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州市古代中轴线推测图作者:丁丁哥 2012/06/01广州市古代中轴线推测示意图图中:1、蓝色为中轴线和由此发育的道路;2、浅蓝绿色为其它相涉的道路;3、有些较小和不太相干的街巷没有标上。广州市的城市历史,其实是远超过“西安”、“北京”、“南京”等最著名的都城,因为这些最著名的都城多是“秦”之后的城市,而2按照现在的认识,广州是 50 万秦军南下之后就开始形成的城市,后来成为南越国的国都,这可能比秦定都西安还早些,西安最早作为镐京的历史当然不能比,但镐京其实是在西安市长安区的西北角,不像广州一直在城市中心,而过去我们以为广州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是在北京路,但如果仔细研究广州市的地图,广州城市中
2、轴线应该还是如示意图所示。广州的城市历史之所以可能超越到秦军之前,是因为秦军到达岭南时是有“古安阳国”的人在抵抗的,这个“古安阳国”可能就在广州存在过,现在,这一段历史慢慢开始显露,而“古安阳国”应该是商的后裔的国家,商的后裔当然也是来自中原,所以,这是广州因文明而起步的真正起点,这一段历史可能就埋在这张示意图的地下。意识到广州可能还有秦军到达以前的历史,完全是出于偶然,最开始是因为发现越南在汉朝初期的“交趾”,可能就是现在潮汕人的“胶计人”的“胶计”,然后是发现汉朝初期越南姐妹女英雄的征则姑娘,可能就是潮汕话的“征壹姑娘”,这是有一幅古话证明的,后来还有“安南”可能是“俺人”等,这些证据都说
3、明,越南当时的人类应该是讲跟现在潮汕话一样的语言,而根据历史来推测,现在的潮汕人是中原商民系的一支,而当时的越南人应该是商民系南下的另一支。在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偶然间我看到广州萝岗区有一个暹岗村,据说这个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走去看看,结果发现该村的其实3是一座古城,其四个城门分别是“南胜里”、“东荣里”、“反修巷”和“拱北”,“反修巷”是新立的名字,其它则是刻在石匾上的,“萝岗”和“暹岗”使我想到暹罗,泰国的古称是“暹罗”,泰国以东柬埔寨的吴哥窟在“暹粒省”,再往东的越南有“岘港市”,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如果连起来,暹岗就是与这条线索相联系的,而且可能就是起点。在去到“暹岗”之后没几天,
4、我偶然间在广州钻进一条小巷,突然觉得眼睛一亮,因为巷口的高处竟然挂着“南胜东里”的街牌,为什么“暹岗村”古城的正南中轴是“南胜里”,而广州的旧城区里也是有“南胜里”?“南胜东里”这条小巷长达 150 多个门牌号,只是现在被体量很大的新楼房切割成了四段,我分几次才将其认通,其东头是北京路,另一头是起义路,而过了起义路,我真的就找到了对着的“南胜西街”,哈哈,原来起义路就是广州的“南胜里”,起义路正对着广州旧城中心的“人民公园”,就像是北京城故宫天安门正对着的前门大街,可惜炒遍网络也不知道“南胜里”的原始出处,在卫星地图上,类似“南胜里”、“南胜村”的地名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沿海一带,其踪迹似乎消
5、失在珠海附近,珠海却就有“拱北”海关,这正巧就是“暹岗村”北门的名字。在“暹岗村”时我曾设想,广州最早的城市中心会不会就在“暹岗”?但在广州看到“东胜里”的相关地名和规模等情形后,我认为4广州古代的城市中心应该就在起义路,最早在这里建设宫殿的可能不是“南越王”,而是“古安阳国”的国君“蜀泮”,“泮塘”、“泮溪”是广州很有名的地名,“暹岗”、“广州”、“泮溪”三点一线,不能不使人心生怀疑,过去一直以为“南越王宫”就是南越王的宫殿,但其实“南越王宫”只是南越王住家的地方,其要去上班,需要经过越华路或广卫路,也许,“宫殿”这一头是“南越国”的“越”,住家的“王宫”这一头是源自北方的“华”,合起来叫越
