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编 清代文学第一章 聊斋志异及清代其他短篇小说介绍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蒲松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到他少年时家境渐衰,生活较为困苦。他青年时热衷功名,但屡试不中,一生于教学生涯中度过。莆氏的思想比较复杂,既有农民意识,也有市民意识,还保存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某些落后保守思想。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反映,但进步的思想是其主导方面。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片本是1751 年的铸雪斋抄本,最通行的是 1766 年刊行的青柯亭本,共收 431 篇,1962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三会本” (会校、会注、会评) ,共收 491 篇。这一节,应重点掌握三点。第一点是题材的
2、来源:一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自收集的民间传说;二是对前代的小说、戏曲故事进行加工改造。第二点是题材的特点。突出特点是一个“异”字,书名志异 ,全书每篇都有“异”于现实生活的真实,而以花妖狐魅为主体,写它们的变异的故事,但这些故事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却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寄托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愤慨。第三点是它的思想内容,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聊斋志民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揭露和抨击社会政治黑暗和歌颂人民群众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代表作有席方平 、红玉 、 梦狼 、 窦氏和促织等。第二,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代表作有司文郎 、 王子安 、 贾奉雉 、 叶生等。第三,反抗封建礼教和
3、婚姻制度,肯定婚姻自由,歌颂纯真爱情,代表作有婴宁 、 晚霞 、 阿宝 、 连城 、 小翠 、 黄英 、葛巾 、 宦娘 、 颜氏等。前四篇,全面反映了作者婚姻观和爱情观,值得反复阅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要着重区分聊斋志异的爱情描写同以往的小说、戏曲爱情描写的不同之处,以及作者在这些爱情故事中表现的新的爱情观。介绍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其总的艺术特点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即依唐人传奇小说的写法如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叙次井然等来写怪异的故事,不像六朝志怪小说为志怪而志怪,记叙简略。这样它既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宋传奇小说的传统,又不是简单的因
4、袭,而是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两种基本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文言小说最完善的艺术形式,从而确定了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崇高地位。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故事情节离奇曲折,每篇故事都力避平铺直叙,做到曲中有奇,奇中有曲,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二、用多种多样手法,如场容笑貌的描绘、心理活动的描写、准确而典型的细节和环境人物的烘托对比等,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写花妖狐鬼时使它们既具人情,又不失其自然本性,它们是人性和自然性和谐的结合体。三、语言简练、典型、生动形象,熔铸了文言文的精粹和群众语言的精华,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介绍清代其他短篇小说。清代短篇小说
5、的主要成就在文言小说方面。明代已取得很高成就的拟话本白话小说,到清代虽然也创作了不少,但其成就已不可与“三言” “二拍”同日而语。只有李渔的连城壁 、 十二楼两部拟话本尚有不少可读之作。文言小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一种是摹拟唐人传奇小说写法的。这种小说,明代十分盛行,但缺少优秀作品。 聊斋志异一出,独压群芳,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后仿聊斋志异的小说也很多,如袁枚的新齐谐 ,沈起凤的谐铎 ,浩歌子的萤窗异话 ,以及满族作家和邦额的夜谭随录 ,但大都缺少新意,写法也不脱聊斋窠臼。另一种是摹拟魏晋志小说笔法的,这种小说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成就最高,此外有乐钧的耳食录 、许元仲的三
6、异笔谈等。第二章 儒林外史及清代其他长篇小说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吴敬梓生平事迹中最重要的是他怎样从封建家庭的浪子变为封建家庭的逆子、怎样从热衷于科举功名到弃绝功名厌恶仕进、怎样从笃信儒家教义到追求民主思想的转变过程,这是他创作儒林外史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儒林外史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五十六回的卧闲草堂本,一种是通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五回本。原本可能是五十六回本,但目前尚有争论。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批判予头主要对准封建科举制度,作者几乎把科举制度当作封建社会末期的万恶之源。他把这一时期的丑恶现象从五个方面同科举制度联系起来,从而向人们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第一,小说通过
