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试卷阅卷分析.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71270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卷阅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阅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阅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阅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阅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曲江中学 2013 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阅 卷 分 析一、选择题统计与分析:(李宾统计、分析并执笔)题号 选项 A B C D1 11 11.00% 50 50.00% 19 19.00% 20 20.00%2 42 42.00% 3 3.00% 41 41.00% 14 14.00%3 41 41.00% 29 29.00% 25 25.00% 5 5.00%4 2 2.00% 3 3.00% 52 52.00% 43 43.00%5 8 8.00% 21 21.00% 14 14.00% 57 57.00%6 8 8.00% 79 79.00% 10 10.00% 3 3.00%

2、7 10 10.00% 2 2.00% 8 8.00% 80 80.00%8 26 26.00% 28 28.00% 41 41.00% 5 5.00%12 前 78 78.00% 18 18.00% 0 0.00% 4 4.00%12 后 0 0.00% 29 30.85% 5 5.32% 60 63.83%13 21 21.00% 0 0.00% 11 11.00% 68 68.00%A D1278 78.00% 64 64.00%1、第一题:答案 B,得分率为 50%,难度适中,稍偏难,未达标(55.5%) 。错误较多的是 C、D 两项,分别为 19%和 20%,表明五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很

3、好地掌握“省察”的“省”和“刹那”的“刹”的读音。尤其是“省” ,错读如此之多,很不应该。A 项有 11%的同学选中, “载”作为多音字,确实不好记。应该加强记忆。2、第二题:答案 C,得分率为 41%,难度适中,偏难,未达标。错误较多的是 42%的同学选择了 A 项,表明相当多的同学对“首当其冲 ”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还很不了解。此成语全国高考已经考过,现实中的普遍错用也是对考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14%的同学选择了 D 项,看来,近七分之一的同学对“力不从心” 这个成语的理解还真有些力不从心了。3、第三题:答案 A,得分率为 41%,难度适中,偏难,未达标。错误较多的是 B、C 两项,选中率分

4、别达 29%和 25%。B 项“表明”后应少宾语,此项稍微用心即可判断出来;C 项为多项状语排列,表地点方位的状语应在动词谓语前,这是常识,表明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语法知识,尤其是涉及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排列的知识需要加强和强化。仅 5 个同学选择了 D 项。4、第四题:答案 C,得分率为 52%,难度适中,稍偏难,未达标。错误较多的是 D 项,错误率高达 43%。第二句很容易确定。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关系及相互位置确实不太好判断,但是考虑到句中有“也涉及”一词,应该是紧承前句“没有忽视”而来。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错选,关键是因为,考生很容易将空前句中的“虽然” ,跟第一句中的“但”自然而然地联系上来。【

5、小结】:前四题,满分 12 分,全级平均 5.23 ,得分率 43.60%,理科平均 5.18 ,得分率 43.19%,文科平均 5.29,得分率 44.06% 。从得分率上看,前四题做得不够理想,距达标相差 10 多个百分点。尤其词语题和病句题,需要加强复习,强化练习。5、第五题:答案 B,得分率为 21%,难度很大,非常难,远未达标。错误最多也是最大的是 D 项,错选率高达 57%;选 A、C 的分别为 8%和 14%。选择 A 项,表明近十分之一的同学仍然未能很好地掌握“见”字表被动的用法;选择 C 项,表明近七分之一的同学对“坐”的意义和词性掌握得太死,此项联系上下文,从省略的主语看,

6、也不应该简单的理解成“犯罪” ,因为后面带了个宾语“浩源” (即罗浩源,人名) ,那就只能理解为“定浩源的罪,处罚浩源”等。 “具”是 120 个常用文言实词中的一个,会意字,手上所捧着的器具,本义为准备饭食或酒席。泛指准备,备办。例如:注释:“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 ;具觞(备酒。觞:酒杯) ;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 ;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 ;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写,题, 李具状求在狱。清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 ;具衔(题写官衔) ;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等等。此句中, “具”后为“疏稿” , “疏” ,古代的一种上行公文,类后世所谓的奏折,是大臣呈给皇帝陈述事由的公文。联系上下文,可知“具疏稿”应理解为“写好了奏疏的草稿” 。6、第六题:答案 B,得分率为 79%,难度适中,偏易,达标(75.5%)。错误较多的为C、A 两项,分别为 10%和 8%。十分之一的同学选择 C 项,表明对“而”这个最重要、最- 2 -常用且最复杂的文言虚词(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之一,近八年广东已考了两次(分别为 05和 07 年)掌握得很不

