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宾道军2012-02-071.石榴郭沫若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 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 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向往之情。难点 体会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言之志。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作必要的
2、补充。“石榴文化”参考资料:石榴,别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印度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有栽培,喜欢亮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栽培石榴也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西汉 著名外交家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的。山 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世榴园 ”之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 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 观赏。关于石榴的古诗句:何年安石国
3、,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远,因依汉使槎。元稹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 白居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友离为忆君。不 仅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二)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 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 年 10 月 31 日,当时 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 偷生。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 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三)教师范读课 文
4、(配舒缓欢乐的轻音乐)要求学生:1.听准字音。( 可通过课件展示字词读音,在范 读后 领读)争妍() 斗艳 奇崛() 枯瘠() 犀() 利琢( ) 安普剌() 金罍()盎( )然3皓( )齿 丰腴( )2 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 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 课文的情感脉络。如: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2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 1 段)。(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
5、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齐读第 1 段。(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 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 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 “爱石榴”的情感。仅仅 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 26 段)。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1)枝叶美(第 2 段)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杨柳的叶。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2)花朵美(第 3
6、5 段)“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 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 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 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 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的,它不向 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 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 “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 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 变的过程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 奇迹 ”。的确,小小
7、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 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 蜕变。当它 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标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 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 们不难发现 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 现 作者的情怀。4 自由朗读第 24 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5 男生朗读第 2 段,要求
8、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 34 段,要求读出石榴花 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五)结束语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 实,今天这堂课 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4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六)布置作业1 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3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9、。第 2 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1 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 26 段)。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呢?单瓣花从“红玛 瑙的花瓶儿 ”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 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黄,形体 变为胖胖的 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 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
10、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金罍了,它子 孙满 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 吗?” 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 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 “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 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 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2 齐读第 6 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 赏之情。
