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六下 第六单元 课题 18 广玉兰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8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感受广玉兰的香幽。教学重点1读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读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玉( )冰雕 ( )世同堂 2.给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一个恰当的词语。(1)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
2、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2)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 的生命力 ( ) 的广玉兰 ( ) ( ) 2.读过课文,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弥散在字里行间的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作者爱广玉兰,爱它的 ,爱它的 ,爱它的 ,还爱它 。三、积累资料我先行。看看课外书或者上上网,一睹广玉兰的芳容吧!再把重要的资料写下来。2广玉兰,孩子应该见过,但一般不会细致关注它。因此,可在课前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找一找并看一看广玉兰,增强其对广玉兰的感性认识。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1、突显
3、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课前谈话:看老师写课题,读题。2你见过广玉兰吗?给大家说说。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8 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花苞 花瓣 花蕊 圆茎 椭圆形 铁锈色 幽香 洁净 高雅 皎洁 清丽 玉琢冰雕 绽放 凋谢 生生不息 终年不败 内涵 (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想想,可以怎样理解这三组词语?借助词语理解广玉兰的风姿与特点。(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词,这
4、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荡漾 玉琢冰雕 内涵 绽放 花蕊 婴儿 圆茎 铁锈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四)出示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3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1)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 1 自然段。课文一开始告诉我们什么呢?散步时被幽香吸引。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2)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2到5自然段
5、。具体描写广玉兰花瓣迷人、花形多姿、叶片独特的是哪些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二到五小节;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3)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 6 自然段。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是什么?齐读最后一小节。3、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赞美广玉兰的?根据作者对广玉兰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几段? 一(1)散步时被幽香吸引。 二(25)具体描写广玉兰花瓣迷人、花形多姿、叶片独特。 三(6)总结全文,点明喜爱广玉兰。 2 现在你能完整连贯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广玉
6、兰在我们这儿也不少见,作者怎么会留意广玉兰去的呢?指名读第一段。 2交流。 3 “幽香”能换成“芳香”吗?为什么? 4出示: 离我家不远的林阴道两旁,有许多开着白色花朵的高大树木。园丁说,这些树木叫广玉兰,是从广东一带传过来的。一天晚上,我独自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哦,广玉兰开花了,这一阵阵幽香就是它们散发出来的。 比较:如果这一段这样写,行吗?为什么?比较阅读,体会作者叙述的妙处: (1)未见其花,先闻其香。 4(2)收获意外的惊喜,喜爱之情自然流淌。5小结:在淡淡的幽香中,在没有预约的惊喜中,广玉兰从视线深处走到了作者面前。仔细地观察,广玉兰又会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7、呢? 下一课一起学习。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 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6、板书设计 走近 广玉兰幽香 高雅 洁净皎洁 清丽 七、教后反思5六下 第六单元 课题 18 广玉兰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体会作者的
8、思想感情。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认真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完成练习。(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下来。(2)这段话写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广玉兰花,有的_,有的_,有的_,有的 。二、小小练笔我准备。细观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做记录:把你观察的情况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为课后小练笔做准备。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广玉兰的美,边读边想象,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广玉兰的外在美与内在美,感受作者爱广玉兰的情怀。引导欣赏与广玉兰相似的文章,初步感受“咏物抒情”的表现方法。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1、复习导入1同学们,
9、上一节课,我们正认识着一种别具风情的植物(生)广玉兰。 2、 “未见其花,先闻其香。 ”在淡淡的幽香中,在没有预约的惊喜细观察,勤记录!6中,广玉兰从视线深处走到了作者陈荒煤面前,作者走近广玉兰,驻足观赏,那花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和作者一起来近距离观赏一下广玉兰的花瓣。二、品读感悟出示目标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主动到生活中去感受美。研读花瓣,感受喜爱之情1出示广玉兰图片。你能用什么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它?(洁白无暇、冰清玉洁) 2作者认为广玉兰花有
10、何特点?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花瓣的特点的?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3根据交流相机板书。 洁净、高雅色彩 质感4它的色彩到底是怎样的?你能根据作者的描述,结合自己的观察、想象,正确选择吗? 出示: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a 一种青绿色从白色中完全显露出来。 b 一种淡淡的青绿色从白色中隐隐约约显露出来。 c 白的颜色从青绿色中显露出来。 5它的质感又是怎样的? a 广玉兰花瓣像玉琢冰雕一样洁白坚硬。 b 广玉兰花瓣柔软且有弹性。 c
11、广玉兰花瓣厚重,看上去洁白坚硬,但摸上去却是柔软而有弹性的。 6作者连用两个“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 ,你认为作者有没有能准确地描述出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他为什么反复这样说?体会作7者对广玉兰的喜爱、赞美之情。 7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去读一读。 指读、齐读。 研读花形,感悟生命 1五六月份正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洁净高雅的花朵缀满枝头,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1.提示任务 1(1)轻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动笔圈出来: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2)你觉得作者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小节。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交流花开的四种形态。 (含羞待放的、刚刚
