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行政管理所有知识点汇编.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9349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所有知识点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行政管理所有知识点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行政管理所有知识点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行政管理所有知识点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行政管理所有知识点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章 绪论1.行政的含义行政(西方):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社会事务实施科学管理的活动。2.行政管理的含义以及构成要素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构成要素:组织要素 人员要素 行为要素 资金和物材要素 时空

2、要素3.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4.公共权力的含义从狭义上说: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从最广泛意义上说:公共权力涵盖一切经过公决而产生,并对决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我国学者认为:公共权力应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推行国家公务的权力。5.行政管理的主体政府 政府行政机关 行政首长 政府普通公务员6.行政管理客体经济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教科文组织新闻性组织公民7.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行政立法 行政司法 行

3、政管理法规 行政决策与决定 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 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 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 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 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28.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美国学者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美国古立克提出“七要素”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我国台湾学者张金鉴提出“15M”理论,即目标、规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9.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10.行政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 实践性 系统性 发

4、展性11.行政管理学的演进一、早期行政研究时期以 1887 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为标志。代表人物:威尔逊 首先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古德诺 1990 年发表政治与行政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二、传统行政管理时期以泰罗 1911 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代表人物:美国 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德国 马克思韦伯 官僚科层理论美国 怀特 1926 年发表行政学导论法国 亨利法约尔 1908 年发表论一般管理的原则提出了他的行政管理一般原则。1916 年法约尔又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理论。

5、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行为科学时期以梅奥 1933 年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为标志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由: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理论和新组织理论构成。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派主张动态研究西蒙行政学说体系:行政管理学研究方法理论 决策理论 行政组织及决策技术的应用研究3四、现代管理理论时期以 1964 年伊斯顿在政治学评论刊物上发表政治学的革命为标准。新行政管理学理论主要观点: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研究社会实际问题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主张“民主行政”12.我国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988 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发行了会刊中

6、国行政管理13.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系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服务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意义:有助于我们掌握现代行政活动规律,正确运用国家权力,正确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有力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改进政府的行政管理,以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

7、广大行政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队伍。4第二章 行政管理原理1.行政管理原理的含义和特点行政管理原理:是人们在长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理性把握和认识,是揭示行政现象、行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以及行政发展过程的公认的普遍规律。特点:实践性 综合性 动态性2.行政管理原理的作用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有助于人们对纷繁复杂的行政现象和行政活动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有利于摒弃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意识,树立符合现代历史进程的现代管理思想。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还有方法论上的意义。3.封闭原理的含义封

8、闭原理:是指系统内的管理过程偶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且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的完整过程。行政系统可分解为: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接收单位和反馈机构。科学运用封闭原理应遵循的原则:从行政管理结果出发进行评估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追本溯源,尤其要选择可以反馈控制的主导线,从根源上加以封闭。4.能位原理的含义能位原理:就是根据人的才能,把人员放到匹配的岗位或职位上。5.弹性原理的含义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及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实现动态管理。弹性管理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标准与职位能级对应保持标准的相对稳定时间6.权变原理的含义权变

9、原理:是根据管理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理论。5权变原理的基本精神及其运用可概述为以下三点: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是权变原理的前提。审时度势、相机权变是权变原理的实质。追求实效、实现目标是运用权变原理的目的。7.可比性原理的含义可比性原理:不同事物间只有同量纲的因素才可以用来比较。因此,通过研究投入智力劳动和得出成果之间的关系,寻求衡量智力劳动相对价值的可比性因子,则是干部考核科学化必须解决的问题。8.优化原理的含义优化原理: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强化管理创造出最大的产值和利润;或怎样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一定

10、产值和利润的目标。9.效益原理的含义效益原理:也称效率原理、效能原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如何按照行政总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效益原理,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的关系。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的直接效益与整个社会目标的关系。最后,必须正确处理好长远效益和当前效益的关系。6第三章 行政环境1.行政环境的含义及特征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特征:广泛性 复杂性 差异性 变异性2.行政环境的分类