11、3 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第 79 段)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 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的,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 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 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 活力、 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
12、夏季的心脏” 石榴的喜 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最后写昆明石榴的“ 特别”,特 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回味无穷。(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五)选择自己喜 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洪亮清楚,感情充沛(六)总结全篇提示:1 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使用。52 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3 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4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七)比较阅读 欣赏材料 1辞海“石榴 ”条的说明性 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
13、叶 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课文语 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材料 2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 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便浓重得不可开交了。村头、堤上、道旁,远远望去,一团团紫红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 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 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 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
14、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 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 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 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了嗖嗖的凉意 提示:1 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2 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八)语言积累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 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 200300 之间。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可当堂点 评,也可在作文课点评。点评要点:1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状物抒情。2 物象的外形与内在精神的契合。布置作业有计划地阅读托物言志的散文,并拓
15、展延伸到诗歌的阅读欣赏。板书设计石榴郭沫若爱石榴“最可爱”画石榴外在美(色、形) 寄寓深刻哲理石榴 观察、思考 托物言志内在美(精神、品格) 抒发独特感受教学反思:2.海燕郑振铎教学目标6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某些词语的使用;进一步学习状物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 乡愁 ”的内蕴重点 感受本文的语言美,学习它多种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 )导入1927 年,国民党
16、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 5 月 21 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二 )题解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所附的关于海燕的说明文字,了解相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增加学生对海燕的感性认识。本文实际上并非仅仅写了海燕,为什么要以“海燕 ”为题?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三 )初步 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1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 书
17、,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本文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遣词用语与当代有一些差别,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2 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前后两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勾画描写小燕子外形和动作的词句。3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一” 的表格,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外形 活动背景 飞翔 憩息故乡的小燕子 乌黑的羽毛 隽妙无比的 斜飞 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剪刀似的尾巴 春景 隽逸地在湖面劲俊轻快的翅膀 横掠海上的小燕子 乌黑的小水禽 绝美的海天 隽逸从容地在 展开双翼落在海面,随海面斜 掠波漂浮从表中可以看出,故乡的
18、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外形俊美, 飞行的姿态隽逸,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 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74 研究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全文共 14 段,前后两部分结构大体匀称,都是写景状物在先,然后 归结到抒发“轻烟似的乡愁”。由此可见,是“乡愁”这种感情把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 联系在一起, “乡愁”正是本文的感情线索。(四 )布置作 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 1 段和第 8 段。2 抄写词语:清颸 伶俐 旷亮 隽逸
19、粼粼 荡漾 憩息 匾额 融融泄泄 忧戚 嘉宾 运命蹇劣第 2 课时(一 )研读课 文第一部分(第 17 段)1 指名背诵课文第 1 段。2 找出段中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隽妙无比的春景的 图 画” 。3 根据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幅“春景 图”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描写了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并用“ 吹拂”“ 洒落”“舒眼”“奔聚”等动词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充 满生机的 过程。4 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飞翔或憩息的小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有光滑漂亮的羽毛,伶俐可爱, 飞行的姿态俊秀飘逸,憩息于 电线上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为春光平添许多生趣。小燕子和
