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P CJJ XX2009城 镇 道 路 路 面 设 计 规 范Code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 征求意见稿2009XXXX 发布 2009 XXXX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ode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 CJJ XX-200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日期:2009 年 X 月 X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北京前 言根据建设部 2007 年 7 月 13
2、日建标2007 125 号“ 关于印发200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 规范编制组 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本规范共分九章,即: 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基层与垫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其他路面工程、路面排水,以及四个附录。本规范的编制:1 制定了路面设计的控制要素;2 路面设计上引入了可靠度的概念; 3 沥青路面设计增加了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和沥青面层剪应力等指标;4 制订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要点;5 制定了砌块路面设计要点。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
3、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 901 号, 邮政 编码:200092)负责具体技术 内容的解释。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 :同济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目 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72.3 代号 103 基本规定 113.1 一般规定 .113.2 控制要素 .124 基层与垫层 184.1 路基 .184.2 垫层 .184.3 基层 .195 沥青路面 265.1 一般规定 .265.2 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 .265.3 沥青路面结
4、构组合设计 .325.4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 .375.5 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436 水泥混凝土路面 516.1 一般规定 .516.2 设计控制要素 .516.3 结构组合设计 .546.4 材料组成要求及性质参数 .576.5 路面结构计算 .626.6 面层配筋设计 .716.7 接缝设计 .816.8 加铺层结构设计 .916.9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宽设计 .1007 砌块路面 .1027.1 一般规定 .1027.2 砌块材料性能要求 .1027.3 结构层与结构组合 .1047.4 结构层计算 .1067.5 砌块路面典型结构 .1078 其它路面工程 1108.1
5、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步行街路面 .1108.2 桥隧路面铺装 .1118.3 公共停车场与广场路面 .1139 路面排水 1149.1 路面排水设计 .1149.2.路面内部排水 .1179.3 中央分隔带排水 .1209.4 交叉范围路面水的排除 .1219.5 桥面铺装排水 .1219.6 透水人行道排水 .122附录 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123附录 B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 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 .125附录 C 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128附录 D 水泥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130本规范用词说明 .131引用标准名录 .132条文说明 .133Conten
6、ts1 General Principle.12 Terminology.22.1 Terminology22.2 Symbol .72.3 Code Name.103 General .113.1 General 113.2 Control Element 124 Base and Bed Course.184.1 Subgrade .184.2 Bed Course184.3 Base.195 Asphalt Pavement265.1 General .265.2 Asphalt Pavement Category and Material 265.3 Asphalt Pavement
7、Structure Combination Design325.4 New Constru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Index and Demand .375.5 New Constru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Calculation436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516.1General .516.2 Design Control Element516.3 Pavement Structure Combination Design .546.4 Material Composite Demand and
8、 Parameters576.5 Pavement Structure Calculation626.6 Pavement Reinforcement Design716.7 Joint Design816.8 Overlay Design .916.9 Pavement Widening Design1007 Block Stone Pavement.1027.1General 1027.2 Block Material Performance Demand.1027.3 Structure Combination 1047.4 Structure Calculation.1067.5 Pa
9、vement Typical Structure 1078 Other Pavements .1108.1 Non-motorized Vehicle Lane,Footway and Pedestrian Street Pavement .1108.2 Dridge and Tunnel Pavement 1118.3 Public Parking Facility and Square Pavement 1139 Pavement Drainage 1149.1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1149.2.Pavement Subsurface Drainage 117
10、9.3 Median Divider Drainage1209.4 Intersection Drainage 1219.5 Bridge Pavement Drainage 1219.6 Porous Sidewalk Drainage 122Appendix A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Climate zone .123Appendix B Asphalt Mixture grade Composition, Bituminous Penetration Pavement , Bituminous Surface Treatment Material Sp
11、ecification and Dosage 125Appendix C Reference Value of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Parameters .128Appendix D Reference Value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Design Parameters 130Terminology Introduction131List of Quoting Codes.132Standard Clause Explanation13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总则- 1-1 总则1.0.1 为适应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
12、提高路面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城市道路路面新建和改建工程。1.0.3 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鼓励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和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1.0.4 应加强调查与材料试验工作,加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比选,按照全寿命成本理念进行设计。1.0.5 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0.6 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但技术要求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规定。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2-2 术语和符号
13、2.1术语2.1.1 沥青路面 asphalt pavement用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沥青路面。2.1.2 水泥混凝土路面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用水泥混凝土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1.3 复合式路面 composite pavement用沥青混合料铺筑表面层,用水泥混凝土铺筑下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复合式路面。2.1.4 砌块路面 block stone pavement用规格石料或人工预制砌块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砌块路面。2.1.5 半刚性基层 semi-rigid base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 2.1.6 刚
