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离蠕孢叶枯病(根腐病)1.分布和危害 离蠕孢叶枯病是一类由多种离蠕孢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总称。离蠕孢叶枯病与德氏霉叶枯病一样,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发生在画眉草亚科和黍亚科草上,如:狗牙根、野牛草、结缕草、地毯草、钝叶草、假俭草等。但禾草离蠕孢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危害叶、叶鞘、根和根颈等部位,造成严重叶枯、根腐、颈腐,导致植株死亡、草坪稀疏、早衰,形成枯草斑或枯草区。,2.病原离蠕孢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目暗色菌科离蠕孢属真菌,它与德氏霉属真菌的最大区别,分生孢子多为纺锤形、舟形、倒棒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直或弯;脐截形。芽管只能从分生孢子的末端细胞(也就是两极)产生。主要的病原菌有:(1) 禾草离
2、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是危害草种最多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少数集生,因桶状或拐节状,褐色。分生孢子弯曲,纺锤形或宽椭圆形,暗褐色,有312个假隔膜,多数610个。主要侵染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细叶羊茅、高羊茅、细弱离股颖、多年生黑麦草等。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PDA培养基平板上,菌落暗绿色,边缘波状。,(2) 狗牙根离蠕孢(B. cynodontis) :主要危害狗牙根等。分生孢子梗筒状,分生孢子略弯曲,有时圆筒状,一般中部宽,两端略窄,褐色,具39个隔膜。分生孢子从两端细胞萌发。(3) 四胞离蠕孢(B. teramera):可侵染结缕草和狗牙根。分生孢子梗拐节状
3、,着生孢子处有明显疤痕。分生孢子直,长方形、圆筒状,两端圆,黄褐色,成熟孢子基细胞有明显淡色或无色区,具3个假隔膜。,离蠕孢分生孢子(两端萌发),3.症状 典型症状是开始叶片上出现小的暗紫色到黑色的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随着斑点扩大,其中心常变为浅棕褐色,外缘有黄色晕。潮湿条件下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当温度超过30时,明显的斑点常消失,整个叶片变干并呈稻草色。在凉爽天气时病害一般局限于叶片。在高温、高湿天气时叶鞘、茎、颈部和根部也会受侵染,短时间内会出现草皮严重变薄和不规则形枯草斑和枯草区。不同种的离蠕孢菌所致叶枯病的症状不同。,(1) 狗牙根离蠕孢:引起狗牙根的叶部、冠部和根部腐烂。叶斑形
4、状不规则,暗褐色至黑色。严重时病叶大量死亡,呈枯黄色,草坪上出现不规则的枯草斑块,直径从5cm到几乎1米。当病菌侵袭草的冠部、匍匐茎和根状茎时可引起茎腐、茎基腐和根腐,造成草坪大面积受害,早衰,稀疏,甚至出现枯草斑。,(2) 四胞离蠕孢:可引起狗牙根和剪股颖的冠部和茎部腐烂,发病的草长势不旺,叶子褪绿变褐。茎部病斑紫色至黑色,还可出现茎部、冠部和根部大面积的腐烂。草坪上最初表现总的症状是草坪普遍稀疏。(3) 禾草离蠕孢:可侵染各种草坪草,引起叶部、冠部和根部病害,造成芽腐、苗腐、根腐、茎基腐、鞘腐和叶斑。叶片和叶鞘上生椭圆形、梭形病斑,病斑中部褐色,外缘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表面生有黑色霉层。
5、天气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很快,病叶枯死,草坪上出现不规则的枯草斑。,离蠕孢叶枯病,离蠕孢叶枯病,三、发病规律离蠕孢叶枯病菌是以休止菌丝在病种子、土壤中病残体和发病植株上越冬。茎叶发病主要是由气流和雨水传播的分生孢子再侵染引起的。一般在秋春雨露多而气温适宜时,主要侵染叶片,造成叶斑和叶枯;夏季高温高湿时期,造成叶枯和根、茎、茎基部腐烂。禾草离蠕孢多在夏季湿热条件下侵染冷季型草坪草,当气温升至20左右时,只发生叶斑,随着温度的升高,叶斑越加变得明显。当气温升至29以上且高湿时,表现严重叶枯并出现茎腐、茎基腐和根腐,造成病害流行。其他离蠕孢菌引起的茎叶发病,适温一般都在1518,超过27病害受到抑制
