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教育史》作业.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627913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教育史》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教育史》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教育史》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教育史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 ,由 15 个选择题组成,每题 1分,共 15 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 ,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 15 分。作业总分 30 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题)1、 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可用他说的四个字概括:(A )A. 有教无类 B. 学以致用 C. 循序渐进 D. 因材施教2、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B) A. 梁启超 B. 张之洞 C. 康有为 D. 蔡元培3、汉武帝时“三大文教政策建议”是由(A )提出的。A. 董仲舒 B. 公孙弘 C.

2、贾谊 D. 王充4、 晋南北朝时的私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B)。A. 独尊儒术 B. 多向发展 C. 漫无目的 D. 学风不正5、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论文形式,要求运用经书对现实问题提出看法的考试方法叫(C )。A. 帖经 B. 墨义 C. 策问 D. 诗赋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的特征是( D)。A. 存天理 B. 灭人欲 C. 穷其理 D. 学其事7、 “庆历兴学”的主持人是( A) A. 范仲淹 B. 王安石 C. 蔡京 D. 朱熹8、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D ) A. 林则徐 B. 阮元 C. 龚自珍 D. 魏源 9、( B)是我国近

3、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新学制。A. 壬戌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10、京师同文馆建立于(A ) A. 1862 年 B. 1917 年 C. 1916 年 D. 1840 年11、陶行知为城乡普及教育而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B )。A. 爱国女校 B. 晓庄师范学校 C. 平民学校D. 山海工学团 E. 中华职业学校1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是(C )。A. 湖南自修大学 B. 上海大学 C. 黄埔军校 D. 劳动学院13.在我展现代著名教育家中,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B)。A. 徐特立 B. 陶行

4、知 C. 陈鹤琴 D. 亩沛鸿14、 (C )的“乡村建设”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A. 黄炎培 B. 陶行知 C. 梁漱溟 D. 晏阳初15、 (A)是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A. 新教育大纲 B.吃人与礼教C. 教育史 ABC D.我们的主张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 2.5 分,共 2 题)1、隋唐科举考试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把选拔官吏的大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将“读书应试做官”联系起来,为广大知识分子打开了获取高官厚禄的门径;力图改变选官只重声名德望、家庭门资而忽视知识才

5、能的偏散。2、朱子读书法的内容主要有哪些?(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含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我们是可以从中取有一定价值的读书经验的。二、论述题(每题 5 分,共 2 题)1、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一)立志有恒。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的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

6、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的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要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基于物质生活而高于物质生活。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磨练,志向方能坚守,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二)克己内省。孔子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己” ,孔子在

7、处理客观的“道”与主观的“德”的关系时,重视积极开展主观和思想分析活动,强调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使遵循客观的“道”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而不受外来强加的限制,他把这种主观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 。(三)改过迁善。孔子在处理过失和改过的关系时,强调改过,他把道德修养的过程也看作是改过迁善的过程。孔子要人知过、改过的思想、涉及人犯错误的必然性以及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的问题,还涉及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的问题,这些深刻的思想和体验,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四)身体力行。孔子强调道德的践履,他提倡身体力行,要求言行相顾,言行一致,认为道德认识的真假与深浅,依靠道德践履的

8、检验证实,孔子这种要求言行一致而着重于行的思想,对后世发生了很大影响。2、试根据韩愈关于教师问题的见解,论述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一)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重在“传道” , “授业”为“传道”服务, “传道”通过“授业”完成,这样排列顺序也是明确的,这里不仅包含了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而且也包含了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德育通过智育进行的思想。(二)教师的标准:谁把握了“道” ,谁就是老师。学生“从师”是“从师道” ,是向师学其道,为人师必忠于道,必把握道,必传道、卫道。而“传道”又是通过“授业”来实现的来完成的,衡量师的标准,首先是“道” ,其次是“业” 。凡具备了一定的“道”和“业”的,即可为师。(三)师生关系:既然衡量师的标准首先是“道” ,其次是“业” 。那么谁先掌握了“道”与“业”谁就可以为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说明教师不一定是万能的人,不一定是完人,这就破除了对教师的盲目迷信,解除了“弟子必不如师,师必贤于弟子”的旧观念;而且还反映了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业,以知教不知这一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韩愈“师道观”的深刻之处,在于看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启发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