14、性基层 rigid base用混凝土、低标号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2.1.7 柔性基层 flexible base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3-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材料结构层。2.1.8 轴载谱 axle load spectrum轴载谱是指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概率分布。2.1.9 设计年限 design period路面在规定期限内满足预测累计标准轴次所需服务性能,并允
15、许在营运过程中进行恢复表面功能的养护维修或罩面工程,此期限为设计年限。2.1.10 当量轴次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 100KN 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称为当量轴次。2.1.11 累计当量轴次 cumulative equivalent axle loads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总和。2.1.12 设计弯沉值 design deflection 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16、 术语和符号- 4-2.1.13 封层 seal coat在沥青层上或沥青层之间、在基层顶面铺筑一层阻止雨水下渗的沥青薄层称为封层。2.1.14 交工验收弯沉值 acceptance deflection交工验收弯沉值是检验路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之一。当确定结构厚度后,应根据该结构厚度计算其路表弯沉值,该值即为交工验收弯沉值。2.1.15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tensile strength structural coefficient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是一个考虑沥青混合料和半刚性材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它是根据一次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与不同轴次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强度之比,并考虑公路等级、室
17、内与现场差异等因素而确定。2.1.16 容许拉应力 allowable tension stress容许拉应力是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之比。2.1.17 沥青层底容许拉应变 allowable tension strain沥青层底的容许拉应变是根据设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利用室内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修正后公式进行计算得到。 2.1.18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deflection combined correctness factor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5-由于理论假设与实际路面工作状态的差异而形成实测弯沉值与理论计算值不等,将实测弯沉值与理论弯沉值之比定义为弯沉综合修
18、正系数。2.1.19 横向力系数 sideway force coefficient与行车方向成 20偏角的测定轮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专用轮胎与潮湿路面之间的测试轮轴向摩擦阻力与垂直荷载的比值,简称 SFC,无量纲。2.1.20 构造深度 texture depth 路表面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即宏观构造深度 TD,以 mm 计。2.1.21 路面车辙 rut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行车道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 mm 计。2.1.22 容许抗剪强度 allowable shear stress容许抗剪强度是混合料的极限抗剪强度与抗剪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2.1
19、.23 抗剪强度结构系数 shear strength structural coefficient抗剪强度结构系数是一个考虑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它是根据一次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与不同轴次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强度之比,并考虑公路等级、室内与现场差异等因素而确定。2.1.24 最不利季节 worst season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6-路面材料、路基路面结构处于最不利工作状态的季节称最不利季节。在测试或确定有关材料参数值时,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变化或考虑一年中最不利季节的温度、湿度状态的影响。2.1.25 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 concrete pa
20、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2.1.26 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27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28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人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29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
21、rete block 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2.1.30碾压混凝土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2.1.31 贫混凝土lean concrete水泥用量较低的水泥混凝土。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7-2.1.32 可靠度 reliability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2.1.33 目标可靠度 objective reliability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度。2.1.34可靠指标 reliability index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2.1.35目标可靠指标 ob
22、jective reliability index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2.1.36 可靠度系数 reliability coefficient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单一综合系数。2.2 符 号2.2.1作用及作用效应符号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n i 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Ne 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P 标准轴载Pi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p 标准轴载的轮胎接地压强qr降雨强度ls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弯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8-m沥青层或半刚性材料基层底面计算的拉应力m沥青层剪应力的最大值行车荷载疲劳应力pr温度梯
23、度疲劳应力tr ps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 tm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t2.2.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符号 路面结构轴载作用等效系数汽车轮轴系数it 设计年限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cr路面渗水系数, 可靠度系数;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r抗剪强度结构系数F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L 理论弯沉系数 理论层底拉应力系数mkf设计基准期内的荷载疲劳应力系数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9-kt考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c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Tg最大温度梯度2.2.3几何参数符号 标准轴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的半径 结构层厚
24、度hif钢纤维的体积率钢纤维的长度fl钢纤维的直径fd2.2.4 材料性能和路面抗力符号ld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值 沥青面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RSm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vb沥青体积含量va空隙率R 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s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类材料或二灰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材料以及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R 沥青混凝土的容许抗剪强度s沥青混凝土 60 的极限抗剪强度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术语和符号- 10-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rf水泥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的均值rmf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rfE0 土基回弹模量Ei 结构层材料回弹模量Ec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Et基层顶面当量
