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大素养 品德素养提升: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传统美德、培养文明行为、传承深圳精神 身心素养提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育健全人格 学习素养提升: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创新素养提升: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国际素养提升:理解多元文化、扩大国际交往、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审美素养提升:提升审美品位、丰富美育形式、营造艺术氛围 信息素养提升:推广 IT 课堂运用、推进网络学习、践行网络文明 生活素养提升:学会安全生活、学会自主生活、学会低碳生活2、八大素养的意义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我市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是新时
2、期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对解决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问题,提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创新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具有重要意义。3、牛鱼图的启示有这样一则关于“牛鱼”的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小的池塘里,生活着鱼和青蛙,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鱼和青蛙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不能离开水而生活,青蛙只好独自走了。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青蛙打听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它在外面看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其中有一种动物叫奶牛。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
3、着四条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屁股后面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根据青蛙的描述,鱼兴奋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奶牛是个什么样子的了。”鱼把奶牛的模样画出来给青蛙看,青蛙看后哭笑不得,说:“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怎么还会画成了这样一只长着四条腿、两只角、身上布满花纹的牛鱼呢?”4 月 27 日28 日,在市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会上,教科研优秀成果小学数学准备课程的开发者、市站前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俞正强,向与会的来自台州、金华各县(市、区)近 500 名小学数学教师讲述了这个童话故事。俞正强说,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不正是那只青蛙,学生不正是那条鱼吗?我们自己不也是经常抱怨: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怎么还
4、是不会呢?俞正强现身说法,又以四年级的一次数学课经历为例。他本意是运用迁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不料,学生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外。师生之间对话如下:“你每天吃两个大饼,5 天吃几个大饼?”“老师,我早上不吃大饼的。”“那你吃什么?”“我经常吃粽子。”“好,那你每天吃两个粽子,5 天吃几个粽子?”“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两个粽子。”“那你能吃几个粽子?”“吃半个就可以了。”“好,那你每天吃半个粽子,5 天吃几个粽子?”“两个半。”“怎么算出来的?”(小数乘法这名四年级学生还没学)“两天一个,5 天两个半。”这一经历对俞正强触动很深。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
5、与学”的过程,要想顺利地完成学习,必须学者有其能,教者更要有其法。学生学习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方法、数学思想等隐性知识,这已是老师的共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老师去关注学生个体在经验获得上的差别。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纯粹知识之间的关系,还是一个不太为人所重视的教育研究领域。而且,学生个体获得经验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应该把力气花到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准备性材料上去,这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研究领域。俞正强于是开始了数学教学准备课程教研课题的研究与开发。“牛鱼”的故事给了老师很多的思考。在这次市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会现场的短信互动中,一名青年老师这样说:准备课既是课型,又是课程,关注学生的
6、经验,关注学生的起点,是每个老师要做的头等大事!诚如是,则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牛鱼故事” 。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启示:教学的一切行为要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指导并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在教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童话: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 ”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
7、大的乳房” 。鱼惊叫道:“哇,好怪哟!” ,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在这个故事里,青蛙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而鱼扮演的是学生角色。鱼将从青蛙那里听来的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的。要想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自主探究,以实现个人的“意义建构” 。 王竹立说:这个故事还
8、可以做进一步解读:如果青蛙懂得一边讲授一边用粉笔把牛的形象画下来,或者拿一个照相机,或者录像机,把牛的外形和生活记录下来,放给鱼看,那鱼还会出现理解错误吗?但即使青蛙把牛的形象完全呈现出来,鱼就能真正理解牛的全部吗?比如,牛的气味、牛皮肤的质感与弹性、牛的习性,等等等等,这些都能通过讲授告诉学生吗?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自尝一尝。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亲身实践这一关还是不可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像这只好心的青蛙一样,总是不辞劳苦的讲,却不知道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思考。让我们吸取教训做一个真正的“懒”老师吧!关于鱼、牛、青蛙引发的教育思考很久很久以前,
9、井里生活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他们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在这个坐井观天的小地方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它们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鱼是离不开水的,所以青蛙独自跳到井外。青蛙在岸上看到许多新奇的事物,最令它记忆犹新的是大奶牛。回到井里后,青蛙向鱼描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对牛更是浓墨重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话毕,在鱼的心中便形成了牛的画像。即一条带有两只脚、四条腿的身上带有花纹和拖着一条大尾巴的鱼,我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鱼牛”。通过这一图片,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此牛非彼牛”。鱼对牛在脑海中的构建,是通过自身的理解
