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风湿骨病专科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76116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骨病专科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风湿骨病专科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风湿骨病专科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风湿骨病专科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风湿骨病专科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风湿骨病专科【1】筋骨止痛酒 方剂:生川乌 10 克,细辛 10 克,洋金花 6 克,冰片 8 克 将前 3 味研细用 50%酒精 350 毫升泡起候用,冰片另用 200 毫升 50%的酒精泡,待冰片完全溶化后与前泡的药液和均,备用。 用法:用棉球蘸药液擦患处,每天 2-3 次 功用:驱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颈,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节炎疼痛。 注:不可内服,皮肤有破损及妊妇禁用。临床多年应用疗效可靠。 【2】筋骨痛消丸 方剂:生白芍 44 丹参 44 香附 25 大艽 25 桂枝 19 川牛膝 31 生地 37.5 甘草 12.5 以上为粉 灵仙 50 乌药 19 鸡血藤 60 此三

2、药浓煎为水将上粉做成小丸 每次 6 克 每天两次 主治 :关节不利 筋骨疼痛及劳损退化性关节疼痛 【3】蛇蝎散 组成:白花蛇 1 条,乌梢蛇。地鳖虫。白僵蚕各 10 克,全蝎。淫羊藿。杜仲。防己。秦九。鸡血藤各 20 克。地龙。黄芪各 30 克。蜈蚣 2 条,桑寄生。当归各 50 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每次 10 克,水煎 5 分钟后温服,每日 2 次。 功效:去风除湿,化痰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补肝益肾。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4】黑膏药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或者伴有淤血者。 配方:栀子 30 克,大黄 20 克,木鳖子 10 克,麻黄 10 克,半夏 10 克,南星 10 克,樟脑

3、10 克,麻油 500 克,樟丹 250 克。常规熬制成膏,贴敷患处,12 小时内消肿, ,几分钟就止痛 【5】新型膏药制作方法 处方:1:麻黄 45 稀签草 50 海风藤 50 羌活 50 桂枝 35 生马钱子 30 田七 10 生龙骨 15 炮甲 15 白附子 30 乳香 20 没药 20 筚拨 30 山萘 20 独活 20 玄参 25 当归 40 荆芥 35 双花 30 川椒 40 干姜 45 急性子 30 木瓜 45 川芎 40 牛膝 50 杜仲 50 生川乌 40 生草乌 40 生南星 40 生半夏 40 牙皂 50 云南一枝篙 50 2:公丁香 血竭各 12 土鳖虫 炒白介子 煅自

4、然铜 红花 川断 蜈蚣 全虫 五倍子 水牛角粉各 20 乳香 没药各 6 共为细末 制法:将处方 1 的药物水煎三次 ,头两次煎三小时过滤,第三次煎两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熬成流浸膏. 膏药制作方法:医用压敏热溶胶 1000 克,放入锅内加热融化,先将药粉徐徐加入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流浸膏,50 毫升氮酮,继续搅拌,然后摊膏.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 ,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忌食鱼腥,牛肉,狗肉 ,鸡,竹笋等发物. 北京中医药培训学校的膏药方, 【6】痛速去膏: 功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跌打损伤,痛经,胃痛以及功能障碍。 生马钱子 20g 三七

5、粉 12g 血竭 20g 洋金花 15g 乳香 10g 没药 10g 土元 12g 肉 桂20g 元胡 15g 丹参 18g 川牛膝 15g 生甲片 25g 五灵脂 20g 川楝子 20g 徐长青 20g 桃仁 15g 山芋肉 20g 生川乌 18g 生草乌 18g 生麻黄 18g 金毛狗脊 20g 水蛭 15g 全虫 12g 干姜 12g 生南星 20g 红花 20g 威灵仙 20g 桂枝 12g 川椒 10g 生大黄 18g 泄叶 15g 狗骨 30g 赤芍 20g 生姜 10g 葱白 10g 韭白 10g 蒜头 10g 鲜桑枝 15g 鲜柳枝 15g 鲜槐枝 15g 鲜仓耳草 15g 鲜

