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鸿门宴》导学案老师用.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50612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导学案老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鸿门宴》导学案老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鸿门宴》导学案老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鸿门宴》导学案老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鸿门宴》导学案老师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鸿门宴导学案 (师用) 【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掌握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能够翻译全文。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学习方法】诵读积累+探究讨论【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2、作品介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

2、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 130 篇,含本纪 12 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介绍“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 206 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 207 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

3、 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 40

4、万,而刘邦只有 10 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2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史记项羽本纪 )高祖尝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阅读文本】一、初读课文,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飨士卒( ) 美 姬( ) 卮酒( ) 郤( )跽( ) 鲰生( ) 玉玦( ) 目眦( )戮力( )啖( ) 参乘( ) (

5、 )彘( ) 刀俎( ) 樊哙( )二、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主要人物关系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2、熟读课文,根据宴前、宴中、宴后分段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宴前宴中宴后3【探究案】一、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1、课文里出现的主要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优点 缺点刘邦 多谋善断,能屈能伸,当机立断世故圆滑,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虚伪,善于推伪项羽 义气、耿直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缺乏政治远见,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寡谋轻信,光明磊落、 轻敌自大

6、 范增:有政治远见,老谋深算,洞察敏锐。张良:足智多谋,沉稳机智 樊哙:英勇无畏,粗中有细项伯:知恩图报,不辨亲疏,为救友不顾失节2、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对他应作如何评价?从中可见司马迁有怎样的英雄史观?提示: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 击沛公军”的主张 ,樊 哙责他“欲诛有功之臣,4此亡秦之续也” ,虽然语言尖锐,他却 “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 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 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

7、弱。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 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 事求是地给以肯定。文章对刘邦虽有贬抑,更多的却是颂扬, 对项羽也颇多同情,尤其是把他作 为一代帝王为之撰写“ 本纪”,其英雄史观显而易见。当然,我们不应要求作者像今天这样具备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上、从描述刘项态度的词汇上、从描述领导班子成员的词汇上,任选一个角度,比较刘项的不同(A)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上可看出其刘、 项不同的人格。项羽,他听了曹无伤告密,即刻大发雷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8、旦日”,即是明天一大早。 这说明项羽急不可耐,遇事浮躁。 这与将帅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 “击破”,说得轻松,表明 项羽自 负轻敌。当日深夜, 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许诺。真可 谓日令夜改,毫无主见。及至次日,刘邦前来谢罪,刚说到“今有小人之言”项羽随即接住话题说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言”,说。 “之”,代 词,指情 报。项羽指名道姓公开点明情报是曹无伤说的。可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以后,还有谁敢再送情报?后来,樊哙闯入帐内,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用手按压剑柄上。 “跽” ,挺直身子长5跪,做好随时起身防御的姿势。此 时,叱咤风云的项 羽见了樊哙

9、也畏惧三分。于是,连称“ 壮士”。又 赐酒又赐猪腿,又 问“ 能复饮乎?”项羽的话说得太多了,竞让樊哙借题发挥,引来责问, 讨个没趣。刘邦,他在二次危急关头,说了三次“奈何?” 着实惊慌。可是,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问计。见了项伯,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一个“奉”字,使人想象到刘邦双手举杯的一副谦恭模样。 “约”,结。 结为亲 家。好一个刘邦。这是带有联盟性质的政治婚姻。他抓住机遇,抓住关键人物了。于是,他已有几分胆量于次日拜访项王当面作解释了。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好一个“不自意”,轻描淡写、轻声细语, “我不曾料想到。 ”甜言蜜语,巧妙开脱。脱逃的机会终于来了。刘邦借口

