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7559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雨巷 再别康桥 教案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 多雨! 一到阴雨 的天气,天是 湿漉漉的,地是 湿漉漉 的,让我 们的心 情不由 得也有几 分湿 漉漉的。 雨总是 带给我 们一些莫 名的忧 郁、无 可名状的 哀伤, 但这 种微妙的情 绪又很难 准确把 握,用 语言传神 地表达,雨 巷诗人 戴望舒 非常成 功地做到了 这一点,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 。 二、作者 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 回

2、答总 结: 戴 望舒生于 杭州, 望舒是 他给自己 起的笔 名,出 自屈原的 离 骚 :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 月5 日, 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 以爱情为 生命的养 分, 意志薄弱,喜好幻 想,逃 避现实, 优柔寡断 。戴 望舒就是典 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 样温柔 多情的 笔名,又 有这样 浪漫柔 和的性情,戴望 舒笔下 流淌出来 的诗 句也必然是 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 师配乐朗诵。 2、 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

3、了 雨巷 的魅力,那麽, 你们觉得这 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 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 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 丁香一样的姑娘 。 (板书: 丁香) 丁香是什 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 名紫丁 香。春 季开花, 花紫色,密集成 圆锥花序 。有淡 雅细沉 的香气。因 为它的高洁与冷艳, 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 愁怨、 惆怅的象征反 复吟咏, 古来 已久。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 璟 词曰: 青鸟 不传云 外信

4、,丁 香空结 雨中愁 。 可见 ,丁香 在古典 文学当中是 个愁品 ,是 柔弱和 哀愁的象 征物。 那麽, 丁香一样 的姑娘 会是个 什麽样子的 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 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 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 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 我们看不到, 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 因为, 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 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 (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 白蛇传 。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

5、说里, 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 出 现在少女 玲珑的 舞蹈中 ,也出现 在歌曲 动听的 旋律中, 不知不 觉当 中,油纸伞 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 美的点缀。 现在, 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 我 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雨 春雨。 大家熟悉的 朱自清先生的 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春雨也 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 雨巷 则把 文人对雨的喜爱 推向了极至: 象一幅微微

6、泛黄的旧水墨画, 自在飞花、 无边丝雨之中, 一个长发 披肩的女 子,从 雨巷中 袅袅走来 ,携着 一缕丁 香花的幽 香,载 着一怀 嫣然极致 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 ,丁香 姑娘已 经成为抒 情主人 公和我 们读者共 同的期 盼和向 往,那麽,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 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 师归纳总结: 既是又不是。 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 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 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 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 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

7、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 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 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 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 无可奈何。 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 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 同学们总结一下,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 师归纳总结: 对丁香姑娘的期盼, 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 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 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 古今中外, 概莫如此。 同学们能否 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 李商隐的 锦瑟 中有 此情可待成追 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教师点拨) 这段

8、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 恋, 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 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 当初怎麽就不知道 珍惜呢? 生 2:王 菲的歌 曲沧 海 蝴蝶 中有一 句歌词 特别动人 , 给 我一刹 那,对你宠 爱; 给我一辈子, 送你离开。 (教师点拨) 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 于是两个 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 短暂的宠爱过后, 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 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 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 写一篇随笔, 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 某人某物的回忆。 再别康桥 【教

9、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 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 学者的心。 徐志摩, 他就这样悄悄地来, 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 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 ,走进诗人内心。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

10、景。 徐志摩 (1896 1931 ) ,浙江海 宁人, 富商家 庭。笔名 云中鹤 、南湖 、诗哲。中 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 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 仪成婚,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 年与胡适 等成立 新月社 ,为主要 成员,1924 年,印度 大诗人 泰戈尔 访华,徐志 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10 月, 与陆

11、小曼结婚,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 年秋, 应胡适之邀, 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 徐志摩为了生计, 往返于北 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 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 只是碍于旧 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 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他的不少诗作, 神秘、 膘胧、 感伤、 颓废的倾 向明显, 但也不乏语言 清新、 比喻 贴切, 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选自 猛虎集 的 再别康桥 就以音节和谐、 意境 优美, 备受读者们的青

12、睐。 1931 年11 月19 日, 他搭 济南号 飞机从南 京到北京, 在距济南 50 里的党家庄, 忽 遇大雾 , 飞机触山着火, 不幸 遇难。 悄 悄的我走 了, 正如我 悄悄的来 ; 我挥一 挥衣袖, 不带 走一片 云彩。 再 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 ,时年仅 36 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 淡忧愁的 离情别 绪。康 桥,即剑 桥,英 国著名 剑桥大学 所在地 。康 桥的一切, 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 印象, 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千缕柔情、 万种感触涌上