8、好。近十分之一的同学选择 A 项,表明对“以”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之一,近八年广东已考了 7 次,2010 年未考)掌握得也不太好。7 、第七题:答案 D,得分率为 80%,难度较低,偏易,为八道题得分率最高的一道。文言文“信息筛选”从 2007 年固定在第七题以来,历来得分率都比较高,说明此题的做题规律同学们掌握得较好。错误比较多的是 A 项(10%)和 C 项(8%) 。此次考试中,题干及题目有所变化。原来题干为“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传主的某项品格的一项” ,此次则是:“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传主的某项品格和某项品格的一项” ,区别在于()由原来的六句变为四组八句, ()由原来

9、的六句选三句变为选择一项两句, ()由原来的“都能直接表现”变为“能够分别表现” ,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对考生也是一个影响。但总体上做得还是很好。8、第八题:答案 A,得分率为 26%,是八题中做得最差的第二题,难度很大,非常难,远未达标。错误较多的分别是 C 项(41%)和 B 项(28%)。原文中“干敏异众”意思即“干练敏捷异于众人” ;“其救罗浩源事,人尤称之” , “称” ,称赞,夸奖,称道;“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一个“独” ,表明只有他一个人穿羊皮衣服,而非绫罗绸缎,说明了他的节俭。只要细心并真正读懂原文,这些应该是比较容易进行选项与原文的比较判断的。B项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中有

10、“刘统勋最奇其才” , “长明曰: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 ,抓住这些词句,应该很容易读懂并做出正确判断。【小结】前四题,满分 12 分,全级平均 6.37 ,得分率 53.10%,理科平均 6.45,得分率53.77%,文科平均 6.28,得分率 52.35%。总体上看,文言基础虽然不甚理想,但接近达标(55.5%) 。只是第 5 题比较麻烦。要加强学生对 120 个文言实词的掌握与理解。9 、第十二题:答案 A、D,得分率分别为 78%和 63.83%,难度适中,稍易,达标。错误较多的前空选 B 项(18%),后空亦选 B 项(30.85%)B 项的依据在第一段和第三

11、段。10、第十三题:答案 D,得分率为 68%,难度适中,稍易,达标。错误较多的选择A(21%)和 C(11%) 。A 项在第二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中,以及第三段第一句中,这很容易发现并准确判断。C 项在第二段中的第四句和第五句,也很容易看到。【小结】小阅读(必考)客观题共两道题(第 12 题和第 13 题,分别是多选和单选) ,满分 8 分,全级平均 5.32 ,得分率 66.46%,理科平均 5.12,得分率 63.95%,文科平均5.54,得分率 69.30%。总体上看,比较理想。建议加强学生找准答题区域和把选项放进原文进行比较的训练。二、主观题统计与分析:1、文言文句子翻译(余少辉分析并

12、执笔)总体情况:此次文言文主观题安排了三个句子的翻译,没有断句,满分 10 分,全级平均6.58 ,得分率 65.80%,理科平均 6.61,得分率 66.10%,文科平均 6.56,得分率 65.6%(低于理科 0.05 分) 。总体情况较好,特别是第 1 小题答得较好,基本拿 3 分以上,第 2、3 小题稍差。具体情况:第 1 小题“为”能译为“被”或“受到” ,并能补出两个主语中的“严长明”和“李绂” ,后者则有较多同学漏补,因而被扣 1 分;“国器也”则多译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也基本算对,可惜很多同学写错“栋”字。第 2 小题“工于奏牍”译得较差,多译为“在阅读案件”或“工作于奏请案

13、件” 、 “专攻于案牍”等,不知“工”为“擅长”之意。 “奇其才”译得较好,多为“欣赏他的才华” ,“认为他的才华奇特” 、 “对他的才华称奇“。第 3 小题问题主要在“牒请弛限”这四个字的翻译。主要是不知“牒”为何意,或索性忽略不译。2、古代诗歌鉴赏(郑长荣分析并执笔)总体情况:此次诗歌鉴赏依然采用传统形式进行考查,满分 7 分,全级平均 3.82 ,得分率54.59%,理科平均 3.83,得分率 54.77%,文科平均 3.81,得分率 54.39%。具体情况:(1)20%的学生能够参透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情感指向,弄清题意要旨,准确规范地组织答案,在 6 分左右。(2)60% 的学生能

