春芦笋的特点?“穿” 字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活力,破土而出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 展示答案: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喻,生动形象。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用多种感觉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
4、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层次感。二、总结规律1. 现在我们通过以上的分析来总结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提问总结) 比喻修辞手法 动静结合表现手法 多种感觉感官角度 远景近景空间顺序2.夯实基础(抢答) (穿插在总结中)回顾高考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回顾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九个)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衬托、抑扬、象征、借景抒情、渲染、正侧、直抒胸臆、点面结合、托物言志、想象写景顺序指的是什么?远近、高低、上下、内外从以上可以看出,写景诗一般从这四个角度来写景,因此分析写景手法可以从这几个
5、角度入手。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经典试题来验证一下。三、真题验证1. (08 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解析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 进
6、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下的绝句,共有四首,所选为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 发 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 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河,似乎成了天然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2. (05 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
7、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 (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群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下榻” ,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3. (08 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
8、鸿一字来如线。【注】 周德清(12771365) ,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 ( 1)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比拟,如说新月 “学 ”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9、;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解析 散曲前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 ,远山看似“数点” ;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三、四两句写近景,俯视江上轻帆,仰视庐山飞泉。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惟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山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惟因陡峭,故飞如闪电。五、六两句写云和月明灭之变,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旋又凝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10、,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使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境界。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 ,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4 分)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4 分)答:【答案】 (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
11、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通过以上真题的验证,我们可以看出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空间顺序、感官角度四类手法的运用,因此同学们以后在做此类的题型就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他,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诗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
12、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四、课后巩固1(陕西省西工大附中 2010 届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南柯子忆旧仲 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答案 (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 “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 “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
13、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2.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0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御街行 范仲淹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
14、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答案 (1)动静结合。 “坠叶”为动,明月是静。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 (或借人物描写抒情,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 )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 “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