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125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明一中 2019 届高三寒假返校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

2、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3、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 。 “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 。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

4、愉快,就是“乐居” 。那么,何为环境美学?简要地说,它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环境美学属于偏重于人文方向的研究。从人文方向研究环境,主要有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美学,环境审美是这三个学科的尖端。说是尖端,不是说它最高深,而是说环境审美是在环境哲学的指导下、在环境伦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环境哲学提出人与自然互动和谐,环境伦理学提出人与动植物共生友好,都是环境审美的重要内涵,环境美学使人们的审美关注从原初的人自身扩展到人之外的世界,从艺术扩展到生活,从自然扩展到无限。审美视界的扩大,必然带来审美内涵的深化。(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8 月 9 月 25 日人民日报07 版)1.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们如果加深对环境美学概念的理解,准确透彻地把握环境与审美的内涵,就能达到探究环境美学的目的。B.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都是人所需,二者不矛盾时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C. 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协助生态朝着“安居” “乐居”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造就生态文明环境。D. 除了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环境质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设问为发端,在论证过程中先立论后分析,明确概念,承转自如,逻辑严密,结构清晰。B. 文章首先强调环境的属

6、人性的必要性,继而重申环境的意义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C. 文章分别从自然和文明两个维度明确了评价环境的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两项指标的轻重主次。D. 作者卒章结旨,明确环境美学的要义与方向,相信随着审美视界的扩大,环境审美的内涵必将不断深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论述“谋生” “荣生” “乐生”三种生存方式,层层递进,其论述重点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乐生” 。B. 环境审美的本质是“乐居 ”,人在环境中生活, “物质性愉快”和“精神性愉快”二者得兼,就是“乐居” 。C. 虽然对于“审美是什么” 的问题,美学家们见仁见智,但“审美就是愉快”的结

7、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D. 以环境哲学为指导,以环境伦理为基础,环境美学会不断发展与完善,并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就能达到探究环境美学的目的”表达绝对。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探究环境美学,除了把握环境与审美的内涵,还关涉很多学科,还关联人类很多的活动;选项 C,转述错误,原文是“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

8、” ,且“乐居”不属于生态文明环境的范畴。选 D,“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与“创造性活动”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故答案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 C,“进一步分析了两项指标的轻重主次”错,文章分析了两项指标的具体差别,但没有指明轻重主次。故答案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观点理解和归纳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

9、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B,对“乐居”转述错误。 原文表达为“乐居”是指人在环境中生活, “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 ,可以理解为或“物质的”或“精神的”或“物质兼精神的”几种情况。故答案选 B。【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

10、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李婶做屋刘国芳李婶是大路李家人,但早几年,李婶就进城了。那年李婶的老伴在砖窑出事,人掉进了砖窑,把一双腿烧了。当时李婶家两个孩子还没长大,李婶为了生计,只好自己到城里来找事做,但年纪那么大,在城里找不到事。没法,李婶只好在城里卖东西,夏天卖仙年糕(凉粉的一种) ,冬天卖烧烤。现在是夏天,李婶开着三轮车出门了,车上,除了两桶仙年糕,还坐着她老伴,老伴一双腿残了,装了假肢,他也经常跟李婶出来卖东西,腿不方便,但手还利索,可以帮李婶洗洗碗收收钱什么的。但这天一点都不顺,走哪儿,都碰到城管,不让摆。整个下午,也没赚到

11、二十块钱。后来,大路李家一个叫李根的人看见李婶了,李根问:“生意好啵?” “不好。”李婶说。 “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加层做屋,你也加吧,不加到时候吃亏。 ”李根说。 “我哪天回去看看。 ”李婶说。这天,李婶就开着三轮车回了一趟大路李家,不是她一个人去,老伴也坐在车上。其实,李婶已经碰到好几个村里人了,他们都告诉李婶,说他们大路李家要拆迁,村里人为了多赔些钱,家家户户都在加层。这加层就是在自己的房子上往上加,三层的房子加两层,两层的房子加三层。这样一加,房子就变成了五层,就可以让政府多赔些钱。这样的好事李婶当然不会放过,早就想回去,这天李根一说,李婶就回村了。到村里一看,村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家家

12、都在做屋。见了李婶,有人问:“你还不动手呀?”李婶问:“我们村到底会不会拆?”对方说:“肯定会,隔壁王家村都拆了。 ”李婶又问:“那加层的房子也赔得到钱?”对方说:“有些村赔到了。 ”李婶嗯一声,回到自己家了,李婶的房子是一幢三层楼房,站在房子前,老伴说:“加两层要好多的钱。 ”李婶说:“六七万吧。 ”老伴说:“没钱呀,我们一万都拿不出来。 ”李婶当然知道家里没钱,老伴出事后,砖厂赔了几十万,但李婶有两个儿子,李婶拿那些钱在城里买了两套房,当然,只是付了首付。两个儿子现在都结婚了,虽然也在做事,但赚到的钱一大半要付月供,他们也拿不出钱来加层做屋。虽然没有钱,但李婶还是跟老伴说:“没钱也要加,别

