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闻调查6.11圆白菜之痛.docx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678840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调查6.11圆白菜之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闻调查6.11圆白菜之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闻调查6.11圆白菜之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闻调查6.11圆白菜之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闻调查6.11圆白菜之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失落的圆白菜节目文稿:解说:2011 年 4 月中旬,中国的主要蔬菜产区菜价普遍暴跌。这里是山东著名的蔬菜产区,那么,菜价的剧烈波动究竟给里的农民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又曾经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他们身陷困境,又是否能够获得帮助呢? 5 月中旬,又到了蔬菜播种的时候,杜秀兰、韩清河夫妇是济南市唐王镇司家村的菜农,他们一共有三亩多菜地。同期:那原来地里种的啥?同期:卷心菜(圆白菜)。解说:杜秀兰和韩清河今年都五十多岁了,他们有个儿子刚大学毕业,在济南的一家公司上班,杜秀兰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儿子在城里买套房,而种菜是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么,今年的菜价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记者:那个(圆)白

2、菜都卖了吗?杜秀兰(济南市唐王镇司家村村民):卖一半刨一半。记者:卖了多少钱?杜秀兰:还卖多少钱别提钱了,见了两千块钱还算钱,(种菜) 花了五千,卖了两千。别跟我提钱提钱的,你再提钱我就能哭了,今年赔得大发了。解说:在司家村,共有一百多户村民,大家都以种蔬菜为生,这里的圆白菜远近闻名。村民们说司家村种植圆白菜的历史少说也有上百年了。那么,在一个月前,圆白菜的销售情况,真的像杜秀兰所说的那样吗?杜秀兰:今年(菜价)也特殊,去年也特殊。今年一开始连五毛钱都没卖上,都便宜,连往年的零头都没有,六分钱一斤,老百姓怎么吃饭?俺说赔了五千块钱,就见了两千块钱,人家都不相信,今年十家种菜八家赔。解说:据杜秀

3、兰说,他们家的三亩多地共收了一万五千多斤圆白菜,但只卖了两千多块钱,这相当于平均每斤圆白菜一毛三分钱左右。杜秀兰:今年那么棵大(圆)白菜才六分钱。记者:那你一棵白菜四斤沉杜秀兰:才卖两毛钱,六分钱一斤,五分钱一斤。记者:最便宜的时候,是吧?杜秀兰:这最便宜的。解说:在司家村,村民们几乎都不种植粮食,靠种菜卖菜的钱维持日常开销,如果按照粮食的价格来换算,杜秀兰卖十斤圆白菜才相当于一斤麦子。中午,韩清河跟杜秀兰回家吃饭。在他们家院子里有棵老香椿树,这棵树百十年了。韩清河(济南市唐王镇司家村村民):这是俺家老人栽的,他要是活着,今年可能是一百零几岁。解说:韩清河不仅从祖辈那继承了这棵老树和这个院子,

4、他也继承了劳作方式。杜秀兰:每天都三点,三点起来,黑天看不见,慢慢摸索着拿刀砍菜。解说:几乎每天,韩清河与杜秀兰都是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中午,回家吃饭,睡午觉之后,又下地干活直到天黑。尽管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劳作方式,但是,在蒙受了菜价暴跌导致的损失之后,他们还会愿意继续种菜吗?他们会尝试着改变吗?韩清河:愿意在家干活,谁愿意出去打工,那还受束缚,人家得看着你,在家你多自如。解说:据韩清河说,这两年外出打工的工资在不断上涨,通常一天能挣到百八十块钱。即便如此,韩清河还是把种田看作是最好的选择。记者:那你每年种什么?韩清河:这玩意就是啥呢,就是蒙着种,碰着值钱就值钱,碰不着不值钱就损失了。记者:那

5、你种之前可以打听打听?韩清河:你打听啥,管你值钱好不值钱也好,它历年来形成那么个习惯了,你说这种啥?别的也没啥种的,比方说黄瓜,你能知道长起来值钱吗?你能知道吗?谁能设想到这个黄瓜,我种了以后,一块钱一斤,谁能知道这个问题呢?谁都预测不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碰运气的事。解说:在司家村的村口有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几乎每天这里都有卖菜的农民,也有来收菜的商贩。从韩清河和杜秀兰的家到这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记者:那你知道今天的菜大概多少钱吗?韩清河:今天一般,我就是卖完(地里) 菜,我也不上批发市场去。记者:隔那么近,为啥不去?韩清河:农活忙,你说你去做啥?咱又不卖这种菜了,你说咱去干什么去?咱不得赶紧把个人

