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现代化历程专题知识整合与解读马学松知识整合一 近代前期中国早期现代化(1)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求强” ,创办军事工业“一所三局” ;“求富” ,创办民用工业物质 “一厂一矿二局” 。中国现代化开始起步。(2)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产生,著名的矿 有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3)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向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4)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反帝爱国斗争有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
2、展最快。(1)19 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主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一次重要尝试。(2)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创立民国”的纲领,并将其概括为“民权主义” 。其主要内容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此,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临时约法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这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正确方向,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3)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
3、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其技” 。这是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发展工商业,效法民主政治等,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方案” 。(3)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主张君主立宪。(4)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5)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掀起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6)十月革命后,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举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标志中国教育开始步入现代化。(2)1898 年,光绪帝诏准建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
4、学府。(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文化教育措施。(4)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顺应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要求。(1)洋务运动时期,建成近代三支海军,即北洋、南洋和福建海军,是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迈出的一大步。(2)19 世纪后期,清政府编练新军,采用西方的治军之道。(3)大革命期间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军事现代化被赋予新内涵。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军事现代化二 近代后期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发展(1)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2)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兴办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 (1)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5、2)日本加紧野蛮掠夺,沦陷区中国工业化陷入绝境。(1)美国加紧经济侵略,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2)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3)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4)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新民主主义经济长足发展。(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形成了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局面。(2)国民党奉行独裁、内战和卖国的反动政策。抗战时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抗战胜利后,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治民主化走进了死胡同。(3)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民主、自由、独立、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口号,领导人民夺取抗战
6、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工农业生产达到或超过解放前的最高水平。(2)1953 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 ,根本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质是要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建成一个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基础。(3)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公布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中共八大明确提出了既
7、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5)19561966 年工业化建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从而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利益严重损害,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但从总体上,仍取得巨大成就。(6)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几至停顿。(7)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
8、放新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等,都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以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等为代表的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1949 年 9 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2)1949 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9、,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3)1956 年中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4)1954 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而实现了民族大团结。(6)1957 年毛泽东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但是,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并错误地认
10、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这成为后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根源。(7)十年文革中,党的领导被严重削弱,大批富于斗争经验的老干部被打倒,党的组织严重涣散,国家的民主法制被践踏。(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全国全面展开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同时,党和政府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9)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0)中共十
11、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点解读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点和启示特点:(1)受内部封建保守势力和外部列强的抵制破坏,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领导权。 (3)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发展。 (4)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小,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畸形。启示:(1)中国早期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只有共产党领导各
12、族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开始。(2)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闭关锁国使中国愚味、落后,对外开放使中国学习西方、走向世界。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现代化的首要条件。 (4)实现现代化,科技和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2、实现现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进行的,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
13、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现代化是完成反帝的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3、影响中国现代化的不利因素。(1)先天的不利条件: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以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2)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3)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
14、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从道路上来看,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扩张到重工业,延伸到农业。中国的工业化则先重后轻,农业严重拖后腿。从决策上来看,近代历届政府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近代教育严重滞后,使中国的现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历届政府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愿望出发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正常进行。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4、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1)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 “中体西用”的思想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但毕竟承认了中学还有不足,
15、还有待于西学来补充,西学确有超越中学的地方。(2)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矿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3)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派开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它打破了中国市场上外国商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经济现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5)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16、产生和成长起来。(6)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现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7)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创造了条件。5、19 世纪 6090 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中国洋务运动的关系。这一时期,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体现出较强的民主化趋势。经济上,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科技革命向深广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在此潮流下,中国洋务运动设立的总理衙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筹划近代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顺应了世界潮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但是,其仅局限
17、于引进西方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度,失败是必然的。此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依然腐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而日本不但学习西方科技,还学习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逐渐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国力大增。在经济上,洋务运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而日本明治维新前,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影响下,领主土地所有制动摇。在政治上,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僚在内忧外患形势下采取的自强措施;明治维新是在内外危机中,德川幕府统治危机严重,中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联合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进行的武装倒幕。在目的上,洋务运动是以西方科技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着手一系列资产阶级性
18、质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洋务运动缺乏变革的经济条件,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必然失败。6、中国近代工业的分布格局及近代工业化的特点。(1)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跟外界联系较内地方便。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渗入这一地区,客观上瓦解了当地的自然经济,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2)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挤压严重。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夹缝中发芽生长。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领导权。缺乏必要的资
19、本原始积累过程, “先天不足” ;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无从发展,地区分布不平衡, “发展畸形” 。7、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随后在国营企业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一五” 计划建设,到 1957 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鞍钢无缝钢管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方面新建了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多条,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及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等。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工业发展受到严
20、重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在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8、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始即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己任,从中共的“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到中共“七大”提出要把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设起来:从建国前夕以恢复经济为中心任务,到 1952年提出“一化三改造”的方针,其着眼点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1954 年在一届人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毛泽东在 1957
21、年初南下视察时特别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是“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 。1958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虽然发生了种种偏差,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始终没有动摇过,即使在“文革”中的 1975 年,周恩来还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提出了分两步实现现代化的设想。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 80 年代的奋斗历程主要是围绕推进中国现代化而进行的。在革命战争时代搞武装斗争乃是为了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建国后的建设则是利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有利条件发展生产力,向现代化目标迅速前进,而改革则是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中
22、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首先是从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始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共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用毛泽东 1960 年的话说,十大关系“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1957 年初,毛泽东在南方视察的过程中,提出科学技术是重要生产力的观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更是成绩卓著:(1)邓小平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观点。 (2)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设计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并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
23、决策。1992 年小平南巡讲话中,特别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为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指明了方向,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3)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4)提出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共对自己的使命有了进一步认识。使全党认识到,
24、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是社会主义的、 “先进”的现代化,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是经济、资源、人口、科技、环保、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9、近代中国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第一次是在推翻清王朝之后。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 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第二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之后。1926 年开始
25、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使全国革命形势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第三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在政协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蒋介石在美帝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经济政治力量大,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