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唐史复习课,第一部分 人物篇,试列举本单元出现的历史人物,杨坚 隋炀帝 李渊 唐太宗 魏征 武则天 唐玄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尺带珠丹金城公主 鉴真 玄奘 孙思邈,李春 李白 杜甫,杨坚 (身份、功绩、隋的统一),一、身份:北周外戚、隋文帝 二、功绩:581年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三、隋的统一:589年,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炀帝(评价),功:开凿了隋朝大运河 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隋亡。 隋亡的原因:亡于暴政,李渊,唐朝建立情况: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2、) 都城:长安,李世民(身份、功绩及其他),身份:唐太宗,年号“贞观” 功绩:1、吸收隋亡教训,实行新政;2、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 一视同仁,被尊称为“天可汗”; 其他相关: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虚心纳谏魏征3、在位期间,文成公主入藏4、在位期间,玄奘西行5、“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魏征,贞观年间,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3、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其他相关:1、唐玄宗时期,唐朝与吐蕃“合 同为一家”;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相关:1、吐蕃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赞普时吐蕃对君王的称呼3、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4、识图:步辇图反映的情景,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情景,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注意事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写法,鉴真
4、和玄奘,鉴真和玄奘其他相关,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玄奘归国后,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 贡献:为xx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孙思邈,唐初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李春,隋朝著名工匠 设计修建 赵州桥,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代表作品: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作品特点: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李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代表作品: “三吏” “三别” “ 诗史”,作品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自我检测,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
5、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英明统治。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2、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 A. 三藏 B. 玄奘 C. 鉴真 D.一行 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姚崇 4、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侣 D. 一行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 A. 屈原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6
6、、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7、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的 ( )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8、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9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是诗人辈出,其中被誉为
7、“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第二部分 大事、制度篇,第一单元 大事、制度,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朝的建立和疆域 三个盛世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度,隋朝的建立,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洛阳 隋的统一:589,灭掉陈朝 隋的灭亡:隋炀帝时灭亡,亡于暴政,唐朝,建立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蒙古高原 都城:长安 疆域四至:安西 安东南海,三个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 注意:、三者的先后排序、每个盛世对应的皇帝、三者的共同点: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重用人才,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创立的时期:
8、隋朝 完善时期:唐朝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职责及工作流程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科举制度,创历时期:隋朝 完善时期:唐朝 选官形式:分科考试 选官标准:才能 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 考试内容: 深远影响: 其他相关: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1、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2、唐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3、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9、.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王谠唐语林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唐玄宗; (2)阅读材料二,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任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漕运制度。 (3
10、)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哪些盛世、治世局面?(2分)“贞观之治”“贞观遗风”。,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 科举制度; 隋朝; 唐朝时期;进士、明经两科 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第三部分 事物篇,第一单元 事物,大运河 农业工具及技术 雕版印刷术 火药 赵州桥 乐舞 敦煌莫高窟,京杭大运河,开凿时
11、期:隋炀帝时期 开凿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 概况:3+4+5=13:三个点洛阳、涿郡、余杭4:四段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五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曲辕犁; 新灌溉工具筒车,2、 手工业方面:唐三彩,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唐朝初年 发明过程:从印章盒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 印刷中心:成都、洛阳 代表作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火药,发明起源:古代炼丹术 最初记载:唐初,孙思邈的丹经 最早运用于军事:唐朝末年,武器叫做“火箭”也叫“飞火”,赵州桥,赵州桥,又叫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
12、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乐舞,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 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敦煌莫高窟,敦煌位于古代丝绸之路 莫高窟所藏艺术品以佛教故事为主 飞天图案是敦煌莫高窟的代表成就,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2、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 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 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 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3、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朝鲜 B. 印度 C. 日本 D. 印尼
13、4、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5、唐都长安的“坊”实际上是( )。 A. 居民区 B. 商业区 C. 宗教活动场所 D. 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底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如右图,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