14、够基本读懂诗歌内容,找准答题角度。例如:第一小题找出两个“字眼”后,知道扣住意象来分析它们在描摹事物方面的效果。但分析过程不是漏掉“手法” ,就是不扣内容,只答概念词(生动形象之类) 。第二小题只是笼统回答情感思想,不知由句意到到思想情感的解读,分析出结果。所以,此类同学答题欠要点的全面性,得分只能是 4 分左右(3-5 分)(3)20% 的学生没能读懂诗歌,答非所问。表现在:、答案前后矛盾, “乐观旷达,向往归隐”和“无奈、痛苦、怀才不遇”同时出现在- 3 -答案里;、诗句内容模糊不清,对朋友、对朝廷,诗人情感所向摸不准,答题时对“死” 、“恩情”等词胡乱解释,与题意不相关联。、不知道哪句是

15、“颔联、颈联” ,弄错信息区。这类回答,得分只能是 02 分评析与建议:(1)针对本次考试暴露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懂诗歌,读透诗歌, 积累的过程不要只满足于做题,在做题过程中提高阅读赏析诗歌的能力。(2)如何全面答题,这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揣摩题意,找准角度”的意识,提升他们“审题,明确命题意图”的水平,强化他们“规范有效地组织答案”的能力。3、古诗文名句默写(孙桂华分析并执笔)总体情况:此次古诗文名句默写依然采用传统形式进行考查,满分 6 分,全级平均 4.83 ,得分率 80.52%,理科平均 4.88,得分率 81.40%,文科平均 4.77,得分率 79.52%

16、(低于理科近两个百分点) 。具体情况:(一) 、存在的问题1、本题 4 小题中,选择(1) (2) (3)答题的占大部分,也有小部分学生选择(1) (2)(4)或(2) (3) (4) 。说明学生大多是按题目顺序答题,而不是根据自己能正确默写的题目来答。还有一些学生把 4 小题都写上答案,容易造成前面 3 小题中因个别句子不能正确默写出来,最后一小题能正确默写出来,但又不能得分,以致吃亏的情况。2、第(1)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民免而无耻”和“道之以德” 。第一句中错得较多的字是“而”字,有的是漏写了,有的则写成“且” ;第二句把“德”字写成“仁”字的也不少。第(2)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俯察品类

17、之盛”和“足以极视听之娱” 。第一句错的较少;第二句中错得较多的字是“娱”字,有的写成“于”或“余“字,有的则漏写了“足以”一词。第(3)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冷月无声”和“念桥边红药” 。 第一句极少有写错字的;第二句中有的学生漏写了“念“字。第(4)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楼船夜雪瓜洲渡”和“铁马秋风大散关” 。第一句中错得比较严重,主要是把 “洲“字写错了,有的学生把“洲”字写成“舟” ;有的则把“洲”字写成“州” 。 第二句写错字的极少。3、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本可以写出来的字因字体难以辨认或缺笔画、多笔画被判定错误而扣分。(二) 、建议:1、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2、在平时背诵、默写训练时

18、应让学生查找难写字、易错字多读、多写。4、必考题主观题(14-15) (杨艳玲分析并执笔)总体情况:此题两道小题,满分 8 分,全级平均 5.01 ,得分率 62.62%,理科平均 4.90,得分率 61.24%,文科平均 5.13,得分率 64.18%(超过理科近三个百分点) 。具体情况:因信息点较明确,答题方向较明确,因此,这两道题得分得分较理想。具体情况如下:(1)14 题,本题得分平均分,难度适中。80%的同学能找准第一点的位置,并概括出来。有近 20 的同学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第二点能找到信息点,但概括不够准确,或表述不够完整。所以,这一点的得分不高,平均 0.6 分左右。(2)1

19、5 题,本题得分分左右,难度较高。86%的同学能够准确找到答题区域,特别是第一点。只是概括问题不够简练,照搬原文的情况比较普遍。第二点,较多的同学没有能够准确表述,除照抄原文外,答题区域也找不准,甚至找不到,因此,本题得分较低。5、选考题(16-18/19-21 ) (甘寿先分析并执笔)总体情况:此题三道小题,满分 15 分,全级平均 5.83 ,得分率 38.89%,理科平均 5.60,得分率 37.36%,文科平均 6.09,得分率 40.61%(超过理科 3.25 个百分点) 。从得分率看,此次考试的选考题做得不太理想,暴露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具体情况:(1)16/19,此题考查的是学生信

20、息筛选能力。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准确读题,准确确定答题区域。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在这方面欠缺较多。(2)17/20,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审题时找准语句,或- 4 -理解文章展开的思路,从而顺着文脉或中心词句,明确答案。从答题情况分析,学生找关键词句,理清文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3)18/21,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对 “对此”这一写作技巧缺乏必要的理解,也缺乏文章阅读的整体意识,或是割裂与杜甫的联系列举对比的项,或是把不相关的硬扯到一起来对比。实用类文本第 21 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错误普遍在于不能准确读透题干,从而影响正确答题。6、语