25、回弹模量Es钢筋弹性模量;r 水泥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2.3 代号AC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K 抗滑面层级配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SAC 多碎石密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 排水表面层开级配沥青混合料LSM 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混合料AM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本规定- 11-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道路路面的基本结构层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主要层次。面层可分为上面层(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底基层等。各结构层主要功能及要求如下:1 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及环境的作用,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路用性能及表面特性。2 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
26、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3 垫层的主要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3.1.2 路面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 根据具体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综合设计;2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并应充分利用循环再生材料;3 路面结构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本规定- 12-4 根据城市交通特点,对交叉口、公交停
27、靠站等特殊路段路面进行特殊设计;5 路面结构设计应具有运行安全舒适并与环境、生态、社会协调的综合效益。3.1.3 城市道路路面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和砌块路面四大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路面包括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等。沥青混合料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不具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次干路或支路;沥青表面处治可用于次干路、支路的路面。2 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3 复合式路面适用于特重交通等级和特殊荷载的道路及旧混凝土路面改建。4 砌块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的
28、特殊路段及人行道铺装。3.2 控制要素3.2.1 设计年限应符合表 3.2.1 规定。表 3.2.1 路面设计年限标准表路面类型道路等级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 路面砌块路面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本规定- 13-快速路 15 年 - -主干路 15 年 30 年 30 年次干路 10 年 20 年 20 年支 路 8 年,10 年 20 年 20 年3.2.2 规定以外侧车道作为设计车道,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规定如下: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为标准轴载, 以 BZZ-100 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 3.2.2-1 确定。表 3.2.2-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标 准 轴 载 BZZ
29、-100标准轴载 P(KN) 100轮胎接地压强 p(MPa) 0.70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 d(cm) 21.30两轮中心距(cm) 1.5d2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重的各种车辆换算成 BZZ-100 标准轴重的当量轴次。各种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公式(3.2.1-1)换算成标准轴载 P 的当量作用次数 N。(32.1-1)1()KiPNn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路面结构轴载作用等效系数,n i 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次/日);P 标准轴载( KN);Pi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汽车轮轴系数;i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本规定- 14-3 新建或改建道路的路
30、面设计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考虑各种车型的交通组成(或比例),将不同车型的轴重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求得交工后第一年设计车道的日平均当量轴次(N 1)。4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 r ) 预测交通量增长率,分析论证确定设计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5 设计交通量是根据设计年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N 1)、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设计车道系数及该道路交通特点,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按公式(3.2.2-2)计算:(3.2.2-2)1(1)365teNN式中:Ne 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t 设计年限(年);N1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
31、次(次/日);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6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宜依据道路交通组成、交通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确定,也可按照表 3.2.2-2 选定。表 3.2.2-2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车 道 特 征 车道系数单向单车道 1.0单向两车道 0.650.95单向三车道 0.500.80单向四车道 0.400.70当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车比例有明显差异时可区别对待,按上下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厚度设计。7 路面交通强度等级可根据累计标准轴次 (万次/车道) 或日平均汽eN车交通量(辆 /日) ,按表 3.2.2-3 的规定划分为五个等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本规定-
32、15-表 3.2.2-3 路面交通强度等级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 交通等级 道路等级BZZ-100KN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 /车道)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客车(日/辆)BZZ-100KN 累计标准轴次 Ne(万次/车道)A 特轻 非机动 车道 - - -B 轻 支路 100400 3001000 3C 中 支路次干路 4001200 10004000 3100D 重 次干路主干路 12002500 400010000 1002000E 特重 主干路快速路 2500 10000 20003.2.3 路面设计环境作用规定如下:1 沥青路面面层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应按照附录 A 确定。2 沥青路面面
33、层的最高(低)温度标准值可按表 3.2.3-1 确定。表 3.2.3-1 温度标准值3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 Tg ,可按照道路所在地的公路自然区划按表 3.2.3-2 选用。表 3.2.3-2 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 Tg公路自然区划 、 、 最大温度梯度(/m) 8883 9095 8692 9398注:海拔高时,取高值;湿度大时,取低值。区划层位冬寒区 冬冷区 冬温区 夏凉区 夏热区 炎热区面层 - - - 50 60 70最高温度() 下面层 - - - 40 50 60上面层 -30 -20 -5 - - -最低温度() 下面层 -20 -10 -5 - - -城镇道路路面
