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1 页十二五规划解读合集媒体解读十二五:“增长”向“发展”转变不简单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0年 10月 15日至 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今后 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
2、固。全会公报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值得注意的是,1995 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0 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这预示着“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改革攻坚步伐将明显加快向纵深推进。中央电视台:“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特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认为, “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是,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这次规划建议最突出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早在 2003年就已经提出,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
3、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九五”计划提出的,2007 年党的十七大时,把这一提法的“增长”改为“发展” ,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各地也进行了多种实践,但此次为何仍然要作为主题、主线提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认为,从 2003年以来,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使大家进一步反思。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鲜明地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
4、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应该说是切中要害,反映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第 2 页 共 31 页新华社:从“增长”到“发展”不仅是字面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他指出,原来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至少扩大至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 3个方面。新华社题为“十二五”:冲破中国发展瓶颈的关键的文章称,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
5、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撰文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6、。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文章认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
7、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中国之声:未来五年异常关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表示,今后第 3 页 共 31 页五年将是中国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和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不仅仅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更是未来十年,乃至未来 40年的发展基础。到 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 2050年,也就是建国 100周年的时候,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些目标,未来五年异常关键:十
8、一五期间,中国人均 GDP接近 4000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十二五开始,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将迈向高收入国家。目标孜孜以求,但是面临的挑战也非同一般,所以辛鸣将十二五又形容为攻坚时期。他认为,中国过去管用、好用、能用的发展方式、理念已经不再能用、甚至不再敢用,我们中国社会要从熟悉了的、习惯了的、做顺手的,转变到新的发展方式,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影响世界的经济结构甚至生活方式,辛鸣强调,这意味着我们拥有巨大的机遇:“中国在十二五的时候,由于我们拥有广阔巨大的市场,由于我们可以利用结构调整迸发出的巨大活力,能让我们中国在
9、未来五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南风窗:“十二五”面临太多的转型南风窗撰文认为,如果说前 11个五年规划的主题都是“国富” ,提高经济总量,第 12个五年规划的主题则应该转为“民强” ,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所以“十二五”面临太多的转型:从经济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等等。能否真正告别 GDP崇拜,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否启动等许多悬而未决的事情已经变得举足轻重。 “十二五”面临的是一场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将撬动一场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是中国改革的再次出发。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改革能否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是否成功,中国会不
10、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 ,是中国改革的大考。“十二五”发展 “五个坚持”是脉络 关键字:五个坚持;十二五;关建中;构建和谐; 再过五年,我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随着“十一五”的即将结束, “十二五”规划开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昨日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华社及专家学者对五中全会公报中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内容进第 4 页 共 31 页行了解读。“十二五”目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
11、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纲领。目标清晰,催人奋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十二五”主题:科学发展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12、设全局。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央党校副研究员郑权说,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十二五”主线
13、:转变发展方式为了进一步明晰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第 5 页 共 31 页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围绕“五个坚持” ,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14、、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说:“五个坚持就是五条脉络,如果我们把它抓好了,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也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贯彻。 五个坚持按照我的理解,它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跨越危机、引领未来,这是一个特点;再有就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这里头有改革的意思;第三个特点就是协调发展、惠民利民,最终要落到老百姓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上来,这是落脚点。 ”“
15、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说。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理由相信,中国必将迎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新局面。关键词 民生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会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暑” ,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五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 50多次
16、会议,其中许多议题涉及经济、民生问题。全会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 GDP。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第 6 页 共 31 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关键词 经济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会提出了今后
17、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开放 30年,中国 GDP年均增长近 10%,更在今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虽然我们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中 7.5%的增长目标,成就了大国梦 ,但在实现单位 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上却明显吃力。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到 2020年,单位 GDP碳排放强度比 2005年降低 40%-45%。低碳
18、绿色经济的硬约束目标,正迫使中国必须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为此,学者们建议,十二五期间中国 GDP增速目标宜设定在 7%-8%左右。其中,中信证券最新报告对“十二五”规划前瞻中也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从“十一五”的 7.5%调整为“十二五”的 7%。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庞大的人口和经济基数,中国要将传统资源消耗以及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到深耕细作,在结构转型和生产方式上的转变显然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最为科学的办法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 GDP能耗降幅等。 ”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说。18 日,中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公开透露,中国计划 2020年单位 GDP能耗比
19、 2010年降低 31%。在此之前,中国有官员表示,今年底将实现单位 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 20%的目标。这对于渴求经济转型的中国而言,无疑指明了方向。关键词 促进消费选择科学方式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让很多专家眼前一亮。“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关建中博士说,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 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认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
20、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 7 页 共 31 页“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 ”关建中说,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展望“十二五” ,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 GDP将超过 5000美元。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关键词 文化产业有望跃升为支柱性产业面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