10、加创造的,然而这种理解可不可以理解为不正确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把鱼看成是孩子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那么这个故事不正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吗,它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1、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的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我对幼儿逐渐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首先,幼儿是一个完整的、各种能力都在发展的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在不断成熟和发展。其次,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各自的需要、各自的好恶,有各自的情感世界和情感倾向。再者,幼儿是其生活、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有根据自己的需求
11、、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权力和能力。最后,幼儿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动的反应。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才明白对于幼儿来说,他虽然是一个学习的接受者,但他对外来知识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他是有选择地接受外来刺激的,选择那些他感兴趣的事物,另一方面他对外界事物的接受是依赖于他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当我们明确这点时,我们就不会一味地将孩子作为一个容器,简单地将知识倾注进去,我们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指向,尊重孩子的意愿。正如鱼一样,它不是简单地接受青蛙所灌输给它的概念,它在建构牛的概念时,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虽然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但至少是鱼认知层面上的牛。2、孩子
12、只有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认识真实的事物。我们现在经常提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习,但很少有人关注到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活性,许多情境是为了创设而创设,失却了创设情境本身的意义所在,这样的创设往往是为了达成教师的目标而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英语教学活动,为了达成教师想让孩子记住单词的目的,教师将单词中的字母形象化,并匹配一定的事物,然后根据字母的排列顺序对这些事物进行故事情境的创编,于是就有了“小树拼命在跑啊跑啊”“大鲨鱼坐车上神气地说”这种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境下学习的孩子,他对事物的认识还是科学的、正确的、真实的吗?正如故事中的鱼一样,孩子出现这种错误
13、的认识是合理的,因为教师给他创设的情境并不是真实和科学的,所以教师是关键。有些老师也许会说,我们不可能给每个教学内容都创设真实的情境。确实,有些内容是无法创设真实情景的,但如果我们关注到孩子只有到真实情境中才能认识真实的事物,那么我们至少可以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就考虑到是否来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孩子对其是否有真实的经验积累或情感体验。3、教师的教并不等同于学生的认识。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知,青蛙讲的和鱼所理解的牛并不是一回事。其实这种状况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在前面讲得眉飞色舞,孩子在下面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然。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师没有站对自己的位置。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长带着
14、孩子来到商场玩,商场里非常热闹,可没一会孩子就哭闹着要离开,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当这位家长蹲下来抱孩子时,他才发现,原来在他眼里看到的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孩子根本就看不到,孩子看到的只是无数双腿向他走来,他感到害怕。我们要清楚孩子想什么,就要努力站到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要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完全替代孩子,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孩子。因此我们更要清楚,我们的教并不等于孩子的学,并不是我们教了孩子就必须理解,必须学会。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孰不知孩子正是在这种试误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的。鱼和牛的故事非常简明但富含哲理,就如孩子的
15、认知过程,看似简单却错综复杂。做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真正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合格的教师。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原有经验的起点包括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和奥苏贝尔曾说的一句话一致的:“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第三个问题:教学需要什么?从“鱼牛”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教学需要学生把自己的想
16、法说出来学生要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意义建构教学也需要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这份耐心,不给学生机会,个别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建构冷嘲热讽,消极的评价使学生闭口不言)(点点)很多时候老师是希望学生提问的,就是学生提不到点子上所以教师等待的前提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去提问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怎么指导学生建构,学生似懂非懂,教师糊里糊涂,质量能提高吗?!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教师的作用何在?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所以必须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
17、用,主要体现在有价值的引导方面。怎样避免错误的建构?避免错误的建构,应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场,获得直接经验正像池塘中的小鱼一样,跳出水面,有直接的感受,效果远远超过青蛙的仔细描述加强教学直观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就是这个道理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至少有四个作用:有效的情境教学至少有四个作用:(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引出学习问题,(3)引出问题解决的思路,(4)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其中一个很好的手段就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情境决不是课堂的装饰品,决不是图个热闹,也不是图个有声有色,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数学问题的素材,达到促进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知识的目的;情境是一个实