6、(地里)这点菜叶子赶紧打扫出去,赶紧犁地,该种什么种什么,是那么个事。解说:尽管遭遇了春天的菜价暴跌,尽管三亩多地一万多斤的卷心菜只赔不赚,种了大半辈子菜的韩清河既不想放弃种菜,也不想费尽脑筋琢磨更换种植的品种,更不觉得市场里蔬菜的信息会对自己有多大的用处。韩清河:这种行情是看不透摸不到的事。解说:下午,韩清河打算去镇里买黄瓜种子,在这个季节种黄瓜已经是多年的习惯了。在菜地里,我们遇到了另外两位司家村的菜农:韩会银和张玉珍夫妇。那么他们会和韩清河夫妇一样吗?他们又会如何面对菜价暴跌带来的损失呢?记者:你种圆白菜吗?张玉珍:我种了四亩(圆白菜)。记者:收入情况?张玉珍:今年这四亩地也不如去年一亩

7、地的价钱多,四亩地不如去年一亩,本钱都没有卖出来,还没加人工,还没有加上这个本钱:塑料布、竹披子、化肥都不够。韩会银:去年一亩地四千、五千、六千,最好的卖到七千块钱一亩,今年一亩的菜卖一千块钱,赔大了,实话实说就是赔大了。解说:令我们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韩会银夫妇的家里,有一份详细的历年菜价的记录。张玉珍:每次都记账,你看每年卖菜的收入,再加上这个每天的行情、产量,看到了吧?是吧?解说:张玉珍的菜价记录是从 1998 年开始的,那时她也种圆白菜。张玉珍:我看看,我记着阴历(1998 年) 刚开始下五毛四,刚开始下的时候贵点,随着下滑四毛、三毛多,是不?两毛五、两毛八,最后卖到一毛八,这 1998

8、年;( 还有)2011 年,刚开始下两毛八,越卖越便宜,一毛、六分,这不 4 月 29 日是六分,4 月 30 日六分,5 月 1 日是八分,5 月 2 日八分。解说:张玉珍记帐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统计自己的种菜收入,村民们说他们夫妇俩都是司家村的“蔬菜代理人“。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呢?韩会银:准确地说,就是说“蔬菜经纪人“,经纪人,尽量联络客商,网络客户,为大家把这个蔬菜卖掉。解说:据韩会银夫妇说,他们做“蔬菜经纪人“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起初是自己拉着自己种的菜四处贩卖,后来认识的人渐渐多了,就主动做起了牵线搭桥的工作。在司家村的一千多个村民中,只有三位“蔬菜经纪人“。那么,今年他们的这个

9、特殊身份是否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呢?张玉珍:(我们)每天晚上就打一二十几个电话,一二十个电话来两辆车就很不错了。解说:根据韩会银和张玉珍的判断:在四月份圆白菜上市的高峰期,仅在司家村村口这个蔬菜一级批发市场里,每天圆白菜的供应量就多达八十万斤。此外,据专家分析,今年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异常,再加上各蔬菜产地的种植面积比往年有所增加等等综合原因,导致了在四月中旬,南方、北方以及中部地区的蔬菜几乎同时收获上市的局面,大量的供应引起蔬菜价格的暴跌。面对市场的波动,韩会银他们个体的努力难以撼动现实。记者:菜这么便宜农民自己有什么办法吗?张玉珍: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就是贵就贵卖,贱就贱卖,每天都这样。解说:在

10、多年不遇的蔬菜价格波动面前,司家村的这几位农民都遭遇了无法回避的损失,在整个蔬菜产业中,这些保留了以家庭为单位甚至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的菜农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那么,他们是否有抵御市场风险的机会和选择,又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免于身陷困境呢?请继续收看新闻调查。早上七点,唐王镇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距离司家村约五分钟车程。他叫齐海滨,老家在山东滨州,距离唐王镇不到二百公里。今天凌晨,他和妻子三点钟就从家里出发计划在这里收购一车圆白菜,再到其它的城市去贩卖。同期:你这个卖多少钱?同期:我卖得便宜,两毛八分(一斤)。同期:两毛八分。同期:你这货(大小)不匀和。同期:咋不匀和了。解说:齐海滨自己也种了

