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设计与评价 复习题 A 1、单项选择1宏观层面课程设计主体是(A ) 。A课程专家 B校长C教研员 D教师 2课程实施的(C )强调,课程并不是在实施前就固定下来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结果。A忠实取向 B互动调适取向C创生取向 D主体取向3各学科自成体系是形成(A)课程的重要标志,是近代历史上学校课程建设上的一大成就。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4下列不属于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是(B ) 。A以学科为中心 B以学校为中心 C以社会为中心 D以学生为中心 5下列属于课程设计思想基础的是(C ) 。A社会基础 B学生基础C
2、社会学基础 D知识基础6 (C ) 一书被公认的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之标志的不朽巨著。A 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 B 课程过程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实践 折中的艺术7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主要来源的是(A ) 。A国家发展的需要 B学生的需要 C社会生活的需要 D学科的发展需要 8 (C )是课程的核心要素。A课程目标 B课程设计C课程内容 D课程评价9下列不符合课程内容选择标准的是(A ) 。A科学性 B合法性 C重要性 D真实性 10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 ,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组织方式是(C ) 。A螺旋式 B纵向组织C直线式 D横向组织二、多项选择1课
3、程内容的基本性质是知识,它具有(AB )形态。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社会活动 D学习活动 E认知过程2综合实践活动可以( ACD)维度为主线,以活动主题的方式,使其各部分内容相互渗透。A亲近与探索自然 B信息与技术教育 C体验与融入社会 D认识与完善自我 E劳动与技术教育3外国古代学校课程“七艺”主要包括(ABCE ) 。A文法 B修辞 C逻辑学D骑射 E音 乐4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但在( ABCD )上有着明显的区别。A具体目的 B编排方式 C教学方式D评价 E具体内容5泰勒建议以(BE)作为对目标进行筛选的过滤器。A教育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政治经济
4、学 E社会哲学6课程设计的方法包括(ABCDE ) 。A主观法 B经验法 C客观法D活动分析法 E实验法7下列属于课程目标核心功能的是( CE ) 。A激励功能 B评价功能 C导向功能 D中介功能 E标准功能8教材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BCD ) 。A导向功能 B审定功能 C选择功能 D改善功能 E激励功能三、填空题1学科课程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_。2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是将宏观的课程设计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_或其他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3在_倡导下,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试行活动课程。4_课程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
5、、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父方面的理论为基础。5国家课程具有权威性、_、强制性的特征6_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7_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8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主要有社会基础、_、知识基础。9课程设计中技术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是_。10美国学者_最早论述目标模式。11第一个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学者_。1220 世纪 70 年代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是_。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_、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
6、程管理六个方面进行改革。14课程实施的_取向将课程实施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15学业评价主要有_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两大类。4、名词解释1学科课程 2泰勒原理 3教育目的 4课程内容组织的逻辑顺序 5效果评价 6观察法 五、简答题1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理解?2课程设计的取向?3有效课程实施应改变的五个层面?4课 程 评 价 的 基 本 原 则 ?5CIPP 模式的具体构成?6、 论 述 题 :1. 简 要 论 述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的 价 值 , 课 程 内 容 , 实施的总体要求?课程设计与评价 复习题答案 AB 单项选择15 ACABC 610CACAC C多项选择1 三、填空
7、题1相关课程 2教科书 3杜威 4综合课程 5多样性6课程设计 7宏观层面 8学生基础 9泰勒 10博比特11斯腾豪斯 12过程模式 13课程内容 14互动调适 15客观性四、名词解释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 ,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适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简言之,它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2泰勒原理:泰勒原理又称“目标模式” 。1949 年,他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将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么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指出课程
8、设计者应以学习者、当前的社会生活、学科为依据制定一般的教育目标,并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这些目标进行筛选的过滤器。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总目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特定历史时期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教育方向,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为课程目标提供方向和总体要求。4课程内容组织的逻辑顺序:所谓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通过对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作出判断而进行。它注重的是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产生的变化,而对课程运作的具体状况、变化的原因等不关注。(105)6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
9、用最为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者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五、简答题1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理解?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施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2课程设计的取向是什么?课 程 设 计 的 取 向 分 为 传 统 设 计 取 向 和 现 代 设 计 取 向 。 前 者 包