13、人加了,我们不加,到时吃大亏。”老伴说:“但拿不出钱呀。 ”李婶说:“借。 ”半个月后,李婶家里动工了,两个儿子和媳妇也来了,他们确实没钱,但可以出力,一家人加上请来的工人,十来个人,于是李婶家也忙得热火朝天。这天正忙着,一个人走了来,这人问着李婶说:“李婶,你听了啵,后山杨家村加层的房子都被钩机钩了。 ”李婶吓了一跳,问:“为什么?”对方说:“不允许加,乱加层违法。”李婶听了,不知如何是好,跟老伴说:“会不会这里才做好就被拆了?”老伴听了,也是乱了方寸,跟李婶说:“那还做什么,干脆不做了。 ”有人过来安慰他们,跟他们说:“不要紧,大家都加,法不责众。 ”李婶想想也是,指挥一伙人继续忙着。十来

14、天后,李婶家的房子也从三层变成五层了,但李婶担心的事,这天也发生了。村里来了几十个人,都穿制服,他们还开来几辆钩机,村口一户人家加层的房子,几分钟,就被钩机扒了两层。然后,一户又一户加层的房子都被扒了,包括李婶家的房子也不例外,李婶当然不想让他们扒,站在楼顶上不下来,但上来几个人,把李婶架了下来。然后钩机一响,不到十分钟,李婶加建的两层,就扒了。那时候是傍晚,扒完李婶家的房子,他们就撤了。李婶的老伴在他们撤了后爬到了楼顶,明显,他想跳下来。李婶见了。大喊:“老头子,你想做什么?”说过,招呼两个儿子去拉老伴,随后,李婶也爬了上去,抱住老伴,李婶呜一声哭。这晚,李婶哭了一个夜晚,边哭边喊:“六七万

15、呀,一下子就没了。 ”后来,李婶没再哭,李婶跟老伴说:“老头子,回城去。 ”这时候东边现出了鱼肚白,李婶突突地开着三轮车,迎着那片光亮而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3 期)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较为详细地描写了李婶做屋的过程,体现了她世俗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B. 小说运用“摇摆”手法,一波三折,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加深了小说的悲剧内涵。C. 小说无“善恶冲突” ,淡化“美丑对立” ,揭示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D. 作者塑造李婶及村民“群像” ,目的在于批判当代农民浅陋愚昧、自私自利的劣根性。【答案】D【解析】【

16、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D 项, “目的在于”错误,通观全文,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李婶”家庭经济上的艰难窘迫,揭示农村经济的困境和农民生活的艰难,并赞美了以“李婶”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顽强坚韧的生命意志。(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

17、。规划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难题。经济研究员马晓河说,解决“人”的问题,关键要推动两类人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一类是农业转移人口。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另一类是乡村人才。既在“育”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在“引”上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是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部长韩长赋强调,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摘自新华社乡村振兴战略首个

18、五年规划出台:系统解决“人、地、钱”难题2018年 9 月 27 日)材料二农业部长韩长赋 6 月 21 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 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韩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我国目前已有很多节日,为什么还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长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通过举办特色活动,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三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19、和文化传统,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记者:这个节日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韩长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首先,可以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动员和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第三,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办这个节也是农民美好生活的体现。记者:有没有计划组织一些庆祝活动?韩长赋:农业部会牵头组成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但更多的是

20、要发挥地方的创造性。(摘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2018 年 6 月 21日)材料三9 月 17 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首届丰收购物节”上,农民裴耀军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宣传推介阳曲小米,制造了当日销售额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单子。 “我们线上销售突破 70万元,线下销售突破 30 万元。丰收节真的让农产品在价值上实现了丰收!”裴耀军向记者感慨道。事实上,无论是阿里巴巴的“首届丰收购物节” 、京东的“庆丰收购物节” ,还是网易严选的“丰收美食节” 、苏宁超市的“丰收大吉”主题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在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上被全国消费者争相抢购,一次次刷新农产品

21、销售纪录。“电商是农村地区农产品实现价值的一个最好方式。 ”农业部司长唐珂说。线上销售创意不断,线下销售形式多样。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北京、河南、青海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流通主渠道优势,策划 14 场“庆丰收大促销”系列活动,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阿里巴巴副总裁王建勋认为,今年的丰收购物节是一个很好的农产品销售的模式。不过,要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的一些难题,物流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难题,需要电商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网上销售很热闹,但对于一些农产品来说,线下销售仍然是主要方式。 ”河南商丘农批市场总经理陈继亭说。 “贫困地区不要坐等批发商对接采购,自己要主动联系推