21、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全会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此,全会强调“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数字清晰记录了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足迹:2004 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 GDP增速高 3.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地经济发
22、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已超过 5%。“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会提出这些新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要求,让人们对“文化强国”充满期待。关键词 “一揽子”改革方案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指出,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23、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会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让人们对中国深第 8 页 共 31 页入推进改革有了更多期盼。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这是一个相当积极和值得期待的信号。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谈及公报中提出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时说,未来五年,中国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为“到 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坚实基础。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
24、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预示着在未来几年,中国社会各领域改革将得到协调全面推进。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历史定位“稳、准、全”一切为了经济转型“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时期的定位, 稳 、 准 、 全 ”, 10月 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 杨宜勇表示,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的十二五时期仍然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总得来说,这个定
25、位“稳” 、 “准” 、 “全” 。“稳”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未来五年历史性阶段的把握比较稳,稳了就不会盲动。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速度上是用“较快” ,淡化了经济增长速度,而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要“好” ,即经济结构要取得重要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建设要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要明显改善。公报提出了两个“加快”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也就隐含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同步这个意思。现在关键是那些低收入用户的增长较难。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杨宜勇认为,
26、“十二五”时期,应该着力解决低收入用户增长难的问题。公报提出,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即十七大提过的,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无非就是政府要怎么让税、企业怎么让利,以确保居民收入提高的问第 9 页 共 31 页题。提高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规范最低工资的标准,建立一般职工工资增长的集体谈判和协商机制。在未来五年,老百姓的收入要普遍增长,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要同步,要着力要提高这两个比重,缩小收入差距,以让社会和谐、平稳发展。“准” 杨宜勇表示, “十二五”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时期,前面有”十一五” ,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后面是“十三五” ,
27、即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十二五”定位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还是比较现实的。这个定位很“准”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平稳优先,防止大起大落。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应该在七上八下,也就是在 7%-8%之间,因为要在 2020年 GDP翻两番,经济增长速度只要在 6%左右就可以了,这样,实现十七大提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可以达到了。公报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将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出来,这个战略任务必须得到强化,这个战略任务提得很准。“全” “十一五”总得来说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目标,
28、重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十二五”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规划,因为“十二五”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所以在对经济规划之后,就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最后要落实到三个力的加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要显著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一般而言即指增强企业家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们的国家和企业都要提高防御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能力。五中全会提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就是说,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还需要有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所以,公报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
29、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十二五”是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的五年,应有历史性的使命。杨宜勇认为, “十二五”归根到底是一个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一切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切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来“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坏,就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如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完成,那么“十二五”的使命也就完成。公报强调,在“十二五”时间要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全过程、全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第 10 页 共 31 页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30、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从这五个方面来说,都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任务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上升为支柱刚刚面世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首次以罕见大篇幅着力论述文化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官方态度。建议指,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这与文化部部长蔡武此前对官方媒体的表
31、述一致,在他看来,过去五年中国文化领域发生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提出“两手抓、两加强”的发展思路。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 2009年达到 8400亿元,占同期 GDP比重由 2004年的 2.1%上升为 2.5%左右。2004 年到 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长 24%,超过货物贸易平均增速近 7个百分点,2009 年出口总额达 109亿美元。与此同时,文化事业方面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发展目标,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
32、成果和文化权益;随着 9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82 所孔子学院的建成,145个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的签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已然形成。而文化产业十年间,从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上升到频繁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文件中的核心概念,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观念转变。身为文化蓝皮书主编的张晓明,亦敏锐发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全新提法背后的意义。他表示,对于“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个最基本判断,是要占到同期 GDP的 5%-6%;而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占同期 GDP大概在 2.5%,这就意味着在“十二五
33、”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要翻一番。这与蔡武在向官方媒体透露“十二五”规划的文化发展目标之一是“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 GDP比重的 5%,即比现在的 2.5%左右翻一番”的表述不谋而合。第 11 页 共 31 页对于这个宏大的目标,张晓明比较有信心, “如果以中国文化产业近 8年连续以 17%左右的增长速度来计算的话,则并非难以完成” 。他认为, “十二五”时期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是这一时期主线。张晓明指出,如果从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经历了疾风骤雨式的发展,年均增速达到 15%到20
34、%。但这些年的发展,还具有从长期被束缚的体制中解放出来后的“恢复性增长”的性质;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性推动还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出自市场本身的、内生性质的产业发展还没有普遍出现。而在今后 5到 10年时间里,由于经济危机已经推动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而文化产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环境之下将开始一轮新的增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第一个 10年里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探索,将具备更好的落地条件:前一阶段在有关宣传部门主导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将得到政府经济主管部门更主动的配合;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将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但现在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也沿袭了有问题的经济增长模式,出
