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蛰存与春阳新感觉派是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前期在文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以无轨列车 、 新文艺 、 现代等刊物为阵地,擅长捕捉、描写都市意象,喜欢用各种现代技法来写都市感官体验,注重人物的潜意识和隐秘心理分析的小说流派。要了解这个流派的创作概况,课后可读:严家炎的新感觉派小说选 、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一、生平与创作施蛰存(19052003) ,原名许德普,1905 年 12 月 3 日生于杭州水亭。1909 年他父亲施亦政被邀至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做文牍、管藏书,全家迁到苏州,在那生活了六年。1911年父亲为他举行开蒙仪式。因辛亥革命后父
2、亲失业,他 8 岁那年父亲带着全家迁到松江,父亲在陆公勉办的织袜厂任经理,经济条件转好,稳定下来。五四运动让施蛰存知道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自由主义、新文学等新名词、新文化,经胡适中国哲学史接触到先秦诸子。看新文学杂志,开始练习写作。中学三、四年级时开始写小说,与同学戴望舒、杜衡、张天翼等人一起组织“兰社” ,出版四开旬刊兰友。1922 年在礼拜六上以青萍、施青萍的笔名发表小说恢复名誉之梦 老画师 ,在星期上发小说寂寞的街 。施蛰存认为这时的小说“纯然是一些写实主义的作品” 。1922 年中学毕业,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教会大学) ,后因参加非宗教大同盟被迫退学。埋头写作,将自己的二十多篇小说编为
3、江干集出版,因风格介于鸳鸯蝴蝶派和新文学之间,很少提起。1923 年,与戴望舒一起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与丁玲、孔另境同学。深感丁玲的傲气。由孔认识茅盾。与老师田汉关系较好,交谈中受益颇多。1924 年入大同大学学习,1926 年入震旦大学特别班学法文,他、戴望舒、杜衡三人准备一起去法国留学。三人办一个小刊物璎珞 (共印了四期) ,施蛰存的上元灯 、 周夫人在此发表。三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 年春戴望舒、杜衡因右派同学告密被捕,后托人救出,施蛰存 1926 年底回家过年躲过一劫。四一二政变后,施蛰存回家,在松江中学当语文老师,戴、杜两个同学也躲在他家里。三人一起读书,翻译外国文
4、学。施蛰存翻译了显尼志勒的倍尔达达迦兰夫人 。这时,冯雪峰南来松江,四人一起研究诗歌;施蛰存喜欢的中国诗人有李贺、李商隐、黄庭坚、陈三立,外国诗人有哈代、夏芝、惠特曼、桑德堡。1928 年暑假,戴望舒和施蛰存先后去了上海,都住在刘呐鸥租的房子里。刘呐鸥喜欢苏联文学和欧美的现代派文学,好谈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日本流行的文学,施蛰存受了不小的影响。此前,施蛰存就接触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读了显志尼勒的心理学分小说。此前发表的周夫人就显出此倾向。他他创办了期刊无轨列车 (共出了八期,以“借无产阶级文学,宣传阶级斗争,鼓吹共产主义”的罪名被禁止)和“第一线书店”(1929 年 1 月换到北四川路,改
5、名为“水沫书店”继续开业) 。1929 年到 1930 年,是他们创作、出版最繁荣的时期。施蛰存出版了小说集追 、 上元灯 ,后者受到读者的欢迎让他信心大增。1929 年 9 月,水沫书店创办新文艺月刊。施蛰存在上面发表了鸠摩罗什 。因主张激进,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到该刊第二期被迫停刊,水沫书店也随之停业。1929年 10 月,施蛰存与陈慧华在松江结婚,冯雪峰、姚篷子、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徐霞村、刘呐鸥、戴望舒等文艺界的朋友赶来祝贺。丁玲、胡也频、沈从文三人送横幅“多福多寿多男女” (华封三祝,后二人生一女四男) 。1930 年 3 月 2 日左联成立,前一天冯雪峰特意去住处通知施蛰存等人