7、一系列的士大夫人物形象的塑造,谴责了科举制度使人愚昧无知和精神麻木。这些人物以周进、范进、马二先生、鲁小姐等人最为典型,如周进在省城贡院(考场)撞号板(考生座位)以至“直僵僵不省人事” ,用水灌醒后,又放声大哭的情景;范进中举后反而发疯的情景;马二先生劝导匡超人读写八股文的“宏论” ;深闺少女鲁小组在妆台批八股文的神情等,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容。从这些人身上,反映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怎样麻痹了人的头脑。第二,小说进一步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的腐蚀,使之精神堕落,道德败坏,廉耻丧尽,无恶不作。这一点,匡超人是个典型。他从一个纯朴青年堕落成一个灵魂丑恶的恶棍,作者强调的是科举制度对他的腐蚀。第
8、三, 儒林外史还把对科制度的批判,同对理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显示出它的浓度和力度。这里王玉辉、王德兄弟都有典型性。王玉辉是笃信理学和礼教的典型,他失去了人性而不自觉,他用理学、礼教这把软刀子杀死了自己的女儿,也杀死了自己的灵魂。而王德兄弟都是伪道学的典型,口头仁义道德,骨子里唯利是图。理学是科举制度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礼教是科举制度维护的对象。 儒林外史的这种描写正是它深刻之处。第四, 儒林外史还把对科场的批判与对官场的批判结合起来,在更深层次上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开拓了全书的内容。隋唐以来,封建官僚主要来自科举,这些官吏不是昏愦无能,就是贪赃枉法。书中所写官吏大底属于这两
9、种类型,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体。如高要县的汤知县,南昌知府王惠等就是代表人物。他们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的行为反映封建政治的黑暗和官僚的腐败。最后,小说在揭露贪官污吏,是科举制度的副产品。此外还有一批谋求“异路功名”的假名士、假隐士、假侠客、假诗人,方士清客,帮闲无赖。这些人物在社会底层胡作非为,与官僚政客在上层为非作歹结合起来,反映出封建末世的社会真象,使人认识到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儒林外史也写了不少下面人物,表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但这些人物中除了杜少卿、沈琼枝写得富于个性外,其他人物则有些概念化,这是因为生活里缺少作者所理想的“真儒” ,而作者把“礼乐兵农”当作治世药方也显得不切实
10、际。从这个意义上讲, 儒林外史也是作者自己的一种悲剧。论述了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在于它把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感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讽刺特点和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它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从整体上完整地表现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从而显得真实可信。二是它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既能从喜剧中发现悲剧,如对周进、范进的刻划;也能从悲剧中发现喜剧,如对王玉辉的描写。其讽刺艺术手法主要有三点。其一,作者善于让人物以自己的行为去否定自己的言论,形成言行矛盾,产生强烈的讽刺
11、效果。其二,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物的行为前后矛盾,如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迥然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从而产生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其三,通过对典型细节的夸张描写,把要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突现人物性格的本质,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性。 儒林外史在结构上继承明代优秀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的成就而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说,全书没有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作为主干,而是由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由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故事完了,也就很少或不再提到他。就象是用若干互相关联的短篇小说串连起来,故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又说“如集诸碎锦合为贴子。 ”但是这些“碎锦”