13、心 头。康河 的水, 开启了 诗人的性 灵,唤 醒了久 蜇在他心 中的激 情,于 是便 吟成 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播放 黄磊朗 读的 再别康桥 ,老 师指导 朗读。注 意诗歌 的节奏 及饱含的深 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 (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 提示: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 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意, 同 是宦游 人。 海内 存知己, 天涯若 比邻。 王昌龄 的芙 蓉楼送 辛渐 : 寒雨 连江夜入 吴,平明

14、送 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 赠汪 伦 : 李白乘舟 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 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 样呢? 明确:一 般离别 诗离别 的是人, 这首诗 离别的 却不是人 ,是 西天的 云彩 ,告 别对象由 人间向 自然景 物转移, 跳出了 寒喧叮 咛的俗套 ,给人 清新飘 逸之感。 这些物象 (云彩等) 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 象。诗 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1。 本文

15、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串讲诗句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 1 节,连用三个轻 轻的 ,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 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 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给 全诗定下 抒情的基调。 第2 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 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 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

16、5 节, 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 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 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 彩 虹似的梦 , 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 节, 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 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 7 节,跟开头呼应。 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 云彩 。这种夸 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 意。这里, 节奏相同, 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至此, 诗人把对康桥 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 、 轻轻 、 悄悄中表现了出 来。 B、第一节:借代 第二节:暗喻第三节:拟人 第四节:移就、夸张 第五节:照应开头

17、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第八节:重叠复唱 C、 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 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 物 我相对 物我相融 物我相对 。 读 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 看到一个清晰 的抒情主体, 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 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 然后, 因出神 于这些物 象或情 境,使 抒情主体 融于客 体中, 或神与物 游,或 物我皆 忘。当神 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 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 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 体的相对 之中。 这种抒 情结构常 常被诗 人用来 表达失意 之后的 虚幻寄 托、抑 郁 萦怀的短暂解脱。 D、诗人 告别康 桥时, 避开送行 的人, 周围的 高楼大

18、厦 ,车水 马龙等 平常物象, 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 温润可人 。柳树 倒映在 康河里的 情景, 浸透了 诗人无限 欢喜和 眷恋的 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 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 影子 倒映在水 中,像 美丽的 新娘。这 波光里 的艳影 ,在水中 荡漾, 也在诗 人的心 头 荡漾。 景中见情, 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在一起。 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 绿油油 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 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而到晚上泛舟归来, 水波与星光 交 相辉映, 所以诗人

19、情不自禁地要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 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建筑美 明确: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 象一股清风 一样来了 ,又悄 无声息 地荡去; 而那至 深的情 丝,竟在 招手之 间, 幻成了“西 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 又潇洒地 走。挥一 挥衣袖 ,抖落 的是什么 ?已毋 须赘言 。既然在 康桥 涅槃过 一次,又何 必带走一片云彩

20、呢? 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 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 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 6。7 字 (间有八字句) , 于参差变化中见整 齐; 每节押韵, 逐节换韵, 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 轻轻 悄悄 等叠字的反复运用, 增强了诗 歌轻盈 的节奏 。诗的第 一旋律 上带着 细微的弹 跳性, 仿 佛 是诗人用脚 尖着地走 路的声 音;诗 的第 2 节 在音乐 上像 是用小提 琴拉满 弓奏出 的欢乐的曲 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诗歌的 第一节 ,便

21、三 次用了 轻轻的 ,这 个形容词 ,显得 节奏轻 快、旋律柔 和,带着细 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 的第 2 节在音 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 韵式上严守二、 四押韵, 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 。这优 美的节 奏象涟漪 般荡漾 开来, 既是虔诚 的学子 寻梦的 跫音,又 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 韵律在其 中徐行 缓步地 铺展,颇 有些“ 长袍白 面,郊寒 岛瘦“ 的诗人 气 度。可 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 绘画美 明确: 八节诗, 几乎每 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

22、得出的画面, 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 现之一是,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 境,披着夕 照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 树荫下的水潭, 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 到:第一 个将“ 河畔的 金柳“大 胆地想 象为“ 夕阳中的 新娘 “,使 无生命的景 语, 化作有生命的活物, 温润可人;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 浮藻揉碎 之后, 竟变了“彩虹似 的梦“ 。正是 在意乱情 迷 之 间,诗 人如庄周梦 蝶, 物我两忘, 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并甘心在康河的柔 波里,做 一条招 摇的水 草。这种 主客观 合一的 佳构既是 妙

23、手 偶得, 也是 千锤百 炼之功;第 5、6 节, 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 ,“满载一 船星辉, 在星 辉斑斓 里放歌“ ,“放 歌, 但我不能 放歌“,“ 夏虫也为我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 将全诗推向高潮, 正如康河之水, 一波三 折!而他 在青草 更青处 ,星辉斑 斓里跌 足放歌 的狂态终 未成 就,此 时的沉默而 无言,又 胜过多 少情语 啊! 。诗 人仿佛 在悉心 呵护一个 情人的 睡梦, 生怕这个梦 境有丝毫 的残损 ,轻柔 的叹息般 的旋律 与依依 别情离绪 完美地 统一 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 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 如“招手“荡漾“招摇“ 揉

