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9 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 9 月月考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活细胞中氧原子数量最多 B. 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C.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 DNA 决定的 D.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答案】D【解析】在活细胞中氢原子数量最多,氧原子的含量最多,A 错误;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细胞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 tRNA,B 错误;不同氧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 R 基团决定的,C 错误;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 DNA 和 RNA 两种,D 正确。【考点
2、定位】细胞的物质组成2.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B. 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膜C.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分别是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D.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分别迪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答案】B【解析】部分原核生物细胞虽无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 错误;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B 正确;原核细胞一般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细胞大多数是多细胞生物,但是也有单细胞的真核细胞,如酵母菌、变形虫,C 错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D
3、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名师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有部分原核生物含有有氧呼吸酶,能进行有氧呼吸,也有部分原核生物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2 -A. 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 A 是葡萄糖,物质 E 是淀粉B. 相同质量的 E 和 F 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 FC. SARS 病毒的物质 H 彻底水解后,产物是 CO2 和 H2OD. 物质 C 的种类约 20 种
4、,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E 是大分子切是小麦的能源物质,E 是淀粉,A 是其基本单位葡萄糖,A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E 是糖类,F 是脂肪,脂肪与糖类相比,H 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多,产生的还原氢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释放较多的能量,B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H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H 是核酸,SARS 病毒的核酸是 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碱基,C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G 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G 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根据 R 基团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D 正确。【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5、【名师点睛】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对比记忆表: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微量元素 FeMnZnCuBMo 等最基本元素 C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 O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 C- 3 -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水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蛋白质不含 N 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脂肪、固醇含有 N 元素、同时含 S 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某些蛋白质含有 N 元素、同时含 P 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核酸、脂质中的磷脂等4. 关于生物膜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B. 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人细胞C. 糖蛋白可作为受体,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D. 胆固醇
6、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脂的运输【答案】D【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例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 错误;一般来说,对细胞有利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B 错误;细胞膜上的信息分子具有识别作用,信息分子与被糖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后就发挥作用,不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C 错误;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脂的运输,D 正确。【考点定位】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名师点睛】细胞膜的特征:结构特征:
7、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5.如图表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B. 破坏,该细胞蛋白质合成将受到影响C. 衰老的细胞中,内折,收缩、染色变浅D. 是染色质,能被甲基绿吡罗红等碱性染料染成红色【答案】B【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有没有核孔,A 错误;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 正确;
8、是核膜,是染色质,衰老细胞中,染色质固缩,颜色变深,C 错误;染色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常见的碱性染料有醋酸洋红溶液、龙胆紫溶液,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 、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6.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有两种吞噬作用: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消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实现的B. 溶
9、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5 -C. 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 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特异性识别抗原【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线粒体衰老后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形成自噬体,在于溶酶体结合后被消化处理;细菌等病原体是通过内吞作用形成吞噬体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最后被清除,A 正确;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的加工和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参与,B 正确;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正确;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 错误。【考点定位】溶酶体的功能【名师点睛】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
10、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7. 如图生物膜结构中 A、B、C、D、E、F 表示某些物质,a、b、c、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物质 D 的含量减少B. 若是线粒体膜,b 和 c 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02和 C02C. a、d 表示主动运输,蛋白质和各种离子都以该种方式出入细胞D. 若是肝细胞膜,饥饿状态下 C 代表的激素促进肝糖原 E 分解为葡萄糖 F【答案】C【解析】图中 D 是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功能有关,癌
11、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A 正确;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图中 b、c 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细胞,b属于进入细胞,c 属于运出细胞,则 b 和 c 分别表示 O2、CO 2,B 正确;a、d 都消耗了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各种离子都以该种方式出入细胞,都是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C 错误; 若是肝细胞膜,饥饿状态下 C 代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 E 分解为葡萄糖 F,D 正确。- 6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
12、方向 高浓度到低浓度 高浓度到低浓度 低浓度到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举例O2、CO 2、H 2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8.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加热、加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原因都是降低反应活化能B. 温度过高、过低以及过酸、过碱都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C. 有些酶在细胞中合成时,不需要核糖体参与D. 能产生 ATP 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答案】C【解析】加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原因都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但是加热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 错误;低温
