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护理三基.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50432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三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护理三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护理三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护理三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护理三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 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3. 灭菌: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4. 护士职业素质:是指驱动护理人员胜任工作、创造良好工作业绩各种个性特征的总和。5. 医院感染爆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6.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因其举证能力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举证时,依法改由对法当事人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

2、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8. 医疗纠纷:指患者或家属就对医疗服务的过程、内容、结果、收费或态度不满意而发生争执,或对同一医疗事件医患双方对其前因后果、处理方式或轻重程度产生分歧发生的争议。9. 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10.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11.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

3、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儿损害的医疗行为。12. 医疗事故预案:是指在医疗事故出现之前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反应程序,明确应急机制中各成员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13. 医疗安全:是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和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中不受到任何意外伤害。14.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服务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15. 病人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预防病人出现不良的结果或受到伤害

4、,包括预防错误、偏差与意外。16. 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是一种职业风险。17. 护理质量缺陷: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和结果。18.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9.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20. 循证医学实践: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审慎地、准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病人的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临床变革

5、的过程。21. 循证护理:是以临床护理实践为研究依据,根据临床依据,做出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最后将科学依据与临床知识和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参照病人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实践的变革过程。22. 护理管理:是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系统的发挥护士的潜在能力及有关人员或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作用的过程。23.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24. 护理质量标准:是依据护理工作的内容、特点、流程、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及服务对象的特点、需求而制定的护理人员应

6、遵守的准则、规定、程序和方法。25. 护理管理质量标准:为了进行质量管理,需要对有关的计划、决策、控制、指挥等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标准,即护理管理质量标准。26. 护理人力资源规划: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护理职能部门根据组织护理业务范围评估和确认护理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策划的过程。27.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为满足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科学分配护理人力,使人员与护理服务活动合理匹配的过程。28. 护理成本:是指在给病人提供诊疗、监护、防治、基础护理技术及服务的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动消耗。29. 护士职业路径:是组织为本单位护理人员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通道的管理路径。30. 必需脂

7、肪酸:有几种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机体不可缺少的,但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每日从膳食中摄取,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31. 健康促进:是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32. 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33. 护理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为护理质量缺陷。34. 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须的或者是属于适应证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

8、受到损伤。35. 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相关方面的评价观及信念。36. 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程度的需要。37. 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38. 护士职业化角色: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行为模式。39.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40.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

9、,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41.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1. 水肿: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可伴有或不伴有血管内液增多。2. 氧分压: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3. 休克:指机体在受到强烈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只要特征的急性巡夜循环障碍,由此导致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和结构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是一种在致病因子作用下,以凝血系统被激活引起微血栓形成和/或继发

10、纤维亢进而出现出血、贫血、休克和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5.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在一定条件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组织器官损伤加重。6.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7. 凝血时间:血液离体后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主要反应凝血过程是否正常。8. 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9. 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10.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11.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

11、孔缩小。12. 药物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13. 首过效应:是指有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下降。14. 神经递质:神经元与下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之间通过释放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15.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16.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17.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8. 医务人员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

12、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19.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20.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长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21.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集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22. 标准防护原则:指医务人员将所有病人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3

13、. 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24. 感染链:感染在医院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25.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26.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1. 病情观察: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启动感官以及应用辅助工具来获得病人信息的过程。2. 被动卧位:指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通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此时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由护士帮助采取合适的卧位。3. 被迫卧位:指病人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疼痛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此类患者

14、意识清晰,具有更换卧位的能力,只是迫于疾病的影响而被迫采取某种卧位。4.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5.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6.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7.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 3940 摄氏度,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摄氏度。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8. 弛张热:体温持续在 39 摄氏度以上,24 小时温差达 1 摄氏度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

15、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9. 脉搏: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10. 间歇脉:是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 ,简称歇脉。11.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简称绌脉,其特点是心率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12. 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13. 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14. 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

16、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 脉压。15. 库斯莫尔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便机体排除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16.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30 秒)后,又开始重复以上呼吸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17. 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表现为张口抬肩、鼻翼扇动、皮肤黏膜紫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并出现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改变。18. 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开口向下,利用重力,藉有效咳嗽,胸部叩

17、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主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大量脓痰者,可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对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高龄、极度衰弱、意识不清等患者应禁忌。19. 输液微粒: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 115um少数达 50300um,这种小颗粒在溶液中存在的多少决定着溶液的透明度,可判断液体的质量。20. 溶血反应: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21. 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加工、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血液成分。22. 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患者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简短迟钝,

18、表情淡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23.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变。1. 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创伤或人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2.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段,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3.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5. 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期内肾功能急剧

19、、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6.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7. 重症哮喘:是指病人休息时也有明显气促,呈端坐位,张口呼吸,焦虑或烦躁不安。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大汗淋漓,心率和呼吸明显增快,伴奇脉、发绀,一般支气管舒张剂无效,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8.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9.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10.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

