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为了打开 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 的 梦 想,镇 压 义和团运动,英 国,英、 法 联 军,日 本,八 国 联 军,林 则 徐 虎 门 销 烟,邓 世 昌黄 海 大 战,义 和 团 反帝爱国运动,中 国 战 败,签 定 了 一 系 列 的 不 平 等 条 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开始沦为 中国近代史开端,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小结:,
2、鸦 片 战 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 午 战 争,八国联军侵华,面对民族危机,先后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斗争,最后,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挽救民族危机的历史任务。,一、本专题知识结构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三)、资产阶级:1、维新派的戊戍变法。2、革命派的辛亥革命。3、新文化运动。 (四)、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国共两党的合作: 北伐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略) 2、国共两党的斗争: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军长征解放战争,近代化四次运动,
3、三个层面,三方面影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思想文化变革,一、知识巧归纳:,点拨复习,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课本28-30页) (一)、洋务派的产生 1、背景:2、时间: 3、主张:4、著名代表:,面对内忧(农民革命)外患(列强入侵),部分封建官吏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十九世纪六、七年代,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近代工业。 (1)、前期以“ ”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4、(2)后期以“ ”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2、兴办新式学堂,选送学生出国留学,培养近代人才。 3、建立新式海军。,自强,求富,(三)结果: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对西方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是中国 的开端。,近代化,(五)、同一时期中外历史的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已成为世界潮流,具体事件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洋务运动还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标,没有改变社会制度,跟不上世界潮流,这是洋务运动
5、失败的根本原因。,五、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戍变法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运动。 (1)公车上书。 时间、地点:1895年;北京。 直接原因: 的签订。,马关条约,组织者: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至9月。 2、开始标志:3、主要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措施。(见课本34页) 4、结果:失败 5、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三)戊戍变法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
6、 的作用。 (四)、戊戍变法的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思想启蒙,辛亥革命,考点解析: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考点解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考点解析:新文化运动,李大钊等人颂扬十月革命,宣
7、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制了条件。,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二、近代化起步对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影响:,2、交通通讯:,4、文化生活:,5、社会习俗:,轮船、火车、铁路、电报,1、经济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 ),照相、电影、报纸、印刷业,3、科学教育:,詹天佑、京师大学堂、废科举,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点拨复习,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
8、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1) 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3分),制度变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只答出具体的革命或改革事件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史实只得1分;只说明而不答出史实也只得1分,共2分。) 器物变革:开展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步入“蒸汽时代”(如只答出史实不加说明只得1分;只说明而不答出史实也只得1分,共2分。),器物变革: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