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泉州墓葬文化之考究.doc

上传人:wjmd390 文档编号:678327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墓葬文化之考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泉州墓葬文化之考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泉州墓葬文化之考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泉州墓葬文化之考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泉州墓葬文化之考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哀思中的浓浓“乡情”泉州墓葬文化之考究南安第一中学 杨耀鹏 辅导老师 陈琳东研究对象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时间总在我们身边悄悄流走,同时又毫不客气的带走一个个生命,另人措手不及。我们无法停止生命的逝去,只能在生命终止的时刻表达自己的哀思。于是墓葬文化便悄然诞生了。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本意是指人要死的有意义,但笔者以为也可有“偏意”即丧葬仪式或“重于泰山”奢侈繁华,或“轻与鸿毛”简单朴素。在墓葬过程中被掩埋的是死者,处理墓葬过程的是活人,它的一切细节都反映了活人的意识。所有墓葬过程的细节如何安排和处理,是生者的思想受到社会条件、传统观念、宗教教义、社会意识等方

2、面制约的总体表现。而这一方面的考究因为人们在于社会伦理方面的约束,较少涉及于此。于是我们就以考究泉州的墓葬文化为切入点来重新认识泉州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风土人情。课题研究思路与目的通过多方探访和查阅资料,系统考究闽南(泉州)地域的墓葬习惯、礼仪讲究,从历史、地理、文化传统与现实的角度定位泉州墓葬文化的实际价值,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地域文化内涵,弘扬泉州的传统文化。研究方法根据以上研究思路,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归纳法等。背景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一个沿海城市,依山傍水,地形以山地与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宋元时期曾经是世界第一大港湾

3、,特殊的地理环境往往奠定了其风俗文化的差异之处。古时候很看中墓葬文化, 孟子公孙丑下中有载,孟子为其母送葬,充虞认为棺材太豪华,孟子则对他说:“从天子到普通百姓,讲究棺椁并不是为了好看大方,而这样做了才尽 了对死者的孝心,况且仅仅是为了使死者不直接挨在泥土上,对于孝子来说,这样做心里就好过了吗?我听别人说:贤明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在自己的父母之上节省钱财”圣人都如此认为,更何况渗透了圣人思想的平民百姓?由此可见墓葬文化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本文主要对泉州墓葬文化进行一番考究,另生者能以正确的方式地对死者进行哀悼。泉州的墓葬有两大特点:奢侈,迷信。查访发现很多人竟以此为自豪,俗谚:“要

4、吃要穿在苏杭二州,要死要葬在福建泉州” ;泉州人迷信鬼神,注重风水的风气由来已久。清乾隆泉州府志引惠安县志曰:“丧事率僧道,鼓铙之声与哭泣竞,焚楮钱(冥资)以数十万计。 ”这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是分不开的。泉州不是有老君岩吗?老君岩便是道家先祖老子。现老君岩已成为泉州著名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2 -正文1.礼仪1.1 服饰1.1.1 死者服饰泉州墓葬文化中对服饰的讲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死者的服饰。一点点偏差都是不允许的,在人们看来,死者死后的穿着决定了其在阴间地位。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亲人在阴间过上好日子,便不在乎在这方面上花钱。由此可见,人们一直以来对形象都是非常看重的,无论生者还是死者。一般

5、死者的衣服都有事先准备,这不是对死者不敬。万一病人准备好衣物,准备入殓时候突然被救活,衣物往往由当事人直接处理,或留着,或烧掉,他人不能干涉。若病人死去,则必须由直系亲属一边哭,一边为其更衣。死者身上一般穿寿衣,该寿衣称“张老衣裳” , “张”为张罗之意, “老”即泉人老人辞世的雅称。寿衣在前清依死者身份而定,男则缨帽外套,女则凤冠霞披;民国时男多瓜皮帽、长衣马挂,女则披风衣裙。一概丧事物品,有店铺专卖。寿衣以“重” (件数)计,衣、裤分开计算,夹衣算两重;少者七重,多者不等。皮服不能充用,死人之鞋亦不能用皮鞋。布被一条,称“水被” 。死者盖面布一块必不可少,至于生前备有“张老衣裳”者,则使用