18、际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往往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情境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引发起到了促进作用;情境需要学生自己提炼数学信息,情境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情境的设计,一要恰到好处,在关键处创设,二要精心设计,能够达到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多雕的效果“鱼牛”的故事讲完了,可对我的启示却一直延续着。是呀,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这个过程,你所获得的认知就有可能是不真实和不全面的。这是构建主义的观点,强调过程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体验,这也正是新课改所体现的思想。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
19、形成过程。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而致用。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是一种实践,学习是一种研究,学习是一种参与,学习是一种反思。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是“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由此,可以想到有关教育方面的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学习是怎样实现的?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第二个问题:小鱼
20、对“奶牛”的形象是怎样建构的?是根据小鱼自己的经验建构的。小鱼生活在池塘里,没有其它动物的形象,没有看见奶牛,它的经验就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所以,当它听了青蛙对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两只脚,四条腿,吃草,身上有花纹”以后,就在小鱼身体基础上,建构了“鱼牛”的形象。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借用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
21、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它对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第三个问题:教学需要什么?从“鱼牛”的故事可以看出: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如果小鱼不说出来,不画出来,青蛙知道小鱼的“鱼牛”吗?肯定不会。建构主义有“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大家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意义建
22、构。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需要学生把自己问题抛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这份耐心,不给学生机会,或者对学生的错误建构冷嘲热讽,消极的评价使学生闭口不言,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似懂非懂,教师糊里糊涂,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第四个问题:教师的作用何在?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是不成熟的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而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价值的引导方面。学生接不接受,能接受多少,都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很大
23、关系,只有那些为学生所深刻感悟领会的东西才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教师更多的不应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努力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建构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有他们自己建构的东西才能真正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知识是无法传递的。第五个问题:怎样避免错误的建构?避免错误的建构,应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场,获得直接经验。打开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像青蛙一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正像池塘中的小鱼一样,跳出水面,有直接的感受,效果远远超过青蛙的仔细描述。这就是加强教学直观性的意义和价值。4、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 2015 年“教师队伍建设
24、年”实施方案的通知2015 年为我市基础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年”。为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激发教师活力,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经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导向,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总目标,以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强化师德、激发活力为核心指向,加强顶层设计,开展系列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打造“深圳教育流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主
25、要目标2015 年,以“教师队伍建设年”为主题,坚持教师管理与专业服务相结合、解决问题与工作创新相结合、顶层设计与督导落实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形成常态相结合,从建立新标准、新体系、新机制、新平台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一)建立深圳教师新标准,树立特区教师新形象把握时代精神、城市文明和特区教育的文化特质,建立和明确深圳教师的新标准,树立教师真心理解、切实关心、高度尊重、充分信任、真正欣赏和全面依靠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仁爱、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以及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从业能力,使深圳教师在师德师风、课程改革、特色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在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发
26、挥“领跑者”的作用。(二)建立教师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个体的教师发展理念,系统设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分门类、分层次、分学科的教师教育体系、课程开发体系、培训者培养体系和基地建设体系。建立“每周教师继续教育日+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周+教师选课学习+其它学术性活动”的教师培训新模式,构建“5+10+110”的市、区、校三级教师专业发展基地网络,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保证教师每人每年高质量完成继续教育 72 学时以上。引导教师岗位成才、自主发展。(三)建立名师培养新机制,释放深圳名师新活力按照“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梯级培养思路,指导
27、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有效统筹各类名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名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建立“一名师一工作室”,“一工作室即一培训中心”的新机制。聘请国内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实行名师“导师制”培养和各类教师梯级培养。同时,搭建平台,促进深圳名师走向全国,打造教师的“深圳流派”。(四)建立信息管理新平台,形成教师管理新常态强化教师信息管理意识,建立教师信息管理与综合服务大平台。平台设置教师信息管理、继续教育、师德师风、名师培养、教师 e 空间、管理与评价等几大版块,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一号通”、深圳教师“人人e 空间”和各级各类教师信息自定义生成,以“大数据”管理形成教师管理新常态。三、重点
