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卡拉卡拉浴场:结构:结构十分出色,其核心温水浴大厅是横向的三间十字拱,十字拱的重量集中在 8 个墩子上,墩子外侧有一道横墙,用来抵御侧推力,横墙之间架上筒形拱,既增强了整体性,又扩大了大厅空间。功能:功能很完善,因为出色的结构体系,所有活动均可在室内进行,各个大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凑,所有重要的大厅都有自然采光,温水浴大厅利用十字拱开了很大的高侧窗,热水浴大厅在穹顶底部开了一周圈窗户,来排出雾气。锅炉房、奴隶室等放在地下室,其他功能用房完备,满足多方面的需要。这种大规模的浴场一般可以同时容纳 30005000 人。空间:内部空间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三
2、个大厅串联在主轴线上,以热水浴的集中式构图结束它。两侧的更衣室等组成横轴线和次要的纵轴线等,主要的横轴线和纵轴线相交与最重要的温水浴大厅,使它成为最开敞的空间。轴线上,空间的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变换着,不同的拱顶和穹顶又造成了空间形状的不同,浴场内部空间的流转贯通和交替变化是空前的成就。这是形成了拱顶平衡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的结果。代表结构的进步完成了从单一空间到复合空间,空间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券柱式:古罗马时期为了协调柱式和券拱结构而产生的组合,其做法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子,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以取得细节的一致
3、,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是开间放大,柱子大约凸出于墙面 3/4 个柱径。拉丁十字形成过程:古罗马晚期,仿照巴西里卡的形制建造教堂,巴西里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大厅内部用几排柱子将空间划分为纵向的几部分。中厅高且宽,侧廊低且狭,由于其内部空间疏朗,便于群众集会,便被重视群众仪式的天主教会选中。由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圣坛必须朝向耶路撒冷的圣墓,所以圣坛在建筑的东端,因而大门朝西。在半圆形的圣坛前面是祭坛,祭坛前是歌坛。后来因为宗教仪式的日趋复杂,信徒和圣品的增加,在祭坛前面增建了一道横向的空间。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纵横两个中厅高出,平面很像一个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的多,
4、信托所在的大厅比圣坛和祭坛长的多,称之为拉丁十字。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成就:结构:中央大穹顶由帆拱支承在 4 个大柱墩上,大穹顶的侧推力由东西两侧的半穹顶和南北两侧各两个的大柱墩来平衡。整个体系结构关系明显,层次井然。穹顶底角连续开了 40 个窗洞,照明内部的光源。空间:空间既集中统一又复杂多变。中央大穹顶下的大厅和南北两侧明确隔开仅透过柱廊相通,但是与东西两侧完全连续,增加了空间的纵深。东西两侧的半穹顶逐渐减小,造成了空间步步扩大的层次变化,又有明确的向心性,层层涌起的空间突出了中央大穹顶的统率地位,既集中又统一。穹顶底脚的 40 个窗洞是照明内部的唯一光源。南北两侧楼层的柱子尺寸远小于底层柱
5、子,起到夸大了教堂高度的作用。色彩:灿烂的色彩。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的墙面和墩子全用彩色的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柱子大部分是深绿色的,少部分是深红色的。拱顶和穹顶全用玻璃马赛克装饰,大部分是金色底子的,少部分是蓝色底子的,地面也用马赛克铺装,穹顶中央有马赛克画的耶稣基督像。巨大的铜烛架悬在低空。罗马风建筑特点:1. 墙体厚实而巨大,表面采用连列的小券,门窗饿洞口采用多个同心圆的小券,增加了层次感,打破厚重感。2. 西边有一两个钟楼,运用钟楼进行建筑形体的构图3. 室内空间运用大小不一的柱子交替,增加韵律感4. 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的气氛5. 朴素的中厅和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和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