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赋体文学,以赋名篇,始于荀子。其赋篇分别咏礼、智、云、蚕、针,是后来咏物赋的开端。,汉代,赋体之文有两大发展,一为骚体,一为散体。,骚体之赋,汉初文人往往祖述楚辞,用以抒发感情。代表作家是贾谊。(134)其吊屈原赋及鵩鸟赋葛洪西京杂记:“贾谊在长沙,鵩鸟集其承尘。长沙俗以鵩鸟至人家,主人死。谊作鵩鸟赋,齐生死,等荣辱,以遣忧累焉。”清何焯:“此赋皆原本道家之言,多用老、庄绪论。”义门读书记)是此种赋体的代表作。另,严哀的哀时命,抒发贤人失意及自己不平之气,格调低沉,也为骚体之佳作。,散体之赋,以贤人失意为主题的骚体赋在西汉中叶以后,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规范化、类型化的趋势。但淮南王刘安的门客
2、淮南小山曾做过一篇招隐士,试图在句型、用语以至意境的创造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一种骚赋变体。 到了武帝时期,散体赋是赋体文学的代表性文体。散体赋是一种含有诗、骚、散文等文体因素的综合性文体。标志散体赋成型的第一篇作品,当推枚乘的七发(138、183)七发,李善曰:“七发者,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也,犹楚辞、七谏之流。”(文选卷34),可见它由骚体赋七谏发展而来。作者托辞于楚太子和吴客的问答,铺写了八段文字。1、序曲:楚太子有病,吴客去探视,发现太子的病是纵欲过度、享乐不节所致。可是却不能以药石来治疗,只有借“博见强识”之人“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文中吴客为太子讲了七件事,这就是后七段的内容。七件
3、事分别是:1、夸以美妙的音乐;2、赞以稀世的馔肴;3、诱以神驭和骏马;4、引以旷代的游乐;5、激以壮伟的畋猎;6、赏以观涛之惊骇。这些都不能使太子感发。最后吴客以诸子百家的“要言妙道”,启发太子舍弃荒淫侈靡的物质享乐,而去追求奥妙高雅的精神生活,终于使太子内心感动,“涊然汗出,霍然病已”。作者铺写七事,层层推进,步步入胜,使全篇波涛迭起,美不暇接,而无平淡呆板之弊;其最精彩之处,是关于江涛的描写。本文采用大量散文化的句式,三、四、五、七、九言杂用,又大体叶韵,以主客问答的方式极尽“铺彩摛文”之能事,它标志着汉赋的成熟;七发而后,拟作颇多,如东方朔七谏、傅毅七激、崔骃七依、张衡七辩曹植七启,“七
4、”成为一种独立文体。“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散体赋最有名、最有代表的作家是司马相如。(141、199) 子虚赋、上林赋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撰。二赋在内容上相承接,史记和汉书在司马相如传中都将其合在一起,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假拟楚国的子虚出使齐国,向乌有先生夸说楚王在云梦泽游猎的盛况非齐王所能及。乌有先生不服气,加以驳难,并趁机夸说齐国地大物博非楚国所能比。上林赋则由亡是公针对子虚、乌有之所说,夸矜汉天子在上林苑狩猎的壮观,以此压倒齐楚,表明诸侯如何富有,也绝不能与天子相比拟。文章最后通过亡是公之口,主张天子应以修明政治,从事礼义教化为本,而不应该驰骋园苑
5、,糜费府库财帛,“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但是篇末这种微薄的讽谏,其力度是相当弱小的,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正如汉代另一辞赋家扬雄所说,这是“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独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评此二赋曰:“繁类以成艳。”指出了二赋在艺术上的特点就是铺张扬厉,堆砌词藻。赋中把大量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名称分类罗陈,夸张失实,虚词滥说,但从总体上看,二赋结构宏大,气盛势足,词采丰赡,炫人耳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评司马相如之赋云:“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子虚、上林,为汉大赋的代表之作,对后世的赋作影响甚大,它成为扬雄、张衡、班固、左思等模仿的典范。,在武帝时代的赋家
6、中,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当推东方朔,其答客难借宾客之口,抒发自己“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同胞之徒,无所居容”的不平。作者的借助俳谐滑稽的形式,冷讽热嘲了在当世的用人政策下,文人绝无独立价值的悲哀。在答之后,效之者有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崔骃的大旨、张衡的应间、崔寔的客讥、蔡邕的释诲客傲等。但东方朔的答乃是“文中杰出”,扬雄的解嘲“尚有驰骋自得之妙”,后来的模仿者则不免“屋下架屋,章摹句写”(宋洪迈容斋随笔卷7)了。 扬雄是成、哀之世的又一著名赋家。其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皆因事而发,旨在规劝帝王戒佚猎、绝奢侈、惜民力、崇国本
7、,讽谏的意义较司马相如更进一层。(166),东汉前期的班固是散体赋由全盛而走向没落的最后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两都赋在叙写苑圃、田猎、祀仪而外,描绘长安、洛阳的城市布局、建筑风貌,以征实与夸张相结合的笔法,有开创的意义。东汉末年张衡之二京赋,实由此为发端。,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意,盖以别贤与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寝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人,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罹谗忧国,皆作赋以
8、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宏衍之词,没其讽喻之义。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汉书艺文志),散体赋的艺术特征:,1、描绘性。从描绘的内容和手法看,散体赋在时空两个方面都倾向于深宏博大,力求构建起一个极富于空间感和时间感的对象整体。 子虚赋写云梦之山;其山、其土、其石;其东、其南、其高、其卑、其西、其中、其北、其上、其下,这是对空间完整的追求;写楚王游猎的程序,A,写
9、楚王的服饰、仪仗,B,写楚王射猎的英武、技术,顺次写楚王观壮士猎兽 ;楚王于射猎中小憩、观女乐;楚王夜猎飞禽、泛舟清波;楚王夜猎结束、悠然养息;最后以乌有先生教训子虚先生作结,归于讽谏。这是对时间叙述完整性的刻意追求与尝试。,2、发挥想象与夸张的才能,借助丰富的知识和词采的铺张,对时空两个方面的各个环节作细致绵密的描绘铺衍,从而使它与讲求对称、节奏、变化、夸张、繁富以及追求时空完整的图案有了相似的特征。刘勰对散体赋的图案画表现手法和图案化艺术特征作了高度的概括:“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丽辞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心雕龙诠赋)。,3、用字怪异、重沓和同偏旁字的联绵堆砌(“字林”之讥),如:簳、箛、箠、筱、等。,抒情写志之赋,目睹社会黑暗,传统的道德信念开始动摇; 随时可能遭到迫害,内心忧惧、愤懑与日俱增,辞赋成为抒情写志的工具。 代表作家:张衡、蔡邕、赵壹。(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