12、似的小故事,并非胡乱拼凑起来的,全书二百七十多个人物,故事纷繁复杂,而能成为一个整体,主要是由于作者注意了两个方面。一是全书有一条明确的批判科举功名的思想线索,二是人物虽多,却有主有次,主要人物浓笔重彩,次要人物轻描淡写。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还表面在语言运用方面。全书以纯熟的古代白话写成,绝少方言、土语、文言、官腔和淫秽、粗俗的语言。此外它的语言准确、洗炼、含蓄、有机趣、富事表现力,人物语言颇具个性化。鲁迅称赞它的语言能使人物“现身纸上,声态并作。 ”介绍清代除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以外的其他长篇小说。除全面介绍了清代长篇小说的概貌外,还着重介绍了五部长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清代长篇小说承明代
13、长篇小说传统,在清初进入全盛,中叶以后开始衰微,到晚清长篇小说的创作通过“小说界革命”而进入了与古典小说创作路子不同的“新小说”时期。清代长篇小说通常分为三大类,即历史小说与英雄传奇(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 ,人情小说又称世情小说或世情书,以及才学小说,即“以小说见才学者” 。此外尚有讽刺小说。这些小说中,以水浒后传 、说岳全传 、 醒世姻缘传 、 歧路灯 、 镜花缘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而这五部小说中又以水浒后传和镜花缘为重点。陈忱的水浒后传是水浒续书中最成功的一部。它与梁山英雄中的幸存者在登云山、饮马川、太湖等地重举义旗,进行惩贪官、诛恶霸、求平民、抗金兵的斗争,最后以李俊为首到海外建立王国
14、的故事。虽说是续水浒 ,但主旨与水浒已经不同。作者自信水浒为“愤书” , 水浒后传为“泄愤之书” ,其续是正义战胜邪恶。它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这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特定时代,除了在抗暴惩恶、揭露社会黑暗与水浒精神一脉相承以外,还寄托明亡之后的亡国之痛与民族感情。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以唐代落第举子唐敖的游历故事和武则天开女科取才女的故事为“水”为“镜”来照清代中叶社会生活的“月”与花“,除了作者在书中直接说教与有意卖弄才学部分不足取外,其思想内容的精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小说充分肯定了女权,歌颂了女性的高超的才华,批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妇女观,映身出民主主义思想的亮色。二、对当时社会丑恶
15、现象,包括世态人情、科举弊端、士林酸腐进行了嘲弄,使这部才学小说显露出讽刺小说的光华。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但这些理想却是由作者主观空想出来的,缺乏社会依据,因而显得荒唐可笑。第三章红楼梦讲两个问题:一、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由于曹雪芹家三代之中有四人相继任江宁织造,康熙帝六次南巡有五次驻骅曹家,故曹家曾经经历了烈火烹油似的极盛时期。随着康熙帝的驾崩,曹家也由鼎盛转入衰败。曹雪芹正生活在曹家由盛而衰瓣转变过程。这个家庭及其变故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生活和思想的基础,也造就了他很高的文化素养。二、介绍红楼梦的成书、流传和版本情况。曹雪芹生前只完成了全书的前 80 回的抄本流传
16、,书名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些抄本现存有 12 种,但大都残缺不全,其中乾隆二十五年的庚辰本是现存作者生前的三个抄本(另两本叫甲戌本、已卯本)中最完整的本子。乾隆五十六年和五十七年出现了由程伟元、高鹗以木活字排印的 120 回本红楼梦 ,一般把这两个本子称为“程高本” ,其中前一种称为“程甲本” ,后一种称为“程乙本” 。论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这是中心线索;另一条是贾府的由盛而衰,是全书的副线,这两条线索相互交替,相互结合,形成了红楼梦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内容。道德书中描写了贾府物质生活的穷奢极侈,大小主子精神生活的荒淫无耻与空虚无
17、聊,以及贾府内部的矛盾,表现了这个家族不可避免的衰亡命运。作者通过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写出“盛世危言” ,深刻提示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性。其次, 红楼梦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发生、发展和被扼杀的全过程的描写,尤其是通过全书的第一主人公宝玉形象的塑造,对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科举八股、程朱理学、婚姻制度、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抨击,同时也提出作者自己的社会理想,因而全书既有强大的批判力量,也闪烁着理想的光华。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主要表面四个方面:一、总的艺术特色是“天然浑成” 。全书所写,就象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杂、自然、和谐,不显斧凿痕迹,寓奇崛于平淡之中。二、 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塑造