11、几亩菜地,同时趁农闲出门贩菜,与司家村种菜的韩清河和韩会银夫妇相比,齐海滨已经跻身蔬菜的流通环节。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他已经给自己找到了更好的出路?有了更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呢?起了个大早的齐海滨夫妇发现他们来晚了,批发市场里的蔬菜交易基本上都已经结束了,白跑一趟对他们来说代价有点大,齐海滨该怎么办呢?同期:早晨几点钟上货?同期:三四点钟就上了。同期:三四点钟就上货了?昨天我打的是这个办公室电话吗?我看看。解说:昨天,齐海滨特意在网上查了韩西批发市场的电话,还事先询问了这里的情况。同期:88704595?同期:不对。同期:88705630?也不对。解说:闹了半天,齐海滨昨天查的号码根本不对,也

12、不知道是哪给了他错误的市场信息。同期:我收甘蓝(俗名圆白菜)。解说:齐海滨仔细地在手机上记下了韩西批发市场的电话,准确的信息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市场管理处建议齐海滨再去问问逗留在市场上的菜农,没准有人愿意再回地里拉些菜给他。同期:咱去问问人家能不能再砍些菜。同期:好,谢谢。解说:齐海滨的车载重超过一万斤,他每次收菜都希望能把车装满。但是,菜农通常开着这样的小车来卖菜,一次最多不过一千斤。同期:不合适我肯定不装车。解说:齐海滨夫妇俩发现菜农们的菜地产量有限,谁都没法一次提供上万斤的圆白菜,齐海滨他们到底该怎么办呢?齐海滨:菜价咱能卖得比人家高的话,咱别说拉一万(斤) ,咱拉五千(斤) ,五千(斤

13、)咱也够了。( 现在)没有利润,你说拉五千斤,一斤才三毛钱,才一千五百块钱,咱上哪挣钱去,对吧?就一斤菜一毛来钱,挣不着钱,拉少了的话。解说:齐海滨正在发愁,有人主动上前搭讪,告诉齐海滨他知道哪有圆白菜。同期:一个货车在韩西(批发市场)。解说:原来这位是和韩会银夫妇一样的“蔬菜经纪人“。碰巧他也是司家村的村民,他们都对当地的蔬菜种植情况了如指掌,齐海滨夫妇决定跟着“蔬菜经纪人“ 走,那么,这回他们能够找到足够的圆白菜吗?大约二十分钟之后,齐海滨的车被一筐筐圆白菜挡住了去路,他们的目的地到了。这里是于家村,跟司家村相似,这里的农民也靠种植蔬菜为生,但跟司家村不同的是,于家村有个农业合作社,正在装

14、车的这些圆白菜产自合作社的大棚,并直接送往超市。在这儿,齐海滨的买卖能够做成吗?同期:这些菜有不行的这里边。同期:这裂的不行,孬的咱不能要对吧,我拉出去(卖) 人家也不要。解说:齐海滨相中了这里的圆白菜。同期:出价。同期:两毛七分钱。同期:便宜不了。同期:就是我这个面子(只能这个价钱) 。解说:两毛七分钱一斤的圆白菜,此外再给“蔬菜经纪人“每斤菜一分钱的佣金,最后相当于每斤圆白菜两毛八分钱,这个价格比齐海滨夫妇预想的每斤要高出了几分钱,妻子有点犹豫,但齐海滨做了决定。同期:行,不管咋回事就整吧。同期:我已经不挣钱了。同期:装车,装一车试试。齐海滨:空车回去是绝对不行,我拉上货了,它要是赶上行情

15、好了我挣钱了,要是赶上行情不好,我赔了,对吧?只能这个想法。解说:齐海滨自己也种了几亩菜地,十多年前,他只是为了把自己种的菜卖掉,才想到要往离家更远处的市场去。齐海滨:就原先俺们那块离东营市七十公里(左右) ,骑着自行车带着菠菜上那去卖的,带着二百多斤的菜,骑三四个小时。记者:三四个小时?齐海滨:那会儿不知道,那会儿俺岁数小,就是俺们那里的,就说附近几个村种菜和这里一样,就是种得少,没有去收的,你只能管你自己骑车去卖。记者:那挺辛苦啊。齐海滨:二百斤菜还驮在自行车上,骑着那个够劲我跟你说,晚上走看不清,那自行车又没灯。解说:多年来,齐海滨和妻子起早贪黑,既种菜又卖菜。几年后,他们买了机动三轮车