6、参加,但施恰巧回松江了,所以只有戴望舒和杜衡去参加了。但此后,施蛰存努力转向,写作了凤阳女 、阿秀 、 花等描写劳动人民的小说,可都是失败的作品,于是结束此类创作。1930 年 10 月,施蛰存在小说月报发表历史小说将军底头 。这和鸠摩罗什都是他满意的作品, “是运用历史故事写的侧重心理分析的小说,在当时,国内作家中还没有人采取这种创作方法,因而也获得一时的好评” 。 (施蛰存我们经营过的三个书店 ) 。1931 年他又发表了石秀 、 在巴黎大戏院 、 魔道等小说,出版将军底头和梅雨之夕两个作品集,代表着他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成就。但是受到了楼适夷、钱杏邨等左翼作家的批判, “他们只是张着有闲的
7、眼,从这崩坏中发现新奇的美,用这种新奇的美,他们填补自己的空虚” ,这种文坛上的新感觉主义新方向“证明了曾经向新的方向开拓的作者的没落 ”。于是施蛰存不敢再继续这类风格的创作。1931 年春, “水沫书店”改为“东华书店” ,施蛰存继续任编辑,同时在中国公学任国文课教员六个月。1932 年 1 月 28 日,日军入侵上海,他们的书店停业,他回到松江,教书,写诗,诗风受到了戴望舒的影响。1932 年 5 月,现代书局发行的现代月刊于上海创刊,施蛰存受邀任主编。 (前两卷由施蛰存编辑,第 3 卷起由施蛰存、杜衡合编。第 6 卷 1 期出版后,改由汪馥泉接编。1935 年 5 月出至 6 卷 4 期
8、,因现代书局关闭而停刊。 )现代书局的老板张静庐想将它办成一个没有政治风险的刊物,主编施蛰存都致力于将它办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性的、百家争鸣的刊物。它确实成了当时影响巨大,聚集了中国现代大多数作家的文学刊物。鲁迅、茅盾、郭沫若、冯雪峰、张天翼、周起应、沙汀、楼适夷、魏金枝、郁达夫、巴金、老舍、戴望舒、施蛰存、穆时英、杜衡、杨邨人、侍桁、沈从文、周作人、赵景深、李金发、苏雪林等不同倾向的作家,都在该刊发表过创作或论文。在“左联”遭受压制的情况下,发表了左翼文学,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 。 现代杂志发表了大量中国新感觉派和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作品,扩大了新感觉派的影响。1933 年,施蛰存
9、的小说集善女人行品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集中作品是“完全研究女人心理及行为的小说” 。1934 年编月刊中学生文艺 ,主编文艺风景 (共出两期) 。1935 年 4 月,他编的晚明二十家小品由上海光明书局出版。1936 年 7 月,因病到杭州修养,任杭州行素女子中学语文教师,并喜欢上了收集把玩瓷器古董。9 月,小说集小珍集由良友公司出版,这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城乡带来的一些怪现象。1937 年 3 月,他最后一篇历史小说黄心大师发表于文学杂志第 1 卷 2 期上。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剖析黄心潜在的性苦闷,同时运用了评话、传奇演义的中国传统手法。抗日战争爆发,去
10、云南大学执教。1937 年 9 月 829 日,发了 22 天到达昆明,次年3 月整理出这次迁徙的记录西行日记 。施蛰存由此开始了他的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编写了中国文学史 、 散文源流等教材。在云南与沈从文、林同济等人交往密切。因云南被轰炸,于 1940 年 12 月回到了福建永安,在中等师资养成所任教一年。1941 年去厦门大学任教四年,1945 年到福建三无江苏学院任教一年。1945 年翻译出版显尼志勒的爱尔赛之死 、显克维支的战胜者巴尔代克和保、匈等东欧作家的小说集老古董俱乐部 。1946 年随江苏学院回到上海。国共内战期间,塈南大学任教,编发表译著为主的刊物活时代 ,出版抗战八年