20、故乡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融融泄泄的亲密关系,小燕子的来去会引发故乡人们或忧戚、或舒怀的感情。人 们喜爱小燕子,愿意 让小燕子在自己家中安巢,人们甚至把自己的命运与小燕子是否光顾联系起来。小燕子已经成为故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活泼可爱,除了因为对小燕子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外,还有其他感情上的因素吗?作者此时离开故乡、离开祖国有几千里之遥,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作者明知眼前所见到的海燕 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却仍然称之为“我们的小燕子 ”。可见,作者心中割舍不断的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他 怀想故乡的小燕子,实际上是在抒发自
21、己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6 这部分文字生动优美,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朗读。教师应对朗读的语速、语调、节奏、 轻重音处理等技巧方面的问题作必要点拨,指导学生读出自己体味到的文章情感。(二 )研读课 文第二部分(第 814 段)在教师引导讨论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可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 文中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2 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3 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它们果是我 们故乡的小燕子么”?4 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应让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 对学生分析思考不到位之 处
22、加以点拨或补充。但切忌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关于上面的讨论题,可从以下方面认识:1 作者用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笔触勾勒出海上的小燕子活动的背景:海天一色,都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海波平稳,令人联想到春晨的西湖;微风吹起绝细绝细的波纹,在阳光照晒下显8得温秀可喜;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如穿着蓝色夏衣的女郎颈间围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画面色彩明丽,作者两次 发出赞叹:“ 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 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在这皎 洁无比的海天之间,人也被 净化了, “一点杂念也没有”,深深地沉醉于美景之中了。这段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先写海,再写天,然后用“绝美” 二字表达出对海天的整体
23、感受。2 小燕子在浩莽的大海上隽逸地从容地斜掠,或展开双翼,落在海面上,随着海波浮憩,作者担心小小的燕子会觉得倦,会遇到暴风疾雨,小燕子却是又安闲,又舒适。作者因此感 叹这小小的海燕是海上英雄。3 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因为思乡心切,便把对故乡小燕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一再问自己:“它们果是我 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其实是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4 相同点:都有“ 绝美 ”的活动背景,都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小燕子的飞行和憩息,都从小燕子引出了“ 轻烟似的 乡愁” 。不同点: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写记忆和想象中的景象,还通过燕子安巢来表现故乡人对
24、燕子的喜爱,作者笔下故乡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写海上的小燕子 则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象,作者怀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关注眼前的海燕,担心它是不是会飞倦,是不是会遇着暴风雨,甚至关心绝小绝小的海鱼是不是海燕的粮食。作者着力描写海燕在浩莽的大海上的从容、安闲和舒适,刻画了一个海上英雄的形象。(三 )齐读课 文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朗读指导,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四 )布置作 业完成“思考与 练习二”。第 3 课时(一 )总结课 文特点1海燕是一篇抒情散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所采用的抒情方式的理解。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 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的“
25、故乡的小燕子 ”和“海上的小燕子”,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物,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全部的爱。这种寓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2 讨论本课学习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在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 。虽然它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它就是故 乡的小燕子。所以,文章以“ 海燕”作为题目。(二 )拓展 阅读印发材料,学生自读后思考以下问题:文中的燕子具有什么特
26、点?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有什么意义?飞翔的燕子冰春我家窗外,不见绿阴,是高楼包 围中遗留的一片灰扑扑的低矮的瓦房,使我得以望 见一片天空,望见它的晴朗阴沉,星月风雨。当然,也得时常紧闭窗户,看那几根烟囱中逃窜出的煤烟,如何张扬肆虐。奇怪的是,燕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飞翔而至,像老朋友似的呢喃问候。一个暴风雨来临前的黄昏,空中沉闷难耐。窗外的煤烟终于消失了,我可以打开窗子了,9可以享受一番自然风的抚摸了。就在打开窗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明亮起来两只燕子,正在窗外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那白色的肚皮,似闪电,昭示着一种高 洁;那划破阴沉的长长的翅膀,透剔着搏击的力量;那如剪刀般张开的羽尾呵,剪裁出飞翔的希望。
27、久违了,我亲爱的朋友!我亲爱的燕子!那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那些少时见过的在空中的电线上编织音符的燕子,那些春天在草丛中绿树林中呢喃的燕子,早已成了过眼烟云,真真切切远离我们了。今天,这快乐的,时而俯冲,时而奋飞,倏忽不见踪影,突然又出现在眼前的呼唤暴雨来临的燕子,让我这城中村夫, 忧郁尽褪,灵魂随之飞翔。我打开所有的窗户,希望燕子疲惫的时候, 飞进来歇一歇。但燕子 终无此意,有时飞至窗前,又昂然而去,它们有自己的天空,在天空中,塑造着飞翔的灵魂。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我梦见了好多飞翔的燕子。以后,在这个不但没有“绿水人家绕”,而且是乌烟熏人的境地,无论是刮风下雨, 还是日出日落,不知为什么
28、,我家窗外, 总有两只燕子在飞 翔。我想,也许是我们的生活中昆虫太多的缘故吧,燕子终究要出现的。不知什么时候,在这个熙来攘往的世界,我喜欢独处。心灵在静寂中用眼睛去感悟春夏秋冬。在这个潮湿闷热的夏季,飞翔而至的燕子,无疑让灵魂开满了春天般的阳光。提示: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赋予燕子以高尚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勇敢、快 乐、拼搏奋进的形象,它在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呼 唤暴风雨的来临。作者的心灵也受到感染, “灵魂开满了春天般的阳光” ,产生了蓬勃奋发的力量。(三 )布置作 业完成“思考与 练习四”。板书设计隽妙的春景 故乡的小燕子 春天的使者如轻烟似的乡愁绝美的海天 海上的小燕子 海上英雄 教学