20、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损害。11.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侯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12. 全胃肠外营养: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速均经静脉途径提供时,称为全胃肠外营养。13.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14. Charcot 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15. 颅内压增高:各种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

21、压持续高于 1.96kPa(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16. Beck 三联征:静脉压增高1.47kPa (15cmH2O);心音遥远、脉搏微弱;脉压小,动脉压降低甚至很难测出。凡出现以上三征,疑有心脏压塞。17. 压力性尿失禁:当负压突然增加尿液不随意的流出,如咳嗽、喷嚏、大笑或突然起立时,见于多产的经产妇。18.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19. 无菌术: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20. 肾积水:指尿液从肾排出受阻,造成肾内压的升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1. 双合诊:

22、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检查者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称双合诊。2. 阴道自净作用:生理情况下,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富含糖原,糖原在阴道乳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pH 小于等于 4.5,多在 3.84.4) ,使适应于弱碱性环境中的病原体受到抑制,称为阴道自净作用。3. 接触性出血:于性交后或阴道检查后立即出现的阴道流血,色鲜红,量可多可少,常见于急性宫颈炎、早期宫颈癌、宫颈息肉或子宫黏膜下肌瘤。4. 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5. 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炎症形

23、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为临床特征的性传播疾病。7.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外口的宫颈阴道部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8. 外阴炎:主要是指外阴部的皮肤于黏膜的炎症。9. 前庭大腺炎:是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的炎症,包括前庭大腺脓肿和前庭大腺囊肿。10.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11. 淋病:由革兰染色阴性的淋病奈氏菌(简称淋菌)感染引起,以侵袭生殖

24、、泌尿系统黏膜的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为特点的性传播疾病。12.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以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为特点的性传播疾病。13. 生殖器结核: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称为生殖器结核,又称结核性盆腔炎。14.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存在。15. 性早熟:女孩性早熟是指 8 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乳房发育)或 10 岁以前月经来潮。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17. 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超过 16 岁

25、,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 14 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18. 继发性闭经:是指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 6 个月以上者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 3 个周期以上者。19. 痛经: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或工作质量称为痛经。痛经称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20.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生理、精神以及行为方面改变,严重者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21. 绝经

26、过度期:指绝经前的一段时期,即从生育期走向绝经的一段过度的时期,包括从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一直到最后一次月经。2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23. 阿尔兹海默病:绝经后一种以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丢失为特点的疾病。24. 激素替代治疗(HRT):当机体缺乏性激素,并由此发生或将发生健康问题时,需要外源给予具有性激素活性的药物,以纠正与性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2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人工合成的十肽类化合物,其作用是调

27、节垂体 LH 和 FSH 分泌。其与 GnRH 受体亲和力强,长期连续应用可使垂体 GnRH 受体耗尽,而对垂体产生降调节作用,即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激素明显下降,出现暂时绝经,此疗法又称“药物性卵巢切除” 。26. 葡萄胎: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终末绒毛形成水泡状,亦称水泡状胎块,为良性疾病,部分可有恶性倾向。27.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局部引起组织破坏或转移至子宫以外。28.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种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29.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是指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中除葡萄胎以外的全部病变。30

28、.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是指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31. 卵巢黄色囊肿:由于大量 HCG 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的囊肿。32. 假孕症状:由于肿瘤分泌的 HCG 及雌、孕激素的作用,表现为乳房增大、乳头及乳晕着色,甚至有初乳样分泌,外阴、阴道、宫颈着色,生殖道质软。33. 宫颈原位癌:癌变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穿破基底膜,病变可累及腺体,但无间质浸润。34.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 ):指有癌变倾向的宫颈上皮异常增生的病变为子宫颈癌变的癌前病变。35. 镜下早期浸润癌:又称微小浸润癌,是指在原位癌基础上镜检发现小滴状,锯齿状癌细胞团突破

29、基底膜,浸润间质,其浸润深度小于等于 5mm,宽度小于等于 7mm。36. 宫颈浸润癌:指癌灶浸润间质范围已超出镜下早期浸润癌,多呈网状或团块状浸润间质。37. 鳞状上皮化生:位于宫颈阴道部的柱状上皮在阴道酸性环境影响下。移行带柱状上皮底层的未分化储备细胞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并未复层鳞状上皮取代。38. 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均为肌层包绕,为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总数的 60%70%。39. 浆膜下肌瘤: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由浆膜层覆盖,约占子宫肌瘤的 20%。40. 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宫腔方向突出,表面由子宫黏膜层覆盖,称为黏膜下肌瘤。41. 子宫内膜癌:发生在子宫体的内膜层,一腺癌为主,又称子宫体癌。42. 畸胎瘤:由多胚层组织结构组成的肿瘤,偶见含一个胚层成分。43. 未成熟畸胎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含 23 个胚层,肿瘤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多为实性,可有囊性区域,多见于年轻患者,复发及转移率高。44. 库肯勃瘤: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腺癌,其原发部位在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护理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