6、石菖蒲 15g 胡椒 10g 明矾 10g 樟脑 10g 冰片 10g 麻油熬,黄丹收。 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药物分类浸泡 1,生马钱子,丹参,川牛膝,生甲片,川楝子,山芋肉,生川乌,生草乌,水蛭,全虫,干姜,金毛狗脊,生南星,土元,威灵仙,狗骨,赤芍,胡椒,川椒,为第一组。 2,洋金花,肉桂,元胡,桃仁,生麻黄,红花,透过草,生大黄,泻叶,桂枝,为第二组。3,三七粉,乳香,没药,明矾,为第三组。 4,血竭,樟脑,冰片,为第四组。 5,生姜,葱白,蒜头,韭白,鲜桑枝,鲜柳枝,鲜槐枝,鲜仓耳草,鲜石菖蒲为第五组。 第 1,2,5 组药物分开浸泡,以麻油淹没为度,以上药物共用麻油 2000g。

7、夏天泡 7 天,冬季泡 14 天。 第 3,4 组药物分别粉碎备用。 第二步,炸药。 第一组药物先炸 ,小火慢炸油温不能超过 200 度,等药物炸到黄色放入第二组药物和第五组药物,不断翻动药物,炸至深褐色时捞取,并冷却过滤药油,并称重。 第三步, 熬炼药油。 在火上重新加热,至温度达 320-330 度并不断撩油,大概需要 3-4 个小时。到滴水成珠时下丹。 第四部,下丹成膏。 油:丹=1:0.38-0.45.冬天少丹,夏天多丹。下丹应慢慢下并搅拌。 第五步,去火毒。 略 第六部,制贴。 隔水加热,至 70-80 度加入植物性药物即第三组药物。再加入可溶性药物即达四组药物,病不断搅拌,没凝固是

8、制贴。 注意事项,防火着火时用铁盖盖灭,禁用水泼。熬油应在室外。 不止治疗跌打损伤,对颈椎,腰椎,关节疼痛,和风湿疼痛都有效。 【7】田 七 镇 痛 膏 三七 41g 肉桂 100g 大黄 41g 元宝草 74g 苏木 58g 红花 58g 了哥王 50g 两面针 50g 川乌(制)74g 草乌(制)74g 乳香(制)41g 没药(制)41g 延胡索 16g 当归 50g 防己 66g 续断 82g 川桐皮 66g 关木通 50g 木香 74g 麻黄 45g 花椒 33g 辣椒 82g 地肤子 50g 薄荷脑 33g 樟脑 16g 海藻 16g 冰片 16g 橡胶 330g 氧化锌 456g

9、松香 316g 羊毛脂 50g 凡士林 33g 水杨酸甲酯 25g 制成 1000 片或 729 片 制法 以上二十七味药材,三七、乳香、没药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樟脑、冰片、薄荷脑研细备用;其余大黄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O) ,用 90%乙醇作溶剂,浸渍 48 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 9900ml,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 1.05(60)的流浸膏,放冷,加入上述三七、乳香、没药及樟脑、冰片、薄荷脑细粉,混匀,加入由橡胶、氧化锌、松香、羊毛脂、凡士林、水杨酸甲酯制成的基质,混匀,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即得。 【性

10、状】 本品为浅棕色或棕红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肩臂腰腿痛。 【用法用量】 外用,贴于患处,2448 小时更换一次。 【注意事项】 (1)急性皮肤炎症、开放性伤口勿用;(2)孕妇慎用。 【8】山东风湿病研究所培训班资料 通络壮骨散外用、通络壮骨散内服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痹、通经络、止疼痛。 主治:颈肩腰腿痛等风湿类疾病。 用法:外用每包 30 克,贴于疼痛的部位或相应穴位上,每次贴 60-90 分钟,十天贴一次。内服为胶囊,每粒 0.4 克,每天服三次,每次服四粒。注意 外用药有剧毒,不可内服,内服药不可随意加量! (1

11、) 。通络壮骨散外用、生马钱子 4 克、生白芥子 30 克、生川乌 10 克、生草乌 10 克、细辛 10 克、生南星 10 克、威灵仙 10 克、樟脑 3.2 克、冰片 1.9 克、斑蝥 0.8 克、白芷 4克、麝香 0.1 克、生乳香 3 克、生没药 3 克、上药共为细末,分每包 30 克外用剧毒!严禁内服!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无菌性骨坏死、椎间盘突出证、坐骨神经痛、各部位骨质增生症、肩周炎、麻木等各种风湿性疾病。 用法:每包加适量热开水调成稠糊状,待不汤时贴于疼痛部位、药厚越 0.5 厘米,然后用软塑料薄膜方便袋即可盖在药糊外,在用布裹严以防药物移动,一般 20