12、绽放的、盛开着的、凋谢了的)(2)你觉得作者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 a 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 (这里把花苞当作什么来写?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什么?)抓 住 “含 羞 待 放 ”“碧 绿 ”“鲜 嫩 可 爱 ”等 词 语 体 花 苞 的 美丽 可 爱 及 作 者 的 喜 爱 之 情 。b 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 (你认为这里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从这里的描写中感受到什么?)抓 住 “迫 不 及 待 ”感 受 广 玉 兰 花 的 幽 香 , 连 小 蜜 蜂 都 急 切 地 来采 蜜 了 。 指 导 用 急 切 、 喜 悦
13、 的 心 情 来 读 。c 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这里用什么方法来写盛开的玉兰花?从这样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抓 住 “洁 白 、 柔 嫩 ”“婴 儿 的 笑 脸 ”“甜 美 、 纯 洁 、 惹 人 喜爱 ”等 体 会 广 玉 兰 花 的 纯 洁 、 甜 美 的 特 点 。 欣 赏 美 图 体 会 课 文比 喻 句 的 妙 用 。8d 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从“依然挺立”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挺立”能换成“站立”吗?)看 图 欣 赏 玉 兰 花 的 花 蕊 、 种 子 , 体 会 广 玉 兰 旺 盛 的 生 命 力
14、 。 用充 满 快 乐 、 充 满 希 望 的 心 情 朗 读 好 这 段 文 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凋谢的广玉兰花,因为它把自己曾经的美丽换成了孕育新生命的种子,它在延续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它更美。 ) (3)小结:字里行间所隐藏、所流露的都是作者对广玉兰的浓浓的爱。朗读这几个句子,感受作者对广玉兰浓浓的爱。4此时此刻,在作者的眼里,这哪是一株广玉兰呀!远远望去(引读) (对于一株广玉兰来说,这里的“数世同堂”指的是什么?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你发现第三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理 解 “数 世 同 堂 ”“生 生 不 息 ”在 文 中 的 意 思 , 感 受 广 玉
15、 兰花 无 比 旺 盛 的 生 命 力 。 齐读,体会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自读感悟叶片情趣 1广玉兰的花美,叶子也别有一番情趣。自由读第 45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喜欢叶子的什么?怎样写出自己的这份喜爱的? 2交流:()喜欢叶片的样子。 ()喜欢叶子旺盛的生命力。深情齐读,总结全文广玉兰洁净高雅,生生不息、终年不败,装点自然,难怪作者要情不自禁地说 (齐读第 6 自然段) 三、检测完善1.完成补充习题第三2、四题。四、板书设计气味 淡淡幽香广玉兰 花瓣 洁净高雅(旺盛的生命力 ) 花形 生生不息叶片 终年不败9六、教后反思六下 第 六单元 课题 19 夹竹桃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
16、: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6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留恋和回忆,感受夹竹桃的美丽。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 。参(cn cn)差(c ch) 盛(chn shn)夏远渡重(chn zhn)洋 夹竹桃( ji ji )2.先给带点的生字注音,再写写整个词语的意思。熏透( ) 微风乍起( ) 3.照样子,给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例:唐 塘
17、(池塘 ) 我 ( ) 俞 ( )糖 (糖分 ) ( ) (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课文内容我把握:夹竹桃是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主要描写了夹竹桃 的奇妙景象以及夹竹桃 。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 之情。三、拓展资料我先行。查查资料,看看图片,欣赏夹竹桃的同时,关注这种植物名称的由来,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10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1、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今天,老师和大家又共同学习一篇写花的文章。师生一起写课题:夹竹桃 2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夹竹桃吗?3教
18、师可对学生讲的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出示夹竹桃的文字介绍资料)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6 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齐读词语。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 乍起 熏陶 凄清(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词,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19、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 乍起 熏陶 凄清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四)出示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1)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 1 自然段。11课文开始写了什么?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2)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 2 自然段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20、。是第几小节?指名读课文第二小节;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3)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 3 到 5 自然段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是哪些段落?指名读课文第3到5小节;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3)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 6 自然段课文最后一小节写了什么?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4、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第四段(6)
21、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精读第一段(一)出示目标 3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留恋和回忆,感受夹竹桃的美丽。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夹竹桃不是也不是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2你读懂了什么?3这儿出现了一组关联词,大家会用它来造个句子吗?4学生造句之后,教师相机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却)5齐读第一小节,感受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学习第二小节1夹竹桃,一种很平常的花,既不是最名贵,也不是最美丽为何在作者的心目中却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它的12“庐山真面目”?2出示两幅夹竹桃的图片 3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
