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剑河县二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1.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 军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与相互制衡C. 总统权力至上 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既强调了国会有招募和建立军队的权力,但没有指挥军队权力;又强调了总
2、统有指挥军队的权力,但没有征召军队的权力。他们各有自己的权利,但又彼此制约,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选 B。题干并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地位问题,排除 A。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总统权力至上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合,同时,国会也受到其他两个部门的制约,也不存在权力中心的说法,故排除 C、D。【考点定位】美国共和制的特点2.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
3、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政治与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力。A 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利益的,所以排除 A 项。C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 C 项。D 项明显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影响3.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 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D.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道路曲折反复,民主进程艰难曲折。4.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 ,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 ”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A. 另起炉灶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比较不同方针的内涵,理解材料内容可知是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方针,应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君主专制的存在。 ”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18 世纪初的法国 B. 18 世纪
5、后期的英国C. 19 世纪末的德国 D. 20 世纪后期的日本【答案】C【解析】“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专制君主的存在”反映出“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的政体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德国的 1871 年宪法,故 C 项正确;18 世纪初的法国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国家,故 A 项错误;18 世纪后期的英国是君主没有实权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故 B 项错误;20 世纪后期的日本是民主改造后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故 D 项错误。点睛:判断类选择题解题技巧是,首先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确定或排除。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
6、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专制君主的存在” ,由此可知这是德国 1871 年宪法。6.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A. 二月革命B. “四月提纲”C. 七月流血事件D.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十月革命经过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17 年 2 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开始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 年 7 月份的契约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B 项是在 1917 年 4 月,D 项是在 1917 年十月。考点:俄国十
7、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七月流血事件7.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 限制君权 B. 削弱相权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题干所给材料叙述了:如果宰相存在就能对君主进行劝谏。符合这一内容的为 A 项“限制君权” 。B 项“削弱相权”与材料中“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这一信息不符,故错误。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而材料给出的是对君主进行“劝谏” ,这
8、并不意味着树立了人民主权,故 C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故 D 项错误。【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8.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 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答案】C【解析】郡县制是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A。封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稳定又推动了
9、经济的发展,排除 B。和分封制相比,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C项正确。和分封制相比,郡县制的实施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 D。所以选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9.史学界认为,罗斯福政府通过社会立法,开启了美国历史的一个新进程。如 1935 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一套老年退休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新进程”是指A. 国家干预经济B. 福利国家C. 自由放任D. 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 社会保障法案属于当时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
10、一, “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改变了以往的自由放任政策。所以答案选 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10. 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的“直接来源似乎是 19 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政府盐务垄断权。然而它们已不再是原来那种的财政机构,也不是西式工业的简单的进口货和复制品。它们所保留的旧有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垄断者的束缚,以及官僚的勒索,这些都表现了盐务署的特征。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 盐业是洋务企业重要经营领域B. 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C. 洋务企业是官府垄断的变种D. 洋务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依
11、据题干中“直接来源似乎是政府盐务垄断权” “它们所保留的旧有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垄断者的束缚,以及官僚的勒索,这些都表现了盐务署的特征”等信息可得出洋务企业依然官府垄断,C 项符合题意。A 项不是题干的中心思想,排除;根据“它们所保留的旧有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垄断者的束缚,以及官僚的勒索,这些都表现了盐务署的特征。 ”可知洋务企业具有封建官办性质,排除 B 项;D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1.1992 年初,邓小平说谈到,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12、段。 ”这一论断A.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B. 成为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理论先导C. 宣告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始形成D.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答案】B【解析】南方谈话中提及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一提法成为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理论先导,B 正确;A 是社会主义本质论述;C 是 1978 年;D 是 2001 年。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13、思想广泛传播C.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 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产生后又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变革,但其出现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答案选 C,A B D 三项不是其共同作用所在,且 A 项表述错误,B 项发生在第三次热潮时期,D “第三次热潮”开始
14、时辛亥革命已经结束。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13.19 世纪 80 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 近代中国推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B. 民族企业都是中外合作企业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致D. 民族企业得到外国大力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可知,当时民族工业要受到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双重制约,这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近代外交政策是被迫的对外开放,而不是和平友好所致,故 A 项错误;上海
15、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并不是中外合作企业,故 B 项错误;近代中国,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强大,而且列强也不希望中国的民族工业强大,故 D 项错误。【点睛】注意限定信息“根源” ,材料时间是 19 世纪 80 年代。14.1962 年我国发展农业计划是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 8.5%,实际结果是比上一年增长了11.6%。形成良好发展势头局面的原因是A.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B. “大跃进”运动C. 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D. 邓小平恢复调整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62 年” 、 “形成良好发展势头的局面”等,可知是实行“八字”方针的效果,C 正确; 1953 年
16、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8 年大跃进运动,文革期间邓小平恢复调整国民经济,A、B、D 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抓住时间信息“1962 年” ,判断出是推行“八字”方针的效果。15.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 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 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艾森豪威尔主张保留“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 ,而这些举措都是属于罗斯福
17、新政的内容,所以艾森豪威尔得执政方针是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其中社会保障并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答案 C 是不正确的;B 和 D 的表述中对于艾森豪威尔的政策与民主党或是共和党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具体的史实依托,也没有教材的依托,命题人的意图显然不在于此,只是干扰项而已。考点: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16.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
18、独立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国建立才起的经济政策的理解。由“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得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 D。17. “一壶开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瓦特和爱迪生的突出贡献分别是A. 研制发电机提出进化论B. 改良蒸汽机提出进化论C. 研制发电机发明电灯D. 改良蒸汽机发明电灯【答案】D【