12、分钟有热感,以患者不能耐受为度,把药糊揭下,一般 60 到 90 分钟,每用药一次间隔 10 天,一般一次见效。注意事项:如帖药处热的厉害,可提前揭下,同样有效,用药期间千万不能食生冷、油腻食物,不能洗冷水澡,本品经大量临床病例观察,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少数人贴药后局部红肿热痛,皮肤搔痒,一般不需要特出处理,两三天后自然好转,也可以口服或外用抗过敏药,有水泡的患者,水泡小的不必处理,水泡大的可以局部消毒后放出泡液,不会感染,据我经验,起水泡者效果好。 (2) 。通络壮骨散内服药物:制马钱子 0.4 克、制川乌 0.5 克、制草乌 0.5 克、制乳香0.2 克、制没药 0.2 克、元胡 1.2 克

13、、红花 0.2 克、寄生 0.2 克、防己 0.2 克、天麻 0.2 克、人参 0.2 克、三七 0.2 克、全蝎 0.2 克、蜈蚣 0.2 克杜仲 0.2 克。 制法:马钱子剧毒,必须严格依法炮制!切不可过生或过火,否则极易中毒、制川乌、制草乌要用水煮两小时后,晒干在入药,以减毒,乳香、没药用醋炙以增疗效,我都是把药物粉碎后在用大锅炒熟、效果更好、以上药物全部粉碎后炒黄,秤取重量,按药物比冰片等于 5 比 0.1 的重量加如冰片,在粉碎装胶囊。 用法:装 O 号胶囊,每粒 0.4 克 注意要用天平秤取,一定要确准无误! 用量:每次 3 粒,每日 3 次。注意 为安全,可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

14、,一般情况下一天不能超过 5 克是比较安全的。 注意事项 1.孕妇及小儿禁用。 2.风湿热,体温 38 度以上者禁用,高血压 170/100 以上者禁用。 3.心脏病患者,脑溢血后遗症及脑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偏瘫者使用时应慎服或尊医嘱。 4.极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肌颤反应,饮少量白开水即可,反应严重的按士的宁中毒解救。 【9】增生透骨散(药物自然温炙疗法 ) (1)增生透骨散:此散属于药物自然温炙疗法,温度能达 50 度左右,不伤皮肤,对骨质增生、风寒痹症、类风湿有特效。 配方: 雪上一枝蒿 200 克 三分三 100 克 生马钱子 250 克 生川乌 100 克 生南星 100 克 木瓜 100

15、克 苍耳子 100 克 白花菜子 1000 克 冰片 1 00 克 用法: 将上药研细粉,每次取 20 克,加适量醋和热水外敷 40-80 分钟,脚跟小时,不可久敷,久敷会起水泡,每星期外敷次 主治:风湿、骨质增生,类风湿关节炎,风寒疼痛有特效 (2) 。追风透骨散 配方: 雪上一枝蒿 2 三分三 1 生马钱子 2 生草乌 2 生南星 1 白花菜子 12 冰片 1 用法:将下药按比例配好份量,研细粉,以温水调匀成泥状,先在患处用猪油涂抹薄一层滋润皮肤,再将药泥敷于患处,外面用保鲜膜包好,过 2 分钟即开始发热,并逐渐上升会感觉越来越烫,敷 3060 分钟即取除,切不可久敷,易过敏,每 37 天

16、外敷一次(视患者皮肤而行事,个别人皮肤过敏明显者隔 10 天用一次) 。 主治:外敷治风湿、骨质增生 (3) 。散寒追风膏 处方:生川乌 100 克,细辛 干姜 良姜 白胡椒 肉桂 丁香各 50 克,樟脑 25 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细分混匀,用时取适量用白酒(葱姜汁更佳) ,蜂蜜调成膏状贴与患处,包扎即可,每日换药一次。 主治:由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肿块等,热证禁用! 本方疗效确切,取材方便,制作方便,用药后患者患处自觉温热,疼痛减轻或消失,连用一周即可控制病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证绝招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全身小关节或大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凡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和滑膜、软骨、韧带

17、、肌腱和相连的骨骼都可发生病变。病变还可出现于心、肺、血管等器官和组织,故有人又称之为类风湿病。80患者发病在 2545 岁,以青壮年为多,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病因和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专家认为其发病和自身免疫有关,多部位病变是这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对机体所产生的损害。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尤其是潮湿和寒冷,常成为本病的重要诱因。有人曾对本病诱发因素作过调查,在统计分析的 335 例中,受潮湿、寒冷者有 186 人,过劳和产后者 91 例。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缓慢,经几周到几个月的前驱症状之后出现四肢小关节走游性疼痛,活动不灵活,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发