18、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作者彩逆笔、曲笔、对比、映衬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不仅使人物栩栩如生,个个面貌不同,而且使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矛盾的统一、平衡中的不平衡的复杂关系。三、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也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格局。全书采用双线多头网状结构的方式和油画式不断加深色彩的技法,从而构成一幅背景广阔、布局巧妙、层次清晰、色彩鲜明、浓淡适宜的“天然画图” 。四、 红楼梦的语言既简洁纯净又文采斐然,而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则是以往小说所难以比拟的,真正是绘声绘韵,淋漓尽致,使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介绍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影响。就基地位而言,主要有两点,一、它直接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
19、,不依傍任何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彻底突破了以往中国小说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神仙魔怪的格局。二、它写出了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部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就其影响而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影响最大者之一。不仅表现在自它问世以来“家家喜阅,处处争购” ,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也表现在它被改编成戏曲,说唱材料和电影、电视,而且表现在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红学”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部小说象红楼梦那样拥有那么多的专门家、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门研究刊物。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所掀起的“红楼梦热” ,历两个多世纪不衰,而且正向世界蔓延,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四章 清代戏曲概述清代
20、戏曲发展的基本面貌。清代戏曲以传奇成就为最高。清初传奇继明代传奇的发展仍保持兴旺的势头。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重大题材和讲究本色当行,注重舞台实践为主要特点而盛极一时。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有李玉等的清忠谱 、朱素臣的双熊梦 、朱佐朝的渔家乐等。除苏州派外,吴伟业、尢侗等人写了一些抒愤寄情的案头之作,词曲典型,宾白艰深,难于搬上舞台。清中叶,方成培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改编雷峰塔传奇,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清中叶后,传奇由于日益脱离群众、脱离舞台、脱离现实生活而开始衰落,被称之为“花部”或“乱弹”的地方戏所取代。杂剧到清代已成余响,其中案头之作占多数,代表作家有吴伟业、尤侗、杨潮观
21、、蒋士铨等人。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抒情类的短剧,是戏曲中的“抒情诗” 。吴伟业有临春阁、 通天台 ,尤侗有读离骚等五种,蒋士铨有一片石 、 第二碑 、 四弦秋等,但其影响都不如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 。这个集子共收他的短剧 32 种,在内容上不乏针砭现实、反映民间疾苦、寄托政治理想的佳作,艺术上也有不少剧本构思新颖,富于诗意。他的多数作品不便于演出,是以戏曲形式写的随笔小品。由于被称为“雅部”的昆山腔逐渐衰落,地方戏在乾隆中叶开始勃兴,终于占领了清中叶以后的戏曲舞台。清代戏曲理论是元明以来戏曲理论的发展。其中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和李渔的闲清偶寄中的戏曲理论部分最为著名,后者更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大成
22、之作。介绍李玉和清忠谱 ,这是本章的重点。李玉是苏州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戏曲曲谱北词广正谱是北曲曲谱中最完备的一部,他的万民安 、 千钟禄同清忠谱一样,以描写重大政治斗争而著名。他的一捧雪 人兽关 、 永团圆 、 占花魁以一笠庵四种刊行,被称为“一人永占”而饮誉剧坛。李玉的代表作是他同毕万侯、叶时章、朱素臣共同创作的清忠谱 。它以明天启六年(1626)在苏州爆发的市民暴动为背景,反映了东林党人同阉党的激烈斗争,歌颂了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赞扬了正义而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市民群众,揭露了魏忠贤及其走狗的罪行。剧本的所塑造的周顺昌、颜佩韦等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清忠谱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尤其是直接
23、把群众斗争场面搬上舞台,这在戏剧史上具有开创之功。着重介绍李渔的著名喜剧风筝误 。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现存喜剧 10 种,合称笠翁十种曲 ,代表作是风筝误 。它写书生韩世勋、纨子弟威友先与淑女詹淑娟、丑女詹爱娟的阴差阳错的婚姻故事。透过荒唐可笑的情节,讽刺了当时社会以假乱真,以丑充美的丑恶现象,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观,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在艺术上风筝误以构思精巧、情节新奇,结构严谨、针线缜密见长。其宾白既通俗又有机趣,既生动又性格化。全剧曲白相生,雅俗共赏。李渔的戏曲理论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强调戏曲的社会性,一是强调戏曲的舞台性。这样,他的理论就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戏剧创作的指南。他的理论全面