29、反思3.白鹅丰子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0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 把握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导入 : 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 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 语言简洁,
30、色彩 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 18 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 资料,由此引入课文)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白鹅写于 1946 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 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 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 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 鹅, 这 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三、范读课文四、讨论课文 1 一 4 段内容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
31、足)。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 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 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 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 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 头、叫声、步 态、吃相。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 视群雄的气概。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步态,步调从容,
32、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 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 地位 ”。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 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11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 长长的脖子和 “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 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
33、成是 “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4 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并解释下列词语:冥顽 叫嚣 引吭 局促 奢侈 窥伺盛撰 岑寂 左顾右盼 三眼一板 蹑手蹑脚3完成“ 思考与练习三”。第 2 课时一、研究课文 14 段的写法1学生自由朗读 14 段。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第 1 段中作
34、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第 2 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 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 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第 3 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 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 鹅却傲然地站着。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鲜明的个性。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
35、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 4 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4第 4 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三眼一板 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 从容不迫踏着方步 昂首大叫 架子十足二、讨论课文第 5 段的内容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 读第 5 节,然后 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 “因为我们这屋子实在
36、太简陋, 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 实 在太岑寂了。 赖有这一只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12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 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 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 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 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 还觉得可怕。”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 对这样一位能够“ 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 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
37、出来欣 赏一下。“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 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三、按照“ 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布置作业将课堂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记叙童年趣事的小作文。板书设计头颈:性格高超叫声:厉声呵斥特点傲慢步态:从容不迫吃相:三班一眼喜爱与怀念物质贡献精神慰我寂寥教学反思4.鹤群江口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观察顺序,学习状物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教学重难点重点 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 难点 理解“ 鹤鹰
38、之战” 开始 时鹤群的惊慌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可播放关于鹤的音乐风光片)鹤是一种形似鹭和鹳的大型涉禽,全世界有种,中国占了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丹顶鹤了,其次还有灰鹤、白鹤等。写鹤的文章很多,我们先来欣赏获得“中国年度最佳散文 ”的鸟群(周晓枫)中的一段文字(配合朗读):鹤是鸟类中的模特,如同踩着高跷,它有异乎 寻常的高个子, 绳子一样灵活的脖颈。平心而论,鹤的瘦打破了我们习惯中的平衡比例,但它依然奇异地保持着自身均匀的美态。世纪一位印度鸟类学者曾这样写道:“最稀有也最可爱的要属白鹤了,它是 鸟中的百合花,不论以什么姿势站立,它的头、颈和身体的