18、性关节炎。近侧指间关节最先发病,呈梭形肿大,以后逐渐影响及其它较大关节。有时还影响到心、沛、眼等。其症状物征是晨起关节僵硬,肌肉酸痛,必待适当活动后方可减轻。关节僵硬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在关节隆突部位出现的皮下小结节,可以作为结病变活动性估价的指征。本病常反复发作,约0病例,经过短期活动之后,可不留任何后遗症而缓解;另有 25只留少许后遗症;约5的病例病变持续活动,最后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只有不到 10的病例为重症,最后可使关节固定在异常位置而形成畸形,丧失劳动力。临证绝招西医药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多主张应内服药、理疗和外科手术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徐叔云教授最近提出

19、,本病单纯抗炎治疗弊多利少,应采取抗炎药、免疫调节药(这类药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中) 、中草药、体疗、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一味使用抗炎药、激素,只会贻误病情。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与“ 历节风 ”、 “鹤膝风”、 “顽痹”等相类似。认为本病外因是风、寒、湿等邪之侵入,内因是机体气血虚弱,肌表腠理不固,劳倦内伤。多数学者认为肝肾亏损,气血亏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内因。故临床上多以补益肝肾为主,佐以祛寒化湿散风、养肝荣筋、壮骨补节、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一般而言,本病早期和中期以寒湿型居多,晚期则以阳虚型多见。有人对 178 例患者舌象观察发现,本病中晚期舌象反映有伤阴、化热、成瘀、

20、痰积等现象,故不可一概取温经散寒、燥湿通络的方法,而应注意阴阳偏衰,气血亏损对本病的影响。本病的临床分型尚不统一,有根据六淫病因分型的,如分寒型、热型;偏热型用除蒸理顽汤:青蒿、桑寄生各 30 克,地骨皮 20 克,生黄芪、防已、乌梢蛇、钩藤、地风皮各 15 克,防风、羌活、独活、白术、地龙、当归各 12 克,红花 8 克,雷公藤 1015 克。随证加减。偏寒型用驱寒理顽汤:制川草乌各 1215 克,桂枝、雷公藤各 1015 克,麻黄、全蝎、白花蛇各 6 克,黄芪、防已、杜仲、补骨脂各 15 克,防风、羌独活、当归各 12 克,细辛4 克。寒热错杂型用错杂理痹汤:羌活、独活、防风各 12 克,

21、丹参、狗脊、桑枝、生石膏各 20 克,细辛 5 克,桂枝、当归各 10 克,白芥子 3 克,穿山甲 6 克,露蜂房 15 克。部分病人兼服雷公藤片 4080 毫克,日 3 次,饮后服。治疗 100 例,临床控制 41 例,显效 35例,好转 20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96。有根据阴阳气血虚实分型者,如脏腑气血辨证: 肝肾亏损:淫羊藿、牛膝、川断、黄精、鹿角霜、秦艽、白花蛇各 15 克,鸡血藤、苡仁各 30 克,熟附片、雷公藤各 10 克,细辛 6 克; 气血亏虚:黄芪 45 克,黄精、鹿角胶、牛膝、杜仲、白花蛇各 15 克,丹参、鸡血藤、苡仁各 30 克,细辛、川芎各 6 克; 脾胃虚

22、弱:党参、茯苓、白术、淫羊藿、黄芪、元胡、淮山各 15 克,苡仁、丹参各 30克,枸杞子 12 克,甘草 6 克; 湿热阻络:黄柏、苍术、桑枝、牛膝、七叶一枝花、白花蛇、防已、滑石各 15 克,苡仁、海风藤各 30 克,雷公藤 20 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8 例,结果临床缓解 16 例,显效 58 例,好转 39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5.6。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痼疾,经久不愈,故应用相对固定的经验方和一些验之有效的单味药,随证加减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是当前使用得最多的方法。重用细辛治疗,用细辛 30160 克,制附子 1030 克,希莶草 30100 克。指间关节肿胀变形疼痛者加

23、川芎 36 克;趾踝关节肿胀变形加怀牛膝 39 克;指趾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独活各 39 克;关节肿 明显加苡仁 915 克;腰痛明显加狗脊 39 克,川断 36 克;颈胸椎增生变形疼痛显著者加白芍、木瓜各 39 克。共治疗 100 例,痊愈76 例,显效 14 例,有效 10 例。治疗愈平均时间 3060 天。较多地使用具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的川乌、草乌;用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独活各 10克,钻地风、川牛膝、生地各 15 克,防已、黄芪、当归各 30 克。其中二乌切成蚕豆大颗粒,先煎半小时。每日 1 剂,早晚分服。如疼痛剧烈可加全蝎、蜈蚣。本方治顽痹有较好疗效,如服用 10 剂

