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6624731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XXX DB61X XX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201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编制说明)2016 - 04 - 28 发布 2016 - 06 - 01 实施陕 西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于 2004年9 月 4日发布, 2005年 1月 1日实施。规范在保证陕西省沥青路面的建设质

2、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至 2015年期间陕西省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很快,2005 年现行规范修订时,陕西省高速公路还刚刚起步,到 2015年,陕西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超过 5000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在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陕西省公路行业对沥青路面的研究都更深入,得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新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已在各项目中得到了成熟应用,但由于陕西省一直没有成套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致使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仍具有一定难度。为了适应陕西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及新成果的推动,亟待发布具有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地方标准。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陕西省

3、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4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由西安公路研究院主持承担陕西省地方行业标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起草工作。1.2 主要工作过程2013年 6月由西安公路研究院向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获得陕西省科技厅批准立项。本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西安公路研究院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编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标准。结合项目组研究的 2005年的陕西省交通厅课题陕西省高速公路 SMA路面材料与结构优化研究和 2006年陕西省交通厅课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加厚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4、 ;一级课题组起草的陕西省地方标准 2014年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 、2015 年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016 年公路半刚性基层透层乳化沥青施工技术规范 ,以及项目组近年在陕西省多个地市地区的10多条高速公路项目,超过 2000Km的路面技术咨询服务经验,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补充完善,并于 2014年 12月完成了标准初稿。编写人员就标准内容反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邀请相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后编制组就专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比对,借鉴其他地方标准经验、查阅资料,向国内工程建设单位一线技术人员了解现状

5、,确定标准草案,经多次修改完善于 2016年 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 年 10月开始通过网络、信函等方式向同行业、省内外有关方面专家征求意见。1.3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起草组组长: 。主要工作:对标准编制进行全面审核;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组织定期召开标准编制讨论会议,研究进展和实施深度,并根据标准编制进展情况对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布置。起草组副组长: 。主要工作:对标准编制进行全面审核;负责室内试验,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起草组成员: 。主要工作:参与编制本标准;负责试验段现场指导,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起草组成员: 。主要工作:参与试验段现场指导;参与试验段现场指

6、导与室内试验,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起草组成员: 。主要工作:参与编制本标准;参与试验段现场指导与室内试验,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2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2.1 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重点是明确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标准,并对现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进行修正,立足于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应用现状,以相关科研成果为依据,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与规范,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重点突出沥青路面施工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要求,检测标准要求,并注重标准的指导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能广泛适用于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有利于促进该项技术进步,规范目前陕西省高速公

7、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提高施工质量。2.2 主要技术内容本地方标准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4 施工准备;5 集料开采与生产;6 基层与底基层;7 透层、下封层与黏层;8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9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附录。2.3 与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本标准为首次发布。3 主要技术要求的说明3.1 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本标准根据陕西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相比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专门针对陕西省实际项目特点,提出了沥青路面的材料、施工、试验检测方法及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的系

8、列要求。修正了部分材料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要求,提高了对各结构层的施工工艺的质量要求。本标准在制定期间,采用室内试验、现场检测、调研等手段,反复对沥青路面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提炼,确保各项技术标准在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均有定量评价。经验证,按本标准技术要求下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能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有效减少路面的早期病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3.2 试验结果综述一、本标准第 4章内容主要参照 2011年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出版的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编写。二、本标准第 6章主要结合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地标编号:DB 61/T 529)

9、和 2015 年交通部出版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编号:JTG/T F20)相关技术指标及陕西省近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总结经验编写。 三、本标准第 7章 7.2.1节高渗透乳化沥青中,首次提出了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在考虑环保及层间功能基础上,含量确定为 40%,以保证乳化沥青的渗透性;增加软化点指标,控制沥青性质,以区别于添加煤油等稀释类。提出了渗透性指标, 表 1 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品种及代号试验项目 单位 非稀释类 稀释类 试验方法破乳速度 慢 裂 T 0658粒子电荷 + /- 阳离子(+) 、阴离子(-)或非离 子 T 0653筛上残留物(1.

