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述类文本.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3252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一、分类:1、社科类:历史文化类、文学艺术类的、教育伦理类等。2、自然科学类。3、介于二者之间的。二、考察方式:选择题三、选项设置: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选项归类: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前后倒置、以偏概全、部分和整体、未然与已然(或然与必然)、主要与次要、客观与夸大、肯定或否定等四、阅读方法:1、 标出自然段数, 2、 勾画关键性语句,运用指代,读懂原文。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总结句)、结论句、因果句、转折句、含有代词的指代句子。具体如:(1)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2)副词:同时、另外、还、

2、也、更、又、可能、大概等。(3)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等(4)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等(5)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等(6)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等 3分层:理请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基本思路 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五、解题步骤:通常采用三遍阅读法,即第一遍:阅读全文,把握思路,领会主旨,勾画关键

3、句;第二遍:结合题干,重点阅读,勾画相关信息;第三遍:对照题干和原文,辨明干扰项,找出选题依据。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例如“ 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 “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由此得出,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大越丰富,则其对应的外延就越小。讲练场2009 年(宁夏卷)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 这是经历了和传统 文化分别的痛

4、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 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 对 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 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 诗,在当 时很可能多是 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

5、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 词的长盛不衰是 值得欣喜的。人在 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 乡、离 别、重逢、游 历 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 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 可以匹敌, 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6、。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 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 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 样 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 诗无愧于 时代, 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 珍贵, 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 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 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 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 时的唐三彩和唐 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7、(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2010 年语文(课标全国卷 B)“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 “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 ,也不是从文字学 “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 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 与“金”、 “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 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 “写得好看 ”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 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 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 见 ,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 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 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8、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 现并逐渐定型。真 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 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 转折自然,并且可以 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 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 东 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 态的作品不断涌现, 艺术风 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 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 连王羲之

9、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 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 爱写字,写了 晋词铭温泉 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 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 增多,他 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 视, 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 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 “书 法”、 “书道”、

10、“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 “书法”。 书法在人们 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 书法,同 时书法活动 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11 年普通高考新课标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 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

11、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 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 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 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 邶风新台和诗经 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 而发的。古代史 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

12、内的 “徒歌”,例如左传 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 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 则先是在社会上流 传, 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 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 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 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 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

13、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 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 爱情诗歌, 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 说,晋侯 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 乐, 造成了诗与乐 的分家, 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 为 纯 粹的语言 艺术了“赋诗” “献曲” 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 了, 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 孙丑问伐檀 诗中 ,为 什 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 就得到安富尊荣; 子弟信从他, 就学会孝 悌 忠 信 。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 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 “以意逆志” ,最后把诗尊为 “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 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 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