24、不效,则改用它法治疗(心、肝、胃病及孕妇忌服) 。用生黄芪 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制草乌、防已各 15 克,桑枝 30 克,莪术、当归、白芍各 12 克,炙甘草 10 克,热盛加生石膏、土茯苓各 30 克;寒盛加细辛 36 克,桂枝用到 20 克;气血亏虚者加党参 2030 克,首乌 15 克。日 1 剂,连服 3 个月后改隔日 1 剂,再服 3 个月。继以上方制丸剂,连服 6 个月,以巩固疗效。共治疗 45 例,缓解 11 例,显效 15 例,好转16 例,无效 3 例。以制马钱子为主治疗:本草纲目盛赞马钱子能治 120 种病。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如用制马钱子 200

25、 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衔草、乳没、丹参、制川乌各 300 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 200 克,麻黄、怀牛膝各 150 克。共研细末,成人每晚睡前服 1 次,512 克,用熟蜜调,酒送服。从小剂量逐渐加大,以手脚稍有抽动感为准,无抽动感第 2 日仍加量,但每天加量不超过 0.60.8 克。治疗 34 例,结果临床痊愈 9 例,显效 16 例,好转 7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4。重用虫类药:类风湿关节炎经久不愈,以虫类药搜风通络,常可收到较好疗效,已被临床广泛使用。蠲痹六虫汤:炙全蝎、炙蜈蚣各研细吞服 11.5 克,炙蜣螂虫、炙蕲蛇、甘草各 4.5 克,炙蛮虫 6

26、 克,鹿衔草、寻骨风、钻地风、露蜂房各 9 克,当归 15 克。随证加减。治疗 157 例,痊愈 141 例,显效 12 例,有效 3 例,无效 1 例。蚂蚁为近几年发现的对本病有明显疗效的药物。蚂蚁丸:蚂蚁 50 克,人参 1 克,当归 4 克,黄芪、鸡血藤、丹参各7.5 克,淫羊藿、巴戟、苡仁、威灵仙各 5 克,蜈蚣 25 克,制川乌、牛膝各 2.5 克。研细,蜜丸,每重 12 克,每日 1 丸,与核桃仁 1 个,大枣 1 枚共研极细,盛入盆中,加鸡蛋 1 个搅匀,蒸成蛋糕状,用白开水空腹送服。急性发作配合口服西药或中药汤剂,3 个月 1 疗程。治疗 112 例,经 13 个疗程后,完全治

27、愈 34 例,基本治愈 46 例,好转 24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 93。也有用广西产大黑蚂蚁干燥粉末,加蜂蜜为丸,每次服 5 克,日 3次,白开水送服,30 天为 1 疗程。连服 3 个疗程,治疗 51 例,显效率 75,总有效率100。又如以蚂蚁为君药,占 5070的中药散剂玄驹类风湿灵 1 号散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0000 例,经 6 个月治疗,临床治愈 1100 例,显效 5000 例,有效 3900 例。雷公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是当前公认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药物。药理实验表明其全根煎剂具有抗炎、抗癌、杀虫等作用。用雷公藤提取物制片剂(每片含总萜20 毫克)口服,每

28、服 2 片,日 3 次,治疗 3 个月,155 例中近期控制 37 例,显效 46 例,好转 60 例,无效 12 例。其镇痛、消除关节肿胀效果好,且能使半数患者血沉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用雷公藤合剂:雷公藤 2500 克,制川、草乌各 320 克,红花、炒杜仲、当归、生黄芪各 180 克,水煎 3 次,得汁 1000 毫升,待冷加入 5060 度白酒 1000 毫升,混匀,装瓶存放 1 年。服药时 500 毫升溶入白糖 100 克。15 岁以上患者每次服 2050 毫升,儿童减半,日服 3 次,饭后服,36 个月为 1 疗程。共治疗 92 例,关节疼痛、肿胀或积液等症状改善者达 85.9