10、 括 : 学 科 中心 、 社 会 中 心 、 儿 童 中 心 ; 后 者 包 括 : 学 术 理 性 主 义 、 认 知 发 展 主 义 、 人 本主 义 、 社 会 重 建 主 义 、 科 技 取 向 。3有效课程实施应改变的五个层面?课程实施包含五个层面的改变,即教材的改变、组织方式的改变、角色或行为的改变、知识与理解的改变、价值的内化。4课 程 评 价 的 基 本 原 则 ?科 学 性 原 则 、 人 文 性 原 则 、 完 备 性 原 则 、 适 应 性 原 则 。5CIPP 模式的具体构成?背景评价,是对方案出台的背景以及方案目标确定依据的评价;输入评价,是对能够达到目标的几种可能
11、的方案设计的优劣的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所确定的方案的实施过程的评价;成果评价,是对一个方案的成就所进行的测量、解释与判断。六 、 论 述 题 :1.简 要 论 述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的 价 值 , 课 程 内 容 , 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是 在 教 师 引 导 下 , 学 生 自 主 进 行 的 综 合 性 学 习 活动 , 是 基 于 学 生 的 经 验 , 密 切 联 系 学 生 自 身 生 活 和 社 会 实 际 , 体 现 对 知 识 的综 合 应 用 的 实 践 性 课 程 。( 2)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具 有 综 合
12、 性 、 实 践 性 、 探 究 性 、 开 放 性 、 生 成 性 、自 主 性 的 特 征 , 对原有课程功能具有补充的价值,这种价值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内容范围的界定,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 “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
13、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探究课题或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围绕“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 、 “劳动与技术教育” 、 “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和“人与自然” 、 “人与社会” 、 “人与自我”三条组织线索进行设计和组织。( 5)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实 施 总 体 要 求 :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正
14、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兴趣活动。课程设计与评价 复习题 B 2、单项选择1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
15、评价对象的成效的评价是( ) 。A质性评价 B效果评价C量化评价 D诊断性评价2在教育学家( )提出的评价体系中,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作为预定教育目标的序列手段。A斯克瑞文 B布鲁纳C布卢姆 D伯曼 3目标取向的评价代表人物是( ) 。A查特斯 B博比特C泰勒 D施瓦布4下列不符合课程评价原则的是( ) 。A科学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人文性原则 D完备性原则 5以下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 。A实况详录法 B调查法 C事件取样法 D时间取样法 6评价方案设计的中心环节是( ) 。A明确评价目的 B设计评价指标体系C制定评价标准 D对评价方案进行论证7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指定
16、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以学生参与( )为主要形式。A实践活动 B劳动教育C项目活动 D体验活动8专业主义取向出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 )阶段。A组织阶段 B专业发展阶段C自我更新阶段 D专业成熟阶段9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 ) 。A本体性知识 B实践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 D一般文化知识10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 ) 。A本体性知识 B实践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 D一般文化知识二、多项选择1课程选择有多种层次,一般可以分为( ) 。A目标选择 B科目选择 C教材或教科书选择D教学方法选择 E教学内容选择2外观性评价模式的资料收集主要来自于( )领域。A教学的前提领 B教学的实施领
17、域 C教学的评价领域 D教学的效果领域 E教学的目标领域3学生档案袋中主要包括:( ) 。A反思记录 B书法作品 C优秀文章 D检讨书 E日记4以下属于定量处理方法的是( ) 。A累积分数法 B平均法 C模糊综合评价法 D哲学分析法 E经验法5课程评价包括( )评价。A教师教学的评价 B学校课程设置的评价 C学生学业的评价D课程本身的评价 E课程实施的评价6.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专业要求,主要包括( ) 。A专业知识 B职业理想 C专业技能D专业道德 E专业情意7.作为一名作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 ) 。A一般文化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D本体性知识 E学业检查评价的知识
18、三、填空题1_是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2_时期课程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历程。3根据评价的作用可以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4_是外观性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5._评价是质性评价里面最为著名和常用的方法。6._评价就是通过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7.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性观察法和_观察法。8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把目标分为认知、_、操作技能三个领域。9将各项指标的比重与各项指标的得分对应相乘相加计算方法是_。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以“人与自然” 、 “人与社会”_、三条组织线索进行设计和组织。11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
19、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_。12教师的_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13_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一种研究方法。14_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必须落实到真实生活情境。15课程内容的形态主要是_。5、名词解释1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 2质性课程评价 3评价方案4纸笔测验法 5头脑风暴法 6定性处理法五、简答题1访谈法的优缺点?2校本课程的含义及其价值?3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价值、内容范围?4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设计的策略是什么
20、?5合格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要求?6.课程设计的六种策略是什么?7、 论 述 题 :1.试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是什么?D单项选择15 CCCBB 610 BCAAC E 多项选择1BCE 2ABD 3.ABCE 4ABC 5CD 6ACE 7ABCD三、填空题1课程拓展 2描述时期 3总结性评价 4斯太克 5档案袋评价 6档案袋评价 7非结构性 8情感9加权平均法 10人与自我 11专业性向 12专业理想13教师行动研究 14真实评价 15教材 四、名词解释1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的发展阶段,以学生都在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