24、而系统,从编剧到演出,从导演到赏都有很好的论述。但他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甚至把戏曲作为宣扬封建道德的工具,这是其不足之处。介绍清代的地方戏。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是清代地方戏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末期到乾隆中期,是地方戏兴起时期;第二阶段是乾隆末期到道光年间,是地方戏繁盛时期。二是地方戏的特点。第一,在音乐上突破了曲牌联套体的结构形式,创立了板式变化体的结构形式。伴随而来的是唱词也改变曲牌唱词的长短句形式,形成了七言句、十言句为基本句式的新的唱词形式。三是介绍“花雅之争”的基本情况。四是介绍清代地方戏的剧目,重点介绍了打面缸 、 借靴两出小戏。从这两出小戏中可以窥见清代地方戏的思想内容和
25、艺术形式方面的一些特点。第五章长生殿与桃花扇简介洪昇的生平和创作。洪昇一生没有得过一官半职,在国子监当了二十多年的大学生,因为长生殿的内容犯了清朝统治者的忌讳,又因在佟皇后丧期在家排演该剧而被捕入狱,最后经人营救,才只被革去太学生资格,郁郁地回到家乡,后不幸落水身亡。洪昇既是戏曲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创作除长生殿外,还有杂剧和诗文。介绍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长生殿分上下两部,共 50 出,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一部抒情诗式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两条线索和两个主题。就政治主题而言,它以开元、天宝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
26、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真实地提示了天宝年间深刻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通过历史的再现,总结了历史教训,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就爱情主题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一、它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真挚爱情,表达了作者在性爱方面的社会理想。二、作者显然是以矛盾的态度来表现他们的爱情生活的。因为李、杨的爱情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他们忠于爱情,作者肯定了他们的这种“至情” ;另一方面,他们这种帝王后妃的爱情生活又给民族带来灾难,给国家造成倾危,又是应当批判的。这种矛盾在长生殿没有能够很好地统一起来。三、作者在选材时,将传说中的杨妃与寿王、安禄山之间的一些“
27、秽”事一律删去,不仅保持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也突破了“女人乱国”的陈腐说教。 长生殿在艺术上有三点值得注意。一、它在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题材处理上爱情生活与政治斗争的描写相结合,不过这两种结合都还不很紧密和自然。二、在艺术结构上长生殿以李、杨爱情生活为经,以政治生活为纬来编织全剧,两种不同内容的戏剧场面在舞台上交替出现,不仅有“冷热相济”的舞台效果,而且表达了作者“占了情场” , “弛了朝纲”的创作意图。三、 长生殿曲词典雅清丽,抒情性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人物性格都写得缺乏生活基础,不够鲜明丰满,这是长生殿艺术上的不足,但有些次要人物如雷海青却性格突出,可以看
28、出作者刻划人物的艺术功力。介绍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他与洪昇是同时代人,为孔子的六十四代。青年时期隐居在曲阜石门山读书,1684 年康熙南巡返经曲阜,孔尚任被荐为御前讲经,受到赏识,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翌年赴京就职。后曾到淮阳一带参加治黄工程,这期间,不仅了解了社会民情,还结识了一些明朝遗老,凭吊了一些明朝足迹,为创作桃花扇做了思想上和材料上的准备。创作桃花扇之前,他与友人顾彩合作写了传奇剧本小忽雷 ,算是一次创作上的学习。 桃花扇经过十年经营,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脱稿。它一问世立即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久,孔尚任被无缘无故罢官,人们以为这和桃花扇的创作有关。1702 年他怀着激愤的心
29、情返回故乡,最后卒于石门山旧居。除桃花扉外,他还有诗文集传世。桃花扇分上下两本,44 出。全剧借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描写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过程,充分展示了明末社会广阔的历史画面,反映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深刻地提示了南明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和民族之恨。具体地说,有四个主要方面:一、深刻揭露了南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和腐败堕落,从而总结了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二、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忠肝义胆和爱国主义思想,使之同南明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了作者的民主思想。三、肯定侯方域等复社文人的政治态度与