29、97.8。有人总结综合了国内 1478 例报告,其显效率从9.177.4不等,总有效率 86.798.4,和其它疗法相比,效果近似。但因是单味药物,且采用了新剂型及提取物,临床使用有一定优越之处。目前有些患者服用本品疗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用药时间太短或坚持连续服用。本药取效缓慢,越效时间 27 天,最佳疗效在23 月之间,用药需半年2 年,才能使病情基本稳定。其副作用在停药后可自行消失。青风藤能去风湿,通经络止痛。药理试验证明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和抗炎抗过敏作用。用青风藤生药 94 克或加麻黄 6 克(后下) ,水煎或浓缩成片,早晚分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30 例,总有效率 93.6。用青风藤汤

30、:青风藤 3050 克,秦艽、寻骨风各 15 克,何首乌 30 克。随证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80 例,结果基本控制 24 例,显效 72 例,有效66 例,无效 18 例。因青风藤量大,可有皮疹、眩晕、呕吐等副反应,与甘草同煎或用量由小渐大可减轻。用雷公藤和青风藤组成的抗风湿酒,寒型用 1 号酒:雷公藤 250 克,青风藤 150 克,川乌、桂枝、川牛膝、海风藤、秦艽各 60 克,黄芪 80 克,当归、防已各 40克,红花 30 克,甘草 20 克;热型用 2 号酒:雷公藤 250 克,青风藤 150 克,生地 100 克,黄精、秦艽、丹参各 80 克,海风藤、忍冬藤、怀牛膝各 60 克

31、,白木耳、石斛各 40 克。随证加减。用水 5000 克,煎至 1000 克去渣,加冰糖 250 克溶后待冷,加白酒 1000 克装瓶密封。2030 毫升日 3 次,钣后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55 例,其中见效较慢之 40 例外贴祖师麻膏(花生油 2500 克,熬 5060 分钟,冷后逐渐加樟丹 900 克,再熬到滴水成珠,冷后加祖师粉 750 克,摊成膏药) 。结果显效 94 例,有效 52 例,无效 9 例。以上病例中有116 例曾用激素治疗无效,服用药酒后短时间内可撤除激素而获疗效。近年来,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某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的中药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

32、依据。 具抗炎作用的中药:木瓜、青风藤、秦艽、川乌、草乌、汉防已、刺五加、蛇类、苡仁、怀牛膝、杜仲、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秦艽、汉防已、细辛、桂枝、青风藤; 镇静、镇痛作用的:杜仲、桑寄生、乌头、苡仁等。在用 15 种中药对实验性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水煎剂中地黄、路路通、人参叶总甙、天麻能明显促进关节肿胀的消退;酒浸剂中,地黄作用最强,白花蛇次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难治之症,必须坚持治疗,坚持综合治疗。西药和中药,内治和外治,休息和运动,心理治疗和体育疗法,物理疗法等相互配合,不可偏废。当前治疗上存在的问题是: 病人休息过久,过多或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综合治疗; 重

33、视关节症状而对关节外症状注意不够; 服药疗程过短。一般情况下服药应半年到 1 年。特别是中药因服用时间过短,不能发挥疗效。服药至显效后,处方应相对固定。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摄,慎寒保暖,勿过劳逸,避免感冒,及时治疗感染病灶,适当参加医疗体育锻炼,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十分有益。用方绝招1、辨证治疗: 湿热阻络型:灵仙、忍冬藤、桑枝、络石藤、萆解、黄芪、地龙、连翘、鸡血藤、秦艽各 20 克,苍术、黄柏、川牛膝各 10 克; 寒热错杂型: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刺、狗脊、防风各 10 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 20 克,生黄芪、桑寄生各 15 克; 肝肾两虚:生地、熟地、熟附片、川断、骨

34、碎补、桑寄生、威灵仙、狗脊、白芍、鸡血藤、红花、皂刺、生黄芪各 10 克。气滞血瘀痰阻加乳香、没药、姜黄、制香附、制川乌各 10 克,细辛 3 克,地龙、伸筋草、土鳖虫各 15 克,蜈蚣 1 条,青风藤 30 克,生地 20 克,贫血或汗出恶风者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480 例,结果治愈 182 例,显效33 例,好转 234 例,无效 31 例。2、万节通痹方:汤剂:蜈蚣 2 克,炙乌梢蛇 9 克,全蝎 3 克,僵蚕 9 克,地龙 10 克,蜣螂虫 6 克,炙豹骨 6 克(可用狗骨代 ),露蜂房 9 克,老鹳草 10 克,制川乌 2 克、细辛 3 克,牛膝 10 克,制乳没各 6 克,