28、工作(一)校长领导力提升行动目标:加强校长领导力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校长办学理念,全面推动学校优质发展。措施:围绕依法治教、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卓越绩效管理、教育综合改革、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等,从 2015 年暑期开始,连续三年对全市中小学正职校长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分段分别开展为期 3-5 天的“领导力提升”培训,包括价值领导、课程领导、道德领导及行政领导等,探索对话式培训,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继续推进“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好任职资格培训、5 年一轮的提高培训及高级研修(包括优秀中层干部、后备校长、优秀副校长、骨干校长及名校长等系列高级研修)。规范和完善
29、校长培训选派机制、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此项工作由师资处牵头,组织人事处、教科院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培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参与,2015 年 4 月启动。)(二)师德师风督查行动目标:通过专项督查,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作风,坚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发展为要的“专业发展理念”,树立师德新风,服务学生发展。措施: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师德底线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标准”学习,开展“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专题实践活动,制定配套的师德量化考
30、核评价体系,加强师德教育与典型宣传。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师德档案管理规定,对各区、各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实行市里指导,市区联动,区际交叉督查,学校落实。在有条件的区、校试点实施师德档案公示制度,激发教师师德提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现高尚师德、阳光建设。(此项工作由师资处牵头,工委办、督导室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教科培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参与,2015 年 4月启动,11 月完成。)(三)“年度教师”评选行动目标:各中小学推荐“年度教师”候选人 1 名,各区评选区“年度教师”1 名,直属学校系统评选市直学校“年度教师”1名,全市评选产生深圳市“年度教师”1 名和
31、深圳市“年度教师”提名奖若干名,实现校有标杆、区有标杆、市有标杆,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厘清深圳好教师的标准,树立特区教师的新形象。措施:2015 年,拟与相关媒体合作,开展深圳“年度教师”评选,纳入教师节表彰。聚焦一线教师,突出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及教育教学成果、家长口碑、社会与行业影响力。探索政府推动、企业支持、媒体参与、社会推选的运作方式,通过自主申报、组织推荐、演讲答辩、成果展示和群众评选产生。通过“年度教师”巡回演讲、著书立说、媒体宣传等形式,发挥“年度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此项工作由师资处牵头,政策法规处、发展规划处、教科院、基金会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培中
32、心、教师进修学校参与,2015 年 6 月启动,7 月完成。)(四)深圳教育名家推介行动 目标:总结、提炼与交流、分享深圳教育名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智慧,举办 3-5 期深圳名校(园)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和 3-5 期深圳名教师教学思想研讨会,推介深圳教育名家,打造“深圳教育流派”。措施:以“深圳教育论坛”为平台,与高校或其他学术机构合作,在我市基础教育系统选出 3-5 名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想成体系、育人模式有特色、办学成果显著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园)长和 3-5 名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成绩突出并在国内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名知名度的名教师,分别开展办学思想
33、研讨和教学思想研讨。做好总结与提炼,推动交流与分享。(此项工作由教科院牵头,政策法规处、发展规划处、师资处、基金会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培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参与,2015 年 4 月启动,12 月完成。)(五)名师引领与辐射行动目标:2015 年,一方面以各类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教科研专家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开展名师送培到区、到校活动,培训教师10000 人以上,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措施:开展第二批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和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建设。开展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建成 10-12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启动学前教育“苗圃工程”,开展首批
34、学前教育名师培养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建成 10 个市级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要发挥“六大作用”:制定一个三年计划,带出一批骨干教师,完成一项课题研究,承担一些教学培训,建设一批学科资源,推动一个学科发展。其他各类工作室也将根据岗位特点明确职责要求,切实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同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为各类名师提供荣誉称号、工作平台、专家指导、经费支持、学习机会和发展通道等六方面支持。(此项工作由师资处牵头,组织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德体卫艺处、学前处、财务办、教科院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培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参与,2015 年 4 月启动。)(六)顶岗置换研修行动目标:通过名师指导实习,
35、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探索中小学校与师范院校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师范生顶岗,置换名师外出参加研训,接受再培养。同时,为中小学校选聘教师提供充分的考察过程。措施:2015 年秋季,联系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选派 800-1000 名大四学生或在读硕士、博士,分配到我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为期三个月。大四学生和在读硕士由名教师、特级教师指导,在读博士由名校长指导,担任实习校长助理。实习生在名师的指导下跟岗学习一个半月之后,再顶岗实习一个半月,以置换名师外出参加研训。在读博士由名校长培养三个月之后,可择优储备作为学校中层干部人选。另外,为加强名师再培养工作,今年还将邀请全国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建立名教师名校长专家指导团队,1 名学科教学专家负责指导 7-9位名教师,1 名学校管理专家负责指导 3-5位名校长。(此项工作由师资处牵头,组织人事处、教科院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培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参与,2015 年 9 月启动,11 月完成。)(七)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行动目标:实现省、市、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对接,加强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基地标准化建设,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活力与热情,提高教师教育质量。2015 年,建设市、区、校三级继续教育总课程 1000 门以上,精品课程 100 门以上,培训者团队 300 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