24、碎“漫溯“挥一挥“等, 使每一 幅 画 面变成了 动态的 画面, 给人以立体 感。 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 五四 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 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 把 五四 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 称之为新诗, 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 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 是现代 意义上的 诗歌, 这也就 是新诗之 所以新 的所在 。就其主 流而言 ,新诗 的 特征主 要为: (一)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 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 它是以现 代的民 主主义 、社会主 义思潮 为思想 基 础的, 集中表 现了对 于人的 命 运和人民命运、

25、民族命运的关注, 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 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 会化的广 度和深 度上, 都得到了 从未有 过的加 强。 (二 )以改 变诗歌 语言为突 破 口,以白 话为武 器,经 历了真正 的诗 界革命 ,而与 旧传统 决裂, 有意识地摆 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 终于实现了 诗体的大解放 , 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 很 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 并建 立起现代 诗歌的 新传统 。 (三) 新诗既 以旧诗 为革命对 象,则 自必以 引进外来形 式为诗体模式, 我们的 新诗在 五四 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 ( 主要是英国诗) 借来音律形式的 (朱光潜 新诗从旧诗

26、学习得些什么 , 因而它乃是 累积了几 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 一个新拓的支流 , 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 是 截然异 质的突起 的飞跃 。这 样就决定 了中国 新诗不 断接受外 来影响 并溶化 自己民族风 格中,以 致在语 言铸造 和诗艺 运营上 ,愈来 愈与外国 诗歌趋 同,逐 渐增加了它 的世界性 色彩。 (四) 新诗诚然 完成了 旧传统 的打破和 新传统 的建立 ;但打破或 者叫决裂 ,并不 意味着 割断,而 只能 是扬弃 与吸收、 批判与 继承, 也就是推陈 出新。 不推陈便不能出新, 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 每一时代的新诗 歌, 总是 在民歌 和前代 诗歌基础 上,吸 取其

27、 他民族的 新因素 而生发 创造出来, 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 1915 1916 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 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移桔的方向冲 击: 若想有一种新内 容和新精 神,不 能不先 打破那些 束缚精 神的枷 锁镣铐 。他主 张:诗 要合乎语 言的自然 , 话 怎么说 ,诗就怎 么写 , 他曾 说: 诗 歌革 命 自何始 ,要须作诗 如作文 , 他把这种 诗探索 叫作诗的 尝试 , 并概括为 诗体的大解水 ( 谈 新诗) ) 。 鸽 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

28、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 翻身映日, 白羽村青天, 十分鲜丽! ( 新 青年1918 年) 从艺术上来看, 这首中国早期新诗的代表作也有很多特色, 尤其是它较好地体现 了作者本 人提出 的一套 开风气的 新诗理 论。如 胡适曾指 出:关 于新诗 的音节, 靠的是 语气的自然节奏 和 每句内部所用的字的自然和谐 , 平民并不重要; 而用韵方 面,可 以有多 种自由, 或用 现代的 韵 ,或 平厌 互押 , 有韵固 然好,没 有韵也 不妨 ;至于艺 术表现 方法, 则需要用 具体 的做法 ,换言 之, 凡是好 诗,都 是具体 的;越偏 向具体 的,越 有诗意诗 味。凡 是好诗 ,都 能使

29、 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多种 明显的逼人的影像 ( (谈新诗 ) 。对照鸽子 一诗,正 是如此 。首先 ,该诗的 音节确 实大体 上做到了 自然和 谐,全 诗基本 上用自然的语气一气贯注下来, 相当流畅; 其次, 该诗注意押的, 且全诗又押同一 韵(i) , 然而诗中用的又是现代韵, 也不受平区限制, 这样, 全诗既自由地表达 了思想, 但又具有诗歌的音乐感; 还有, 该诗的主旨 (表达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 自豪感) 虽是抽象的, 但作品的确采用了 具体的写法 , 即把笔墨集中在描绘 洁 白 的 鸽子在 蓝天中 回环往 来,夷 犹如意 和研 身映四 这幅 鲜丽的画面 上, 这就避免了 抽象的题目用

30、抽象的写法 的弊病, 也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回 味的余地。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 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 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 要死 ! 可怜 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1917 年10 月,北京) 新诗运动虽从形式革新入手,但是革新形式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能容纳新的内 容。如果 说胡适 对于新 诗运动的 贡献主 要在于 提倡白话 人诗与 诗体解 放,那么 刘半农对新诗运动的贡献则在于他能更鲜明地或者说更直接地强调诗的精神的 革新。 旧持发展到清末, 由于对传统的因循沿袭, 诗体的束缚与文言的陈腐已 到 了十分