13、不会破会酶的空间结构,只能降低酶的活性,B 错误;有些酶在细胞中合成时,不需要核糖体参与,如 RNA 类的酶在细胞核合成,C 正确;能产生 ATP 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D 错误。【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名师点睛】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 7 -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
14、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9.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 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加入底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计时加入酶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酶保温计时加入底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考查酶有关的实验设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酶与底物混合后即开始催化反应,计时应从酶与底物混合之后开始。【详解】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故先加入缓冲液,再
15、加入底物,最后加入酶,然后立即混匀保温,并开始计时,故选 D。【点睛】 (1)酶活力的含义:酶的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酶的活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例如,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麦芽糖的生成量来检测淀粉酶的活力,还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消耗量来检测淀粉酶的活力。10.据图判断,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不含高能磷酸键B. 植物体内能量 1 可用于 CO2 的固定,能量 2 来自水的光解C. 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 可为转录过程提供原料和能量D.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 A
16、TP 与 AD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答案】C【解析】- 8 -据图分析,甲是 ADP 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A 错误;二氧化碳的固定不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乙是脱去两个磷酸基团的一磷酸腺苷,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组成单位之一,ATP 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ATP 水解可为转录过程提供能量,C 正确;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 ATP 与 ADP 的含量是处于动态平衡的,D错误。【考点定位】ATP 的结构与水解【名师点睛】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 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在 AT
17、P 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远离 A 的磷酸键线断裂形成 ADP。11.下列关于“葡萄糖 丙酮酸 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 过程可产生 ATP,也可不产生 ATPC. 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 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表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代表无氧呼吸中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也可以代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详解】动、植物细胞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相同的,A 正确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 ATP,无氧呼吸第二
18、阶段不产生 ATP,所以 ,若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则产生 ATP,若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则不产生 ATP ,B 正确过程若是有氧呼吸,则第二阶段产生氢,第三阶段消耗氢;若是无氧呼吸则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H, C 正确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 错误【点睛】重点:比较有氧呼吸、两种无氧呼吸各个阶段在底物、产物、能量、酶、场所、元素变化等方面的异同12. 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A. ab 段为有氧呼吸,bc 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 段为无氧呼
19、吸B. 运动强度大于 c 后,肌肉细胞 CO2的产生量将大于 02消耗量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 ATP 中D. 运动强度超过 c,人体获得能量的途径仍以有氧呼吸为主【答案】D【解析】cd 段氧气的消化速率维持较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状态,同时血液中乳酸水平较高,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 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二氧化碳只能来自有氧呼吸,因此肌肉细胞 CO2的产生量等于 O2消耗量,B 错误;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出来,大部分储存在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 ATP 中,C 错误;如果运动
20、强度长时间超过 c,人体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是仍然以有氧呼吸为主,D 正确。【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3. 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B. 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膜氧化生成水C. 色素可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用于光合作用D.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答案】C【解析】某些微生物(硝化细菌)可利用氧化无机物(氨气)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A 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第二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膜氧化生成水,B 正确;色素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可见光,C 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
21、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参与 C3的还原,D 正确。【考点定位】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的过程【名师点睛】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H、ATP 来源、去路的比较比较项目 来源 去路- 10 -光合作用 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作为暗反应阶段的还原剂,用于还原 C3H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产生用于第三阶段还原氧气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合成,其合成所需能量来自色素吸收转化的太阳能用于暗反应阶段 C3还原,其中活跃的化学能以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有机物中ATP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均产生,其中第三阶段产生最多,其合成所需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2、14. 有关绿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提高 C02的浓度,短时间内 NADPH/NADP+比值上升B. CO2可直接被 NADPH 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 被还原的 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 C5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 C5含量会升高【答案】C【解析】提高 CO2的浓度,短时间内 NADPH/NADP+比值下降,A 错误;CO 2与 C5结合后,转化为 C3才能被 NADPH 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 错误;被还原的 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部分可再形成 C5,C 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NADPH 和 ATP 减少,阻碍
23、C5的生成,短短时间内 C5含量会下降,D 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名师点睛】光照和 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 C3、C 5、H、ATP 的含量变化可以采用下图分析:- 11 -条件 过程变化 C3 C5 H和 ATP光照由强到弱,CO 2供应不变过程减弱过程减弱过程正常进行增加 减少 减少或没有光照由弱到强,CO 2供应不变过程增强过程增强过程正常进行减少 增加 增加光照不变,CO 2由充足到不足过程减弱;过程正常进行,随 C3减少减弱,过程正常减少 增加 增加光照不变,CO 2由不足到充足过程增强;正常进行随C3增加增强,过程正常
24、增加 减少 减少注意:(1)以上各物质的变化是相对含量的变化,且是在条件改变后的短时间内发生的。(2)在以上各物质的含量变化中:C 3和 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即 C3增加,则 C5减少;H和 ATP 的含量变化是一致的,都增加,或都减少。15.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 0.6 m 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12 -4.3 mg 5.6 mg 3.2 mgA.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
25、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 1.1 mgC. 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 pH 比丙瓶的低D. 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 2.4 mg【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有氧呼吸过程、场所的理解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计算。根据一昼夜后瓶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可判断乙、丙两瓶是否透光,进而判断瓶中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弱。【详解】一昼夜后丙瓶氧气含量比甲瓶减少 4.33.21.1mg,说明丙不透光,瓶中生物进行了有氧呼吸,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
