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陶渊明,庐山桃花源风景区,全国有许多叫 桃花源的地方,湖南桃源县桃花源,广西的“桃花源”,安徽歙县的“桃花源”,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 准确地翻译全文, 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3.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积累“记”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翻译一二自然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结合课下注释大声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
2、句。 3、翻译一二自然段,要求:划出不解、疑惑的词句.讨论解决。尽量翻译出每一个字;补足省略成分。,自学指导,1、本文的作者是( )著名诗人( ),字( )另一名( ),字( ),世号( ),别号( )。浔阳柴桑人,开创了田园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桃花源记是 桃花源诗 的序言。,东晋,陶渊明,元亮,潜,渊明,靖节先生,五柳先生,走进作者,2、听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具要,通“俱”,全都,通“邀”,邀请 yo,读准通假字,晋太元中 缘溪行 便舍船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 及郡下 诣太守 刘子骥,jnshyn tio
3、jin y,yun hu qin myo hunjnj,读准字音,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作为,沿着、循着,鲜艳美丽,走到尽头,意动用法(以为异) 感到惊奇、奇怪,花,两岸,翻译第一段,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纷纷。他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了解大意,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舍弃、放弃,刚刚,仅,又,再,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隐隐约约,好像,愉快的样子,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借代 指老人小孩,都,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
5、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了解大意,hu( )然 yn( )然 刘子j( ) qin( )m( ) y( )太守 bn( )纷 垂tio( ) 叹wn( ),当堂训练,地上芳草鲜艳美丽,桃花纷纷落下。,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互相通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起初(洞口)很狭窄,仅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
6、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这中间,人们来来往往,在田间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3、4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划出不解、疑惑的词句小组讨论解决。 2、尽量翻译出每一个字; 3、补足省略成分;,自学指导,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于是,详尽,通邀,邀请,都,说,前辈,祖先,带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与世隔绝的地方,隔绝,(那里的人)看见了
7、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了解大意,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竟然,不要说,叹息,惋惜,邀请,辞别,离开,说,不值得,说,陈说,(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
8、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了解大意,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已经,沿着,做标记,拜见,标记,打算,不久,高兴的样子,渡口,原先,(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
9、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了解大意,1、说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交通、妻子、绝境 、无论、 鲜美 、不足 2、解释一词多义:舍、志、乃、寻3、同义词:悉、咸、皆(都) 缘、扶(沿,沿着);要、延(邀请),自学指导,1、古今异义词:,鲜艳美丽,(味道)新鲜、可口,交错相通,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不用说, 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值得,不充足,1、古今异义词:,沿 着,缘故,
10、缘分,像这样,这样,询问消息,询问,邀请,延长,延伸,2、一词多义:,舍,寻,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做标记,志,乃,处处志之,标记,乃大惊,于是,寻向所志,竟然,乃不知有汉,2、一词多义:,之,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处处志之,助词,可译为“的”,代词,代“这件事”,助词,协调音节,无实义,为,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作为,介词,“给”,介词,“对,向”,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3、一义多词:,(都),(沿,沿着),(邀请),4、词类活用,1、复前行,欲穷其林,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11、,2、复前行,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3、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觉得奇异,1、分析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理解本文主题,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并以渔人行踪为顺序给课文分段, 归纳段意。 2、渔人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怎样?(用原文语句来回答),自学指导,文章结构:,线索?,发现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离开桃花源,访问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线 索:,渔人的行踪,发现 进入 离开后再寻桃花源,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一(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二(23),三(4),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
12、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 人物:渔人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发现桃花源,学习第一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社会景象:生活安乐幸福),进入桃花源,(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学习第二段,进入桃花源,避秦时乱, 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民风淳朴),所 见,所
13、闻,所 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环境良好),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进入桃花源,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学习第三段,进入桃花源,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14、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安乐幸福祥和,好客,好客、好奇,与世隔绝,与世无争,好客,对外界生活不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淳朴,自学指导,1、文章中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词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源中的人为什么叹惋?,3、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又带人寻找桃花源,这说明人们心中有怎样的愿望?,5、后
15、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文章中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自主学习,2、“词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源中的人为什么叹惋?,与世隔绝时间长,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等。,自主学习,3、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桃源人是躲避战乱才来到这里的,他们对这里的生活很满足,想永远保住这个“绝境”,不想让外人打扰现有的生活。,自主学习,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又带人寻找桃花源,这说明人们心中有怎样的愿望?,人们的心
16、中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乱的憎恶。,自主学习,5、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诗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自主学习,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呢?,1、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确实存在吗?为什么?,3、找出出自课文中的成语。,自学指导,景色优美、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社会。,1、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确实存在吗?为什么?,自主学习,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
17、社会理想?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呢?,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以安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不思进取、消极避世的心理。而今的青少年应敢于幻想、敢于行动,勇于直面现实,而不要消极避世。,自主学习,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生活的追求。,3、找出出自课文中的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怡然自乐,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18、,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黄发垂髫,主题思想,文章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同时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写作方法,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 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3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时空连线 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对村民现场采访。,1. 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2. 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3. 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 风俗习惯吗?,4、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5.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作业本,大小作文均可,结构完整。),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