10、18mm 筛),不大于 % 0.1 T 0652道路标准黏度计 C25.3 s 820 T 0621粘度恩格拉粘度计 E25 16 T 0622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40 T 0651针入度(25 ,5s,100g) 0.1mm 60100 100300 T 0604软化点,不小于 42 T 0606蒸发残留物延度(15) ,不小于 cm 40 T 06051d 储存稳定性 a,不大于 % 1 T0652渗透性 mm 0.2 附录 A固结性 b g 70g 附录 C注:a 该指标不做强制性要求,使用时筛上残留物指标应满足技术要求;b 该指标不做强制性要求。(1) 蒸发残留物含量40此技术指标

11、的制定是根据课题研究成果经长期试验路验证和专家验收的结果制定。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中规定透层油乳化沥青的有效残留物含量为50%。但工程施工中,50%沥青含量的乳化类材料或者煤油类材料渗透效果较差。经过室内研究的反复对比,40%左右蒸发残留物含量,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具有较好的渗透效果,并已在多条高速得到验证。我国相关规范中也对于透层油在工程使用时的蒸发残留物含量作了说明,建议在保证渗透性的情况下,可以稀释后降低透层油中蒸发残留物含量使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条纹 3.6.4中指出:“对于基层,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沥青乳液的用量按 0

12、.81.0kg/m 2(指沥青用量)选用,宜分两次喷洒。第一次喷洒沥青含量约 35%的慢裂沥青乳液,使其能稍透入基层表层。第二次喷洒浓度较大的沥青乳液。如不能避免施工车辆在养生层上通行,应在乳液分裂后撒布38mm 的小碎(砾)石,做成下封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条纹说明 9.1.4:“因为乳化沥青的浓度不同,在半刚性基层上洒布时可能要进一步稀释,所以表中说明用量是按标准浓度50计算的,如果残留物含量浓度不一样,需通过浓度进行换算。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4.3.2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的备注6 :“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

13、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另外,课题研究鉴定中,专家一致建议:为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产品运到工地,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再稀释时,稀释量难以控制,产品生产成可直接使用的蒸发残留物含量。河南地方标准半刚性基层透层乳化沥青施工技术规范 (DB41/T 11092015)表 1中规定了透层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40%。因此,适当降低乳化类透层油的含量要求至 40%,通过控制“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有效洒布量来控制最终的洒布量更为科学。(2)25针入度和软化点稀释类和非稀释类分别控制,非稀释类透层油蒸发残留物沥青指标按道路石油沥青 A-70

14、 和 A-90 的最低针入度和软化点值控制,稀释类对软化点指标不做要求,针入度考虑添加的稀释类材料影响,按 JTGF40-2004 中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针入度值要求的最大范围控制。(3)渗透性指标及结果参考河南地方标准半刚性基层透层乳化沥青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1092015)中的渗透试验方法和指标。(4)固结性指标透层油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固结基层表面松散集料,施工中必须考虑透层材料对基层表面集料强度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固结性试验方法,详细试验方法见附录 C。推荐该指标的目的,旨在控制不同洒布时机、不同材料对基层表面强度的影响,使透层油更好的发挥表面固结功能。四、本标准第 7 章

15、7.2.3.1 节(6)条对于洒布时机的规定,透层油的施工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中,通常在基层成型 7 天以后洒布。采用这种方式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这主要是由于过去主要采用煤油稀释沥青,材料中含有 50%的煤油,如果在基层强度形成前洒布,则直接影响到基层表面的水泥水化反应,造成基层表面松散。因此,一般在基层成型 7 天后,有足够的强度才洒布透层;其二,我国高速早期半刚性基层材料,受材料及配比影响,水泥用量较大,开裂时有发生。为防止基层反射裂缝发生,通常 7 天内洒水养生,防止开裂。但随着半刚性基层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这种病害已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随着透层材料的发展,出现了高渗透乳化沥

16、青,材料不含煤油,可提前洒布施工,具有优良的基层表面固结和层间粘结作用。因此,透层油的洒布时机与以往经验要求不同,越早洒布越好,且透层油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养生作用,提前洒布透层油具有一系列优势。我国规范对透层油的洒布时机也有明确说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条文解释说明 9.1 条透层中明确指出“半刚性基层因为有一个强度形成和增长的问题,铺筑后什么时间洒透层油?什么时间可以铺筑沥青面层?是施工单位经常提出的问题。原规范要求“透层宜紧接在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浇洒” ,经过近年来的专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规定是正确的。有些工程在施工养生 1 周后喷洒这是错误的做法。为什么必