10、上厕所,逃离项营之前交代张良,强调 二点:一是“公为我献之。 ”“之”,代 词,指玉器;二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 ”,估计。 “乃”,才能。然后,刘邦等人急忙就近抄小路逃之夭夭。刘邦委实老谋深算!三管齐下,争取时间、稳住项王、抄近逃命。世界上没有别的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只有保全了性命,日后才能夺权当皇帝啊。(B)从描述刘、项态度的词汇 上可看出其刘、 项不同的人格。先说对人的态度。项羽对待亚父范增,其实好不到哪里去。在未曾征求范增意见的情况下,即下令“击破沛公 军!” 到了当夜,在首席参谋范增不在场的时候,又许诺项伯,取消军令。少年气盛,难免有一言堂之嫌。可是刘邦就不同了,他对谋士

11、张良,先6谦称为“君”,后尊称为“ 公 ”。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难怪张良死心塌地为刘邦卖命。再说对事的态度。“范增数目项 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数目”,多次使眼色。 “示之者三。 ”多次举玉示意。可是, “项王默然不应。 ”闭口不答。没有表 态也是一种态度,表示不能决断。真不知项羽是喝醉了酒还是本来就不那么清醒,听了樊哙一番虚褒实贬的言语,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此时,客气得可 爱!刘邦逃脱了,张良留谢。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如果说,项羽对范增多次示意没反应,那是失察;那么,对樊哙的责问没反应,则是失策;对刘邦逃脱没反应,则是失控,是 严重的失误。从此,项羽由主动转为

12、被动。由此可 见,项羽毕竟缺乏政治斗争和 军事斗争的经验。相反,刘邦则由被动转为主动。他首先 笼络项 伯,接着蒙蔽项王,最后留下张良善后。终于,虎归深山。整个事 态发展过程,显示了刘邦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化险为夷的智能。又说对物的态度。文中提及三块玉器玉玦、玉璧、玉斗。关联到三个人物范增、项羽、刘邦。并由此产生了三对衬托对比关系,从他 们对待玉器的不同态度中,也可看出刘项的人格特征。范增“举所佩玉 玦。 ”“玉玦”是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这么一块不很值钱的玉玦,尚且随身佩带,可见范增喜爱玉器。但是后来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 剑撞而7破之。 ”还破口大骂。玉斗是一种名贵的酒器,且有奉觞上寿之意

13、,实在是吉祥的好东西。可范增不领情料定不久即当俘虏, 还谈什么健康长寿?范与项。范增的态度与项羽相反,范增看出问题的实质, 项羽的表现与范增大不相同。他接受了玉璧。玉璧在古代是有特殊含义的玉器,是君王权力的象征。谁得到玉璧,谁就意味着当帝王。项羽受璧,那是虚荣,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项羽在这一点上,当然比不上刘邦聪明,刘邦懂得人比物更重要。刘与项。刘邦为了活命,决然将玉璧献给项羽。好让项 羽美滋滋,飘飘然。刘邦心里明白:加大力度积蓄力量,日后打败项羽,到 时玉璧还是我的暂时让你晚上抱着玉璧做梦去吧。我就不信,我有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还斗不过你。(C)从描述 领导班子成员的词汇上可看出其刘项不同的人

14、格不论是打天下还是坐天下,历来都要依靠枪杆子、笔杆子、 领导班子。刘项不同的领导班子,反映了他俩不同的人格。项伯和范增,都是项营领导班子中的重要人物。可是,范增一句 “竖子不足与谋!”已经强烈表示不能与项羽共事了。观念分歧,关系分裂已经公开化了。而 项伯,早已为了个人友谊坏了项羽大事。在宴会上, “常以身翼蔽沛公。 ”这说明刘邦的政治婚姻起了作用。项伯是班子中常委级别的人物,又是项羽的叔父,地位和身份重要而又特殊,一旦出了问题,危害就更 严重。项伯和范增的出轨,说明项羽这个核心人物缺乏凝聚力。与项营分裂松散的班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营的班子却表现出同心协力。8同样是谋士,张良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巨