35、当归 10 克,甘草 6 克。日 1 剂,文火久煎,分 3 次饭后温服。胶囊:上方加麝香 0.3 克,羊肝 15 克,海狗肾 3 克,生黄芪 15 克,共研细,装胶囊。每次由 1 克逐日递增为 6 克,日服 4 次,第 4 次宜在晚上睡前服。膏剂:蜈蚣 5 克,炙乌梢蛇 10 克,全蝎 5 克,僵蚕 10 克,地龙 10 克,蜣螂虫 10 克,炙豹骨 10 克,露蜂房(炒黄)10 克,麝香 0.5 克,蟾酥 2 克,冰片 3 克,细辛 10 克,牛膝 10 克,乳没各 10 克,马钱子10 克,白芨 20 克,陈醋适量调糊,外敷患病关节,1 日 1 次。稳定期,药粉加生姜 30 克,鲜葱白带须

36、 30 克共捣为泥,加适量黄酒外敷。3 日换药 1 次。疾病的早期,活动期使用汤剂、膏剂;稳定期三种剂型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30 例,基本痊愈 42 例,显效 54 例,进步 28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95。3、蠲痹通络汤:生芪 3060 克,制乳没、桂枝、天南星各 12 克,当归、白芍、地龙各15 克,制川乌 1215 克,生甘草 10 克(与川乌先煎 40 分钟) ,土茯苓 3060 克。水煎日服 1 剂,随证加味。风寒湿痹、痰凝血瘀痹两型配合使用十味散(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麻黄、肉桂、干姜各 30 克,生南星、生乳没、细辛各 20 克。研细末)适量,用白酒调湿,纱布包

37、敷患病关节,每晚睡前敷,次晨取下。治疗 103 例,近期缓解 42 例,显效 35 例,好转 21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5.15。4、清热解毒法: 阴虚内热型:双花、蒲公英各 24 克,丹皮、石斛、青蒿、威灵仙、独活各 15 克,生地 30 克,白薇、秦艽各 12 克; 湿热型:双花、苡仁各 24 克,蒲公英20 克,黄柏 12 克,土茯苓 30 克,车前草、泽泻、苍术各 15 克,川牛膝 18 克; 瘀血发热型:双花、土茯苓各 30 克,猫眼草 12 克,生地、威灵仙、远志、牛膝、赤芍各 15 克。1 月 1 疗程,治疗活动性类风湿 133 例,临床治愈 32 例,显效 46 例,

38、好转 48 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94.7。5、身痛逐瘀汤:桃仁、牛膝各 15 克,红花、川芎、羌活、五灵脂、香附、秦艽各 10 克,地龙 12 克,没药、甘草各 6 克。1 日 1 剂,水煎服。结合中药外洗或离子透析:乳香、没药、刘寄奴、细辛、桃仁、红花各 15 克,王不留行 20 克,丹参 25 克,黄柏 10 克,海风藤、络石藤、伸筋草各 30 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5 例,治愈 2 例,显效 5 例,好转 8 例。名老中医绝招焦树德: 补肾祛湿治尫汤:适用于肾虚寒实证。药用川断 1215 克,补骨脂 612 克,制附片612 克,熟地 1215 克,骨碎补 912 克,淫羊藿 9

39、12 克,桂枝 915 克,独活 10克,赤白芍各 912 克,威灵仙 12 克,麻黄 36 克,防风 610 克,伸筋草 2030 克,松节 15 克,知母 912 克,炙山甲 69 克,苍术 610 克,炙虎骨 912 克(可用自然铜912 克,透骨草 30 克,寻骨风 20 克代),牛膝 912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上肢关节重去牛膝,加片姜黄 9 克,羌活 9 克;瘀血明显加血竭 0.70.9 克(冲服) ,皂刺 56 克,乳没各 6 克(或苏木 1520 克 );骨质变形严重者可去伸筋草加透骨草 30 克,寻骨风1020 克,自然铜(醋淬先煎 )10 克;筋挛肢体蜷缩者,去苍术、

40、防风、松节、加入生苡仁30 克,木瓜 912 克,白僵蚕 69 克,并加重白芍、桂枝用量;脊柱僵直、关节不利者去牛膝、苍术,加金毛狗脊 1215 克,鹿角胶 9 克,羌活 6 克。患者应坚持服药 50100剂,见效后用上方 45 剂研末,每次 3 克,23 次/日,长期服用,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加减补肾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轻证。药用生地 15 克,桑寄生 2030 克,地骨皮10 克,酒炒黄柏 12,知母 12 克,骨碎补 15 克,川断 15 克,威灵仙 12 克,炙山甲 9 克,羌独活各 9 克,白芍 15 克,忍冬藤 30 克,络石藤 20 克,桂枝 10 克,桑枝 30 克,红花 9