39、整个轮廓都呈现出最高雅和匀称的曲线。 ”周晓枫笔下的白鹤俨然是一个骄傲优雅而又美丽圣洁的公主,她生活在遥不可及的旷野的水边,美得让人心醉! 单个的鹤已经如此迷人,上百只鹤组成的鹤群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这一课就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小 说家、评论家江口 涣先生给我们带来的鹤群。(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可结合课件展示以下字词的注音)煦()煦 络绎()不 绝 翌()日蜿蜒() 伫()立 飓()风绮()丽 剽悍( )凝眸()思考:课文通过哪些画面来展示鹤群的美?(三)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通过三个动人画面来展示鹤群的美。鹤群翔空、鹰鹤大战、救助伤鹤。学生自由举例分析,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40、赏析“ 鹤群翔空 ”。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百只灰鹤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成“一字形横队”飞翔,在领头鹤的嘹亮悠长的啼鸣声中, 鹤群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换成“单列纵队” ,而后又在排头大鹤的率领之下,一只接一只向右旋转,冉冉升腾。()鹤群翔空原本是自然的景观,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作者从“鹤群的队形”写到“鹤群的空中姿态” ,从渐入视线时“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 ,到映入眼帘的“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观察细致入微,并且连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飘逸灵动的图画。鹤的队形在变幻,流动的画面尽情地演绎着这些精灵
41、的轻盈与优雅,它们戏耍清风白云,傲视千山万水,在不经意间就赋予了蓝天壮观与绮丽!鹤姿曼妙,鹤音悠扬,清亮的啼 鸣竟也是婉转流畅的乐音。作者的内心定是萌生了喜悦和赞叹的,要不怎会仰望到脖颈酸痛?14(引导完成板书:鹤群翔空队形美、姿态美喜悦赞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配音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总结“ 鹤群翔空” 图 。作者通过仔细冷静的观察,用精妙的语言带领读者观赏了鹤群翔空的美姿,平静的叙述中渗透着真诚的情感,毫无雕刻斧凿的痕迹, 鹤群的外形美也就自自然然地入了眼、 进了心。()教师提供可比较阅读的文字材料,进一步理解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可发材料或提供相关课件)材料一:佳句欣赏鸟儿落
42、满枝条,就像圣诞树上挂满了礼物。鸟啊,天空的箭,短暂的降落不过是为了把自己再一次搭在弦上。(栖息的鸟美丽、进取,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鸟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材料二:片段揣摩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 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 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水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通过“挨近 ”“蹦”“喝”“ 瞧”“ 跑”“绕”“蹦来蹦去”“跳动”等词语,描写了鸟的活泼可爱的特性,抒发了我对鸟的宠爱之情。)()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补充赏析,或提供课外准备资料交流学习。(四)结束语鹤群的美远不只表
43、现在它壮观的外表,今天这一课是我们随江口涣先生初次观鹤后的点滴体会,鹤群在遭遇苍鹰突袭时的表现、它 们奋力救助伤鹤时的情景更多地渗透了鹤群的内在精神。课文紧接着描写的两个画面,为我们全方位突显了鹤群与人性相通甚至超越了人性的内涵美,这些内容我们将在第二课与大家共同讨论欣赏。(可播放鹤群翔空音乐风光片)(五)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鹤群的美。想想鹤群有哪些与人性相通的特性。收集关于动物“ 人性美 ”的资料,准 备下一课交流探讨。板书设计鹤群鹤群翔空队形美、姿态美(外在美)喜悦、赞美之情第 2 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欣赏了鹤群的翔空美姿,领略了鹤群队形的变幻美和升腾美,它们那舒卷于天空中的
44、儒雅、飘荡于天地间的乐音,几乎已 经征服了观众,然而, 鹰鹤大战的结局和救助伤鹤的场景更是牵动了作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关注鹤群的命运,走近鹤群。(二)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引导赏析“ 鹰鹤大战 ”。苍鹰飞箭似的冲进鹤群,柔弱的鹤分成几群, 拧成一团, 奋力搏击苍鹰,浩瀚长空迅疾上演了一场鹤与鹰的激战。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鹰鹤大战” 的文字,大家共同来感受这壮观奇美的图景,想想作者是怎样展示鹤群之美的。“鹰鹤大战” 之我见。15观点一鹤群不惧鹰的利爪,在同伴被抓之后,一齐悲痛啼鸣,而后又 齐心协力,拼命向苍鹰扑去;它们“宛如暴 风中飞转的云堆 ”,迅速将苍鹰淹没在“漩涡” 里,最终逼退苍鹰
45、,改变队形,“ 如盘状蚊香拉长的形状” ,继续升腾。(鹤在遭遇危难的时刻,凭借与身俱来的生命属性,依靠同伴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壮勇剽悍的苍鹰。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次绝美的战斗,尽管画面浸透了鹤的血渍,呈现出的却是鹤群的壮美。 鹤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不正是我们人类所急需的财富吗? 鹤间的亲情不也令我 们欣羡吗? )()可播放鹰鹤之战的活动画面,形象直观地感受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现象,加深对鹤群合作精神的理解。()可穿插学生对自己准备的材料的分析欣赏,自由发言、探讨。()可出示教师准备的资料,供学生拓展延伸。附资料:我的狗慢慢走近它,当时,突然从身旁的 树木上落下一只头毛灰
46、黑的老麻雀, 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面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它为救护而来,用天上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但它整个的小身体为着恐怖而战栗了,它的音调哽咽而怪异,它虽恐怖失神,却 还是愿意 牺牲自己。(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观点二苍鹰奋力滑行,飞到鹤群上空,疾速 转身,箭似的冲进鹤群的圆形队伍,它壮勇剽悍,迅猛捕获到猎物,但终因寡不敌众,敏捷悠然地 钻出鹤群, 闪电般消失于山间。(鹰袭鹤群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之一,作者以客观冷静的笔调描写了鹰的突袭过程。读者不应该抱有美鹤丑鹰的观念,否则就有悖于大自然的游戏规则。鹰的体格强健威
47、武,它从不与俗鸟为伍,独自傲然徜徉于天际, 张扬着它作为空中王者的生命原动力。我 们可以欣赏到它单枪匹马闯敌阵的勇气和胆略,可以眼见它足智多谋脱险境的机敏和潇洒,鹰的雄姿和气派的确让人震撼,它的气概与魄力又岂是鹤所能企及的呢? )小结“鹰鹤 大战” :同样一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样才能获得多种审美愉悦。鹰鹤大战,正是作者 怀了这样的态度创作出来的,他理智冷静的描写把矛盾双方的不同魅力尽数展示,才能让我们站在人的角度客观地看清动物间的喜怒哀乐、生死命运,也才能体悟到作为自然游戏法则参与者的人的本性来。(朗读片段)(引导完成板书:鹰鹤大战亲情美、协作美敬佩、赞叹之情)引导赏析“ 救助伤鹤 ”
48、。一只伤鹤飘摇欲坠,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立即有两只大鹤翻飞而出,引吭高 鸣,为伙伴加油打气,后来竟至于将伤鹤扶上翅膀, 单翅奋飞, 盘旋于高空等候的鹤群这才放心地恢复队形向高空升去。(这是蕴涵着无价亲情的感人一幕,鹤群这种充满爱心的救助行为强烈震撼着作者的心扉,字里行间流露的担忧因鹤群起伏,成功救助 带来的欣喜随鹤群升腾,敬佩之情 顿生,牵挂之情恒久。)(引导完成板书:救助伤鹤亲情美、合作美惆怅、牵挂之情)动物间的挚爱真情有时候真是让我们人类惭愧,鹤群的团队精神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动物间的人性关怀是让人肃然起敬的。16学生交流探讨这种现象,举例展示。附材料:爱克兰心中一阵纳闷,这只金钱豹就是刚才和自己搏斗的那只豹子,可是,它是怎么跑到这里来的呢? 它又为什么要爬到 这个树洞里去呢? 爱 克兰想着,大胆地踮起脚跟向树洞里望去。啊!爱克 兰惊喜地叫了声。他看见了两只豹崽正偎依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奶头。它们浑身沾着血,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爱克兰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原来是伟大的母爱使这只金钱豹重新回到了自己孩子的身边呀!爱克兰的眼睛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