6、之。1.1.2 生者服饰孝男、孝孙等必须穿孝服;出殡时,死者的所有直系亲属则均须穿孝服。孝服形制,按与死者亲疏远近有所区别。泉州墓葬文化中,亲属穿戴与其他地区无太大差异, 明会典中有详细记载:一曰“斩衰” 。死者之妻、子或长子已亡故长孙承重者,以至粗麻布为之,不缝下边。 二曰“齐衰” 。死者之夫、同胞兄弟、孙、胞侄、曾孙、玄孙,以稍细麻布(即苧麻)为之,缝下边。三曰“大功服” 。死者之堂兄弟(即泉州人所称“隔腹兄弟” ) 、堂侄,以粗熟布为之。四曰“小功服” 。死者之从堂兄弟(即泉州人所称“隔两腹兄弟” ) 、堂侄孙,以稍粗熟布为之。五曰“缌麻服” 。死者之族兄弟(即泉州人所称“五服内堂兄弟”

7、 ) 、族侄,以稍细熟布为之。细处是有差别的:闽南亲属带孝,头冠白布,闽南话俗称为“头白” 。为示区别,孝男多一小块青布,称“青头” ;孝孙纯白,称“漂白” ;外孙的“头白”多一小块红布,一般不戴在头上。孝男足穿草鞋,女儿则就布鞋加缝白布或青布,儿媳鞋后加红布。外孙足穿便鞋。总之,闽南墓葬礼节中穿戴规矩的繁琐,足见闽南文化中生者对于死者的敬重,以及闽南人对血缘亲疏关系的重视。1.2 入殓入殓前都需要柒棺,漆之厚薄,视欲停放时间之久暂及丧家之经济力量而异。在泉州先用麻布褙封口,再用猪血混桐油石灰漆上,再重重加漆,多者至数十遍。棺木外一般漆朱红色,外装金点,棺头写上金字,男为“福”字,女为“寿”字

8、。棺边加蝙蝠等图案装饰,棺末画上香炉烛台,童男童女持幡接引西方的图案,也有写上死者名衔的。漆棺还有五彩绘画花鸟人物以求美观的。泉州墓葬入殓仪式有众多繁文缛节,并且样样不能少。首先是棺木,棺木必须陈放- 3 -厅中,并让死者的头朝外,表明对上天的敬意。棺内必须陈放草席,如夫妻尚存其一,则草席须割留一半。棺木抬到,孝男到门前跪泣迎接,谓之“接寿”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包括为死者更衣,都要求直系亲属中的壮年男性,这大概与古代重男轻女的制度有关。其他人等必须在厅外等候,不得入内,也不得向内偷看。孝男等以新水桶至附近井中汲水,回时任绳子拖地,水放在一碗置于烘炉烧,为尸体洗浴之用。余水倾倒阶前,这样

9、叫“上水” 。似乎寓有清洁卫生之意。装殓停当,盖上棺盖,钉上木锭,孝男等随后将死者生前所用之药瓶、药炉、草席、碗箸等物拣送至室外旷地,从前各铺均有定址,不能越界。近改在自家门前烧毁,名叫“送草” 。草的作用大概是助燃,也有辟邪的作用。不过近年来对入殓的讲究似乎已经没那么苛刻了。1.3 法事在泉州,法事往往是整个仪式的重头戏,墓葬文化往往与宗教扯上联系,佛教,道教的习俗便成了规范。 根据老者介绍:找道士来做法事又称“做功德”即超度。超度一人名曰一“荐” 。为死者本人“做功德”常要以先亡的长辈为主荐,名叫“荐头” ,以旧带新,所以做一次“功德” ,起码二“荐” ,多者数十荐。家中有死葬侨居地的华侨

10、者,往往还同时举行“引水魂”仪式,招引亡魂还归故乡,以完其叶落归根之遗愿。法事的过程较为复杂,首先道士身着黄色马褂,马褂上印有太极八卦图,传统的道士便展现在你的眼前,可见香港片中林正英的道士形象并非杜撰。在出殡前还要做一次法事,摆台,烧香,祭天公,然后撒米盐。米盐历来有驱邪的作用,撒在家属身上也是为辟邪。这些米盐通常家属是要带回家撒在家里的地面上。这便是墓葬文化中最能体现其迷信的一面。相信鬼神之说,认为死去的人有邪气,并会留在家中,才有了道士驱鬼这一流程。做法事不仅有道士作法,还要烧“金纸” “银纸”和“冥钱”这几年来,花样不断翻新,有的东西另人大跌眼镜。 “冥车”“冥花” “冥身份证”在市场