17、须在半刚性基层碾压以后立即喷洒呢?这是因为经过养生将逐步产生强度,内部结构将越来越致密。试验可知半刚性基层在水泥尚未结硬的时候喷洒透层油透入的深度最深,随着龄期的增长及强度的增长,透层油越来越难以透入。而且及时洒透层油对基层中的水分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基层表面也不容易松散,透层油还起保护半刚性基层不受太阳暴晒开裂的作用。 ”因此,只要材料合适,提前洒布透层油也是可以的。这在施工中也得到证实。五、本标准 7.3 节同步碎石封层适用的胶结材料及其用量课题组在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同步碎石罩面推广应用研究课题研究中通过拉拔试验对封层适用的胶结材料进行比选。拉拔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同步碎石罩面与旧沥青面层之间的粘

18、结性能。本课题在室内采用在车辙板上洒布沥青结合料后,在其表面放置一块5050mm 带拉环的薄铁板,并用力下压,尽量使铁板和沥青结合料结合紧密。在室温下放置 48 小时后,进行拉拔试验。试验时先固定好试件,采用带有测力传感器的施力装置以10mm/min 的速度通过拉环拉动铁板,从测力传感器上读出拉力的大小,同时观察罩面层和车辙板表面的粘结状态。根据拉拔试验的目的和原理,在室内分别采用基质沥青、乳化沥青、SBS 改性沥青、SBR 改性沥青、橡胶沥青五种沥青结合料洒布在车辙板上,在室温下放置 48 小时后,进行拉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表 2 拉拔试验结果沥青结合料类型基质沥青乳化沥青SBS改性沥青

19、SBR改性沥青橡胶沥青放置时间(h) 48 48 48 48 48最大拉拔力(KN)0.732 0.646 0.937 0.503 1.06平均拉拔力(KN)0.518 0.536 0.824 0.441 0.927试验现象层间粘结差,有部分碎石从罩面层中脱落,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较小层间粘结较差,有部分碎石从罩面层中脱落,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较小层间粘结较好,有较少碎石从罩面层中脱落,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较大层间粘结较好,有少量碎石从罩面层中脱落,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较大层间粘结好,有较少碎石从罩面层中脱落,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较大作为封层材料,基质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较差,碎石易从罩面层中脱落,很难使

20、罩面层形成一个整体。而乳化沥青和SBR 改性沥青与SBS 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相比其粘结性能较低,SBS 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与碎石的粘结性能较强,且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从上表中可以看出,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形成的碎石罩面进行扒拉试验时,其最大拉拔力和平均拉拔力都较大,并且层间粘结较好,仅有少量碎石从罩面层中脱落。因此,在做同步碎石下封层时,应优先选用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六、本标准 7.3 节封层碎石选择课题组在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同步碎石罩面推广应用研究课题研究中发现同步碎石封层所采用的石料最大粒径应与处治层的厚度相等,为“一石到顶”的结构。同步碎石罩面用的集料不同于其它沥青混合料的集料,该

21、种集料不但要具有一般用于表面层集料的要求,而且对它的个别性能要求更严格,尤其是针片状含量。碎石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且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集料选择的六个重要原则:(1)硬度:必须有足够的硬度抵挡交通磨损。在相对重载车较多,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骨料的硬度尤为重要;(2)级配:近乎单一级配,粒径间距小(5mm 以内为宜),几乎不含粉料;(3)形状:集料的形状规则,尽量使用立方体的骨料,尽量减少针片结构,以保证骨料在沥青中达到合适的嵌入深度;(4)粘附性:必须有足够的粘附性,以保证低温粘附性;(5)岩性:应优先选用中性偏碱的集料,如玄武岩;对强碱性集料应慎重选用