21、,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2质性课程评价:所谓“质性课程评价” ,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3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就是评价工作的计划、预先拟定评价的内容、范围、步骤、方法等的纲领性文件。4纸笔测试法:纸笔测试法,即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头脑风暴法 :这是一种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们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自己意见,集思广益完成筛选指标任务的方法。6定性处理法:指的是运用思辨的方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判断,用语言形式表述评价结果。五、简答题1访谈法的优缺点?访谈法的优点:第一,
22、简便易行,便于双向交流,主客观双方有交互作用;第二,实施程序比较灵活,也便于控制,既可随时澄清问题,纠正被访谈者对问题理解的偏差,又可以随时交换问题方式,捕捉新的或深层次的信息;第三,可以有效地防止问题遗漏不答的现象;第四,适用面广,能有效搜集关于态度、价值观、意见等信息;第五,能在交谈的同时进行观察;第六,能建立主客观双方的融洽关系,反映真实想法;第七,团体座谈时,可以相互启发,促进问题的深入。访谈法的不足在于:第一,时间和花费精力较大,访谈样本小,需要较多的训练有素的访谈人员,成本较高;第二,访谈者的特征,如价值观、信念、表情态度、交谈方式等都会影响访谈中的反应;第三,访谈者需要接受较为严
23、格的和系统的培训,被访谈者的言不符合,或者对某些问题的偏爱会影响所获信息的真实性。2校本课程的含义及其价值?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 ,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克服国家课程的诸多弊端、体现校本课程的优势。3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价值、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是 指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从 学 习 生 活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选 择 和 确定 研 究 专 题 , 主 动 地 获 取 知
24、 识 、 应 用 知 识 、 解 决 问 题 的 活 动 。研 究 性 学 习 课 程 的 价 值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 课 程 建 设 方 面 , 教 师 发 展方 面 , 学 生 培 养 方 面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内 容 范 围 大 致 涉 及 四 个 方 面 , 即 人 与 自 然 关 系 领 域 、 人 与社 会 关 系 领 域 、 人 与 文 化 关 系 领 域 、 人 与 自 我 关 系 领 域 。4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设计的策略是什么?(1)由扶到放,选定课题;(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3)逐步积累,资源共享。5合格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要求?一名合格
25、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6.课程设计的六种策略是什么?一般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有如下六种(1) 课程选择:课程选择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选择活动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2)课程改编: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学程上的修改,或者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
26、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其中包括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等等。此外,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课程的翻译和本土化改造。(3) 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表示学科教学中,各学科内部的知识和跨学科间的知识,通过渗透、互补、重组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和结果,它超越不同知识体系和不同的学科,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等的统整,以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是学科与活动的整合,也可以是同一学科内部不同教学内容的整合。(4) 课程补充:课补充
27、是指以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5) 课程拓展: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拓展材料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这些东西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但却超出了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6) 课程新编:课程新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的开发。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开发新的课程项目或单元,或自行设计某种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或社会活动专题。此外,学校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而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六 、 论 述 题 :1.试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是什么
28、?1 “目标模式”又称泰勒模式。1949 年,他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将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么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对泰勒原理的评价:优点:(1)目标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2)目标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3)目标模式把评价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身上转向整个课程方案。缺点:(1)目标模式中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确定性,强调了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可预期性方面,却忽视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点滴改进的必要性;也必然降低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对各种现象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自主性。(2)目标模式中,课程目标都是以显性行为来界定。因此,像理解力、鉴赏力、人的情感、态度、情趣、价值观等不能完满转化成可测量的和可清楚地被观察到的行为的目标就会丢失。而这些容易忽视的无法测量的被排除在课程目标之外的内容,往往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