34、设计规范 基本规定- 16-4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的总厚度不应小于表 3.2.3-3 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表 3.2.3-3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m)当地最大冰冻深度(m )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土质 0.501.00 1.011.50 1.502.00 2.00低、中、高液限粘土 0.300.50 0.400.60 0.500.70 0.600.95中湿路基 粉土,粉质低、中液限粘土 0.400.60 0.500.70 0.600.85 0.701.10低、中、高液限粘土 0.400.60 0.500.70 0.600.90 0.751.20潮湿路基 粉土,粉质低、中液限粘土 0.450.70
35、 0.550.80 0.701.00 0.801.30注:冻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冻深大或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较差的材料,应采用高值;冻深小于 0.50m 的地区,一般不考虑结构层防冻厚度。5 路面渗水量采用重现期 1 年, 1 小时降雨强度,按式 3.2.3-1 确定。q=qrcr (3.2.3-1)q 路面渗水量;qr 降雨强度;cr路面渗水系数,沥青路面一般为 0.330.50;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为0.500.706 当地下水位或路侧河道水位高于路面排水层时,渗流量率按式3.2.3-2 确定。qq=0.5k(H-H 0)
36、2/ Li (3.2.3-2)k渗透率;H水位;H0排水层底标高;Li 渗流影响距离,一般为 3.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本规定- 17-3.2.4 各级道路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标准目标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度,应符合表 3.2.4-1 的规定。表 3.2.4-1 可靠度设计标准道路等级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目标可靠度 95 90 85 80目标可靠指标 1.64 1.28 1.04 0.84变异水平等级 低 低-中 中 中-高3.2.5 道路路面使用性能标准规定如下:1 路面的抗滑性能,以横向力系数 SFC60 和构造深度 TC 为主要指标。快速路、主干路
37、在交工验收前或开放一年之内(除冬季外) 测试的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3.2.5-1 的技术要求。次干路和支路可参照执行。表 3.2.5-1 抗 滑 技 术 指 标交 工 验 收 值年平均降雨量(mm) 横向力系数 SFC60 摆值 0 构造深度 TC(mm)1000 54 45 0.555001000 50 45 0.50250500 45 45 0.45注:应采用测定速度为 601km/h 时的横向力系数(SFC 60)作为控制指标;没有横向力系数测定设备时,可用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或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量。用 DFT 测量时以速度为 60km/h 时的摩擦系数为标准测试值。路面
38、宏观构造深度可用铺砂法或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2 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内的车辙应小于 15mm,城市次干道、支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内的车辙应小于 20mm。3 新建道路的平整度应符合表 3.2.5-2 的要求。表 3.2.5-2 平 整 度 技 术 指 标交 工 验 收 值道路等级 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m/km)平整度标准差(mm)3m 直尺最大间隙(mm)快速路 2.0 1.2 3主干路 2.0 1.2 3次干路、支路 4.2 2.5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层与垫层- 18-4 基层与垫层4.1 路基4.1.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
39、和耐久性。4.1.2 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应满足如下要求:1 路床顶面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不小于30MPa;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小于 20MPa。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2 对于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于次干路和支路,土基应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未达到上述要求时,应选用粗粒土或固化稳定土做路床填料;对于过湿土路基,还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4.1.3 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床顶面的不平整情况而定,一般为100150mm。4.2 垫层4.2.1 垫层主要用于地下水位高
40、、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4.2.2 在下述情况下,应在底基层下设置垫层: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层与垫层- 19-1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2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时;3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4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应设置粒料垫层,垫层厚度为 1525cm。4.2.3 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垫层厚度一般宜大于 150mm,垫层宽度应铺筑到路基边缘或与边沟下的渗沟相连接。4.2.4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 0.075mm 的
41、颗粒含量应小于 5%。4.3 基层4.3.1 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可分为 3 类:半刚性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刚性材料(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等)与柔性材料(沥青稳定类、无结合料粒料类)。4.3.2 基层类型宜依照交通等级按表 4.3.2 选用。表 4.3.2 适宜各交通等级的基层类型交通等级 基层类型特重交通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基层重交通 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等或轻交通 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4.3.3 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层与垫层- 20-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主要类型有:水泥稳定粒料
42、类(级配碎石、砂、砂砾、土及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类(级配碎石、砂、砂砾、土及工业废渣)、水泥土、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等。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类材料可用于重交通和各级道路的基层、底基层;其它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和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道路的底基层以及次干路以下的基层。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类材料宜用于重交通、快速路和主干路道路的底基层。 3 半刚性基层材料应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抗疲劳开裂性能与抗冲刷能力。4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按照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5 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
43、实度和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满足表4.3.3-1 的规定。混合料试件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法。表 4.3.3-1 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特重交通 重、中交通 轻交通层位 稳定类型 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 MPa)集料 98 3.54.5 98 34 97基层细粒土 96 2.53.5集料 97 97 96底基层细料土 96 2.5 96 2.0 95 1.56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和 7d 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 4.3.3-2 的要求。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基层与垫层- 21-表 4.3.3-2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特重、重、中交通 轻交通层位 类别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基层 集料 98 1.53.5 97 1.21.5底基层 集料 97 1.0 96 0.67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和 7d 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 4.3.3-3 的要求。表 4.3.3-3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