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13 段)6.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 指什么?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7.对第 段文字运用的 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 强说服力,突出 说明语 言的准确。C.作比较、 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 对农业的重要性,体 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 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
2、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 ,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 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 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D.杏花“传语”、桃花“ 暗示”、布谷鸟“ 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7.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8.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 序。B.文段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的说 明方法。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去掉“温带和亚热带
3、区域里”将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D.如果将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中 “赶快种谷革”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也是可以的。6.第段中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的“是”指代的是( )A.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B.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C.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D.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7,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 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 预报农时的作用。B.“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4、, 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C.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寓描写于说明之中,生动形象。D.第 段第一句与这两句话在结构上形成总分关系。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B.“大自然的语言” 中“ 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称之 为物候学。D.选文前两段和第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7.从前两段看,对选文说明对 象的判断,准确的一 项是( )A.物候现象 B.四季的变化C.物候规律 D.气候变化8.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
5、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草木荣枯、候 鸟去来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知识来研究 农业生产的科学。C.第二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把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操心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7.从前两段看,对选文说明对 象的判断,准确的一 项是( )A.四季的变化 B.物候现象C.物候规律 D.气候变化8.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 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草木荣枯、候 鸟去来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学。B.“年年如是,周雨复始”,既点明了四季 变化
6、的自然现象是有 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C.第二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把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操心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二、 (45 段)6.选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B.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C.物候观测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D.北京的物候记录很详细。 7.“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这里”指代的内容是A.物候观测。B.物候观测的数据。C.气象仪器观测。D.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 数据的意义。8
7、.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举例子 B.列数字C.作比较 D.上三项都包含三、 (78 段)7.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 节的差别而不同。B.经度和纬度差异对物候现象的影响。C.沿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要来得 迟。D,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 热。8.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段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B.第二段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C.文中加点的“ 凡是”和“都” 表示没有例外,准确地表谘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一般情况下.这两段文字在 顺序
8、上不能颠倒。四、 (612 段)7.选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A.物候现象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B.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C.物候学关系到农业丰产。D 物候现象来临有古今的差异。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B.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 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C.文中“ 凡是” 和“都” 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D.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 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五、 (610 段)7.对选段说明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最重要的因素。B.决定物候现象来
9、临的因素。C.物候变化对动植物产生很重要的影响。D.研究物候现象有助于农业发 展。8.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在说明经度的差异这个影响物候的因素 时,作者一共 举了两个例子,因为这是读者比较熟悉的因素,用两个常见的例子使 读者感到更亲切。D.最后一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
10、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 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6.为选文第 【甲】K 乙】【丙】三处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A.所以 但是 因为 B.所以 因而 因为C.但是 因为 囚而 D.但是 所以 因而7.所选的几段文字中没有用到的说明办法是( )A.作比较 C.打比方 B.举例子 D. 列数字8。下面的说法中最准确的一项 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言 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B.从选文中可以知道,纬度、经度与地势高下的差异三方面决定了物候来临的时间。C.至 段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客观具体地介绍了决定物候迟与早的因素。D.所选的五段文字之间的层次关系 应该这样划
11、分:|。7.下面对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最重要的囚素。B.物候变化对动植物产生很重要的影响。C.研究物候现象有助于农业发 展。D.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囚素。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在说 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因为这是读者比较熟悉的现象,所以作者特意举了两个常见的例子,以引起读者的 认同。D.最后一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年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 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