31、严重的地步。因此解放诗体、复苏语言的功能便成为迫切的任务。然而, 旧诗之所以旧, 不仅仅在于形式的保守封闭性, 还在于内容的陈腐老朽, 这就是 说, 新诗运动必须对形式与内容进行同步变革。 刘半农是最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 关注新诗内容革新的诗人之一。 这首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就在于它运用正在尝试着的新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新 的、 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的内容。 刘半农认为, 诗贵在一个 真 ; 只须将思想 中最真的 一点, 用自然 音响节奏 写将出 来便算 了事,便 算极好 。新 诗要汲取自 国风 以来的 优秀传 统, 为 野老征 夫游女 怨妇写照 ,善 于在 社 会现 象中 见到真处 。显 然,这 首

32、诗明显 地借鉴 了传统 诗歌,尤 其是在 意念与 表现方法上 得到杜甫 朱门 酒肉臭 ,路有冻 死骨 诗句的 暗示与启 迪,通 过两个 反差极 大 的场景的对比描写, 鲜明、 具体地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和贫富的悬殊对立, 具 有较强的批判性。 这首诗还显示了刘半农运用语言的工力。 叙事与描写简洁概括, 人物的语言鲜明有个性, 诸如老爷的语言漫不经心, 显示其富贵而傲慢; 而叫化 子的语言强烈,节奏突兀,令人感受到他的愤怒之情。 术语:意象 意象既是诗歌形象化的基本要素, 那它就广泛存在于诗歌作品之中, 因此理应引 起我们足 够的重 视。就 意象的分 类而言 ,大体 可分为六 类 1、 实体意

33、象(简称 物象或实象) 。 即由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在诗人胸中、 笔下的艺术反映。 2、虚幻 意象( 简称虚 象) 。系 由诗人 大脑对 客观现实 作哈哈 镜式的 变态 反 映、 从而幻化虚构出的非现实中存在的幻象,诸如梦境或神仙鬼蚊世界中的种种意 象, 还包含一着神仙大显神通与鬼蜮兴妖作怪的虚构事象。 3、 事态意象 (简称 事 象) 。在 诗人脑 中和笔 下反映出 的种种 事态的 各自进程 及其前 因后果 ,诸如悲欢 离合、喜 怒哀乐 的成因 等。4、 自然力 意象。 即自然现 象中那 些可见 可闻可感可 触 的现 象在诗 人脑中 和笔下的 反映, 如朝晖 夕阴、寒 来暑往 、雷鸣

34、电闪、雨雪 阴晴、风 云变幻 对诗人 情绪的具 体影响 等等。5、时间 意象。 乃是反 映在诗人头 脑中和行 于笔下的晨昏昼夜、春夏秋冬、古往今来的诸多意象。6、空间意象。 反映在诗人脑中、 笔下的意象的空间位置与距离之类, 诸如上下四方、 远近高低、 长短宽窄 、 大 小粗细 等等。须 注意的 是:后 面这两种 时空意 象,在 具体的诗歌 作品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 而总是与前面四 种意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而更富有表现力。 在具体诗作的选题、 构思、 立意、 表达的创作过程中, 诗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特定 的创作意 图,在 自己头 脑的万 花筒 里对一 连串的意 象进行 定 向 筛选、拼接 与

35、组合, 从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诗的形象、 诗的意境来, 并隐含或包孕着诗人的 情思意趣 。由于 对诸意 象的筛选 、拼接 、组合 的方式各 各不同 ,也就 形 成了各 不相同的表现手法, 便具有各自不同的妙趣。 就意象之间联系方式而言, 大体就 有: 意象叠加、 意象脱 节、 意象组合、 意象并 列、 意象切割、 意象密 聚。 意象 示 现、意象隐现和全意象等;乃至意象造型等也非与 此不无关系。 再别康桥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 1928 年 11 月 6 日, 地点是中 国海。 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 却是在 7 月底的一个夏天。 他是在英国哲学家 伯特兰? 罗素家里

36、逗留了一夜之后, 事先谁也没通知, 就在一个晴朗的下 午, 一 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 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 所谓 康桥 , 现在通泽 剑桥 , 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因徐志 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 生活过, 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 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 感情。 遗憾的是, 因他 事先没有联系好, 他所熟悉 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 只 有 他所熟悉的康桥, 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 于是, 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 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 每一个角落, 静静地散起步来, 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 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 又赶着到达廷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 国朋友, 故未把 这次感 情的活动 记录下 来。直 到他乘船 离开马 赛的归 国途中 。 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运康轿的切身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