6、,因此,在冷凉、多湿的春季和秋季发病重。根和根颈发病在干旱高温的夏季较重。,草坪肥水管理不良,高湿郁蔽,病残体和杂草多,都有利于发病。用种子建植草坪时,种子带菌率高,播期不当,气温低,萌发和出苗缓慢或者因覆土过厚,出苗期延迟以及播种密度大等因素都可导致烂种、烂芽和苗枯等症状发生。另外,冻害和根部伤口也会加重病害。,四、防治防治方法同德氏霉叶枯病。,九、弯孢霉叶枯病(凋萎病)弯孢霉叶枯病是草坪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各地均有分布。管理不良,生长较弱的草坪发病尤重。除侵染画眉草亚科的禾草外,还侵染早熟禾亚科的草,如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叶羊茅、加拿大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一、病原弯孢霉叶
7、枯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目暗色菌科弯孢霉属真菌,其主要特点是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为深褐色。菌丝体在叶组织里面生长或沿着叶面生长。分生孢子顶侧生,椭圆形、梭形、舟形或梨形,常向一侧弯曲,2040m长,34个隔膜,中间细胞增大颜色加深。,弯孢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二、症状弯孢霉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早熟禾亚科的草上,也可以侵染画眉草亚科。发病草坪衰弱、稀薄、有不规则形枯草斑。枯草斑内萃株矮小,呈灰白色枯死。在草地早熟禾和细叶羊茅上,从叶尖向叶基褪绿变黄,逐渐变棕色然后变灰,直到最后整个叶片皱缩凋萎枯死。病健组织间形成红褐色边缘。有时病叶上还生成具褐色边缘的病斑。,弯孢霉叶枯病,高羊茅叶尖枯
8、病,三、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同德氏霉叶枯病。,十、锈 病锈病是草坪草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分布广、危害重,所有禾草都能被侵染发病,尤其是冷季型草中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等受害最重。狗牙根和结缕草等也可受害。禾草感染锈病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失调,蒸腾作用增强,大量失水,叶片变黄枯死,草坪景观受很大影响。锈病主要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和冠锈病。,一、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秆,被锈菌侵染的草坪呈枯黄色,早衰。在发病部位生成黄色至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不同锈病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特点进一步区分。,锈 病,草地早熟禾锈病,二、病原草
9、坪禾草锈菌多属于担子菌亚门 冬孢菌纲 锈菌目 柄锈菌科 锈菌属和单孢锈菌属以及夏孢锈菌属和壳锈菌属的各一个种,属的各种的鉴定主要是通过冬孢子的形态来进行。单孢锈菌和柄锈菌的冬孢子分别是单细胞和两个细胞,都有柄。壳锈菌的冬孢子没有柄,链生,一个链上有23个孢子。夏孢锈菌属与柄锈菌属非常相似,引起禾草锈病。由于锈菌具有高度寄生专化性和致病性分化现象,鉴定锈菌种除依据形态特征外,还要根据寄主、症状等综合判定。,19,冠锈菌夏孢子,冠锈菌冬孢子,三、发病规律锈菌是严格的专性寄生菌,夏孢子离开寄主几乎不能存活。锈菌主要是以夏孢子在禾草或禾本科寄主上存活,完成周年循环。夏孢子可以远距离传播,在发病地区内夏
10、孢子随气流、雨水飞溅、人畜机械携带等途径在草坪内和草坪间传播。夏孢子在适宜温度下,叶面必须有水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适宜条件下,一般610天后显症,1014天后产生夏孢子,继续再侵染。几种重要锈菌的生长和孢子形成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2030 。,四、化学防治目前,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锈病的特效药剂。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常见品种有:粉锈宁、羟锈宁、特普唑(速保利)、立克秀等。具体施用技术有两种:新建草坪播种时药剂拌种:每百公斤种子用三唑类纯药0.02%0.03 %拌种(g)。成坪草坪喷雾:在发病早期(以封锁发病中心为重点时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2500倍液、