26、项、B 项正确;一昼夜后乙瓶氧气含量比甲瓶增加 5.64.31.3mg,说明乙瓶透光,光合作用中释放了氧气,消耗了二氧化碳,乙瓶水样的 pH比丙瓶的高,C 项错误;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 1.1+1.3=2.4 mg。 ,D 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三个玻璃瓶体积相等、同时从池塘水深 0.6 m 处的同一位置取样,则三瓶中生物种类、数量相同,在相同环境下呼吸速率相同。16.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 AB 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
27、B. 出现 CD 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C. 该细胞中,在 BC 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D. 若是植物细胞,则 CD 段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活动非常活跃【答案】C【解析】- 13 -AB 段上升原因为 DNA 的复制,A 错误;CD 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 错误;BC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C 正确;CD 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而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成细胞壁时,线粒体要给提供能量,高尔基体也要参与活动,D 错误。【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名师点睛】本题以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为载体,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
28、、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个区段形成的原因。17.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 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答案】C【解析】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 正确;低倍镜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 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B 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 是细长丝状的染
29、色质,C 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猜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 正确。【考点定位】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18.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效应 T 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 胚胎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D. 衰老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体积都缩小【答案】A【解析】效应 T 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为控制细胞正常分裂的基因,故在正常细胞中会表达,B 错误;与细
30、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故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 错误;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而细胞核体积变大,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生命历程- 14 -【名师点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19.分析下表数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器官或细胞 眼 唾液腺 皮肤 甲状腺 血细胞 心脏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 1932 186 3043 2381 23505 9400A. 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
31、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数目最多是因为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C. 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D. 不同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全相同,与细胞具有的不同功能相适应【答案】B【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A 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但表达的基因不同,B 错误;基因表达的结果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C 正确;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名师点睛】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
32、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特点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20. 关于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 摄人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C.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有关D. 内环境 PH 值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机体内含有【答案】C- 15 -【解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只能和甲状腺特异结合,A 错
33、误;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外液增多,则细胞内液减少,B 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 正确;内环境 PH 值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机体内含有缓冲物质,如 H2CO3/HCO3-,D 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与稳态【名师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
34、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1.(2016 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 K+、Na +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NaCl 中 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 Cl-不参与B.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 K+有关C.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大量内流D. 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答案】A【解析】NaCl 中 Na+和 Cl 都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A 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 K+有关,B 正确;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大量内流,C 正确;Na +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渗透压
3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名师点睛】1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曲线与离子的运输- 16 -(1)a 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 K 的通透性大,对 Na 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 K 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ac 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 通道打开,Na 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3)ce 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 通道关闭,K 通道打开,K 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 通道关闭。(4)ef 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流入的 Na 泵出膜外,将流出的 K 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 浓度高和细胞内 K 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2应
36、用方法技巧分析曲线变化时应结合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图示如下:22.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B. 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促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C. 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D. 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答案】B【解析】由题可知,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某内分泌腺应该是胰岛 B 细胞,产生的激素甲是胰岛素,而在人体内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A 正确;下丘脑是通过交感神经来控制胰岛 B 细胞分泌的,不是通过激素调节完成的,B 错误;图中下丘脑的调节属于
37、神经调节,而分泌激素调节血糖属于体液调节,C 正确;当缺乏胰岛素时,血糖进入细胞和在细胞内发生氧化分解供能障碍,故蛋白质和脂肪会加快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D 正确。【考点定位】血糖平衡的调节【名师点睛】血糖平衡具体调节过程:- 17 -23.某成年人从 25环境来到 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 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 bc 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 cd 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 de 段的产热速率大于 ab 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体温维持正常,ab 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 错误;B、bc 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