11、(一)按地域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国际行政环境和国内行政环境。(二)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三)从不同内容上,将行政环境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四)从行政环境作用的效果上,可将行政环境分为良性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3.行政生态学1947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高斯发表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1957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弗雷德W里格斯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1961 年,他在此基础上写成了公共行政生态学 ,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

12、的一个新途径。里格斯把行政现象和行政行为与行政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意识形态背景等具体联系起来考察,并从行政的经济环境角度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融合型 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衍射型 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棱柱型 这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形态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政治构架。4.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系统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环境的理论经济基础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制约作用理论上层建筑其他方面对行政系统的作用理论75.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反作用行政环境

13、和行政管理在动态中保持平衡6.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所为和平,是指国际政治环境的相对平和。所谓发展,是指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1)政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经济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3)思想文化文

14、化多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大特色。7.我国现阶段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对外开放,吸取国外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坚定地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要根据各地区、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实施行政管理。要充分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积极奋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两个文明同时抓,使它们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要坚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职能。8第四章 行政职能1.行政职能的含义及特点行政职能:是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

15、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特点:执行性 强制性 同质性 动态性 多样性2.行政职能的作用研究行政职能是认识行政管理的前提。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建立的依据。行政职能是确定行政权力大小以及行政领导者职责、职位和职务的条件。行政职能是科学组织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之一。科学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行政职能体系的含义以及内容行政职能体系:是指行政职能是由众多职能构成的,且这些职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行政职能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完整体系。内容:这个完整的体系可划分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层级职能和运行职能。一、政府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A 专政职能

16、 B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职能经济职能A 经济计划职能 B 经济管理职能 C 经纪服务职能 D 经济监督职能文化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二、政府的层级职能中央政府职能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三、政府的运行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4.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行政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和方式作出的调整和变革。5.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行政职能转变是适应行政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9行政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从世界各国政府职能发展的历史实践看,世界各国的行政职能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这种发展变化的总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行政职

17、能涵盖面逐渐扩大。行政管理的宏观职能日益强化。在行政职能体系中,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地位日益上升。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 的必然要求。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7.21 世纪世界各国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社会服务职能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地方职能日益社会化。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行政管理日益法治化。8.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一、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立而进行的行政职能的转变。1.行政职能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行政职能方

18、式的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3.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二、为适应加入 WTO 而进行的行政职能转变以规划导向取代权力导向,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树立起现代管理理念,改变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实现依法行政。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除垄断。10第五章 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的含义以及特

19、点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推行政务依法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特点:公共性 政治性 系统性 法制性 权威性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目标 职能范围 机构设置 职位设置 权责体系 人员构成 规章制度3.行政组织的类型一、行政组织权力体制类型依据行政组织权力分配集散程度划分,行政组织权力体制类型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2、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类型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3、行政组织机构类型根据行政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行政组织机构可划分如下:领导机构、执行机构、智囊机构、监督机构、信息机构和辅助机构。4.行政组织的结构一、行政

20、组织的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特点: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优点:权责明确、事权集中、便于控制、指挥统一。缺点:行政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纵向结构分为两种:是整个行政组织体系的纵向分化,即各级政府上、下层级结构。是每一级行政组织内部的纵向分化,即每级政府内上下层级结构。二、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部门结构,是指行政组织中处于同一等级的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平等、合作与协调关系的一种组合方式。特点:是各级行政领导都设有其直接管理的职能结构,分工精

21、细,能减轻行政11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的分工。缺点:事权分散,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行政组织横向划分方法:按工作性质划分 按职能划分 按行政区域划分三、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式结构行政组织直线职能式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各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即所谓“条块分割”式结构。特点:行政领导的统一指挥同职能专业部门结合,吸收了直线式和职能式的优点,扬弃了部分缺点,使其相互补充、制约,它是前两种结构的发展。5.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一、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包括:以泰罗为代表的