22、销展销活动,把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 ”(摘自打造农产品销售的“丰收节” 2018 年 9 月 26 日农业日报 )材料四农业院校如何定位自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6 年来,华中农大在参与定点扶贫的过程中,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精准扶贫”模式。“网络阡陌”支教团成员赵芸逸告诉记者:“学生志愿者通过支教接力,搭建学校+地方+企业爱心桥,建立一对一学生资助体系,专职培训全县校长和骨干教师,为彻底拔除穷根夯实根基。 ”除了实施基础教育领域的“甘露”工程,华中农大还实施“活泉”工程,打造“专家团队+学生志愿者+产业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为当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教师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集中培训

23、、现场示范讲解,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近 400 人次,培训特色产业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11695 人次。学校以设计包装、LOGO、宣传页、淘宝网店等方式,为当地产业提升文化品牌形象。三里乡马坡茶有设计和包装后,单品价格增长 20%,春季两个月完成了过去一年的销量。“教育扶贫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产业扶贫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而文化扶贫能够提升乡村品牌价值。 ”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说。(摘自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扶贫送“甘露”引“活泉” 2018 年 9 月 28 日中国教育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作为落实振兴目标的行动纲领,重点是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

24、收,关键是解决“人”的难题。B.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农民生活,传承农耕文化有重要作用。C. 农业日报在报道首个农民丰收购物节的成功时,既有对电商销售方式的肯定,又有对传统销售方式被取代的反思。D. 华中农大的“甘露”工程,不仅解决了人才问题,还提升产业文化品牌形象,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四则材料都围绕农村振兴问题。材料一、二可以体现农村工作在中国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材料三、四都提供了促进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有效方式。B. 丰收节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电商销售才是实现农产品价值的

25、最好方式。只要解决物流的基础建设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C. 乡村振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聚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导作用,推进广大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就地增收,脱困致富。D. 对于解决“人”的难题,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乡村人才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关键。华中农大在培育乡村人才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答案】5. B 6. D【解析】【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 项

26、,材料一只谈到规划要系统解决人、地、钱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 。无中生有。C项, “有对传统销售方式被取代的反思” 信息曲解。传统销售方式并未被取代,依然是一些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方式。D 项, “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 张冠李戴。 “甘露”工程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扶贫。故选 B【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A 项,

27、“四则材料都围绕农村振兴问题”分析错误。材料四的文化扶贫是提升乡村品牌价值的有效方式,材料三是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有效方式,没有涉及品牌价值问题。B 项, “只要就”的关系表述过于绝对, “彻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的预测,过于理想化,不符合生活实际。C 项,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导作用”分析错误,乡村振兴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创造性,社会各界只是起到助力作用。故选 D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郁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

28、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部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

29、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请师资之礼。是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疏无叙,怀素上疏曰:“南齐已前坟籍,旧编王俭七志 。已后著述,其数盈多, 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 ,藏之秘府。 ”上于是召学涉之士国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录,并刊正经史,粗创首尾。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马怀素传 ,有删改)【注】中使:指宦官。7. 下列对文中

30、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B.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C.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D.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B.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C. 侍读,名义上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但

31、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D. 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是褒谥。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怀素十分好学。马怀素年少时家境困窘连灯烛都没有,就白天打来柴草,夜晚点燃用来看书;为官后,也手不释卷。B. 马怀素不畏君威。武则天恼怒马怀素没有按照她的旨意办案,亲自责问。马怀素启奏,昔日栾布为彭越辩解尚不被治罪,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C. 马怀素忠于职守。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李迥秀被罢免了职务。D. 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死后,皇帝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

32、天,追赠他润州刺史。【答案】7. C 8. C 9. B【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这段话是说“每次从旁边进来都要他们坐着大轿。皇上居住在别馆,由于路远,就下令他们可在宫中乘马,有时候皇上亲自送迎,以表尊师之礼”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门” “肩舆” “路” “马”“礼”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

33、除, “则令乘肩舆以进”意思是“每次从旁边进来都要他们坐着大轿” “乘肩舆”修饰“进” , “上”是名词, “皇上” ,在后句中做主语, “进”“上”之间应断开;排除 AD 项;“上居别馆”意思是“皇上居住在别馆” , 语义完整, “别馆”之后应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C。【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

34、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理解有误。侍读,即陪侍帝王、皇子读书,并为之讲学;也作官名,主要负责为帝王、皇子讲学,后来还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等。故选 C【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 项, “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错,曲解文意。原文是“陛下岂加追送之罪”,意为: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意思是不应加罪于崔贞慎、独孤祎之。故选 B【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