1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科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材料中“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说明的是蒸汽机的历史作用,它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材料中“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说明的是发明电灯。因此,该题的答案为 D 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改良蒸汽机发明电灯18.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 。 ”这反映出海国图志A. 主张倡导发动民主革命B. 主张推行实质性改革和开放C. 推动了近代日本社会变革D. 摆脱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横井小楠的思
20、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反映出海国图志推动了近代日本社会变革,所以本题选 C 选项。A 选项错误, 海国图志是一本介绍西方地理等情况的书,并不是倡导革命的书籍;B 选项错在“实质”二字上;D 选项错误,从材料无法体现,而且与事实不符。19. 谭嗣同 1896 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A.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B. 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C. 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 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实行变法,其对封
21、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激烈:“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号召“冲破君主之罗网” ,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 “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 。因此 CD 完全不符;A 不对,谭嗣同不是指继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而是指出其危害,呼吁变法革新,因此“历史根据”说法不妥,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的是康有所所著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借助孔子的名义制造变法的历史根据,故 B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谭嗣同【名师点睛】意图即目的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者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反映一定阶级、团体、个人等的主观意愿。根本目的一般指一定的阶级从其阶级立场、利益和所处
22、的时代背景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主要目的指在若干个目的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目的。直接目的指不需中介而能直接达到或实现的近期结果。2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A. 主张通过改良手段实现救亡图存B. 鼓动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造C. 致力于发动中心城市的工人暴动D.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说明陈独秀积极号召青年起来改造社会,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陈
23、独秀通过改良手段实现救亡图存的手段,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发动工人暴动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侧重发动青年,并未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故 D 项错误。21.卢梭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 ,主要是因为他A. 热情的主张理性主义B. 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C. 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影响深远D. 认为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的向导是不可靠的,应当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 ,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的向导是不可靠的,应当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而浪漫主义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
24、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答案为 D。A 项不符合卢梭的主张;B 项是卢梭在历史上的地位;C 项是对他的思想影响的评价;排除 AB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22.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 17、18 世纪,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专制王权,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文化运
25、动兴起于 20 世纪初,是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据此本题选项。考点: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点评: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与康德等,其中,康德把理性精神发展到成熟。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宣扬民主与科学。希望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
26、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23.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 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 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 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 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要关注自己短暂的人生,而非神,这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的萌芽
27、,故此题应选 C 项。考点:人文主义的起源点评:智者学派的影响。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24.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说 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A 不对。而题干
28、显然没有涉及到自由平等和三权分立的相关内容,C 和 D 不对,答案为 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体现的主旨是强调人民权力。25.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 ”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 ”此论述旨在阐明A. 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 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C. 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 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答案】A【解析】“目的在保
29、障权利,共谍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 、 “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 ,表明了爱国的前提,故 A 项正确;“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 ,但与“旨在阐明”不符,故 B 项错误;“缔结社会契约”是启蒙思想,但忽略了“爱国心与自觉心”的主题,故 C 项错误;据“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的论述,陈独秀不可能要求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故 D 项错误。26.下图人物在五四时期被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30、轻B.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答案】B【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李贽,反对孔子作为圣人标准,B 正确;A 是孟子思想;C 是归纳顾炎武思想;D 是朱熹思想。27.“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 B. C. D. 【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中国还不能生产尼龙袜子”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31、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可以看出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中不能得出,1950 年邓稼先归国时中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还没有研制出核弹。故选择 D。28.1956 年 1 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 。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时间是 1953 年,排除
32、B;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 1953-1957,排除。D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是 1965 年以后,排除,背景必须是当时的情况,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从 1953 年开始了。A 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的开展分卷 II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4 分)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此外,根据胡佛的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联邦政府
33、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 1930 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邦补贴,但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衡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通过,胡佛看来,大国的主要企业“是建立在健全的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制和结构总的来看始终运转的很好,没必要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 。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致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1)
34、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反危机的活动。【答案】 (1)措施:扶植企业,稳定工资和物价;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2)评价:胡佛反危机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的局部恢复和发展,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对国家经济干预力度小,导致经济形势恶化,政府失信于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 “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得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扶植企业,稳定工资和物价;兴办公共工程,增加
35、就业。(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积极的评价:胡佛反危机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的局部恢复和发展,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消极的评价: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对国家经济干预力度小,导致经济形势恶化,政府失信于民。【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30.材料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 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36、据材料分析造纸术的西传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影响。【详解】由材料“知识普及”可知,造纸术推动了西方文化事业的发展。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材料二 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
37、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3)结合以上材料,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答案】 (1)成果:毛泽东思想。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
38、诞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 论持久战 、 新民主主义论等。(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毛泽东等人探索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并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等理论。(3)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所学知识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等方面来分析。