30、思想品格,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四、对史可法等抗清将士的歌颂表现了作者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但桃花扇也有明显的思想缺陷,如对农民起义军的诬蔑,以及剧中体现的“权奸亡国”的历史观,都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偏见与历史局限。 桃花扇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在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这是桃花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二、 桃花扇在刻划人物方面做到同一类人物性格不雷同,主要人物的性格不单一,使全剧人物性格性格具有多面性、立体感。三、结构复杂,构思巧妙。全剧的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即以侯、李爱情为主线展现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画面。其次,侯、李的“离合之情
31、”又用一柄宫扇来牵合。先是侯方域赠扇,题扇;再是李香群以血溅扇,杨龙画扇,苏昆生寄扇;最后是张道士撕扇,充分发挥了这个道具的作用,体现“南明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的艺术匠心。再次,全剧针线细密,转换灵活,偶然的冲突之中寓有必然的情节发展,故往往给人以奇峰突起、天外飞来之感。最后, 桃花扇不落生旦大团圆的旧套,结尾也别开生面,让侯、李二人爱情破灭,双双入道,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个创举。四、语言刻意求工,精心安排。凡曲词,以写景抒情为主,故典雅华美;宾白用以发展情节,表现人物个性,故精警,不与曲词重复。但是由于作者坚持“宁不通俗,不肯伤雅”的态度,故全剧语言有生动不足、当行不足的缺点。第六章 清代
32、诗词讲清初诗歌。清初诗人以其生活道路、政治态度、诗歌风格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不肯与清王朝合作的明遗民,他们的诗歌内容多抒写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风格多慷慨激昂。在这群诗人中,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顾炎武的诗不论是拟古、咏史、纪游、写景、凭吊,都围绕着抗清复明这个中心,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感情,秋山 、 海上 、 精卫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屈大均诗多表现反清抗满的思想,慷慨有奇气,富于浪漫色彩,语言隽妙圆转,以五律见长。他和梁佩兰、陈恭尹,合称“岭南三大家” 。吴嘉纪一生未登仕途,生活贫困,接近人民。其诗多表现盐民、农民、流民、船民的痛苦生活,以乐府体裁成就为最高。这一类诗人的
33、创作有很大的鼓动性,但对清诗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还是另一类诗人。他们虽也为明遗民,但都降清、顺清和仕清。这一类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为代表。钱谦益是宗宋派领袖,和吴伟业、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 。他写诗提倡学宋元,认为诗既要有性情,又要有学问,他的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技巧纯熟,能熔铸唐宋于一炉而又有自己的风格,但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晚年曾写过一些表达故国之思的作品,以后秋兴最为有名。钱谦益之后属于宗宋派的尚有宋荦、查慎行、厉鹗诸家。吴伟业是尊唐派的领袖。他的诗大都是追怀往事,感叹平生,表达兴亡之感、家国之恨,也有些诗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重大历史事件。他长于歌行体,尤善于铺叙, 圆圆曲 、 永和宫
34、词 、 楚两生行是其代表作。吴伟业之后,属于尊唐派的诗人还有王士祯、施闰章、宋琬、朱彝尊、赵执信等人。其中以王士祯的影响最大。王士祯论诗讲究“神韵” ,内容多模山范水,有些小诗如真州绝句写得意境空灵,诗画融合,令人陶醉,但总的说,他的诗内容离现实较远,缺少顾炎武辈的激愤,也没有吴伟业的哀怨。他主盟诗坛数十年,对清诗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讲清中叶诗歌。这一时期诗歌基本沿着尊唐、宗宋的路子在发展,但以尊唐派为主流,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派别和创作主张,诗坛更为活跃,但总的成就,不如清初,也缺少象吴、钱、王这样的大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沈德潜、翁方纲、袁枚,他们分别是“格调说” 、 “肌理说”和“性灵说”的倡导者
35、。此外郑燮和黄景仁各以独特的风格而引人注目。嘉庆道光年间,内忧外患使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舒位、彭兆荪等人逐步摆脱各个诗派的羁绊,开始关心时政,注意现实,力图转变诗风,虽成就平平,但已开近代诗的先河。介绍清代词。词自南宋以后,历元、明而不振,至清代又产生了大量优秀词家和词作,号称“中兴” 。清代词的发展,大体也分为清初及清中叶两个时期。清初以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三大家”为代表。陈维崧是阳羡派的领袖,他的词师法苏、辛,受辛词影响尤深。他的作品内容广泛,注重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词风豪放,气魄雄伟,取景壮阔,语言率直俊爽。他作词 416 调 1629 首,是自宋以来存词最多的词人