11、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兑水喷雾。北京地区在修剪后,8月上旬用15%粉锈宁乳剂1500倍喷雾,间隔30天后再用1次,防治早熟禾锈病效果可达85%以上。,十一、黑粉病黑粉病是一类由黑粉菌引起的禾草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以条黑粉病的分布最广,危害性最大。其次还有冰草秆黑粉病、鸭茅叶黑粉病(疱黑粉病)等。条形黑粉菌可寄生在26属48种禾本科植物上,其中剪股颖、黑麦草、早熟禾易感病,尤以草地早熟禾最感病。秆黑粉病可在8个属的禾本科植物及小麦等农作物上寄生。疱黑粉病主要寄生在早熟禾属、剪股颖属、羊茅属等禾草植物上。病害主要 危害花序,对种子生产的影响最大。,一、症状 条形黑粉病和秆黑粉病症状
12、基本相同,植株矮化、叶 片变黄,叶片卷曲并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沿叶脉平行的长 条形、黑色冬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黑粉。严重病株 叶片卷曲并从叶尖向下碎裂,甚至整个植株死亡。叶黑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背面有黑色椭圆形疱斑,即冬孢子堆,长度不超过2mm,疱斑周围褪绿。严重时整个叶片褪绿变成近白色。冬孢子堆始终埋在寄主叶表皮下。被侵染的草坪变稀,造成秃斑,引起杂草侵入。,21,草地早熟禾黑粉病,二、病原 引起黑粉病的病原是一类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的真菌。,条黑粉病,三、发病规律黑粉菌大多为系统性侵染(叶瘤黑粉是局部性侵染)。病菌以冬孢子在种子、土壤、病残或病叶中越冬。休眠的冬孢子在种子
13、和土壤中可存活34年,并通过种子、水、风或其他任何可使病组织、病土或病残体移动的途径传播。条件适宜时,黑粉菌的孢子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萌发后形成侵染菌丝,侵入植物幼苗的胚芽销或成株的根状茎、匍匍茎和冠部,在体内系统扩展,病株在整个存活期间一直处于病态,并不断形成冬孢子。当病叶或叶剪裂开或撕碎或死亡后,孢子被释放、传播,产生新的病株。在春秋两季禾草旺盛生长时,病害表现最明显。,四、化学防治防治条形黑粉病和秆黑粉病,可用杀菌剂拌种。拌种时主要选用三唑类药剂,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立可秀拌种剂,拌种药量可按种子重量的0.1%0.3%试用。,十二 白粉病白粉病为
14、草坪草上常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可危害狗牙根、草地早熟禾、细叶羊茅、匍匐剪股颖、鸭茅等多种禾草和大、小麦等农作物,其中以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发病最重。当感病草种,种植在荫蔽或空气流通不畅地方,遇到长期的低光照,发病就会很严重。该病主要降低光合效能,加大呼吸和蒸腾作用,造成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草坪景观。,一. 病原和症状属子囊菌亚门 核菌纲 白粉目 白粉科 布氏白粉属,是分布广泛的专性寄生菌。菌丝体叶表寄生,以叶正面为主。分生孢子椭圆形,大小为1417m2533m,念珠状串生,产孢量大。寄主范围广,该菌是典型的专性寄生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白粉病症状与病原,发病规律,病菌
15、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株体内越冬,也能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冬。翌春,越冬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越冬后成熟的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在晚春或初夏侵染禾草,形成初侵染。着落于感病植物上的分生孢子可以很快萌发,侵染禾草,在新病叶上1周内(大约4天左右),就可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断引起再侵染。白粉菌侵入禾草后,寄生在寄主叶片的表皮层细胞,通过吸器从活细胞中吸收所需要的营养。子囊孢子的释放需要高湿条件,通常发生在夏秋季降雨之后。,草种和品种的抗病性及种植方式、有利病害发生的气象因素、不合理的水肥管理、荫蔽、空气不流通等都是诱发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如:凉爽(1522)、潮湿以及多云阴天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该病流行。生长在适宜光照条件下的狗牙根、草地早熟禾、匍甸离股颖、细叶羊茅等禾草表现抗病,而荫蔽、低光照下变得感病;重施氮肥的草地早熟禾上白粉病尤为严重。,麦冬叶尖枯病,粘霉病,仙环病,Marasmius oreades 的子实体,仙 环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