22、者是怎样写这两种颜色的夹竹桃的!5自己读,划出你喜欢的句子6齐读,读出花之美。6、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七、板书设计叶如竹形 花如桃夹竹桃 性 生命力强八、教后反思13六下 第 六单元 课题 19 夹竹桃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欣赏夹竹桃的韧性及月下动人花影,懂得这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喜爱夹竹桃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教学难点欣赏夹竹桃的韧性及月下
23、动人花影,懂得这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爱的理由我来品:行文至最后,作者由衷地说:“我爱上了夹竹桃。”一爱它的 ;二爱它的 ;三爱的它的 。2.作家卡片我设计。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怎样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并且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作家卡片:季羡林姓 名: 身 份:_代表作品:_141、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
24、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二、品读感悟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欣赏夹竹桃的韧性及月下动人花影,懂得这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喜爱夹竹桃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自读自悟感受“韧性”“韧性”
25、是什么意思?板书 柔软而结实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 、 4)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 默默无闻 2 生命力顽强 3 花期长)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A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B 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C 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
26、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师领读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15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自主学习,感受“幻
27、想”的乐趣1 提示任务(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指名回答。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说。(想象丰富
28、、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配乐齐读。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说话。拓展延伸深化情感16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
29、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4、检测完善1完成补充习题第四、五部分。五、板书设计 夹竹桃花色有趣 韧性可贵 幻想奇妙六、教后反思17六下第六单元课题 20 古诗两首 第 1 教时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习 石灰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诗词作者我先知。石灰吟的作者是 朝诗人 。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
30、 的情操。二、初读诗词我做主。 1.读准音。 “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焚”读 ,在句中指 的意思。2.解词意。千锤万击: 若: 3.诗言志。 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作者借赞扬石灰 的精神,表达了诗人 的志向。三、拓展积累我先行。“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我们熟知的还有孟郊的 ,请你回忆一下,把它背一背。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古风分为“歌” “行”“吟”三种,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了解了解。18一
31、、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这两首古诗分别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于谦、王冕。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二、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1)指名读。 (读后评读)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3)教师点拨。三、精读古诗。出示目标1学习石灰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1.知诗人,解诗题
32、。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 岁时的作品。2.抓字眼,明诗意。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B“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3、。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3.想意境,悟诗情。提示任务:19A 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 B 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C 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自主阅读。展示交流。A 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B 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
34、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C 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4.齐读全诗。四、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1、三1题。五、板书设计20 古 诗 两 首石 灰 吟一生清白 至死不渝七、教后反思20六下 第六单元 课题 20 古诗两首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习 墨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
35、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诗词作者我先知。墨梅的作者是 朝的 ,他的 和 都负有盛名,他最擅长的就是 。二、初读诗词我做主。 1.解词意:清气: 满乾坤: 2.善比较:读了墨梅这首诗,我们会想起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梅花 ,其中“ , 。 ”这两句诗也表现了梅花具有 的特点。三、实践活动我准备。1.梅花诗歌赏读:梅花,素洁高雅,多少文人墨客赏之赞之。王安石的梅花,张谓的早梅请同学们找来这些诗读一读,赏一赏。2.梅花品格赞美:赏读梅花诗,感悟梅高洁。你从梅花身上感悟到哪些品格精神,简单写写,为课后撰写“梅花赞”做准备。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对于咏物
36、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21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1.指名背诵石灰吟2说说诗意二、了解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王冕(公元 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2.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三、讲解诗意。1.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学生借助字典