15、大作用。先是“ 具告沛公。 ”向刘邦通报了重要信息;继而出谋献策,引见项伯,离 间项营中的班子成员。在宴会上又 见机行事,至军门见樊哙,招其入帐保护沛公。最后,沛公让其留谢项王。他一声 “谨诺。 ”有谋有勇、临危不惧, 对刘邦忠心耿耿。樊哙职位不高,但他的作用不小。当他听说情况危急时,当即 说:“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代词,指沛公。但见情真处,最是危难时,可知樊哙与刘邦同呼吸共命运。从张良和樊哙的表现中,也反映了刘邦确有吸引人的人格魅力。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刘邦属智谋人格,项羽属武雄人格。两人的人格不同,其实是思维的差异。刘邦的思维是帝王思维, 为了夺取皇位,维护权力和权益,不惜采取一

16、切手段。思维的差异,其实又是阅历的差异。项羽起事时,年方二十四岁,自刎乌江时,年仅三十一岁,到底缺乏思 维 力的最基础的因素-阅历。而刘邦当时已经五十六岁了。历史事实证明了项羽当不了皇帝,也证明了项羽并非综合素质优秀的将军。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其结果只有胜败之分。有英雄,有失 败。但没有失败的英雄。所以,项羽雄而不英。4、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出现 ?语言、动作描写详略得当9对比、映衬手法二、拓展探究后人对项羽的认识怎样? 以下三首诗均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写起,但评价各异,试比较分析。题乌江亭 杜 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17、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1949 年 4 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提示: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 卷土重来” 分析入手。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 “壮士衰”“ 势难 回”“肯与君王卷土来” 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

18、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10底消灭蒋家王朝。【训练案】【夯实基础】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 ,通“拒” ;“内” ,通“纳” ,接纳,准于入内。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约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违反。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 ,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隔阂,嫌怨 ) 6、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 ,座位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

19、背”)二、找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副词,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亡去不义 古义:离开。今义:往。 三、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类型,解释1、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用,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用,称王,统治。 4、不可不语名词作动词用,告诉。5、吾得兄事之 “

20、兄”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6、素善留侯张良 “善” ,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 7、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 ,使动用法,使活。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9、籍吏民,封府库 “籍” ,名词作动词用,编造名册。10、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用眼睛示意11、刑人如恐不胜。 名作动,施加刑法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动用法,使跟从11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判断句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状语后置3、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4、奉厄酒为寿。 省略句5、孰与君少长? 固定句式,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

21、较哪一个”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7、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固定句式, “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8、客何为者?(宾前 ) 9、籍何以至此( 宾前 )10、大王来何操( 宾前 ) 11、沛公安在( 宾前 )12、得复见将军于此( 状后 ) 13、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 ) 1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判断 ) 1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判断 ) 1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 17、加彘肩上。 省略18、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被动19、军中无以为乐 “无以”固定句式五、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1、吾入关,

22、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劳苦功高六、翻译下面句子。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12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

23、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6、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 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8、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

24、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12、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刘邦已经走了, (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1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

25、子不足与谋!”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14、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能力拓展】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

26、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13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

27、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项羽本纪)11、下列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乌江亭长檥船待 整船靠岸B 若非吾故人乎 你C 吾为若德 恩德D 五年卒亡其国 士卒12、下列黑体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籍独不愧于心乎 今独臣有船B 以赐公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C 不忍杀之 马童面之 D 江东虽小 位虽不终13、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拒绝东渡乌江以求东山再起,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之所以陷入绝境,那是老天

28、的安排。改变这种现状是无意义也是不可能的。B 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王翳杀死的有几十人。C 项羽只用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发出,自号为“霸王” 。尽管他的势位没能保持长久,但司马迁对此却深为赞叹。D 司马迁认为项羽五年之间丢了国家,主要是因为项羽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译文: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14译文: 11、D 最终1

29、2、D 虽然(A 难道/唯独 B 把/凭借 C 它,代项羽的马/他,代指项羽。 )13、 B“由于相争而被王翳杀死的有几十人” ,文中义为骑兵因争抢自相残杀而死。14、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项王身上也被伤害十几处。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为什么他的发迹那么突然啊?译文: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即

30、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被伤害十几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 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

31、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ni,聂)阳侯。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为什么他的发迹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 ,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15不是用兵的过错” 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