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2-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571976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12-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12-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12-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12-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卵黄囊造血期(中胚叶)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1.中胚叶造血期 在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之后在中胚叶组织中出现广泛的原始造血成分、其中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在胚胎第68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2.肝脾造血期 在胚胎6-8周(2个月)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期4-5月时达高峰,肝造血先是产生有核红细胞,以后产生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至胎儿期6个月后肝造血逐渐减退。,脾脏发生于人胚第8周,在人类、大约在第12周胚胎就可以检测出脾造血。脾脏造血亦是以红系占优势,稍后,粒系造

2、血显得相当活跃,第12周时、还可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至胚胎5个月后脾脏造红细胞及粒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至消失。至出生时成为终生造血淋巴器官。第811周胸腺、淋巴结参与造淋巴细胞。4.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时骨髓腔发育已初具规模,但其造血功能在第6个月后才渐趋稳定,并成为造血的主要器官,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二)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1)红骨髓:5-7岁前(2)黄骨髓:5-7岁后18岁(3)黄骨髓的潜在造血功能2.骨髓外造血(1)应急:恢复胎儿时期造血状态(2)外周血象表现(3)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二、血象特点,1.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RBC(1012/L

3、) Hb(g/L) 备注 出生时 5.07.0 150220 612小时 血液浓缩 23月 3.0 110 生理性贫血 3月 12岁后 成人水平 成人水平,生理性贫血的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生后自主呼吸血氧上升,RBC需要减少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生理性溶血: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2.白细胞数与分类白细胞数出生 (1520) 109/L612小时 (2128) 109/L1周 12 109/L婴儿期 10109/L8岁以后 接近成人水平分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4-6天,1-4岁,4-6岁,7岁后,80%,0,60%,40

4、%,20%,时间,淋 巴,中性粒,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3.血小板数 与成人相似 (150250) 109/L4.血容量 占体重比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 10%儿童 8%10%成人 6%8%,5.血红蛋白种类HbF HbA HbA2 6月胎儿 0.90 0.050.10出生时 0.70 0.30 0.011 岁 0.052 岁 0.02成 人 0.02 0.95 0.020.03,第二节 小儿贫血,一定义:单位容积内末梢血中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世界卫生组织 6月 6岁110g/L614岁120g/L,血红蛋白正常值,中国儿科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14月90g/L46月1

5、00g/L,*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少于正常值时及诊断为贫血,二、贫血分度,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血红蛋白(g/L) 30 60 90 120*(60) (90) (120) (145)RBC数 1.0 2.0 3.0 4.0 (1012/L),*括号内为新生儿分度标准,三分类形态学分类:MCV(fl,立方微米) MCH(pg,微微克) MCHC(%) 常见病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0 B12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再障 单纯小细胞 80 28 32-38 肾脏 小细胞低色素 80 28 32 ID

6、A,* MCV 红细胞平均容积,MCH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病因分类:1生成不足:(1)造血物质缺乏(2)造血功能障碍2破坏过多(溶血):(1)细胞内在异常:先天性(包括RBC膜、酶和Hb)(2)细胞外在因素:后天性(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3丢失过多(失血)(1)急性:大出血(2)慢性:消化道,寄生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一定义:由于体内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贫血。 二.特点:临床上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婴幼儿多见。,二铁代谢:1.人体内总铁含量:正常成人男性约50mg/kg,女性约35mg/kg新生儿约75

7、mg/kg2铁的分布: Hb 储存铁 肌红蛋白 酶65-75% 20-30% 3.2% 1%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和脾内3. 来源: 食物(外源性铁) 1-1.5mg/天 少量衰老红细胞释放铁再利用(内源性铁) 大部分,铁的代谢吸收与运转,吸收率,动物性食物,吸收率,植物性食物,还原物质,Fe3+,Fe2+,吸收,(VC 、 AA),不溶性铁盐,Fe,磷酸、草酸,吸收,铁的代谢吸收与运转,食物Fe,十二指肠 空肠吸收,Fe2+去铁蛋白,铁蛋白,Fe3+转铁蛋白,转运,贮存,红细胞 破坏,铁的代谢贮存与利用,铁蛋白,Fe2+,还原酶,Fe3+ +转铁蛋白,血清铁,需铁组织,氧化酶

8、,三、病因和发病机理1缺铁原因: (1)储铁不足:早产儿铁的摄入 (4)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当、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 (5)丢失过多:牛奶蛋白过敏、钩虫、息肉、憩室,铁缺乏贮存铁 血清铁 血红蛋白铁 酶铁红细胞内合成 含铁酶 细胞分裂不受影响 铁依赖酶 ,RBC正常或 某些细胞功能紊乱,如 生物氧化、细胞呼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神经递质分解与合成等血液系统症状 非血液系统症状一般贫血表现 行为发育异常髓外造血表现 皮肤粘膜损害心血管系统症状 细胞免疫功能 缺铁性贫血发病机理,2. 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1)血液: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三个阶段铁减少期(ID): 储存铁减少,合成RBC铁不少

9、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储存铁严重减少、RBC生成需要铁不足,但血液循环中Hb不少缺铁性贫血期(IDA):贫血及非血液系统症状,各项指标异常,(2)其它方面:肌红蛋白酶活性:细胞色素C,单胺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 体力下降,神经系统发育损害, 消化道粘膜上皮萎缩,免疫力下降。,四临床表现:常见年龄:婴幼儿起病情况:一般缓慢1一般贫血表现:体力,智力,消化,面色.2髓外造血3非造血系统症状(肌红蛋白,酶)(1)消化道(2)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4)其他,五实验室检查:1小细胞低色素:MCV0.9umol/L(50ug/L)4骨髓铁粒幼红细胞62.7umol/L(350ug/dl)7转铁蛋白

10、饱和度(TS) 15%8. 骨髓象 增生现象,(一)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网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正常,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图示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浅染区扩大,(二)骨髓象红系统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量少,边缘不规则,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11、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六治疗原则:祛除病因铁剂:铁元素 26mg/kg.d ,两餐之间服用(1)铁剂:硫酸亚铁、速力菲、力蜚能(2)促进吸收:维生素C(3)疗程(4)疗效出现,网织红细胞,HB 输血疗法,2. 铁剂治疗 特效药口服: 餐间口服为宜二价铁盐:易吸收元素铁剂量:每日46mg/kg,次日,每次1.52mg/kg;注意影响吸收因素,药品名称 剂型规格 含元素铁量 每日剂量硫酸亚铁 0.3/片 20% 2030 mg/kg2.5%合剂 5mg/ml 0.81.2ml /kg 富马酸铁 每片 0.05 或0.2 33% 1520 mg/kg干糖浆 3.3% 90180 mg/kg葡萄糖酸亚铁 0.3/片 12% 4050 mg/kg糖浆 0.3g/10ml 1ml/kg琥珀酸亚铁 0.1/片 35% 918 mg/kg多糖铁化合物 150mg/胶囊 46% 812 mg/kg(力蜚能),常用铁剂剂量表,注射铁剂 副作用多,慎用适应证口服铁剂治疗无效;口服反应严重,改变剂型、剂量无改善者;胃肠手术后无法口服者;,常用剂型山梨醇枸椽酸铁复合物;肌注右旋糖酐铁复合物;肌注、静注葡萄糖氧化铁:静注,疗效判断 网织红细胞 34天 710天 高峰 23周 正常 血红蛋白 2周 临床症状 2周好转,七、护理评估,健康史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社会、心理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护理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