22、;一般不使用酸性集料。玄武岩是拌制沥青混合料的理想材料,由于同步碎石罩面技术应用的范围一般交通量不太大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因此,石灰岩也可以应用。片麻岩的粘附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应慎重;七、本标准 8.2 节上面层粗集料技术指标的确定在陕西省科技项目基于 SMA 混合料中矿料间隙率(VMA )指标的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选取不同密度和吸水率的集料:片麻岩、辉绿岩、结晶灰岩、闪长岩、蛇纹岩、绿片岩、辉长岩等七种集料,通过马歇尔击实试验研究集料密度和吸水率对 SMA 沥青混合料 VMA 值的影响。采用 SMA-13 结构,油石比为 6.0,加入木质素纤维,掺量为混合料质量的 0.3%成型马歇尔试件,试验

23、结果见表 3。表 3 马歇尔试验结果石料岩性石料表观密度石料毛体积密度 吸水率试件毛体积密度 VV VMA VFA片麻岩 3.017 2.972 0.41 2.544 3.9 17.0 77.4辉绿岩 2.953 2.913 0.48 2.524 3.7 16.8 78.2结晶灰岩 2.808 2.768 0.62 2.447 3.7 16.6 79闪长岩 2.723 2.669 0.78 2.387 3.9 16.5 76.8蛇纹岩 2.748 2.68 0.95 2.380 3.8 16.3 76.8绿片岩 2.706 2.62 1.21 2.361 3.9 16.0 76.8辉长岩 2.

24、655 2.559 1.41 2.332 3.6 15.2 77.1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闪长岩、片麻岩、辉绿岩各项试验结果满足要求。石料吸水率一旦大于 1%时 VMA 衰减速度加快,对路面水稳定性和抗车辙性均有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建议用于 SMA 路面的粗集料吸水率不宜大于 1%,以保证路面质量。当石料密度小于 2.75 时,其混合料间隙率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说明石料密度过小时,石料吸水率增大,相应的混合料间隙率较难满足性能的要求。可见当用于 SMA 路面的粗集料表观相对密度小于 2.75 时,对混合料的间隙率尤为不利,考虑一定的宽松度,建议用于 SMA 路面的粗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不应小于 2.7。此

25、外,项目组调查了陕西省用在表面层的石料,有临潼的韩峪地区(浅灰色斜长角闪岩)、渭南地区的莲花寺(花岗片麻岩)、蓝田县的辋川(辉长岩)、户县的涝峪(片麻岩)、商洛地区的马池河(变质闪长岩)、宝鸡营头镇(玄武岩)。表 4 是这些地区石料的实际检测指标。表 4 陕西省主要地区面层粗集料技术指标指 标 涝峪 韩峪 莲花寺 辋川 马池河 营头镇表观相对密度 2.736 2.738 2.747 2.754 2.788 2.896加热前 15.6 13.2 18.1 14.8 10.97 13.2压碎值(%) 加热后 18.4 15.6 21.2 17.6 14.5 16.1坚固性(%) 3.8 3.6 8

26、.3 3.2 3 2.6洛杉矶磨耗损失(%) 16.8 13.7 20.5 16.3 15.1 11.5吸水率(%) 0.75 0.7 1.0 0.95 1.11 0.6针片状含量(%) 3.6 2.1 1.6 2.8 2.6 2.5磨光值(PSV) 43 45 46 43 42 45与 SBS 改性沥青的粘附性(级) 5 5 5 5 5 5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 0.56 0.55 0.9 0.82 0.65 0.76软石含量(%) 1.2 0.2 1.1 1.2 1.1 0.7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得出了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要求。八、本标准 8.2.3节 SBS(-C)改性沥青技术

27、指标的确定通过对对陕西省多条 SMA 路面使用的 SBS(-C)改性沥青多次抽样检测,部分检测结果汇总表见表 5。表 5 SBS(-C)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汇总表实测值检验项目 西商高速十天安康段十天汉中段宝天高速榆绥高速蟠龙大道永咸高速机场大修25密度(g/cm 3) 1.028 1.029 1.027 1.032 1.033 1.035 1.029 1.032针入度 25,100g,5s(0.1mm) 76.2 76.6 75.3 69.0 62.6 66.6 69.4 67.3针入度指数 PI -0.12 -0.18 0.34 0.27 0.16 0.72 0.21 0.16延度