11、上的出现另人无可奈何。1.4 出殡出殡前要先停棺,很多地区大多停七天(俗称“头七” ) ,而闽南一般停三天。这与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有关,尸体较容易腐烂,不得不早点出殡。停柩的原因有四:一是事起仓促,临时找地。虽有少数预作生圹的,但绝大多数必需死后才四出找寻坟地,花费时日。二是子孙在外,等候奔丧。自古至今,泉人外出谋生者甚众,至远在海外,奔丧不易。三是礼俗延属,民风使然。长辈一死,如不停柩而尽速下葬,乡里目为子孙不孝草草应付。迫于舆论,只好多方张罗,照例停柩,以塞众口。四是惑于风水,想择佳穴。清乾隆晋江县志云:“再世不葬,恬然安之,曰以俟卜吉。 ”时辰已届,执绋的亲友齐集。鞭炮和开路鼓吹响起,棺夫

12、起棺出门,孝眷哭声大震,跪地哭送。一般都应备草席,让家属跪,此时外人不能介入。然后做法事,事毕送棺出门,开始游街。游街一般由长子或长孙领队,手捧死者遗像。领队人前有村里长老放鞭炮,并引路。领人后为家眷,由一条长的白布牵引。次为鼓乐,有南音钹鼓之类,南音作为泉州文化的奇葩当然必不可少。有意思的是,有些队伍还颇有现代气息,请铜管乐队来伴奏,现代气息与古代文化相结合也成了泉州墓葬文化的一大特点。还有妆人队伍,沿途边歌边舞,徐徐而进,自数阵至数十阵化装表演,肃哀与“闹热”共存,悲喜难分,这也许是人们把高寿者去逝的丧事称为“喜丧”所需要的一种特殊氛围。把人生最大的悲事死亡和人生最大的喜事结婚,均视为“喜

13、事” ,并习惯把这两件性质截然不同的事扯在一起,合称- 4 -“红白喜事” ,这确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次为魂轿二顶,一放死者相片,一放死者神主。魂轿泉州称为“主亭” ,通常为出嫁女儿出份的。次为道士沿途引魂。以“棺后吹”鼓乐一阵殿后,棺木覆盖“棺罩”-礼记称为“ 车青” ,疏曰车青载柩之车,上覆饰像宫室也。泉州“棺罩”有布纸两种。布者系租用,纸者为女婿糊赠,到墓地葬后焚烧。至此出殡仪式已完,此段泉州称为“出山” 。接着泉州人称为“返主” (归虞) ,将近家门,女眷捧红米丸、面线、碗糕等到本铺和他铺交界哭接,称为“接主” 。孝男捧神主入家安置于厅上,酒菜祭祀,泉州称为“安位” ,即所谓

14、衬庙之礼。安位后亲朋入席,俗称“食安位桌” ,即飨胙之意,吃完而散。是日厅中原放棺木之处,放斗一个,大秤一枝,用以镇邪。安位后分给亲邻的咸饭,名曰“油饭” 。所分给亲友之物,大约与收殓时相同,而较为丰些。出殡仪式,解放后一切从简,但“主亭”鼓乐之类仍然有之,有待进一步的改革。1.5 祭奠泉州地区祭奠有“做三天” “做七天”的说法,葬后第三天,孝男、孝眷和亲属前往墓地探墓,在墓旁“后土”前和墓前分别祭奠。葬毕七天内,每日均要由女眷于早、午、昏三次奠祭死者之灵,啼哭哀念,早称“捧茶” ,午、昏称“捧饭” 。三年(两周年)除服前逢岁时节日,提前一日单独祭奠,称为“节仔” 。逢农历初一、十五,早上敬汤

15、茶饭菜,由女眷哭祭,称“孝初一、十五” ,直至撤奠。迷信认为,一年内,家眷在节日时不得庆祝,如端午不能包粽子,中秋不能做月饼等。2.下葬2.1 土葬2.1.1 墓构墓的构造,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往往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举个例子,泉州地区的墓大都建在山上,这与泉州多山与丘陵的地势有关。山比较陡峭,因此棺材入墓都为斜插式。斜插式不仅与其地形有关,取出时也较方便。北方地区地势平坦,一般都用平放式,取出时需要挖土,南方则不用。需要取出时直接在墓碑后凿洞,棺材便会滑下来。墓室上纹有花纹,多为“寿”字或“福”字。整个墓室连同墓碑从外头看上去活象一只乌龟。 “龟壳”旁有两条水道,分别为外水道和内水道,墓前用