22、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组织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特点: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但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2、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1949 年,美国一些研究社会科学的教授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后,行为科学逐渐被用来研究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马斯洛为代表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特点:这一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行政观,认为行政组织应该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应充分考虑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它强

23、调在完成行政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人际关系的协调,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要,重视激励和非正式组织等因素对行政活动的影响。3、现代的行政组织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引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成果,使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包括: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尔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等12从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经历了从重视行政组织制度规范的研究到重视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进而发展到对组织进行动态的、宏观的、综合研究的发展过程。6.泰罗 1911 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书中提出管理的四大原则积极促进员

24、工增强服务精神和工作责任感科学选择、培训员工员工的工作应与科学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管理方法应向精确化方向发展,以客观标准和数字计算处理事务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把组织管理分为五个主要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遵循 14 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公平、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8.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依法设定职责权体系,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才能被选用,而被选用的人只能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按层级创建权力体系,使上下关系明确,有利于统一指挥。按专业分工设定职位,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

25、要经过公开考试,合格者方可选用。工作任免有法律保障按制度奖惩升迁和获得报酬,不因主管人员好恶而偏私等。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主张人民参加政府管理主张建立“廉价政府” ,简化机构主张采取巴黎公社“议行合一”的政府组织形式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10.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主张精简机构强调民主管理主张实行选举制、罢免制和监督制等民主制度强调政府组织的效率问题,重视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强调应把行政机构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以克服政府组织中官僚主义现象11.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坚持共产党对政府组织的领导依靠人民大众管政府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实行民主集

26、中制的原则,划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精兵简政13注重政府组织的作风建设,形成“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良好人际关系12.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针对我国存在的“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问题,明确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指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组织体系,建立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改革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3.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含义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和人员编制管理1、职能管理是在拟定机构改革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是在各

27、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帮助各部门搞好职能配置的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是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是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2、机构管理是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各级政府机构的总量规模。是划分机构的属性。是对机构级别的管理。是对机构名称的管理。是对机构规模的管理。3、人员编制管理是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是核定各部门人员的编制总额。是确定人员的编制机构。15.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是防止官

28、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手段。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避免浪费。16.行政组织编制的含义行政组织编制(广义):是指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包括权责关系、机构设置、规格级别、人员结构、数额以及职位配置等。17.行政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4原则:精简机构 统一原则 立法原则方法:行政方法 经济方法 法律方法15第六章 人事行政1.人事行政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人事行政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国家人事管理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管理活动。如何理解人事行政:人事行政特定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活动。人事行政的管

29、理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机关内的特定人事管理部门。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内的行政人员。人事行政是依法的管理活动,人事行政的管理原则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选用合格的国家行政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进而全面提高行政工作效率。2.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德才兼备原则适才适用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奖惩分明原则依法管理原则3.人事行政的地位以及作用人事行政的地位:人事行政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人事行政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最积极的因素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人事行政的作用: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推行科学的人事管理

30、,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科学的人事行政,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势必推动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广泛发掘现有的各级各类人员的智能,为他们大显才华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能,讲究使用效益。4.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历史沿革(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的雏形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时期所实行的选贤与任能为特征的禅让制。16从军功爵制(春秋战国)察举征辟制(汉武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2)考核制度的发展依法定制、考核官吏(3)人事行政监察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于秦汉时期,魏晋南

31、北朝监察制度正式确立。言官谏议制度(4)其他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退休制度、回避制度(亲属回避 地区回避 师生朋故回避)5.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特点集中统一而又有一定制约关系的人事管理体制竞争择优的选官制度自成体系的监察制度防止营私舞弊的回避制度6.西方人事行政制度的发展(一)英国人事行政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二)美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改革(三)日本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7.新中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一)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 ,历时 17 年。这个时期,各级人事机构逐步建立起来,有关干部录用、调配、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也基本建立起来了,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人事法规。(2)发展停滞时期十

