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吆 喝,萧 乾,本文是什么文体?,散文 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 的商贩的吆喝声。 “吆喝”怎样读? yo he,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0日) 原名萧秉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2、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3、初步体会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之情。,招徕 囿于 隔阂 馄饨 饽饽 钹 秫秸秆 荸荠,li yu h hn tun b b sh ji gn b q,读准字音,整体感知,1、读完本文后,你对北
2、京的吆喝有 了哪些了解?哪种吆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 深刻?说说你的感受。,2、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 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 2.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 春、夏、秋、冬。,秩序井然,整体感知,器乐,声乐,吆喝,从早到晚(5-9),早上(5-7),晚上(8-9),一年四季(10),春天,到夏天,秋天,到冬天,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音韵节奏,(引入),(介绍),(评价),时间顺序,整体感知,在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介绍时,如何才能做到有条有理,秩序井然?,1.将事物分类(或分为若干方面) 2
3、.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 3.对材料加工剪裁 4.使用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和上下连接的过渡句,拓展延伸,现在吆喝声基本都被铺天盖 地的广告所取代,在广告如此泛 滥的今天, 你更喜欢吆喝还是广 告?为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有条不紊地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民风民俗。3体会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之情,学做生活的有心人。,自主学习,1、文章第1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你认为这样开头好吗?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个世纪20年代旧北京城的“胡同音响”。,这样写一方面为写吆喝作铺垫,另一方面把吆喝声放在富有艺术气息的背景之中,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情
4、趣,引人遐思。,淡淡的惆怅与遗憾。,自主学习,2、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试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例如:“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来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 “吆喝”。,合作探究,精读第11-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11段介绍吆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有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2、画出第12段中写“我”的感受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烘托出吆喝声的忽高忽低、声 调变化之大。,中心归纳,本文以平易而幽默的
5、语言,介绍 了旧北京街头小商小贩的各种叫卖吆 喝声,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流 露出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 作者对这种民俗文化的喜爱眷恋之情。,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1.运用轻声 2.有儿化音 3.方言词语,吆喝 词儿、皮儿、馅儿 饽饽、蛤蟆骨朵儿,归纳复习,日月穿梭,北京城的旧面貌渐渐变得斑驳,胡同在不断的被拆,京腔京韵中日益掺杂了各样的口音。变化中的北京,发展了,现代了,京味文化的影子却也渐渐的淡了,但作为这个城市曾经拥有的文化财富,有些东西是需要留存下来的,除了看得见的建筑,代代相传的习俗,还有一些令人回味的声音。这篇文章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启示?,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