37、、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 2.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A、指名试读。B、理解字义。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3.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4.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
38、学习后两句。A、指名试读。B、理解字义。22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朗读全诗。四、总结全诗任务提示:(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自主阅读。展示交流:(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
39、操。(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3.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三、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第二2、三2、四题。四、板书设计墨梅墨梅借物喻人王冕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清气 同流合污五、教后反思23六下第 六 单元 课题 练习 6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阅读四季歌,思考诗歌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并学会仿照例句往下写。2.掌握关于四季的成语,并默写下来。3.积累与诵读马诗,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怀。
40、教学重点有感情地阅读四季歌,思考诗歌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并学会仿照例句往下写。积累与诵读马诗,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怀。教学难点积累关于“四季” 的成语,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24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语文与生活。1.读读想想:读读课本练习中的小诗,想想每个季节的代表景物分别是什么。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2.想想写写:根据提示,说说诗歌为何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并仿照着写一写,争取用上合适的描写四季的成语。作者把四季写得生机勃勃的原因: 例句:春风一吹,春姑娘翩翩起舞,她美丽的舞姿吸引得各色花儿竞相绽放,露出灿烂的笑脸。夏姑娘: 秋姑娘: 冬姑娘: 二、诵读与积累
41、。1.我会理解:诗中较为难懂的词语及意思。词语: 理解: 词语: 理解: 2.我会感悟:这首马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学情分析1.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关于描写四季的成语,再来分类写下,问题不大。2.李贺,学生虽有耳闻,但了解不多,在理解诗人借马抒发个人情怀上存在一定难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导入揭题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 6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2 板书课题:练习 6二、语文与生活 出示目标 1: 有感情地阅读四季歌,思考诗歌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并学会仿照例句往下写。掌握关于四季的成语,并默写下来。25(一)学习第一题1同学们,四季多美呀!春天里,溪
42、水唱起了“叮咚 ”歌,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夏天里,金蝉唱起了“知了”歌,给世界带来欢闹;秋天里,落叶唱起了“哗嚓”歌,铺下一条条金色的小道;冬天里,北风唱起了“呼啦” 歌,雪花跳起了欢快的舞蹈。2出示诗歌,教师范读。3自由读,读准字音。4再读,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5指名读,齐读。6思考:这首诗歌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答案预设:诗歌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它们的季节特点,运用了拟人手法,让四季笑着走来,这样的描写使得四季在读者眼里是那样生机勃勃。(二)学习第二题1出示例句,自由读。2思考:仿照例句往下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拟人手法、表达出季节的准确特征)3再读例句,想一
43、想这句话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写的。(百花盛开)4联系四季景色的诗歌内容,思考夏、秋、冬姑娘的季节特点。指名说,师生评议。5组织学生将最优秀的答案写在书上。(三)学习第三题1在你的成语库里,一定有不少描写四季的成语吧,你知道哪些呢?2指名汇报,评议、板书。3读、背关于季节的成语。三、诵读与欣赏出示目标 2 积累与诵读马诗,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怀。1出示马诗 ,简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马诗是诗人李贺创作的组诗,共23 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2师范读。3学生试着读古诗,要求读准“燕”、“络”字音。4学生联系诗歌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提示:“沙如雪”“月似钩”把祖国北方的广漠原野描绘得很优美,展示了
44、可供纵横驰骋的背景;“金络脑”“踏清秋” 显示了良马四足腾空,长驱直入的气势。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预设:作者把自己比作良马,认为如果受到重用,就一定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奇才。6再读,读出作者的情怀。267齐读。四、检测完善板书: 练习 6语文与生活 诵读与欣赏 读准音明意思活运用六下第 六 单元 课题 练习 6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2 通过训练,学生能寻找话题并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对话。在对话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话时注意文明礼貌,使用文明语言。教学重点 学生能寻找话题并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对话。教学难点 在对话
45、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27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写好钢笔字。1.课文忆一忆: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2.字词写一写:摘抄三个你认为最难写的字词。 二、口语交际。1.提纲编一编:你打算约请谁和自己对话?编一个简明扼要的提纲。开场白: 对话要点: 结束语: 2.资料查一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对话前,你先要了解自己约请的对象,并对自己要谈的话题充分了解。学情分析有关对话类的电视栏目学生比较熟悉。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写好钢笔字出示目标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1指导。(1)出示教学内容,问:你知道这一段话出自哪篇课文?
46、(2)学生朗读这一段话后,讨论欣赏:你觉得这段话的书写美在哪儿?(3)学生再读这一段,注意每个字的字形。(4)这段话中哪些字比较难写?(5)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6)师示范。2练习。(1)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忆,要从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2)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了解约请对象,充分占有资料哟!28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口语交际出示目标 2:通过训练,学生能寻找话题并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对话。在对话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话时注意文明礼貌,使用文明语言。第一板块:激趣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很喜欢看电视吧?有没有看过电视节目中的对话场面?2交流电视中的对话栏目:实话实说、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