21、言运用(林冬连、陈琼整理执笔)总体情况:此次语用题依然采用两道题的考查形式,满分 12 分,全级平均 4.57,得分率38.07%,理科平均 4.65,得分率 38.73%,文科平均 4.48,得分率 37.32%(低于理科 1.43个百分点) 。具体情况:第 22 小题存在问题:近半数同学根本不明白何为下定义,举例子也拿进来。少部分同学找错了属概念,将“京剧脸谱”的属概念理解为“脸谱” 。信息点遗漏,不少得 4 分的同学就是只找到 2 点种差,没有按点得分意识,6 分题除下定义句式外,只找到两点种差(原文段信息量大)显然不够。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连被定义项“京剧脸谱”都写错,审题不清,意识不明,

22、多将被定义项写成“脸谱” ,也有不少同学将“谱”字写错。第 23 小题存在不足:审题不当。不少同学将题目理解为“阐述亲流行出现的原因”。答题不当:缺少明确的观点态度;有些同学理由与观点截然相反;没有分点答题。7、作 文(陈小强整理并执笔)总体情况:此次作文,采用新材料作文的考查形式,满分 60 分,全级平均 37.99 ,得分率63.32%,理科平均 37.74,得分率 62.90%,文科平均 38.28,得分率 63.79%(超过理科近一个百分点) 。具体情况:好的方面:(1)审题方面:这次作文审题情况比较好,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审对题,完全离题的较少。原因: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整体理解材料题意的基

23、础上,抓住提示语的两个关键句,从“把握现在的美好”和表达“控制欲望”的角度论证。(2)论据论证:大部分同学在论证过程中能尽量的引用论据,避免空洞说理;并能努力运用所学的论证方式,尽量使自己的文章有一定的条理和层次。存在问题:(1)审题立意:没有整体上准确抓住提示语的关键词,扩大了话题范围,造成偏题,如写“把握现在” “珍惜现在”的同学,没有审清提示语“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去,也在将来,其实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关键“许多美好的东西” ,从而把论点引申为“珍惜现在的机会” “珍惜现在的时间” , “要把握机遇,努力奋斗”等等意思。概念理解不清,把“荣誉” “愿望” “理想”与材料的“欲望”等同;或

24、扩大了论证范围,变成了话题“谈欲望” ,一方面论证要有正确的欲望,一方面论证要克制错误的欲望,没有突出重点要“控制欲望” 、“知足常乐”这一重点。(2)论证过程:相当部分同学的文章没有中心,而有中心的又没有思想。基本停留在中心论点加事例的层面上,要么欠缺事例分析,要么空洞分析,没有深入挖掘“为什么” “怎么样” ,简单地给出结论就结束。说理论证能力相当缺乏。平时老师所指导的论证方法没能很恰当的使用,没有谋篇布局意识,缺少章法;结构混乱,首尾缺乏照应,没有过渡衔接,结尾草草收场,甚至没有结尾。(3)论据使用:时新鲜活论据仍然普遍缺乏,老调论据、贴标签论据、生拉硬扯、胡说八道的论据比比皆是,如 A

25、、把“刘伟的敢于面对现实 ”理解为“控制欲望” ,B 、 “爱因斯坦不怕失败”理解为“珍惜现在” ,C、 “毛泽东的欲望很多大解放全中国” 、 “袁隆平心中莫大的欲望让人们吃饱饭,于是化欲望为动力” ;D 、 “胡锦涛一生清廉,他的工资不算高,也想过贪污,但他能时刻合理地控制欲望,最终成为一个大主席; E、 “刘邦懂得活好现在,珍惜现在,成就辉煌” , “秦始皇不懂珍惜现在,活好现在,所以结局悲惨” ;F、 “项羽欲望太大,所以兵败自刎乌江,刘邦控制欲望,所以成功称王”G 、 “杜甫安于漂泊生活,把握住了漂泊现状,而成为诗圣 ”论据不够典型,尤其没有突出关键词信息,如“薄熙来没有控制欲望,所以身败名裂” ,但他的“欲望”具体是什么,没有明确;“某某某因为把握当下,珍惜现在的美好” , “美好”具体指什么,没有明确。(4)文体不清:有些同学的作文是开头引用材料,提出论点后,接着举了若干例子,没有- 4 -作任何分析;或者开头结尾议论,中间编写了一个故事。既不像记叙文,也不属议论文,文体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