28、5,5cm/min, (cm) 42.6 43.7 43.9 45.1 41.0 35.2 44.1 43.2软化点(环球法) () 82.4 83.7 90.0 91.5 87.3 78.7 89.7 91.2135运动粘度(pa.S) 2.87 2.80 2.28 2.21 1.92 2.84 2.13 2.08闪 点() 293 301 298 291 295 310 297 302溶解度(%) 99.7 99.6 99.5 99.8 99.7 99.4 99.8 99.725弹性恢复(%) 95.2 94.2 96.8 97.1 93.2 97 90.6 92.5与集料的粘附性 5 5

29、 5 5 5 5 5 5贮存稳定性离析,48h 软化点差() 1.9 1.3 1.0 1.2 1.5 0.5 1.6 1.2老化后质量变化(%) -0.13 -0.17 -0.06 -0.03 0.05 -0.06 -0.03 0.02老化前后针入度比 25 78.4 73.3 82.9 83.6 83.7 82.3 84.5 86.2老化后延度 5 31.8 30.1 28.7 32.3 28.4 25.2 29.8 29.6根据试验结果及工程实际情况,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 SBS(-C )改性沥青的部分关键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指标要求见表 6。表 6 SBS(-C)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

30、 单位 要求值 试验方法延度 5,5cm/min cm 35 T0605软化点 TR&B 75 T0606运动粘度 135 Pas 1.83.0 T0625与集料的粘附性 级 5 T0616弹性恢复 25 % 80 T0662TFOT(或 RTFOT)后残留物针入度比 25 % 65 T0604九、本标准 8.3 节配合比设计标准的确定本标准通过对不同纤维稳定剂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纤维类型的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和路用性能指标,并对现有规范中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补充。(1)SMA-13 矿料级配范围的确定根据陕西省高速公路 SMA路面材料与结构优化研究研究结果,矿料级配范围结果见

31、表 7。表 7 SMA-13矿料级配范围筛孔(mm)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100 92 55 23 17 14 13 11 10 9SMA-13100 100 75 31 25 23 19 16 15 11在十天高速、西商高速、宝天高速和机场高速改建等的路面技术咨询过程中,大量的配合比试验结果证明该级配范围需进一步调粗。综合大量的试验结果和工程实际经验,级配范围调整结果见表 8。 表 8 调整后 SMA-13矿料级配范围筛孔(mm)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1

32、00 90 55 22 17 14 12 11 10 9SMA-13100 98 72 32 25 22 18 15 14 11(2)SMA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及检验指标的确定根据基于 SMA 混合料中矿料间隙率(VMA)指标的研究第五章,建议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地区的最小 VMA 建议值分别为 16.6%、16.4% 和 16.2%,对应的其最大值分别为 18.6%、18.4% 和 18.2%;对 VMA 计算公式中各计算参数取值进行了研究,得出沥青膜厚度在 7.58.5m 之间时, SMA 沥青混合料有最佳的路用性能。根据陕西省高速公路 SMA 路面材料与结构优化研究研究报告中第六

33、章研究结果,综合表 9 中多条高速公路的试验结果综合确定。表 9 配合比检验指标试验结果汇总表实测值检验项目 西商高速十天安康段十天汉中段宝天高速榆绥高速蟠龙大道永咸高速机场大修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 0.12 0.08 0.06 0.05 0.08 0.07 0.07 0.05车辙试验(5cm 厚)(次/mm) 8445 7319 8740 8260 7312 7223 7685 7554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96.190.191.690.596.891.793.891.294.895.490.887.591.288.593.290.3渗水系数(ml/min) 11.6

34、不渗水 不渗水 9.8 12.1 16.6 25.4 28.7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 ,-104030 4162 4105 3655 3221 3012 3530 33424 知识产权说明本标准的最终知识产权归西安公路研究院所有。5 采标情况本标准为首次起草的陕西省地方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6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7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本标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准备、材料要求、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能为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建议本标准审批发布为推荐性行业标准。8 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主要参考资料: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 61/T 529 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DB 61/T912 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61/T911 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529 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529 透层油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914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JTT535-2004 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