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流与电路复习,一、电荷,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带电体的特性: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2.让物体带电可以采用 的方法,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 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 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正电荷与负电荷。,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摩擦起电,电荷的转移,练习:自然界中只有种_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带电小纸球,它们相互排斥,这个小纸球带_电荷。,两种,正,实验室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其原理就是利用 。由验电器金属箔片是否张开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思考: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有哪些方法?,同种电荷相排斥,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电荷).,用Q表示,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思考:1C电荷相当多少个元电荷?,1C/e=1C/1.6x10 -19 C=0.6251019个=6.251018个,元电荷:最小电荷.符号e.,e=1.6x10 -19 C,思考:1、如图示A、B、C为三个用丝线悬吊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则下述正确的是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如B带正电,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2.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
3、电器的金属球时,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可判断该物体是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有可能,导体 与 绝缘体,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湿柴.铅笔芯(石墨).饮用矿泉水等.,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干燥的空气.干纸.油等.,导体善于导电是因为其内自由移动的电荷多,而绝缘体内自由移动的电荷少。(都有电子) 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后成导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溶液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如
4、硅、锗等,它们可以用来做二极管、三极管,二极管具有 。,思考:1.为了节能许多奥运馆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照明, 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 A.纳米材料 B.超导体 C.导体 D.半导体 2.半导体材料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物体中不需要应用半 导体材料的是:A.输电线 B.手机 C.电脑 D.电视机,单向导电性,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金属中电流只有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金属中正电荷不能移动) 酸碱盐溶液中电流正负离子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形成通路),二、电流与电路,- - - -,- - -,大地,将带负电
5、的验电器与大地相连后电流的方向是_, 自由电荷的移动方向是_.,思考:若验电器带正电荷呢?情况又如何?,从大地到验电器,电子从验电器移动到大地。,B,练习:AB两个验电器,A不带电,B带正电,若用导线将AB金属球相连,则电流的方向_, 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_,B到A,A到B,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四个部分)(1)电源 提供电能电压(2)用电器 消耗电能(3)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 输送电流 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图形就是电路图。,三、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且有干路和支路之分。,2、串联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
6、整个电路;并联电路干路开关可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可控制各支路。,3、串联所有用电器总是同时工作,同时停止;并联各支路互不影响。,思考:若电路中只有两个灯泡(用电器在),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两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能否任意取下一导线,若两灯都不亮则说明两灯是串联?,说明:一般情况下小彩灯上的各个小灯之间是串联,开关和用电器、试电笔中电阻与氖管间是串联。,家庭各用电器、教室里的各灯、街上的路灯、交通红绿灯、灯座与插座、电冰箱灯与压缩机之间都是并联。,手电筒电路,楼道光电自动感应灯电路,思考:火车车厢后面有两间厕所,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门的插销相当于开关)车上的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会显
7、示“厕所有人”请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接45不工作接34电动机工作吹冷风接23电动机与电热丝同时工作(并联)吹热风接12电热丝工作只发热,电吹风吹冷风热风电路,卫生间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电路,既可同时工作 也可独立工作,思考:用两个灯泡、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源设计出一个灯泡亮度不变,一个灯泡亮度可调节的电路。,图示中,将1、4两点相连,灯L1、L2是_ 将1、2相连后,再将3、4相连灯L1、L2是_ 将2、3直接相连,则电路会_ 将1、3相连灯L1_亮。,串联,并联,短路,不会,如图示电路, 只闭合S3,两灯L1与L2是_ 只闭合S2,灯_亮_不亮. 当闭合S1和S2,断开S3,两
8、灯是_ 当S1.S2.S3都闭合时电路处于_,灯都_,串联,L2,L1,并联,短路,不亮,短路电流不流过用电器的电路叫短路。 (1)整体短路: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不经用电器直接到电源负极。 (2)部分短路:电路中的一部分,电流不流经用电器直接经导线。 短路可能烧坏电源或用电器。,短路,整体短路灯不亮,损坏电流表和电源,部分短路右灯不亮,如图当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都不亮,于是用一导线并接在L1两端时发现灯L2亮,若把导线并接在L2两端时两灯仍不亮,则可以判断灯_,灯_是好的。,L1断路,L2,如图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用电压表并在AB两点测量电压表有示数,分别并在BC、CD两点均无示数,并在AD两点
9、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_,L1断路,某电路中有一个封闭的电路盒,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和灯泡、电铃各一个。为了探究内部结构,小明多次实验结果如表,画出盒内电路图。,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安培,简称安,用A表示,毫安(mA)和微安(A ),四、电流的强弱,1A=103mA106A 1A=103mA106A,2.电流“正进负出”。,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电阻很小,一般可认为是0,相当于导线),3.不超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法”,在不超量程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小量程),4.绝对不能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电流表:,测量电流,有两个量程:00.6A(一大格0.2A,一小格0.02
10、A)、 03A(一大格1A,一小格0.1A) 其中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手电筒和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2A,做实验时一般情况下用的是小量程(00.6A),思考:甲、乙、丙、丁四同学用“电流表测电流”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线处,闭合开关试触时指针摆动分别如图,请指出所存在的问题。,1)甲的问题_ 2)乙的问题 _ 3)丙的问题 _ 丁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如下:,电流表正负接线柱在接线时接反,电流表所选量程太大,电流表所选量程太小了,如图所示,请读出它们指针所指位置的示数:图1的示数是:_ 图2的示数是:_ (若实际是用小量程则示数:_.),0.38A,2.1A,0.42A,、下列电路
11、中,能正确测出电灯L2的电流的是( ),A,B,C,D,B、D,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A=IB=IC,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五、串并联电流特点,思考:电流相等的电路一定是串联吗?为什么?,如图所示,已知A1的示数是0.8A,A2的示数是1.5A,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_A,灯L2的电流是_A。,0.7,0.8,上图中通过L1灯电流_ 通过L2灯的电流是_,00.6A0.36A,03A0.6A,0.36A,0.6A-0.36A=0.24A,按电路连接实物图,通过L1电流不超过0。5A。,若只动一根导线后让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如何改动?,某同学
12、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通过L2支路的电流,他连图如下,请在方框中帮他画出电路图,并改正连图错误。,思考:若想将原错误电路图改成串联电路如何改动(只许改一处)?,“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实验 (1)实验中,除了电源、两个灯泡、开关 、导线外还需要_ (2)画出电路图如右。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原因是 _ (4)电流表应_联是电路中,并采用_法进行试触,试触应先用_量程。 (5)记录数据完成表格实验表明,在串联电路中_ 公式表示_。,电流表,断开,防止短路烧坏电器,串,试触,较大,0.3,0.3,电流处处相等,I=I1=I2,(6)若连好电路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发现电流表A1的示数
13、要比A2的读数大一些,于是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相等。 。你认为这种结论正确吗?_ 请你帮助分析一下造成以上结论的原因 _.,不正确,(1)某一电流表的指针未调零。 (2)两电流表用的量程不同(读数有差异),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他选用了两个“2.5V、0.3A”的小灯泡,并做了一次实验得到数据如下:,于是他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都相等。(2)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干nI支。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对吗?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 请在空格中填入适当数据。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解:1、小明的观点不正确。他的错误是: (1)他是在特殊条件下即选用相同的灯泡,得出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2)只根据一次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不恰当,应多次测量并由实验数据得出结论。,2、0.36A,3.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I1I2,启示1)实验要多次实验(测量)得出结论。2)分析数据得出规律时要寻找普遍规律,不要只看到特殊情况(用二个不同灯泡实验)。3)注意思考别人的意见或结论。4)合理选择器材,改进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