35、现了同样的“GDP 挂帅”和“增长主义”倾向,一些领域存在泡沫化趋势,应加以改变。今后几年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的最佳时期。而目前主要问题还是国有资本没有从文化产业竞争性领域退够,民营资本准入限制过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远未形成,极大地制约了中国文化产业现实潜力的充分发挥。张晓明认为,要以改革的全面深化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制度基础和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 “毫无疑问,中国文化产业新的增长周期正在到来” 。(完)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
36、11-2015 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第 12 页 共 31 页原文要点: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
37、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解读要点: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 6%,太低了。原文要点:抑制投机需求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
38、引导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解读要点: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对此,杨红旭表示,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
39、能会有所放松” 。第 13 页 共 31 页另外, “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 “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 ”杨红旭称。专家解读“十二五”中国改革新动向新华网北京 10月 25日电 题:“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专家解读“十二五”中国改革新动向“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
40、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对改革的强调引发各界关注。记者就“十二五”中国改革新动向,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重大的历史趋势在“十二五“期间汇集到一起,核心是加快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是与“攻坚时期“的判断相呼应的。 ”聂高民认为。聂高民认为,改革已经进行了 30多年,但离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一定距离。 “由易到难”渐进式的改革推进到如今,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但又必须取得实质性突破。例如,公报提到的要素市场改革
41、,中国的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商品看,市场化过程已基本上完成,但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市场改革欠缺较多。再如,虽然经过多次机构调整和多轮减少审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不少进展,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要求的政府职能转型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虽然涵盖的面很广,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之所以相对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例如,偏低的资源价格和低廉的环境成本,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迅猛发展的“温床” 。第 14 页 共 31 页要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靠推进资源价格等领域的改革进行引导。再如,启动国内消费面临的难题,和现有收入分配和城乡二元格局
42、紧密相关。要让国内消费实现飞跃,必须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和统筹城乡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落实,说到底还是改革的问题,所以说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聂高民指出,在过去 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在矛盾的积累、暴露过程中逐步改革。但到了今天,有些问题可能没有太多回旋的时间和余地了,又涉及重大利益格局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下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 “十二五”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扩大内需为总体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环节,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基本路径,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
43、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 “十二五”是我国社会转型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关键在于对社会问题的估计与改革决策的选择。如果能够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进“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就能够为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为推进和谐社会建立制度保障。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方式转型的更大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 “十二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实现重大突破。“无论是改革动力的凝聚,还是改革勇气和魄力的形成,最终都取决于改革行动。 ”迟福林强调。十七届
44、五中全会公报提出, “十二五”期间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这是对“十二五“改革重大领域的总体把握,要在未来制订规划的过程中不断细化和充实。”迟福林指出, “十二五”改革攻坚不仅关乎中国未来 5年的发展,更对中国未来 10年、20 年乃至 30年都有着深远影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 5年。 (新华网)专家称协调发展惠民利民是“十二五”落脚点提要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天请两位权威专家解读了制定
45、“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及背景,明天我们将接着请专家就深化改革开放、民生文化建设等“十二五”期间第 15 页 共 31 页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解读。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一)演播室主持人 张羽:再过五年,我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为了实现这些变化,未来的五年我们国家要怎么去发展呢?随着“十一五”的即将结束,确定我国未来五年战略发展方向的“十二五”规划开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今明两天,我们将邀请权威专家对五中全会公报中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进行解读。解说:10 月 15日至 18日,
4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该建议在充分肯定“十一五”成就的同时,确定了 2011年到 2015年我国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这个建议是党中央对政府部门去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原则性的、方向性的、指导性的意见,体现了党通过必要程序依法治国,那么具体落实这种规划纲要是由政府来制定。解说:“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其所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主题就是科学发展,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这次规
47、划建议最突出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早在 2003年就已经提出,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2007 年在党的十七大时,把这一提法中的“增长”改为“发展” ,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说这些年各地各部门一直在实践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取得进展。为什么这次还要作为主题、主线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呢?卢中原:经过 2003年以来的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种学习活动,那么到“十一五”规划期间,那是一个行动转轨的五年规划。那么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进一步认识,我们发第 16 页 共 31 页现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又暴露出一些不足,那么这就
48、使大家进一步反思,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经过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鲜明地提出来,“十二五”规划纲要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认为是切中要害,反映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解说:“十二五”规划建议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入分析、综合判断制定的。从国际上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它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而且也带来了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过去那种亚洲生产、欧美消费、资源大国提供资源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包括贸易未来将进入增速减缓的时期,围绕着
49、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更加剧烈,同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林兆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总的来看,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跟危机以前相比更趋复杂,不利因素和挑战也有所增加。但是我觉得看国际的环境也要看到另一面,我觉得有几个没有变:一个就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趋势没有变;第二个就是和平、发展、合作这个时代潮流没有变;第三个就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这样一个局面没有变;第四,我觉得和这个相联系的就是我们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当中的这种比较优势没有变。解说: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这一基础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五年发展有许多有利条件,比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使得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进一步释放等等。但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中,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林兆木:不利的因素集中表现在,就是我们发展当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这个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加剧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几个方面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