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591146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诱导学生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产生疑问,善于提出问题。本文从激发“敢问”的勇气、培养“乐问”的兴趣、教会“会问”的方法和训练“善问”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培养 方法 提问 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不太进行反思和提问,很多人通常“没有问题” ,有了疑惑不知道怎么把问题提出,或不愿意问。课堂上学生提问时往往会产生 “我提的问题行吗?” “我提的问题会不会太浅?” “同学们会笑我吗?

2、”“老师会批评我吗?”等顾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营造民主的气氛,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上的距离,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有什么话都能说,有什么问题都能问。 一、激发“敢问”的勇气我曾经上过空气这节课。这个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知识在其他科目也有学过。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通过观察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来达到学习目标呢?上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空气的信息,准备参加“我所认识的空气”为题的课堂讨论。这节课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场面和效果。下面是一些讨论的片段:师: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对空气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大家都能把

3、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吗?生 1:我知道高空上的空气比地面上空气稀薄。生 2:你怎么知道呢?生 1:是物理老师说过的,你忘了啊?2生 3:我知道,是“温室效应” 。生 4:怎么讲?它究竟是怎么回事?生 3:杂志上的资料说,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多。生 5:对,电视上有报道过。北冰洋的冰不断融化,海平面慢慢上升,以后一些沿海的城市还可能会被淹没呢!生 6:那怎么办才好啊?应该怎样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呢?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活跃的思维,高涨的情绪使得这节化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不应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能单单是知识的

4、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应该是对学习动力的唤醒,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等。二、培养“乐问”的兴趣(一)创设认识矛盾,激活思维,让学生想要提问。在认识问题的进程中,产生认识矛盾,可能有两种心理状态,要么知难而进,要么知难而退。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种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难而进。当学生面对认识性问题,急于解决问题,但用已所学的知识又无法解决时,便产生了一种主动探索的动力,这时学生处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例如:讲授金属元素钠的性质时,首先提问:“钠是一种金属,为什么不能用像铁、铜一样的方法放置呢?”此时学生产生了认识矛盾,我用镊子夹着刚切开的钠块让学生看现象,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所

5、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交流。结果,他们发现第一和最后一人观察到的现象有很大区别。 “为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有不同呢?”学生很容易就有了这样的疑惑,并打开了思维。在此基础上再认识钠是活泼性金属就容易了,自然也会想到钠的保存问题。于是,有同学提出:“钠如此活泼,那我们应该怎么保存它呢?”我让学生看化学必修 1书本 39 页的图 3-3,那是一幅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图片。顺理成章就会想到和提出一些问题“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钠为什么能保存在煤油中”等。这种学生由认识的矛盾,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想要寻求答案的提问,符合认识规律,易于学生理解,能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挥。 3(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6、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作为化学老师,课堂上不应只局限于教学生怎么做,应创设引起学生兴趣的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展示实验室里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溶液)师:实验室里有已知浓度的碱液,请你想办法确定这瓶盐酸的浓度。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学生考虑此问题的出发点测定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遇到并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A. 已知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密度是多少?B. 计算质量分数很不方便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此时我加以引导:溶液的取用一般是量体积

7、,而初中所学的浓度的计算则需要知道质量,我们前面的课学到物质的量,你通过练习想到了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怎么的物理量来简化计算和实验?学生提出:有没有一个物理量能确定一定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这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就引出来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再如:讲授盐类的水解一课时,演示了用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后进行泡沫灭火的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泡沫冲出” ,希望我尽快作出解释,这时我进行如下引导:大家要从盐的类型,平衡这方面去考虑,能想到什么?有什么疑惑需要解决?于是,学生相互讨论起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A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

8、?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B碳酸氢钠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存在怎样的平衡?C两种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影响?D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会怎样?可见,在教授新知识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4题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地企盼“探个究竟” ,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产生质疑。教师把“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感。它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还让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三、教会“会问”的方法波利亚曾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问的问题,将来由学生自己也可以提出。 ”学生问“问题”是

9、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就问题而言,整体可归纳成以下四个方面:认识性问题(即是什么) ;分析性问题(即为什么) ;平息性问题(即怎么样) ;创新性问题(即怎么办和怎么变) 。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规性提问,才能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认识性问题”为例:化学科的一些概念、术语都可提出认识性的问题。老师在复习一些记忆性知识的时候,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老师讲到筋疲力尽,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那该怎么办呢?例如:高三复习化学基本概念专题时,我把学生每两个人分成一组,让他们互相以老师的身份给对方提问,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能像

10、老师一样问问题,学生显得很是兴奋,于是七嘴八舌的开问:什么叫化学变化?电解质是什么?什么是离子反应?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丁达尔效应是什么?,他们互相提问大约20 分钟后,我再将整个专题的知识系统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像考试做试卷,再评讲试题一样,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通过提问复习和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章节复习结束后,紧接着我出了一套专题练习加以检验和巩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以“分析性问题” 、 “创新性问题”为例:讲解铁生锈时,为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先启发学生考虑铁生锈的各种情况:(1)容器在潮湿处易生锈,在干燥处不易生锈;(2)涂有保护层或电镀过的铁器不生锈,而放在空中的“裸”铁器极易生锈。有

11、这些生活实例做铺垫,学生们很容易提出以下“为什么”的分析性问题:a.为什么那些不同环境状况下铁器生锈的难易程度不同?b.是什么影响了它?到底是怎么变的?发生了哪些反应?在这恰当的时机下,我再提出假说,让学生充分讨论:(1)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被空气中的氧气5氧化所致;(2)铁器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铁与水的作用的结果;(3)铁器生锈是因为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假说(1)成立,那么在干燥的条件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锈;如果假说(2)成立,则铁在水中,与空气隔绝环境中也能生锈;如果假说(3)成立,那必须既有空气又有水分的条件时,铁才能生锈。不难发现,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

12、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学生思考、提问的方法得到了培养。它变传统教学的重复熟记式学习知识模式为学生独立智力活动掌握知识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四、训练“善问”的能力“授人之鱼,供一饭只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 ”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之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苦思冥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也就是老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联想对比法,归纳推理法来提出问题。逆向思维法是根据原有的知识,从知识的反方向去思考提出的问

13、题的方法。联想对比法是根据已学习的内容通过联想旧的知识,通过联系和区别的对比方法提出问题的方法。归纳推理法是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逻辑推理去提出新问题的方法。以“联想对比法”为例:例如:有如下一个实验习题:怎样用三种最好的方法制取 CaCl2 溶液?我们提出问题之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制取CaCl2溶液可能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每种方法都有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各组分头进行实验,对每种实验方案都要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然要舍弃实验步骤复杂、原料成本高的、产率低的方案,最后找到三种方法:CaO、CaCO 3、Ca(OH) 2分别与盐酸反应制取 CaCl2溶

14、液,这三种方法实验步骤最少,原料成本最低,产率最大。学生通过用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和应用能力。6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经过学生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经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问题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要从“提问者”向“被提问者”转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问题的主体、提出问题的主体、解决问题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

15、新能力。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让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总之,把问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变“老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师生共同讨论、辨析、探究,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参考文献】:1皮连生等编著.现代认知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2曾义城.高中学生提问能力差的调查报告JHH 化学教育,2002, (06)3陈世华.化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化学教育,2002, (03)4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05)5李锦云设问导问导疑析疑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培养途径小议J;课堂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6 年 21 期;26-286贺炜.化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08)2010 年 6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