16、,贩菜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据齐海滨说,现在他家盖起了新房,还买了这辆大货车。记者:现在好多人都说这个菜农不赚钱,都让中间这个二道贩子给赚走了,你怎么看啊?齐海滨:你得算这个账,我这车我得烧油,烧多少钱的油?光油钱也得五百来块钱,我再加上市场管理费,我再加上这个装菜的时候得使那个方便兜、胶带,我加上这些,运费就高上去了,就说我在这装两毛钱我装完,出去卖两毛钱,我还赔七八百块钱。解说:今年,齐海滨自己种的几亩菠菜也没卖出好价钱。于是,齐海滨和妻子比往年更频繁地出门贩菜,希望能够挽回损失。正聊着,“蔬菜经纪人 “告诉齐海滨可以装车了。根据齐海滨的经验,一万斤菜起码要装三四个小时,下午五点前能离开于家村

17、就算很不错了。但是,更让齐海滨担心的是这两毛八分钱一斤的圆白菜到底要运到哪个二级批发市场上去卖呢?市场上的圆白菜价格又到了多少呢?中午十一点,一万斤圆白菜开始装车。一共十来个人忙到下午一点,一万斤圆白菜装了不到一半,而齐海滨夫妇俩也总算吃上了从凌晨三点出门后的第一顿饭。司家村和于家村都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的唐王镇。据说,这个镇种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而唐王镇出产的大白菜更是远近闻名。从 2006 年,国家农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唐王镇政府努力在扶持农业合作社的建设。那么,他们的努力是否初见成效?在当下的现实中,特别是菜价的波动中,合作社到底又能为农民提供些什么呢?下午三点多,齐海滨还在装车,于

18、家村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老于,特意过来看看装车的情况。同期:我说你别看一点儿,你两(小)车拉不完。解说:两年前,老于牵头创办了于家村的合作社。那么,于家村的菜农们在今年春天的菜价暴跌面前,是否会有不同的境遇呢?于振亭(济南市历城区鸿顺瓜菜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你好,我跟记者采访呢。记者:是来买菜的吗?于振亭:对。记者:那您先跟他说呗。不行,不能再什么了,不能再(答)应了。记者:怎么了?于振亭:今天这不从早晨超市已经来取了六千来斤,又有四个车在那等着,再(答)应咱给人家装不上了。解说:在唐王镇,春天上市的第一茬圆白菜到了五月中旬基本都已收完,但是于家村却还有十几万斤圆白菜尚未收获。现在,每天联系

19、要货的电话络绎不绝。记者:这一天现在能卖多少车菜啊?卖四车菜,五万多斤,有淄博的,有滨州的,河北的。解说:由于市场上供应量大幅减少,圆白菜的价格有了起色。在四月中旬,行情最低时圆白菜只有几分钱一斤,而这天,老于卖给齐海滨夫妇的圆白菜要两毛七分钱一斤。记者:我看其它几个村,那个圆白菜都卖得差不多了,您这怎么还有这么多啊?于振亭:前期行情不是很好,所以说,我就沉住气(慢慢) 卖吧,它就是长得更结实一点,斤两大( 沉)一点,反正这里头裂是肯定有裂的,但是斤两一长,它裂了也合算。解说:在成立合作社之前,于家村的菜农们和司家村的菜农们一样,都是自己种菜自己再拉到市场上去卖。于振亭:他们去卖,都是使小拖拉

20、斗拉七八百斤,千数斤,搭上人力,搭上油钱,搭上管理费,它不如我这个合算,我这个和市场上(卖)一样钱,就省下那一块了,你像比如我来一个汽车,一车就拉一万四千(斤) ,一万五千(斤),就跟他们二十个拖斗( 一样多),所以说卖下来以后,至少得多赚七分钱,一斤得多赚七分钱。解说:在兴办合作社之前,老于是位农业技术员,种菜种瓜样样精通。2009 年,老于当上了村支部书记。那时,他有了办合作社的想法。当时,老于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挨家挨户地去说服村民,同时,几个村干部,一起凑集了四十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于振亭:我和他们签合同,我就是利益共享,风险自己担。记者:你自己担?于振亭:我自己担,不管是欠收也好,