41、克,制乳没各 6 克,炙虎骨 12 克(另煎兑入) 。热多者可加秦艽 2030 克;痛重者加蚕砂1015 克,海桐皮 15 克。 补肾清热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重症。生地 15 克,桑寄生 2030 克,地骨皮 10 克,炒黄柏 12 克,知母 12 克,骨碎补 15 克,川断 15 克,威灵仙 12 克,炙山甲 9 克,羌独活各 9 克,赤芍 15 克,忍冬藤 30 克,络石藤 20 克,桂枝 10 克,桑枝 30 克,红花 9 克,制乳没各 6 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 )12 克(另煎兑入) 。治疗 76 例,痊愈 4 例,显效 23 例,好转 42 例,无效 7 例。朱良春:肾蠲痹汤:

42、熟地 15 克,炙蜂房、炙乌梢蛇、炙土鳖、炙僵蚕、当归、骨碎补、鹿衔草、仙灵脾各 12 克,炙蜣螂虫 8 克,甘草 3 克,炙全蝎、炙蜈蚣各 2 克(研细,分 2 次冲服) 。连服 510 剂。待症状改善后,用本方 10 倍量研细;另以老鹳草、苍耳子、?莶草、徐长卿、虎杖各 120 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早晚各服 6 克(经期、孕期停服) 。如肢节拘挛僵硬加炮山甲或皂刺;骨质增生加制海藻、昆布、生牡蛎;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本方对寒湿型、痰瘀型疗效较好。娄多峰: 痹苦乃停:制川乌、制草乌、苡仁各 100 克,制乳没各 150 克,制马钱子 50 克,怀生地 200 克。制水丸。功能:祛风散寒除

43、湿,温通化阳,活血化瘀止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寒型。成人每服 5 克,1 日 4 次。连服 3 个月为 1 疗程。初服宜从小量开始。孕妇、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忌用。 痹隆清安:萆解 200 克,怀生地 200 克,制马钱子 50 克,制乳没各 150 克,苡仁 100克。功能:祛风除湿,清利湿热、舒筋活络,活血消肿止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热型。孕妇、高热、体质阴虚、癃闭患者用。本方为河南中医学院娄多峰教授在其家传秘方基础上研制而成。曾荣获 1986 年度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用上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600 例,有效率分别为 94.01和 95.41。对盗汗、神疲、乏力、烦躁的缓解率为 94.1。施今

44、墨:川附片 15 克,乌梢蛇 30 克,全蝎 5 克,桂枝 9 克,地龙 9 克,细辛 3 克,石楠藤 12 克,杭芍 9 克,川芎 5 克,当归 12 克,生熟地各 9 克,西红花 3 克,元胡 6 克,炙草节 9 克。用于正虚邪盛型类风湿关节炎。王为兰:白芥子性味辛温,散寒化湿,通经达络,消肿止痛,为治类风湿关节关节肿胀的消肿必用要药。寒胜者配麻黄,热胜者配地龙、生大黄。董长富: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麻黄 100 克,生石膏 400 克,生白术 60 克,川乌 15 克,桂枝 30 克,威灵仙、生甘草各 10 克,红花、防风各 12 克,鲜生姜 50 克。水煎,晚上徐徐温服,服后就寝,盖被

45、入睡,0.51 小时汗出。若不出汗,可热饮少量糖水。药后避风寒冷水数日。分型加减用药: 寒湿型:先行发汗,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风寒湿型:先发汗,继用独活寄生汤,麻黄加术汤加减; 湿热型:先用宣痹汤、二妙散及小柴胡汤加减清热除湿,尔后再发汗; 风湿热型:先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或木防已汤加减,待热除痛减,再行发汗; 肝肾亏虚型:用归芍地黄汤、芍药甘草汤合藤类药加减。个别患者仅需微微发汗。嵇书尧:生地黄 60 克,熟地黄 30 克,炒白术 60 克,淡干姜 12 克,制川乌 6 克,北细辛4.5 克,蜈蚣 3 条(打),生甘草 5 克。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分作 3 次服。病情好转后,生地减量,加黄芪 30 克,疗效明显。王世福:蜈蚣 5 条,全蝎 15 克,僵蚕 30 克,祁蛇 30 克,乳香 30 克,没药 30 克,穿山甲20 克。另以葛 30 克煎汤,以汤泛上药粉为小丸,每服 10 克,日服 2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