35、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古代诗歌阅读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解连环孤雁张炎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36、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注】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号玉田,宋亡后曾隐居浙江,后北游燕赵,失意而归。因循:迟延。谩:通“漫” ,徒然。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标题为“孤雁” ,字里行间,无一字点明雁,却又处处写雁,并且以雁喻人。B. “想伴侣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以对写手法,含蓄表达孤雁凝盼思归之情。C. 词中所写孤雁与王勃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之雁,表现的情境意蕴相近。D. 本词借描写离群孤雁抒发羁旅漂泊之愁,状物、叙事、咏怀紧密结合,

37、情意隽永。【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表现的情境意蕴相近”理解不当。本词借“孤雁”表达孤独愁怨和想念期盼之感;王勃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

38、,声断衡阳之浦”一句,是描绘南国深秋景色,富有自然情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以“_,_”两句,道出了自身之苦和国恨之悲,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情怀。(2)白居易观刈麦中的“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丰收年却出现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苏轼赤壁赋一文中, “_,_”两句,表达了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答案】 (1). (1)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2)念此私自愧 (4). 尽日不能忘 (5).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6). 则物与我

39、皆无尽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道出了自身之苦和国恨之悲,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情怀”“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丰收年却出现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表达了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鬓”“潦” “愧”。【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

40、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总有一些瞬间,令人真诚感动。小学操场上,一名学生冒雨奔向教室,听到国歌声便伫立在风雨中,面向国旗敬礼;世界女排大奖赛场地中,国歌声骤然响起,正在赛前热身的中国队队员自觉停下来, ,注视国旗。爱国,竟是如此具体而动人。环顾寰宇,人不分肤色,都称呼祖国为母亲;国无论大小,都 地把爱国教育作为必要的公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

41、心中牢牢扎根” 。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必修课。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有效的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现实中,一些人对“爱国”二字麻木不仁,认为倡导爱国主义是刻板、迂腐,甚至对他人的爱国情愫 。这些,既缺乏尊重与敬畏,也映照着教育的不足。正因此,怎样增强针对性,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也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无声的典范说服力强,身边的榜样感染人心。其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不一定局限于学校教育。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上,( )。面对重大险情,中船重工第七六 O 所黄群等 3 名同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

42、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每一位爱国的行动者,都可谓无形的教科书。倡导向他们学习,知行合一、 ,把对国家之爱融入日常、付诸行动,正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的有效途径。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B. 因为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C. 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D. 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1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老兵方阵的首先出场让无数人浸润眼眶,敞篷车

43、上的浮雕就是生动的爱国画卷B. 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让无数人浸润眼眶,敞篷车上的浮雕就是生动的爱国画卷C. 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让无数人浸润眼眶,生动的爱国画卷由敞篷车上的浮雕展示D. 老兵方阵的首先出场让无数人浸润眼眶,生动的爱国画卷由敞篷车上的浮雕展示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昂首挺胸 义正辞严 嗤之以鼻 事必躬亲B. 翘首以待 理直气壮 视如敝屣 身体力行C. 昂首挺胸 理直气壮 嗤之以鼻 身体力行D. 翘首以待 义正辞严 视如敝屣 事必躬亲【答案】12. A 13. B 14. C【解析】【12 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

44、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有四处错误,一是不合逻辑,应将“因为就” ,改成“如果就” ;二是语序不当,应为“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是搭配不当,应为“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四是关联词位置的问题, “如果”应该在句首。故答案选 A。【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语句的连贯和衔接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结合前文

45、“身边的榜样 ”与后文“每一位爱国的行动者 ”来看, “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更连贯更合适,因此排除 A、D 两项;而按照句式特点,B 项句式与前句衔接更贴切,因而排除 C 项。故答案选 B。【14 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昂首挺胸:昂,仰起。仰起头,挺直胸脯。形容斗志昂扬,无所畏惧。翘首以待:翘,抬起,举起。抬起头等待,形容殷切地期待。语境中是中国队队员面对国旗,应该用“昂首挺胸”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义正辞严:道理正当,措词严肃。本处语境是说爱国教育,所以用“理直气壮”较为合适;嗤之以鼻:是

46、指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看不起。视如敝屣:像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此处文段中是指对其他人爱国的轻蔑和排斥,所以用“嗤之以鼻”较为合适;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事必躬亲:事,事情。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 “身体力行”和“事必躬亲”都有“亲身做”的意思。但“身体力行”偏重于“努力去实践” ;“事必躬亲”偏重于“凡事一定要亲自做” ,并有“不放心别人去做”的意思。语段中是中学习黄群等人的实践精神,所以用“身体力行”较为合适。故答案选 C。【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

47、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论语里仁 )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 、 “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 ,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

48、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 ,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

49、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