21、不欠大家一分钱。记者:那你担得起这个风险吗?于振亭:(我认为)没有什么风险可担。老百姓讲话了,就是一亩田十亩园,相比今年这种情况很少,咱了解形势,你只要是按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种植,无公害化生产,打出自己的品牌去,咱的效益肯定要比他们自己种的要高。解说:按照老于制定的方案,于家村的村民每流转一亩土地给合作社都将得到相应的补偿,价格按照相当于一千斤小麦的市场价计算。此外,村民还可以在合作社上班,按月结算工资,这样的方案意味着无论菜价如何,无论合作社经营情况如何,村民都有收入保障。终于,村里有一百多户村民一共拿出三百多亩土地,与农业合作社签了合同。为了扶持于家村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唐王镇政府提供部分

22、资金修了路,并牵线搭桥帮助老于跟济南的大型超市签了长期的供销合同。今天上午,在路上挡住齐海滨货车的那些卷心菜,就是供应给超市的。那么,在圆白菜价格最低迷,甚至几分钱一斤的时候合作社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于振亭:最便宜的时候也不愁卖,最便宜的时候,它是有合同的。哪一个月它能销多少,哪一个它能销多少,它就给我搞成订单了,所以说贵贱它都要。解说: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又遇到了熟人,原来是司家村的“蔬菜经纪人“张玉珍她领着一位菜贩子来收圆白菜。张玉珍:关键是这个带头人,能带起来带不起来这个问题。记者:你们村有吗?张玉珍:我们村没有。解说:在唐王镇,合作社的数量并不少,但能够像于家村的合作社这样发挥作用的却

23、为数不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樊庆新是樊家村的支部书记,几年前樊家村也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记者:您那合作社运转得怎么样?樊庆新(济南市唐王镇樊家村支部 书记) :这两年事情多,运转得很一般。记者:为啥呢?樊庆新:就是牵涉老百姓每家每户,管理起来不好管理,另外底子比较薄,干这个东西(集约化经营),说老实话得有一定的资金。解说:邢怀银是唐王镇负责农业工作的农业委员会的主任,他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模式。邢怀银(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农业委员会 主任) :现在市场的流通环境,应该说流通方式都比以前好得多,信息也比以前好得多了,所以说今天(收获)的蔬菜,当天就可能运到一百公里二百公里范围之外,

24、对那些集约化经营的,这些合作社组织的这些大户应该说是他们更方便了,对这些散户他们还是随着市场走赚钱比较难了。解说:或许在邢怀银看来,唐王镇的蔬菜产业正处在一个漫长的转型期,当市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菜农的收入甚至生活时,在生产领域却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模式,散户种植大量存在,集约化经营或者合作社尚未形成规模。邢怀银:所以你看现在咱们唐王虽然有种菜的历史,但是大部分都是些散户,每家每户他们都是以生产为主,像我们唐王成立合作社也不少,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现在为数还不是太多,应该说现在合作社这种模式我认为是比较好的,但是它们运作起来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作为合作社它没有真正的担保群体,合作社实际上如

25、果要初建合作社的话,就是一个空壳,它只有社员,没有资金积累,也没有资本,那么作为金融部门来讲,没有资本这样的群体就是相当于一个集体组织,这个集体组织,他们组织起来把土地,如果土地作为抵押,可以的话也行,在我们国家是不可以的。解说:除了资金的困难,农业合作社一旦要开展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还要面临专业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樊家村的合作社正是受这些客观条件所限,难以发挥作用。但是,这里却有一千四百多亩肥沃的耕地,这究竟该成为农民的财富?还是给农民带来风险呢?邢怀银、樊庆新他们又能不能发现解决之道呢?下午五点,在于家村的合作社大棚外,齐海滨的车终于装完了。但是,齐海滨夫妇俩还不太满意,他们希望能够

26、装得更满一些,由于人手有限,合作社的理事长老于决定不再给齐海滨多装圆白菜了,要争取在天黑之前给张玉珍带来的这位菜贩子装车。同期:面积大,我这还得有十五万斤,(以后) 价格尽量得跟他们一样,不能给我的贵啊。同期:种菜的也得有买主,拉菜的也得有拉主,两样一结合就行了。解说:齐海滨夫妇拉着九千五百斤圆白菜出发了。同期:拉的菜,甘蓝,卷心菜。同期:行驶证拿来。同期:那一个,拿来。同期:这不用说,我拉的是甘蓝,他就是看看,拍个照。同期:还行啊,没收钱。他知道你拉的是菜就拍个车号。同期:这一路上收费站都不收钱吗?同期:到 202 那个国道收费站也不收钱,国道的收费站拉菜都不收钱,都是绿色通道,其实这个事挺