36、。属于阳羡派的词人还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恺诸人。朱彝尊是浙西派的创始人,作词宗姜夔、张炎,主张词的内容应当限于“宴嬉逸升,以歌咏太平” ,但又主张要有所寄托。语言则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 ;风格则要求古雅峭拔,意境要求疏淡清远,音律要求严谨。他的词构思精巧,艺术成就颇高,但内容单薄,由于过于雕琢,失去了自然本色。属于浙西派的词人有李良年等六人,号称“浙西六大家” 。朱氏之后厉鹗成为浙西派领袖而主词坛。纳兰性德是一位卓越的满族词人,他写词师法南唐二主,内容侧重于家庭琐事、儿女私情、离愁别恨、幽思哀怨,很少涉及重大社会问题,但感情真挚,个性鲜明,在写法上以白描见长,不事雕饰,语言清新自然
37、,淡雅朴质。和他风格相似的词人有顾贞观等人。清中叶的前期,词坛崛起,为纠浙西派之弊端,而创立常州派。常州派的词论主要有两点:一,反对把词当作小道,主张词与诗赋有同等地位;二,强调词要有内容,但内容不宜直露,要用比兴寄托,达到“意内言外” 。张惠言的词集茗柯词仅收词 46 首,可见其态度之严谨。常州派词人还有张琦、周济等人,其中以周济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第七章 清代散文介绍清初散文。清代散文的分期,略与清词同,大体分为清初及清中叶两期。清初散文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以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他们既是明末遗民、抗清战士,又是进步的思想家和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成就也有相似之处:
38、一,既反对明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也反对公安、竟陵的虚浮之风,视小说戏曲为小道。主张文章要明道载道, “凡文不关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与人书三 ) ;认为作家必须有高尚的情操和高人一等的学问,才能写出好文章。二,他们都处于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的时代,又都积极投入抗清斗争,故他们的作品大都写得内容充实,感情激烈,议论精辟,行文流畅,尤以政治、哲理散文成就最高,代表作有黄宗羲的原君 苍水张公墓志铭 、 柳敬亭传顾炎武的郡县论 、 生员论 、 钱粮论 ,王夫之的桑维翰论等等。第二类作家以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他们大都师法韩、欧,以传记散文见长,作品的艺术性比前一
39、类作家的作品要强,且各有特色。侯方域散文往往能熔铸史、汉传记,韩、欧古文和唐宋传奇的笔法于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他的李姬传 、 马伶传是优秀的传记散文,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 答田中丞书是书信体散文中的名篇。其内容或赞扬下层妓女艺人,或鞭笞封建官僚,皆取材现实,针砭时弊。在艺术上或取材典型,突出人物;或外表婉曲而内含讥刺,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力。魏禧散文,凌厉雄杰,慷慨激昂,描写淋漓尽致而又回味无穷,文字简洁而不枯燥。内容多歌颂有志之士和奇伟人物,以抒写亡国之痛和民族之恨。 许秀才传 、高士江沨传 , 大铁椎传均为名篇,后者尤为人所称颂。汪琬的传记散文,朴实流畅,叙述有法,往往隐
40、爱憎于字里行间,故耐人咀味。其所作江夫一传 、 周忠介公逸事都涉及重大现实和历史题材,为人所称道。清初散文家著名的还有王猷定、李渔、戴名世、方苞诸人。介绍桐城派及清中叶散文。清代散文以桐城派影响最大,它由清初发端,兴盛于中叶,余绪直到晚清。桐城派的始祖是方苞,但戴名世已经发端。戴氏提倡“道” “法” ,与方苞的基本理论“义” “法”如出一辙,只是方氏的“义法”理论,比戴氏理论更系统,更完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 “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 ,这是方氏自己的解释。抽象地说,义是指内容,法是形式,义法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它的实质,是将程朱理学的道统与韩欧的文统加以继承,并合二者为一体,创作出他所理
41、想的散文来。这种理论的目的当然在维护封建统治,但它把我国散文创作的优良传统加以归纳,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无疑是有历史功绩的。方苞的散文多半是阐道翼教、通经明道的东西,思想和艺术价值不很高,但是也有些优秀的篇章。桐城派的继承人中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建树的是刘大櫆和姚鼐,与方苞并称“桐城三祖” 。刘大櫆师事方苞,又是姚鼎之师,是桐城派承先启后的人物。他在方苞“义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散文创作的具体主张。一,强调俄文的是“明义理,适世用” ;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家的“能事” ,即创作才能;三,作家必须运用自己的才能将作文的材料“文理、书卷、经济”与作文的手段“神气、首节、字句”结合起来。这套
42、理论有其可行性。刘大櫆的散文没有方苞那么多的道学气,但总的成就也不很高。姚鼐是桐城派理论的完成者。他的理论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一,他认为古文创作的最高境界“天与人一” “道与艺合” ,即在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中,体现出作作者的天资与学识。二,在古文的写法上,他提出“义理” “考证” “文章”三者统一的主张。 “义理”是古文的内容, “文章”是表达的方式与手法, “考证”则是使内容翔实可靠。三,在学习古文方面,他主张由“粗”入“精” ,即从文章的形式入手,去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气质。四,他众美学上把古文分为“阴柔”与“阳刚”两大类,对二者不分轩轾,认为都是美的。姚鼐的创作成就高于方、刘,对后世