38、 错误;C、cd 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 错误;D、de 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 ab 段,D 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 1 次染色质 DNA 的复制B. 细胞周期的 G2 期已经形成了 1 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C. 染色体数为 2n=24 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和染色体 DNA 分子数分别为 12 和 24- 18 -D. 若在 G2 期某染色质的 1 个 DNA 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 2 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
39、NA【答案】D【解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了 1 次染色体的复制,A 正确;.细胞周期的 G2期已经形成了 1 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B 正确;染色体数为 2n=24 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般,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分別为 12 和 24,C 正确;若在 G2期某染色质的 1 个 DNA 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 1个子细胞含有该异常 DNA ,还有 1 个子细胞正常,D 错误。25.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
40、的细胞核内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 CO2 的固定但不能合成 ATP【答案】B【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 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 DNA 和少量的 RNA,B 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 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 ATP,D 项错误。26. 下列关于生物教材中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B.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C. 酒精在脂肪鉴定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作用相同D.
41、用斐林试剂检测某组织样液,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葡萄糖【答案】B【解析】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不属于模型,A 错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B 正确;酒精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而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为了提取色素,C 错误;用斐林试剂检测某组织样液,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还原糖,但是不一定是葡萄糖,D 错误。【考点定位】生物课本基础实验27. 真核细胞中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9 -A.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膜流进行物质运输B. 所有细
42、胞均能发生膜流现象C. 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发生了膜流D. 抗体的分泌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答案】D【解析】膜流由于是各种细胞器通过膜结构相互联系转化,可以将物质通过具膜小泡运输,A 正确;原核生物没有各种具膜细胞器,所以没有膜流现象,B 错误;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与膜流无关,C 错误;抗体的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相互转移,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名师点睛】膜流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
43、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28.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C.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D.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D【解析】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因此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A 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
44、是 DNA,B 项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 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 项正确。【考点定位】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9.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0 -A.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B. 从 B 瓶和 D 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 瓶内的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C. 可根据澄淸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检测 CO2的产生速率D. 需要持续往 A 瓶通气,以保证 B 瓶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答案】C【解析】酵
45、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进行,所以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都可作为实验组,A 错误;若向 B 瓶和 D 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于只有无氧呼吸才会产生酒精,所以 D 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B 错误;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快而多,所以可根据澄淸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检测 CO2的产生速率,C 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持续往 A 瓶内通气,D 错误。【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名师点睛】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30.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 14CO2,48 h 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
46、殖器官中14C 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 14C 量占植株 14C 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 21 -A.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 遮光 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答案】C【解析】从图像上可知,无论光照和遮光调节下,植物吸收的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先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为有机物,A 正确;生殖器官发育早期,由于其代谢不旺盛,营养器官合
47、成的有机物供给自身的生长发育,B 正确;遮光 70%条件下,在发育早期,分配到营养器官中的多,在发育晚期,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多,C 错误;实验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也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器官积累有机物的影响,D 正确。【考点定位】光合作用3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 DNA 比染色体 DNA 更容易复制D.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答案】B【解析】细胞增值是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等生命活动的基础,而细胞增值的主要方式是
48、有丝分裂,A 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B 错误;细胞周期中染色质 DNA 没有高度螺旋化,所以比染色体 DNA 更容易复制,C 正确;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生命历程- 22 -32.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B.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物质交换的效率C.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内有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D. 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答案】B【解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突
49、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A 正确;卵细胞内有卵黄,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能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养料胚胎的早期发育的营养不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卵细胞体积较大是贮存营养物质的,不与外界有物质交换,即使有,相对表面积小,效率也不高,B错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内有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C 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减轻负担,有利运动,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3. 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小泡受神经冲动的影响发生定向运输B. 释放神经递质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发生扩散运动D. 突触后膜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不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只能与突触前膜结合,并将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A 正确;释放神经递质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 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发生扩散运动,移向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C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