32、年动乱中,我国人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机构被撤销,各种人事管理制度被全盘否定,人事管理工作陷于瘫痪。(3)全新发展期第一阶段,从 1984 年下半年到 1986 年上半年,起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第二阶段,从 1986 年下半年到 1988 年 5 月,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形成。第三阶段,从 1988 年 5 月到 1993 年 8 月,开始进行具体的实践工作。1993 年 8 月 24 日,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同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正式诞生。第四阶段,从 1993 年 10 月到 2005 年 4 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全国推行和完善公务员制

33、度。第五阶段,从 2005 年 5 月至今,2005 年 4 月 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使我国的公务员的管理正式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文本。8.当代人事行政发展的趋势人事行政管理的公开化17人事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人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录用形式多样化考核办法的定量化职业培训的终身化9.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含义、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的含义、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含义国家公务员(西方):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中国):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

34、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人事行政的一种科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有关国家公务员的管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即是指根据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10.中外公务员制度的特点都有公务员分类机制都建立了职位分类机制都有竞争激励机制都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制度都有勤政廉政的监督约束机制都有健全的法规体系11.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补充)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务常任强调政治中立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实行功绩制原则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12.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补充)不搞政治中立分类

35、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宗旨是为人民服务13.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我国传统人事行政制度相比较的特点18具有竞争激励机制具有新陈代谢制度具有廉政保障机制具有科学化和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14.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较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1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环节基本内容:公务员制度的法律依据、指导原则和使用标准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管理环节,主要包括职位分类、录用、考核、奖惩、纪律、职务任免与升降、培训、交

36、流、回避、工资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等管理和监督环节:职位分类制度选拔任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工资福利和保险制度19第七章 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狭义):指的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中,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总称。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特定的组织,即国家行政领导系统内的领导。行政领导是一种行政活动过程。行政领导的目的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行政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行政领导事务特点:权威性 综合性 动态性 服务性2.行政领导的分类 (一)按层次划分根据行政领导层次

37、,可将行政领导分为中央、地方行政领导。(2)按横向功能划分根据横向功能,可将行政领导分为计划领导、财务领导、人事领导、机关内部事务领导。(3)按性质划分按行政领导性质,可将行政领导分为政治领导、一般权限的领导和专门权限的行政领导。(4)按运用权力的方式划分根据行政领导运用权力的方式不同,可将行政领导分为独裁型(集权型) 、民主型(分权型) 、放任型(俱乐部型) 。(5)按权力行使主体划分根据行政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不同,可将行政领导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3.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运行过程的核心行政领导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4.行政领导者的职位的

38、含义及其特点行政领导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程序,经法定途径选拔和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及其应履行的责任。特点: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客观的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设置是有限的20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5.行政领导者职权含义与职权范围行政领导者职权:是指由行政领导来行使的、法律赋予一定职位的行政权力。职权范围:人事权、财权、物权、组织权6.行政领导的职责的含义、职责内容、责任行政领导的职责:是指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领导职位上的工作任务和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职责内容:决策规划 组织建设 选用人才责任:政治责任 工作责任 法律责任7.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的含义行

39、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在行政领导工作中经常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8.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德政治品德素质(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有廉洁奉公的政治品德 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才能力素质(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科学决策的能力 组织协调的能力 应变能力)学知识素质识心理素质体身体素质9.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一)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有形结构”年龄、性别结构专业、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结构(2)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无形结构”人际关系协调工作配合协调10.行政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应符合的基本要求目标性 确定性 相关性 动态平衡性 自

40、动调节性 整体性2111.行政领导方法含义及内容行政领导方法:是行政领导者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手段、办法、程序等的总和。内容:实事求是的方法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12.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及分类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方法的一种具体表现,是行政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及其他对象时所采取的比较稳定的一种模式。它主要适用于行政领导者处理上下级关系。分类:根据行政领导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以事为重心、以人为重心和人事并重型。根据行政领导作用于被领导者的方式,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强制命令式、疏导说服式、激

