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满山的灯笼火把 知识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重 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力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难 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信息 回忆自己难忘的事 主题课型 要素组合创造 碰到困难应该如何应对。课型方式 辅助课型目标要素 品格 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课时 2 课时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2、学生自由说。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
2、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检查预习情况。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提出质疑,同桌交流。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己归纳总结。5、老师小结。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 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3、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书,评价朗读。4、 你读懂了什么?自由发言。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1、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指名
3、朗读,评价2、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3、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学习结果,自由发言。4、全文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开拓思维,巩固知识1、 生活中你遇到过紧张,害怕的事情吗?当时你的心情如何?是怎么做的?2、 仿写:仿照课文的心理活动描写,写一个片段。设 计意 图教 学环节操作流程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 整体感知 深入领悟 拓展、作业操作点详案 课后巩固内容或拓展方案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2、你经历过令你感动的事吗?那起笔写下来吧!3、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一、初读感知。1、朗读全文,了解大意,质疑不明白的地方,交流。2、学习第 13 段。二、
4、研读课文。学习第 45 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现哭喊了?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现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5、读了这两自然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7、全班齐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学习课文 68 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否会你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课后反思:在
5、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以对调动学生的情感以及理解课文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我在教学满山的灯笼火把时,当文中的我被乡亲们救起来时,我让孩子们先找到乡亲们的动作“拽” “搂” ,体会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爱护。在理解后边的:“我不停地流着泪,是热的。 ”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体会到, “我”被乡亲们深深的感动了,我被救了,激动,高兴,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趁此机会,我又让孩子们想象“我”会在此时说些什么,孩子们说, “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你们与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我以后也会像你们一样给需要帮助的人帮助的。”这种对课文的想象,对训练孩子的想象,训练孩子的对课文的难点句子的体会感悟是多么的有用!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