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应如何护理?造瘘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应学会自己密切观察,一般每天4-5 次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即有无震颤和杂音,如发现震颤和杂音消失,立即和医师联系。术后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建议术后 12-24 小时卧床休息。(2) 稍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造瘘肢体的水肿。 避免绷带或衣物过紧而限制肢体活动。(3) 造瘘肢体避免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环境。(4) 入睡时不可偏向造瘘侧,不可压迫造瘘侧,避免新瘘内血液瘀滞发生栓塞。(5) 术后 2 周即可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球 3-4 次,每次持续 10-15 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
2、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 2-3 次,每次 5-10 分钟;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7)内瘘成熟时间跟个人血管情况有关,一般至少 1 个月。最好在内瘘成形后 3-4 个月后再使用内瘘。术后做一些健瘘操促进内瘘尽快成熟; 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1) 除去透析当天,每天清洗局部,保持清洁;2) 血透时有计划更换穿刺点;3) 内瘘侧肢体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不要佩带过紧饰物;4) 避免低血压;5) 内瘘侧肢体避免量血压,抽血;6) 内瘘侧肢体不可负重;7) 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可扪及震颤;或将内瘘吻合部位贴附于对侧耳朵,可听到血管
3、杂音,则提示通畅。每天早晚检查瘘管是否通畅。怎么做健瘘操?如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身球 3-4 次,每次 10 分钟;也可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 15-20 分钟松开一次,每天可反复 3 次。每天热敷或前臂浸于热水中 2-3 次,每次 15-20 分钟。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血压保持在多少为宜?一般要求收缩压维持在 130-150mmHg,舒张压维持在 80-90 mmHg,血压过低会导致瘘管堵塞。正确穿刺方法 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因此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操作,必须小心翼翼,
4、仔细摸清血管的厚薄、弹性、深浅及血管的走向后再行穿刺。采取的方法是先穿刺肘静脉,然后用左手的拇指或食指在内瘘近心端轻轻横按压,使内瘘充盈,在距吻合口 3 cm5 cm 左右穿刺内瘘,从而保证了一针见血。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在未形成凝血块时,尽早停止,如穿刺局部稍稍隆起,立即终止穿刺,压迫止血,将出血向周围分散,以加速吸收,并用小冰袋行冷敷,使血块不再肿大。再穿刺时,一定要压迫穿刺失败的部位,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新瘘的初期穿刺要采用绳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法,不可定点穿刺,以免形成动脉瘤。正确止血方法 主要采用压迫止血法,动脉化的血管内压力太
5、高,透析结束拔针后用自制的圆柱形纸辊压迫血管进针处(如果只按压皮肤穿刺点易导致皮下出血)并用自制的弹力止血带固定(弹力止血带两端缝有尼龙粘扣)。压迫时间和压力适当,刚好起到止血作用最为适宜。压迫过紧、时间过长,会造成凝血使瘘管闭塞;压迫太轻、时间太短,会引起出血发生血肿,缩短瘘管使用时间,以不渗血及能扪及到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新瘘一般按压 15 min20 min,凝血功能不好的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拔针后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皮下淤血、血肿发生,影响下次透析内瘘的使用。内瘘初期使用与血流量的关系 初期内瘘使用时血流量勿过大,因为在内瘘早期,由于内瘘口水肿,内瘘充盈差,静脉管壁薄,穿刺成功率低,容
6、易损伤血管形成血肿,压迫止血易形成血栓,致使内瘘堵塞,且无法承受血泵抽吸时较大的压力引起血管痉挛,影响血流量,所以在内瘘初期使用时的血流量一般为 170 cm/min200 cm/min。如何延长动静脉瘘的使用时间(1) 透析间期限制液体的过多摄入,避免透析治疗日大量除水,血容量过低。(2) 治疗后如内瘘出血,一般压迫 10-20 分钟,如仍有出血,可适当延长,或联系医师。压迫时不要过重,避免内瘘堵塞。(3) 穿刺后如出现血肿,先冰敷,24 小时后可在血肿处涂抹喜疗妥或用热毛巾热敷。(4) 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注意有瘘手臂不可长时间上举,不能受压,不能提重物等。非透析日进行适当的血管充盈锻炼。(
7、5) 有的患者血液比较粘稠,在医师指导下可服用一些抗血小板或抗凝药。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必需血管条件,是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多做的是动静脉内瘘的常规护理,也有应用喜辽妥、马铃薯片、芦荟等外用来做健康宣教,但对于它们的作用原理不是太清楚,我收集了部分相关的内容与大家共同分享: 1.喜疗妥保护动静脉内瘘: (1)方法:每次透析后 6 小时,采用喜疗妥软膏涂擦穿刺部位,每次 2 克3 克,每日 2 次或 3 次。涂擦后沿动静脉内瘘血管走行方向轻轻按摩 5 分钟10 分钟,然后将 40 50 的热毛巾敷在内瘘上
8、,3 分钟5 分钟 更换 1 次,每次热敷 20 分钟30 分钟。 (2)作用原理:喜疗妥的成分为多黄酸基黏多糖类,以凝血酶和抗凝血激素能力阻止浅表微血栓的产生,增加局部血液流动,抑制渗出和加速吸收;还能将细胞间质的黏性、渗透性和保存水分的能力恢复正常,亦带动细胞新陈代谢,促进组织再生,因此,具有消炎、促进结缔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喜疗妥软膏涂擦配合热敷,是通过热力作用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迅速到达皮下组织,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达到解除内瘘血管痉挛、扩张血管的目的。 2. 马铃薯保护动静脉内瘘: (1)方法:血液透析结束 24 小时后,将新鲜马铃薯洗净擦干,切成直径为 85 厘米,厚为 0.30.5
9、 厘米的切片,并在切片中央挖一直径约厘米的孔以避开穿刺针眼,将切片紧贴于穿刺部位皮肤,切片干燥后随时更换,每次外敷时间为 3060 分钟,每天 2 次。 (2) 作用原理: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及龙葵素,而龙葵素具有缓解痉挛,减少渗出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马铃薯中的生物碱成分茄碱因能降低组织的渗透性,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而具有消炎作用。中医认为:马铃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撒淤的作用。以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穿刺部位,其有效成分能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可缓解穿刺部位疼痛和压迫,预防静脉炎发生,达到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功效。 3. 芦荟保护动静脉内瘘 (1)方法:切割新鲜芦荟,洗净,用剪刀修
10、剪边缘外皮,以避免擦伤皮肤为宜,直接涂擦动静脉内瘘,使汁液充分粘附在皮肤血管处,510 分钟次,每天 46 次,10 天为一疗程,以后透析次日常规涂擦每天 2 次。 (2)作用原理:芦荟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芦荟能显著增强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并有抗菌消炎,止血,促进上皮细胞再生。芦荟大黄素及其衍生物有止痛,愈合,消除疤痕的作用,还能抑制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减轻导致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内膜增生病变的形成脚。芦荟中异柠檬酸钙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芦荟素 A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复原,吸热消肿、软化皮肤的功能。 这几种方法还可应用于因穿刺不佳、渗血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血肿,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