41、发鼓励式与榜样示范式。13.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及内容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和艺术化。内容:行政领导的用权艺术行政领导的用人艺术行政领导的处事艺术行政领导的运时艺术行政领导的语言艺术14.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领导的职责权限划分制度。它是一定时期内国家行政组织中各级领导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以法定程序制定的行政领导职责权限和组织结构制度的总和。15.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含义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

42、制度。2216.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一、行政首长的职权领导本级政府工作,通过办公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召集并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认真执行本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定等2、各级行政首长都要向人民负责首先向本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其次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最后政府部门首长向本级政府负责3、行政首长承担的责任公务员的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23第八章 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的含义及特点行政决策:行政决策作为管理决策的一种,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行为设计和抉择的活动。特点: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行政决策思想的权威性2.行政决策的分类根

43、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中央行政决策和地方行政决策。根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役决策和战术决策。依据决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所依据条件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依据决策使用方法的先进程度,行政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依据决策目标要求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情况,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按照决策者的思维反应模式,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按照决策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按照决策目标数量的不同,可

44、将行政决策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3.行政决策的原则信息准、全原则 可行原则 系统原则 对比择优原则 预测原则 动态原则 民主集中原则 连续性原则4.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5.行政决策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行政决策体制:就是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构成: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信息系统246.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一)独裁型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以伊朗为代表的

45、神权制国家军人独裁型(2)议会制议会总统制议会内阁制议会委员会制(3)人民代表大会制主要内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使权力。实行“议行合一”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7.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或设计方案方案评估方案抉择8.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精英/大众模式由米尔斯在权力精英一书中提出,他的基本观点是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这种模式反映了行政决策过程与阶级统治、阶级关系的政治联系。集体模式由阿瑟F 本特利在政府程序 一书中提出。这种模式着重分析

46、了各种政治力量、利益集团对行政决策的影响。系统模式以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为代表。这个模式试图用信息论的观点描述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它把政府内部的行政决策系统看成一种结构复杂的“黑箱” ,需要从输入、输出的动态过程加以考察。制度学派模式制度学派模式分为早期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两种。这种模式主要关心的是政治制度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研究行政决策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趋向和窗口模式主要观点体现在约翰W金登的议程、备择方案和公共政策一书中。该模式依据确定问题、确定政府议程、确定行政决策议程的发展阶段较为全25面系统的描述了行政决策的全过程。权力决策的模式由拉斯韦尔在其代表作决策过程和权力与个性中提出来。拉

47、斯韦尔通过对决策与权力、决策与个性的研究,将精神分析法和行为主义方法全面引入了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有效决策模式由杜拉克在其代表作 1966 年出版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中心论点:行政管理者应该是有效的管理者,而有效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有效的决策。公共决策模式美国行政学家安德森于 1979 年出版的公共决策一书中提出。根据他的分析,行政决策过程也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而行政决策者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以行政法规为核心的公共政策。决策程序模式由西蒙提出,西蒙在其代表作行政行为:行政组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中,将行政组中视为决策程序。他认为行政决策是以不同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为前提的,决策程序则是根据不同

48、的决策前提进行抉择的过程。渐进性创新模式这个模式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的。特点:注意摸索,大胆创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协调发展9.行政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行政政策:是一切国家权威机关制定的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原则。构成要素:行政政策的目标行政政策的内容行政政策的载体10.行政政策的基本特征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导向性和时效性的统一11.行政政策的基本类型根据行政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从行政政策的结构层次角度,可将行政政策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与具体政策。根据行政政策作用的领域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科26技政策、文教政策等。根据行政政策的作用性质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鼓励性政策和禁止性政策。12.行政政策的功能含义及内容行政政策的功能:是指行政政策的本身所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