16、砖头围成个半圆,并在不起眼处砸个小孔。以上布置均与泉州气候有关,泉州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水道将雨水引向小孔处,这些布置便起到疏水的作用。但也有其弊端,墓地杂草丛生,每年清明佳节,锄草便是主要活动之一。墓建筑甚坚固,一般人家也要“做灰” ,即筑之以灰,上者以三合土,坚固的至拌以糯米糖水。或以石筑成,近代亦有以洋灰者。墓前有石狮子、石栏杆分列左右,俗称“墓脚墓手” 。其大小规模以“缴”与“送”为计算标准。墓旁立碑,刻“后土”二字,俗称“土地公牌” 。官绅墓前列有刻明功名如“戊戌进士”之类的小石牌以代旗杆,俗称“旗杆夹牌” 。墓构与古时候稍有变化,如惠安县的王潮墓。此墓墓面朝南,墓室形制结构

17、保存比较完整,为福建已知地下墓室规模最大的一座。墓系石构券顶,多室,坐北朝南,平面呈“干”字形,象征府第院落布局,分为甬道、前厅、前室、中室、后室。南北纵向全长18.24 米,东西横向最宽 7.39 米、高约 5 米。墓门为花岗岩双扇大石板,上刻花瓣形纹,高 1.8 米、宽 1 米、厚 0.2 米。甬道长 1.95 米。前厅长 3.7 米、宽 2.15 米、高 4.6 米,顶部正中作八角形迭涩锥式。不难看出,泉州地区的墓构沿袭古代,又有所改进。可见墓葬文化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5 -2.1.2 墓碑墓碑有长方形半月形等,半月形墓碑(称为金水墓碑,方形类木主,五行属木)较为罕见。大多数都以长方形

18、为主。墓碑能够表明死者身份,因此墓碑上的文字也颇有研究价值。一般来说,碑文往往能表现出方言特色。有书官爵的,但通常只录族望姓氏,如“(族望)氏祖坟” 、 “(族望)先考(妣)(名字)公(妈)佳城(之墓、之坟、封茔) ”。族望如吴姓称“延陵” ,王姓称“开闽”等,流派甚多,名目各异,难以详列。泉人以“封茔”为官绅墓的专称,无职不得称,不容混淆;其实“封”义为封固,本与官绅无涉,以讹传讹而已。其中“公” “妈”分别对应闽南话中的爷爷,奶奶。2.1.3 风水风水又称墓相,风水以坟墓为阴宅,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本来尸体会腐烂,所以葬之,并择高阜之地,以免尸体受潮湿寒

19、热,这是葬地的基本条件,也合乎人情。汉以来阴阳五行之说流行,风水堪舆之说遂起,历来为有识者所讥。泉州地处丘陵,山水众多,地势各异。加上宋代以后,中外交通发达,地方经济发展,风水迷信蔚为风气。道教文化中对风水有专门的研究,甚至衍生出风水师这一名词,可见得风水的重要性了。风水讲究用地,一般都一依山傍水为准,此种条件甚为苛刻,因此后来很少有人以这为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一定要避免尸体受湿受潮,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泉州因墓地发生争执是常事,称“挡伤” 。这就与风水脱不了干系。墓葬以后,如有发生凶事,常归咎风水不佳,故有既葬而迁的。特别要提起的是泉州有“拾骸”的风俗,棺木埋葬后若干年,其子孙必

20、开穴把骸骨拾起,骨用“烟结棉”包装纳入于瓦罐中就原穴再葬,瓦棺泉州人称为“黄金”(瓮金)。据我考究这跟与五行相生相克有关。2.1.4 入土泉州墓葬中入土仪式也是很重要的。棺木入土要有道士引路,道士通常是手持铃铛,口念咒语,家属跪在其旁,棺木这才缓缓入土。安葬时,还有一个“送土”的风俗,就是在棺木下地穴后,亲属用手抓土或用衣角兜土围绕墓穴走一圈,把土放在棺木的周围,接着才在棺木的周围填塞灰土(土拌石灰) 。用“灰土”把墓造好后,在墓后围一道弧形的土岸,亲属手执“哭丧棒” (小木棒绕贴着绿白相间的纸条) ,插在土岸上。礼毕,孝男奉神主升魂轿,至此“出山”毕。2.2 火葬大多数人认为火葬是近代出现的

