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近数学数学补充读本的编写常州市怀德苑小学 于亚燕一、编写背景1、学生的需求说到阅读,一般人都认为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情,数学只要会解题就可以了。这种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已成为眼下一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误区。即使在认为数学阅读也很重要的学生中,还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数学阅读也就指阅读数学课本。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主体的,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对图书馆、书店的调查了解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科方面的参考资料、刊物、书籍等多为各类考题、考纲、练习册、试卷集、奥赛题等,而关于数学家、数学故事、数学史、趣味数学、数学文化、数学科普读物等方面的阅读资料非常
2、缺乏。学生除了读题、读数学课本,可选择的数学阅读内容实在少之又少。学生迫切需要数学课本以外的,有阅读价值的数学补充读本。2、教师的需求教师重视数学阅读,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技巧的指导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教师对数学阅读不够重视,同时也缺乏数学阅读方面的理论与指导。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主观上,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认识“数学阅读” ,认为数学阅读对提高学生成绩没有用而不想重视数学阅读;客观上,教师受时间、精力的限制,在数学阅读内容缺乏的情况下,不可能独立开发补充大量的数学阅读内容。尤其是我校的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文化场的校本实践与研究”中,迫
3、切需要一本可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的数学补充读本。3、学校的需求在“构建小学数学文化场的校本实践与研究”中,我校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数学特色,多年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广价值。数学补充读本的编写是我们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全面呈现实践结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它的出版使用也可以为我们后继的实践与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继续前行。鉴于这样的需求,我们数学教研组从今年暑假开始,着手编写亲近数学小学数学补充读本。二、编写内容我们进行“构建小学数学文化场的校本实践与研究” ,就是希望让学生、教师、学校都能浸润在“数学文化”的环境中,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让数
4、学这门课程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重要元素。何谓“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一种由数学学习这个因素联系起来的特殊群体(数学共同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小学要渗透的数学文化主要表现在:培养理性精神、感受数学之美、锻炼思维能力、增强应用价值、赋予历史背景。但长期以来数学的文化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数学被狭义地理解为一种知识体系,应付考试、获得高分的功利性价值取向明显。因此,我们在编写这本数学补充读本的时候,着力于弘扬数学文化,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数学的文化价值,从而实现“亲近数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具体分:1、你知道吗:挖掘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更新数据;2、教你思考:解
5、析书上的难题、思考题,补充相关的思维拓展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3、数学故事: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童话、趣事;4、数学日记:学校几年来的优秀学生数学日记;5、综合练习:配合教材总复习的三套综合练习卷。另外穿插“智力趣题” 、 “送你一句话” 、 “数学幽默”等小栏目。 (附:四年级上册目录)一、除 法 28. 倒过来推想 八 、 解决问题的策略 89. 近似数1. 怎样提高试商速度 29. 鞋店老板的损失 62. 列表解决问题” 91. “量天尺” - 光年2. 借助估算,判断对错 30. 不气馁,不放弃 64. 简单推理 92. 人口普查3. 信号灯的转换次数 四、平行和相交 九
6、、统计与可能性 93. “更更大”的数5. 抓住不变,错中求解 32. 画平行线 66. 服装的尺码 十一、用计算器计算6. 什锦糖和“夫妻肺片” 33. 同位角和对顶角 67. 穿什么型号的衣服 94. 神奇的“142857”8. 虫蚀算 34. 古老的数学工具 - 矩 68. 空气与噪音污染 97. 神奇的“缺 8 数”二、角 五、找规律 69.2010 世博会申办城市99. M+、M-的功能11. 激光与射线 35. 间隔问题(一) 71. 中国六大高楼 100. 小发票大学问12.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7. 间隔问题(二) 73. 谁是第一? 101. 年历卡上的方框13. 科学之路无