43、的影响也比他们大。属于桐城派的作家,为数可以百计,其成就较大者有姚门四弟子方东树、管同、梅曾亮、姚莹等人,到晚清则有曾国藩创湘乡派,使桐城余波一直到“五四”前而不断。继桐城派之后,还有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以及不属这两个流派的全祖望、郑燮、袁枚等人。介绍汪中及清代其他骈文作家。骈文源于汉魏,盛于六朝,变于唐宋,衰于元明,至清代,作家之众,流派之多,远追唐宋,大有方步汉魏之势,故号称“中兴”清初以陈维崧,吴绮,章藻,毛奇龄等人为代表,陈尤其有名。 。中叶有胡天游、汪中、阮元李兆洛以及号称八大家的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麒、孔广森、孙星衍、洪亮吉、曾燠等人。这些人中成就最高要数汪中。江中
44、骈文不摹仿古人,不事雕饰,情真意切,气势浑厚,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 。其代表作哀盐船文被人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之作。骈文这种形式在它兴盛时代曾充分显示过它的活力,但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故清代骈文毕竟不能同诗歌散文并驾齐驱。第八章 清代讲唱文学与民间歌曲讲清代讲唱文学。我国讲唱文学源远流长,从唐代变文发源,到宋代有了大的发展,元、明两代由于戏曲占领文艺舞台,讲唱文学相对衰微。到清代,讲唱文学又有发展,不仅品类繁多,而且产生了艺术成就很高的长篇巨制。其中弹词、鼓词和子弟书的成就更高。弹词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两代的词话有更直接的渊源关系。清代弹词不仅数量多,而且作品的艺术成就高。其中天
45、雨花 、 再生缘 、 珍珠塔是其代表作。 天雨花成书于清代初期,有人把它同红楼梦相提并论,称为“南花北梦” ,可见其影响之大。它的作者署名梁溪陶贞怀,其真实姓名已不可考,是一位天才的女作家。全书共 30 卷,70 多万字,堪称鸿篇巨制。它通过女主人公左仪贞的传奇式的故事,反映了明万历至天启间的复杂的政治斗争,表现下层人民的痛苦和地方豪绅、官僚贵族的凶残,客观上提示了明末农民的起义的社会根源。它思想内容的最大特色是对女权的呼吁,其次是通过“祖述兴亡” ,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感情。艺术上描写细腻,善于突出人物主要性格是其主要特点。 再生缘作者陈端生也是一位女作家,全书 20 卷,作者没有写完这部巨著就
46、逝世了,后 3 卷由梁德绳夫妇续完,现流行本是道光时女作家侯芝的改编本。 再生缘以元代为背景,写孟丽君、皇甫少华之间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全书矛盾尖锐复杂,情节曲折动人,女主人公孟丽君性格突出,形象感人,她以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同封建礼教、封建势力作不屈的斗争。通过这一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的不幸,伸张了女权。全书文辞优美、叙述生动,描写细腻,线索分明,首尾贯通,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珍珠塔是无名氏的作品,后经周殊士修订,弹词艺人马如飞增补。全书写方卿与表姐陈翠娥的婚姻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揭露了嫌贫爱富的小人,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的欢迎。
47、它被改编为各种戏曲、曲艺形式,至今还活在舞台上。清代鼓词主要是指流行北方的大型作品。清代鼓词大都以写国家兴亡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传奇为主,风格粗犷。这同弹词多写妇女生活和婚姻爱故事,风格细腻迥异。鼓词的代表是呼家将 ,又名肉丘坟 、 金鞭记 。作者佚名,现存本是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经人整理而成。它写宋仁宗时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子呼延丕显被庞妃之父庞文陷害,全家三百余口被杀,合葬为肉丘坟。丕显之子守用、守信被神仙救出,逃亡在外。后守用之子呼延安庆、学成武艺,大闹京城,并得包拯之助,终于报仇雪恨。全书以忠奸善恶之间的斗争为主线,表现了呼延庆一家世代忠君爱国,勇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子弟书也叫“清音子弟书” ,
48、是满族曲艺,产生于清初戌边的八旗军中,最初叫“八旗子弟乐” ,后流入北京,流行京、津、沈一带。并产生了象罗松窗、韩小窗这样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大都是对小说、戏曲等名篇文学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宝卷。宝卷源于唐代变文,其初多写佛教和神仙的故事。清代宝卷的内容又扩大到了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介绍清代民间歌曲。清代民间歌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刘复、李家瑞编中国俗曲总目稿收清代民歌俗曲共 6044 种,郑振铎说他曾搜集到 12000 余种,这远不是清民歌俗曲的全数。二,清代民歌俗曲的作者大都是市民,反映了市民群众的思想情趣和审美观。三,清代民歌俗曲以描写男女爱情和婚姻生活为主,涉及的生活面不广,直接反映阶级斗争和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寥若晨星。四,清代民歌俗曲具有朴素自然,清新爽朗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质朴,感情真实,表现手法多样,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但也有不少低级庸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