21、科学的下葬方式,在闽南人的思想意识中不然。火葬早在古代就有,但闽南人认为火葬会使死者“魂飞” ,对死者是大不敬,同时难以祭奠,因而不被推广罢了。九十年代后的下葬方式更流行火葬,泉州也不例外。火葬就以现代墓葬为例,现代墓葬一般都要送到殡仪馆去,进行火化。火化前,家属要绕死者遗体三圈,表达哀意。此时冥乐奏响,礼炮齐鸣。接着送死者进行火化,骨灰盒家属需事先准备好。最后装载骨灰,送入灵堂,礼毕。从这点上讲,火葬无法体现闽南一些文化基因,与很多老者交谈中我们发现在很多农村人们对于火葬还是保有很大的看法。3.宗教与思想3.1 宗教前文有提及,在泉州墓葬中诸多法事与规定禁忌皆与宗教有关,特别是道教。道教是中

22、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 (即老子 ) 、 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玉皇上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教,对本土的文化影响较深,从前- 6 -文更不难看出,诸多礼仪都与道教有关。泉州的葬礼多是与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2 思想地方文化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人民的思想来。葬礼的隆重,虽然不应被鼓励,但也体现了人们对死者的敬畏和缅怀。在古代中国,人们生活在宗法制的农业社会中,一切墓葬文化也配合了宗法制的主流,意味人们采取种种祭鬼活动,带有极为明显的理性目的。儒家认为,丧礼与墓葬源於人子的爱亲、思亲

23、、孝亲。因为“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有血气之属者莫知於人,故人於其亲也,至死不穷”(札记三年问 ) 。丧礼精神是慎终追远。从孔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论语学而 )这句话看来,儒家希望藉助这种理性的墓葬文化与丧礼,去建设精神文明,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这也足见我们泉州人以孝为尊的优良传统。泉州的墓葬文化还反映了其经济水平。泉州在宋元时代,曾一度为国际通商巨埠,中外交通贸易发展,当时地方经济财力较为雄厚。明清以来华侨出国渐多,加上有明一代,泉州出了不少的官僚。有了钱,就会在婚丧喜庆上讲阔气,展排场。为求其长远富贵,也寄望于葬好风水。宋洪迈夷坚志卷六泉州杨客条载: “

24、泉州杨客为海贾十余年,致资二万万,每遭风涛之厄,必呼神明,指天日立誓,许以饰塔庙,设水陆为谢。 ”这资料说明当时泉州杨客以海外贸易致富,在远洋跋涉中,免不了产生求神托佛思想,因而铺张迷信。据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四载,明代泉州状元、榜眼、探花合计七人。会元四人,宰相十人,兄弟进士者二十一家。可见官僚地主之多。清代及民国以来华侨富者不乏其人,以致至今还有部分华侨侨眷在丧葬上花大钱,可以说明问题。4.优劣墓葬文化便的越来越简便,科学,自然是好事,但也有不少麻烦。中国人一向重礼,一千多年来儒家重礼的思想一直熏陶着我们的祖辈们。现在死者都能进入公墓很少藏于深山,每逢清明佳节,人们便捧上一束鲜花,到公墓中寄

25、托哀思,然而所献花儿却成了墓园人赚钱的工具。一束鲜花几度易主,结果是家属哀思无法表达,地下的人也感到寒心。这与中国历来的“尊礼”明显不符。于是有人边回想以前清明的做法。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先人的坟茔,是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要亲临察看。扫墓时,携带子女到祖先墓上,为坟墓除棘草、培墓土、描碑文(旧用朱砂调蛋清,后用红漆) 、献“纸钱” ,然后上供果、点香烛(或只点香) 、烧金楮、放鞭炮,或在树枝上挂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寄托哀思,墓祭缅怀先人。有一首唐诗描写当时的情景:“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如此热闹,与礼不冲突,又能表达哀思,WHY NOT?确实,土葬文化有其优点,毕竟是沿用了一千多年的老文化。但其弊端不可忽视。重要的一点,土葬崇尚迷信,劳民伤财。还有就是农村要发展,发展要挖山,挖山要迁墓,对政府,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笔损失。土葬文化已经同迷信成为历史,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将这段文化记录下来。至于火葬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教育监督力度,改变人们的观念才是上策。扫墓问题则要提高全民素质,才能让文化大河源远流长。本文考究内容是为向别人阐述泉州墓葬文化,以及让下一代们能好好记住这段历史,让悠久的泉州文化能在这物质思想不断进化的时代中得以幸存。参考文献:泉州历史网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