6、华路,所以,现在发现的“南越王宫”正南就没有一条正道相对,而现名起义路的“南胜里”才是古代宫殿和周围城区的中心:(一)、“宫殿”就是画面中心上部的“人民公园”,以及向北与人民公园相连的市府大院和纪念堂,一直到越秀山的山边,这是整个地域坐北向南的中心部位,“宫殿”以“越华路”、“广卫路”与“王宫”相连,在“宫殿”外的东南角,现在还遗留一条叫“西公廨”的小巷,这应该是各种官员集中办公的地方。(二)、“起义路”就是“南胜里”,其起于“王宫”的正南门,往南到当时的珠江河边,这是旧城的南北中轴主干,多数的道路都由此而对称的发育,这些都标为蓝色的粗实线条,浅蓝绿色的虚线是其它相涉的道路,蓝色的线条由南往北
7、主要包括:1、东西高第街,“高第街”可能是“高低街”,高为陆地,低为滩地,这是当时城南临河的边界,如果有城墙,应该就在高第街北边5的陆地岸上,该处附近还有“玉带濠”通过,不过“玉带濠”是后来才挖的;2、“南胜东里”和“南胜西街”可能是贴着城墙里面的道路,“南胜西街”似还可能往西延伸,其在“解放路”对过后来叫“联兴里”,只有残存的一点点痕迹了;3、“大南路”和“大德路”可能都是后来根据地形发育出来的,所以对得不是很正,不过这一带的地名的“大”字很值得注意,包括在“贤藏街”附近没标出来的“大有仓”,“大有”是“南汉”的年号,与“贤藏街”对应的还有“龙藏街”,在惠福东路与西湖路之间,也没有标出来;4
8、、再往北就是东、西惠福路,“惠福西路”与“朝天路”交汇的南边有“西华里”,可惜这次在“惠福东路”附近没有找到对衬的“东华里”,按推测这个位置应该在大塘街南口附近;5、“惠福路”往上的“西湖路”不是由“南胜里”发育出来的,而再往北的“中山路”以前是“惠爱路”,这名字跟“惠福路”是相衬的;6、图上的“大新路”是后来在南城墙外因河道沉积新建的,所以路名称为“大新”,同样是由起义路发育出来的,只不过不是同一期的事情,“大新路”是当时“南胜里”南出口的“大南门”外的新路;67、无论从整体感觉看,还是从一些细节看,以“起义路”与“北京路”的比较来讲,“北京路”应该是晚于“起义路”,从整体上看,“北京路”是
9、“起义路”中心的边缘地带,从细节上看,“北京路”是干扰“起义路”中心的元素,很可能在“南越王宫”之前,“古安阳国”的生活区是在现在“人民公园”正北的位置,因为那才是后宫的正位,之所以“南越王宫”现在处于宫殿的东侧,可能是有其它因素影响,包括越秀山的地形可能限制了其北边的空间。以现在网上的搜索看,很难找到“南胜”两字的出处,唯一有说头的是福建平和县“南胜镇”在元朝时曾被命名为南胜县,但不知是因为有“南胜”地名才命名的,还是全部“南胜”共同的渊源,元朝距今约 1000 年,也算非常古老,但与秦相比则还差得很远很远,希望以后能找到确切的出处。广州旧城区可能还有一处古城址,这个古城址在荔湾路边上的“周
10、门”,“周门”的北界随司马涌呈非常工整的半圆弧形,东界可能在荔湾路,西界应该在石基路,石基路可能是古时珠江的江岸,石基可能就是江岸石堤,南界估计在中山八路南边的“新都里”南边,“新都里”即可能是“新都”的里面的意思,既是南门之内的意思,其城外是仁威庙和三官庙,三官庙是非常古老的庙,其渊源可能前溯到商周的时代,中原的山东等地就有很多三官庙,可惜这次没有找到三官庙,只看到三官庙前街,在原石井公社的驻地,“周门”古城的南界连着“泮溪”,“泮溪”的“泮”非常可疑,因为“古安阳国”7国君的名字就叫“泮”,“泮溪”是连着龙津路的,龙津路是因附近有龙津石桥而获名,在古代,龙不是可以随便称呼的,荔湾公园里有两只非常古老的石雕坐兽似乎也能为这事旁证,我在荔湾湖边上的住家里,看到大概有十来块疑似古城城砖,其规格大约为半立方尺的扁方体,这似乎也可以为古城作证,广州各处旧城的城砖,可能在三城归一时被拆去广州市区了,“周门”的起名可能其东门由周姓负责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