11、间写的散文集待旦录 。新中国建立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谢绝好友冯雪峰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的邀请,认为还是在上海当老师好。19501958 年是他译述的丰收期,译了二十多本东欧、苏联文学。1958 年被划为右派,到上海郊县嘉定劳动。这时开始收集碑拓,进行金石研究。劳动两年后,1960 年回到华东师大中文第资料室工作,开始纂辑词学文录 。用花间集曲子词的规格体制,1963 年选编了一部宋代小令集宋花间集 ,清代的清花间集 ,二书 1986 年出版。同时抄编了一部历代词籍序跋汇编 。1966 年文革期间再受冲击,1969 年再被遣送到嘉定劳动,期间继续古代文学和金石碑刻的研究。1974 年回资
12、料室工作。1978 年始开始回到讲台给本科生上课,1981 年主编词学丛刊。2003 年 11 月 19 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享年 99 岁。小结:1、施蛰存一生,作家、翻译家、编辑、古典文学和金石研究学者、教师。2、文学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1937 年以前,以小说为主,以后以散文为主。小说创作经历了从写实、怀旧到历史、都市题材的心理分析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约以1929 年为界,前期代表作为小说上元灯 ;后期代表有小说集将军底头 、 梅雨之夕 、善女人行品 。后者是他小说成绩的代表,是他自觉运用心理分析学说创作的小说。所受的影响主要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和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
13、尼志勒的作品。他的小说的特色是,重视人物的性心理、潜意识、二重人格的描写,善写人的本能与社会道德的冲突及由此形成的病态心理。二、 春阳这是一个短篇小说,收入施蛰存的 1933 年出版的小说集善女人行品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施蛰存在“序言”中指出,集中作品是“完全研究女人心理及行为的小说” ,“本书各篇中所被描绘的女性,几乎可以说都是我近年来所看见的典型,虽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笔调之下,但是把它们作为我的一组女体习作绘,在这个意义中,它们仍然可以有编在一集中的和谐性的” 。(一)思想内容写为旧式婚姻牺牲了青春的中年乡镇富婆婵阿姨,在春天的阳光和商业大都会气息的诱发下,萌动的一次注定要失
14、败的性爱心理。上海的畸形繁荣与周边乡镇昆山的保守,城乡文化的二无碰撞,由此女人的心理得到了深刻反映。(二)人物形象:婵阿姨她是在传统婚姻、道德和财富的侵害下性格异化、精神变态的中年富婆形象。她是已守寡十三年的 35 岁寡妇,继承了婆家巨额财产的富婆。为此浪费了青春,经受着灵肉冲突的煎熬,将在传统的生活轨道中耗尽生命。十二三年前,婵阿姨底未婚夫忽然在吉期以前七十五天死了。他是一个拥有三千亩田的大地主底独子,他底死,也就是这许多地产失去了继承人。那时候,婵阿姨是个康健的小姐,她有着人家所称赞为“ 卓见” 的美德,经过了二日二夜的考虑之后,她决定抱牌位做亲而获得了这大宗财产底合法的继承权。她当时相信
15、自己有这样大的牺牲精神,但现在,随着年岁底增长,她逐渐地愈加不相信她何以会有这样的勇气来了。翁姑故世了,一大注产业都归她掌管了,但这有什么用处呢?她忘记了当时牺牲一切幸福以获得这产业的时候,究竟有没有想到这份产业对于她将有多大的好处?族中人的虎视眈眈,去指望她死后好公分她底产业,她也不会有一个血统的继承人。算什么呢?她实在只是一宗巨产底暂时的经管人罢了。小说所写的就是一次她春心萌动的心理。自然环境氛围:春天的暖阳,万物复舒。社会人文环境(上海大都市) ,开放自由;人的“春”天气息(年青人的活力,女性的美丽打扮、男女间的爱意等) 。直接诱因:银行年轻男职员的一眼注视,引发她一次自作多情的幻想。婵
16、阿姨把保管箱锁上了,走出库门,看见那个年轻的行员正在对着她瞧,她心里一动,不由的回过头去向那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保管箱看了一眼,可是她已经认不得哪一只是三五号了。她望怀里一掏,刚才提出来的一百五十四元六角的息金好好地在内衣袋里。于是她走出了上海银行大门。她的心理感觉渐渐变化的过程:注意到阳光、打扮,找出理由花钱,买东西,吃好的,不舍得回家想在上海邂逅浪漫,为再看职员一眼记忆模糊回到银行,受到“流水无情”似的打击果断回家,天气变坏、又算计钱财得失,意味着回到传统,心中的那汪春水再次变成一潭死水。好天气,太阳那么大。这是她今天第一次感觉到的。不错,她一早从昆山趁火车来,一下火车,就跳上黄包车,到银行