7、捷径 41. 设计植树方案 75. 我国的河流 103. 计算工具发展(1)15. 不同的“度” 43. 怀德桥有多长 76. 游戏规则公平吗? 105. 计算工具发展(2)16. 疯狂火龙钻 六、观察物体 77. 扑克牌中的“巧合” 107. 大胆地猜测17. 巧数线段 44. 巧数图形 十、认 数 109. 综合练习(一)19. 谁的风筝飞得高 46. 观察物体 78. 十万有多大 113. 综合练习(二)20. 用三角尺画角 七、运算律 79. 100 万有多大 117. 综合练习(三)21. 神奇的“人”字形 49. 加、减法的巧算 81. 1 滴水 121.部分习题参考答案22. 2
8、5坡度 52. 配对求和 82. 三位一级、四位一级23. 不同的楼梯 55. 找规律计算 83. 按要求摆数三、混合运算 57. 生活中的交换律 85. “进制”家族大看台24. 阅兵方队里的混合运算 59. 乘、除法的巧算 87. 太阳系八大行星26. 算筹和筹算 61. 巧算人数 88. 纳米技术从这张四年级上册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本补充读本在内容上具有这些特点:1、源于教材:我们的编写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托,顺序上与教材内容安排保持一致,内容上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如: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介绍提高试商速度的方法以及“借助估算,判断对错”的验算方法;认识角之后,教材在“你知道吗 ”
9、中介绍丹顶鹤飞行队伍保持 110 度夹角,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神奇的人字形” ; 学习“平行和相交”的习题中出现了“同位角”和“对顶角” ,我们就来研究平行线之间的同位角和对顶角有什么关系; 认识了一亿以内的数,我们来看看十万有多大、100 万有多大 )2、高于教材:数学补充读本的内容虽然与教材紧密联系,但绝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如:学习了书上介绍的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画法;教材上学习了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如何利用基准数进行简便计算;教材在认数时使用的是四位分级法,可是生活中经常三位分一级,三位一节还是四位一级?
10、我们来探究其中的奥秘)3、可读性强:作为一本数学补充读本,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内容上尤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努力做到融数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强,是我们这本补充读本最大的特点。在这里,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计算,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问题。(如:书上学习了什锦糖单价的计算方法,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什锦糖其他配置方法的单价计算,同时明白,著名的“夫妻肺片”的单价计算也是一样的道理;书上的思考题,由于不考,许多老师不教,学生不做。我们的读本对思考题给予“思路点睛” ,帮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配上“想想练练” 。比如“信号灯的转换次数” ,我们通过画图解析的方法让学生即
11、使独立阅读也能一目了然,弄清算理后在做做类似的练习。后面还介绍了信号灯转换时间设置中的学问,如此安排,让学生感受到枯燥的思考题也可以如此轻松理解有趣阅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生在认数的同时,通过阅读了解人口普查,认识人口普查的价值;书上在用计算器计算的习题中出现了发票,为什么发票中的总金额要用大些数字?我们就来读读朱元璋时代的“郭恒案” ;学习混合运算,我们不是简单安排一些习题进行机械练习,而是一起走近国庆阅兵方队,看看阅兵方队中的混合运算。 )三、编写方式1、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全校 17 位数学教师全员参与,按年级分成 6 个编写小组,每个编写小组一位负责人。在编写前,
12、各编写组集体研读教材;编写中由级部负责人统筹安排,分工编写。但分工不分家,相互间注重交流反思,有合适的内容,即使不是自己负责年级的内容,也可以推荐给相关年级。编写补充读本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2、统筹安排,具体落实:现在,我们的上册正进入最后修改阶段,预计明年 3 月出版。下册的编写已经由顾问室统筹安排好编写日程,级部负责人根据编写日程具体落实编写进度,每周定期将完成的初稿上传我们的课题网。3、实践检验,反思修改:我们的上册现在虽然没有正式出版,但相关年级的执教老师人手一份,在平时的教学中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这本补充读本。比如刚才吴老师呈现的一堂研究课中,狄青抛钱币的故事、体彩的中奖率等,都来源于我们的补充读本中。我们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从而为下册的编写提供更成熟的经验基础,同时也为后期的再版修改做好铺垫。如今,我们对这套数学补充读本充满期待。等它正式出版以后,我们又将就如何使用这套补充读本进行继续深入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