27、好。解说:按照齐海滨的计划,他本打算去东营(市) 卖菜,但是在路上齐海滨打了几个电话,向其他的菜贩子询问市场行情,半路,他改变了主意,转而去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德州) 庆云(县) 市场,在那儿这一车圆白菜到底能卖出什么价格呢?晚上十点,齐海滨夫妇吃完饭就在货车的驾驶室里睡了。凌晨一点,庆云菜市场里热闹起来,该卖菜了。两毛八分钱一斤收购来的这些圆白菜,到底能卖出什么价钱呢?同期:来吧,哥们,要么?同期:多少钱(一斤)?同期:四毛五分(一斤)。同期:你给我留四包。同期:行,我这儿还有十来包要给人家装,你现在等着装不上,一会儿过来。同期:689 号(摊位),(品种)甘蓝,四毛三。同期:四毛,别扯淡,

28、你按照四毛给打菜价同期:你胡说啥?同期:咋啦?四毛。同期:好了。解说:就在讨价还价中,齐海滨的圆白菜最终以四毛钱一斤成交,按照这个价格估算,九千五百斤圆白菜每斤的毛利润为一毛两分钱,扣除各种成本后,齐海滨大约共能赚到四百多元钱。凌晨四点,我们离开庆云市场,而齐海滨夫妇还在忙碌。估计他们要把九千五百斤圆白菜全部卖完,收工回到两百公里之外的家,怎么也得到中午了。这天下午,唐王镇农业委员会主任邢怀银和樊家村的村干部,一起来到一家有机农业企业。邢怀银:给老百姓一个定心丸,让他感觉到这个事情确实是有板有眼。解说:他们与企业达成了协议,将樊家村的部分土地进行流转,由这家企业负责经营种植有机蔬菜。村干部希望

29、在签署合同的同时,企业可以先支付一年的土地流转费用,以便农民的生计有所保障。那么,这家企业能够给樊家村带来什么呢?同期:这个都是没有打药的,你像这个都是用这个粘板,粘这个虫子。解说:据负责人介绍,蔬菜大棚里种植的全是有机蔬菜,企业自己在济南的高档社区开办专卖店,并且有自己的物流和销售队伍。刘红强(山东金月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像小红果(小西红柿) ,我们去年能卖到二十到二十五元一斤,黄瓜在十元一斤。解说:企业负责人称,春天菜价暴跌对他们也有所影响。小西红柿、黄瓜等有机蔬菜价格比往年下跌了 30%至 40%左右,比起唐王镇,种植圆白菜的菜农们企业的损失相对较少。今年秋天,这家企业计划在樊家村建

30、立一百五十个蔬菜大棚,共占地四百多亩,全部都用来种植有机蔬菜。那么,樊家村的村民能够接受这样的改变吗?樊悦新(济南市唐王镇樊家村村民):是个好事,土地流转,个人又打不出品牌来,老是那个种法,早晨起来起那么早,晚上睡那么晚,忙起来不如打工合适,不如把土地流转出去合适。解说:樊悦新,今年 49 岁,他和媳妇俩人算了笔账,如果把家里的六亩多地参与土地流转,每年能够得到相当于六千多斤麦子价值的补偿。此外,两人再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可以在三万元左右,比自己种菜更有保障。但是,他的邻居樊启金却有着不同的想法。樊启金(济南市唐王镇樊家村村民):这样不划算,市场上这个菜还能光那么便宜嘛,它总有涨的时候,总的咱

31、的地在咱的手里还有点自主权,咱包出去了,到时候就是那些麦子了。解说:或许在樊家村,甚至在唐王镇的其它村庄有很多农民与樊启金有着相似的选择,尽管他们在春季的菜价暴跌中蒙受了损失,他们却仍旧愿意维持固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那么,他们的保障又将来自何方呢?邢怀银:应该给农民农业种植这一部分,就是零散的种植户,出台一个政策,这种政策譬如说农业保险政策,再一个给他们一个补贴,有个底托着他,他不至于起码在种植这个环节上,他不至于陷得很深,有时候就能危害到他的一生,如果有个基础托着他,他就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我看那个值得研究。解说:五月中旬,司家村的韩清河夫妇按照多年的习惯,在地里栽下了葱苗,他们还打算再种几分地的黄瓜,他们期望三个月后,当秋天到来,收获蔬菜时,菜价会比这个春天要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