17、。她除了起床的时候曾经揭开窗帘看下不下雨之外,实在没有留心过天气。可是今天这天气着实好,近半个月来,老是那么样的风风雨雨的没得看见过好天气,今天却满街满屋的暖太阳了。到底是春天了,一晴就暖和。她把围在衣领上的毛绒围巾放松了一下。来来往往的女人男人,都穿得那么样轻,那么样美丽,又那么样小玲玲的,这使她感觉到自己底绒线围巾和驼绒旗袍的累坠。早知天会这样热,可就穿了那件雁翎绉衬绒旗袍来了。她心里划算着,手却把那绒线围巾除下来,折叠了搭在手腕上。要不然,假如她舍得随便花钱,她怎么会牺牲了一生的幸福,肯抱牌位做亲呢?(到了银行,见到那年轻职员)于是他笑了。一个和气的,年轻的银行职员对她微笑着,并且对她看
18、着。他是多么可亲啊!假如在冠生园的话,他一定会坐下在她对面的。但现在,在银行底保管库里,他会怎样呢?她被他看着。她期待着。她有点窘,但是欢喜。他会怎样呢?他亲切地说:放心罢,即使不锁,也不要紧的,太太。什么?太太?太太!他称她为太太!愤怒和被侮辱了的感情奔涌在她眼睛里,她要哭了。她装着苦笑。当然,他是不会发觉的,他也许以为她是羞赧。她一扭身,走了。在库门外,她看见一个艳服的女人。啊,密司陈,开保管箱吗?钥匙拿了没有?她听见他在背后问,更亲切地。她正走在这女人身旁。她看了她一眼。密司陈,密司!于是她走出了上海银行大门。一阵冷。眼前阴沉沉地,天色又变坏了。西北风。好像还要下雨。她迟疑了一下,终于披
19、上了围巾:黄包车,北站!在车上,她掏出时表来看。两点十分,还赶得上三点钟的快车。在藏起那时表的时候,她从衣袋里带出了冠生园的发票。她困难地,但是专心地核算着:菜,茶,白饭,堂彩,付两块钱,找出六角,还有几个铜元呢?(三)艺术特色1、注重描绘人物的潜意识流动和性心理的变化。2、由人物的变态心理,反映了 30 年代城乡两路思想文化的碰撞。3、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刻画互相映照,具有隐喻的内涵。附:其他“新感觉”描写例子: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 “自序” (1934 年 5 月):我是在去年突然地被扔到铁轨上,一面回顾着从后后面赶上来的一小时五十公理的急行列车,一面用不熟练的脚步奔逃着的在生命的底线上游移
20、着的旅人。二十三年来的精神上的储蓄猛地崩坠了下来,失去了一切概念,一切信仰;一切标准、规律、价值全模糊了起来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大晚夜报!”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牙齿和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虹灯的高跟儿鞋鞋尖正冲着他的嘴。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舌尖儿来,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着都市啊!霓虹灯跳跃着五色的光潮,变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泛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了灯,有了高跟儿鞋,也有了钟刘呐鸥都市风景线:在这“探戈宫” 里的一切都在一种旋律的动摇中男女的肢体,五彩的灯光,和光亮的酒杯,红绿的液体以及纤细的指头,石榴色的嘴唇,发焰的眼光。中央一片光滑的地板反映着四周的椅桌和人们的错杂的光景,使人觉得,好像入了魔宫一样,心神都在一种魔力的势力下。在这中间最精细又最敏捷的可算是那白衣的仆欧的动作,他们活泼泼地,正像穿花的蛱蝶一样,由这一边飞到那一边,由那一边又飞到别的一边,而且一点也不露着粗鲁的样子。 空气里弥漫着酒精,汗汁和油脂的混合物,使人们都沉醉在高度的兴奋中。有露着牙哈哈大笑的半老汉,有用手臂作着娇态唧唧地细谈着的姑娘。那面,手托着腮,对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老守着沉默的是一个独身者。在这嬉嬉的人群中要找出占据了靠窗的一只桌子的一对男女是不大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